第471章 军人和官家(四)
在杭州的码头下船,礼部尚书熊裳的堂弟熊林见到堂兄出现在到岸的船舷,他呆住了。
船只靠岸,搭上跳板。熊裳尚书勉强靠自己的体力颤颤巍巍走下跳板,熊裳的夫人则是靠了码头提供的抬杆服务,被人从船上抬下来。好在夫人到了岸上之后,还能在丫鬟婆子的搀扶下上了马车,看着并没有出现大病迹象。
熊林忍不住对熊裳说道:“哥,你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大伯在天有灵,也不想看到你如此辛苦。”
“嗯。”熊裳应了一声。他和熊林是同一个爷爷,熊裳的爹和熊林的爹则是亲兄弟。熊林没回老家奔丧,也不能算是失礼。至少熊林当时是跑去熊裳的家设的灵堂吊孝了。
“哥,你辛苦了。赶紧回家休息吧。”熊林说道。
此时马车已经在码头等待,熊裳就和一起回去奔丧的家人一起上了车。回到家之后休息几天,熊裳就前去吏部销假。吏部现在的人员增加为以前的两三倍,忙碌程度大概也有以前的两三倍。若是以前,礼部尚书前来销假,总得有个高级别的官员来接待一下。现在只是出来个侍郎见了一面,说了句场面话,接着就急匆匆离开。
现在已经是大宋319年十月底,眼瞅一个月后就是元旦。各个部门都很忙,熊裳也就没纠结吏部的反应。
销假结束,熊裳带着缺乏血色的脸回到礼部。礼部也不清闲,处理一只手都能数过来的外国不费气力。现在费气力的乃是大宋320年的国庆日。国庆日也就是老赵家篡了老柴家的位之后,赵匡胤登基的那天。这一天是大宋朝廷建立的日子,在经历320年之后,终于从对老赵家有意义的日子变成了大宋的节日。
熊裳尚书接到这个任务,也颇为上心。赵官家对国家的理念和传统的大宋完全不同,熊裳尚书很想揣摩准了赵官家的心思,好好的表现一下。现在朝廷没有丞相与太尉,赵官家亲政之后,熊裳的去留完全得看赵官家对他的评价。
礼部最初拿出的是祭祖的那套流程,讨论一番之后决定换几个说辞,多拉些横幅标语。依照众人的想象,倒是挺喜庆。
熊裳身体还很虚弱,他讨论到下午三点多就有些撑不住,于是先回家休息。到家没多久,就有人前来拜访。李伯玉带了些水果前来,看到熊裳有些憔悴的容貌,他忍不住就叹道:“官家取消丁忧,有些不近人情。”
“我只是小病,还不至于和官家牵扯上吧。”熊裳声音虚弱的说道。这是熊裳的真心话,虽然声音虚弱,语气倒是很坚定。
大宋有丁忧制度,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如果在丁忧期间被召回工作岗位,叫做‘夺情’。大宋经常有各种‘夺情’,到了赵官家当政,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譬如取消年号,采取纪年制度。譬如取消了讳名制度,譬如取消了丁忧,改为丧假。
“唉……,若是有丁忧,尚书也不用这么急急忙忙的赶回来。路途太辛苦啦。”李伯玉还是以自己的理念发表意见。
这次熊裳没说啥。这不是因为熊裳支持李伯玉的观点,而是因为熊裳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作为礼部尚书,熊裳对于取消丁忧可是大大嘲讽过。没想到他自己很快就遇到了丁忧的问题。熊裳的老爹在家乡去世,熊尚书就回家奔丧。
抵达乡下老家,只待了一天,重新喝上家乡水的熊尚书就开始跑肚拉稀。三天之后拉稀变成痢疾。熊尚书还是壮年,马马虎虎的忍了。所谓饿拉肚,撑痢疾,熊家也不差几口饭。给老爷子发殡,这等事情便是爬着也要完成。
熊尚书以一名尚书该有的毅力,顺利的完成了发殡的工作。就在入土下葬的当天,体力耗尽的熊尚书不小心掉进了乡下挖的土茅坑。俗话说祸不单行,熊尚书的夫人坐马桶,不小心被马桶边缘割伤。又过了两天,上吐下泻跑肚拉稀的熊夫人伤口还红肿发炎了。
以前的时候,熊尚书也不是没用过土茅坑,他夫人也有马桶。不过是用了半年的抽水马桶,用了两三年的自来水,熊尚书发现他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
现在这么虚弱,不是因为鞍马劳顿,也不是因为伤心过度。完全是因为熊尚书回故乡的时候没考虑到杭州与故乡的巨大差距。回到杭州,几服药下肚,病就了起色。让熊裳给赵官家大唱赞歌,他做不出来。不过让熊裳在回家的事情上骂赵官家,他也做不出来。
李伯玉错误的理解了熊裳的沉默,他继续说道:“熊尚书,你可知官家要强推致仕制度?”
“嗯。有人给我讲了。”熊裳应道。
“不知尚书觉得如何?”
“官家要这么办,我就听官家的。”熊裳表态。致仕制度与很多福利挂钩,光是一套杭州的三层小楼,熊裳这辈子都挣不出来。自打回了趟故乡,熊裳已经再也回去的心思。他决定,死也要死在有自来水和抽水马桶的杭州。
“尚书,以前途远大,想来可以当上丞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船只靠岸,搭上跳板。熊裳尚书勉强靠自己的体力颤颤巍巍走下跳板,熊裳的夫人则是靠了码头提供的抬杆服务,被人从船上抬下来。好在夫人到了岸上之后,还能在丫鬟婆子的搀扶下上了马车,看着并没有出现大病迹象。
熊林忍不住对熊裳说道:“哥,你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大伯在天有灵,也不想看到你如此辛苦。”
“嗯。”熊裳应了一声。他和熊林是同一个爷爷,熊裳的爹和熊林的爹则是亲兄弟。熊林没回老家奔丧,也不能算是失礼。至少熊林当时是跑去熊裳的家设的灵堂吊孝了。
“哥,你辛苦了。赶紧回家休息吧。”熊林说道。
此时马车已经在码头等待,熊裳就和一起回去奔丧的家人一起上了车。回到家之后休息几天,熊裳就前去吏部销假。吏部现在的人员增加为以前的两三倍,忙碌程度大概也有以前的两三倍。若是以前,礼部尚书前来销假,总得有个高级别的官员来接待一下。现在只是出来个侍郎见了一面,说了句场面话,接着就急匆匆离开。
现在已经是大宋319年十月底,眼瞅一个月后就是元旦。各个部门都很忙,熊裳也就没纠结吏部的反应。
销假结束,熊裳带着缺乏血色的脸回到礼部。礼部也不清闲,处理一只手都能数过来的外国不费气力。现在费气力的乃是大宋320年的国庆日。国庆日也就是老赵家篡了老柴家的位之后,赵匡胤登基的那天。这一天是大宋朝廷建立的日子,在经历320年之后,终于从对老赵家有意义的日子变成了大宋的节日。
熊裳尚书接到这个任务,也颇为上心。赵官家对国家的理念和传统的大宋完全不同,熊裳尚书很想揣摩准了赵官家的心思,好好的表现一下。现在朝廷没有丞相与太尉,赵官家亲政之后,熊裳的去留完全得看赵官家对他的评价。
礼部最初拿出的是祭祖的那套流程,讨论一番之后决定换几个说辞,多拉些横幅标语。依照众人的想象,倒是挺喜庆。
熊裳身体还很虚弱,他讨论到下午三点多就有些撑不住,于是先回家休息。到家没多久,就有人前来拜访。李伯玉带了些水果前来,看到熊裳有些憔悴的容貌,他忍不住就叹道:“官家取消丁忧,有些不近人情。”
“我只是小病,还不至于和官家牵扯上吧。”熊裳声音虚弱的说道。这是熊裳的真心话,虽然声音虚弱,语气倒是很坚定。
大宋有丁忧制度,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如果在丁忧期间被召回工作岗位,叫做‘夺情’。大宋经常有各种‘夺情’,到了赵官家当政,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譬如取消年号,采取纪年制度。譬如取消了讳名制度,譬如取消了丁忧,改为丧假。
“唉……,若是有丁忧,尚书也不用这么急急忙忙的赶回来。路途太辛苦啦。”李伯玉还是以自己的理念发表意见。
这次熊裳没说啥。这不是因为熊裳支持李伯玉的观点,而是因为熊裳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作为礼部尚书,熊裳对于取消丁忧可是大大嘲讽过。没想到他自己很快就遇到了丁忧的问题。熊裳的老爹在家乡去世,熊尚书就回家奔丧。
抵达乡下老家,只待了一天,重新喝上家乡水的熊尚书就开始跑肚拉稀。三天之后拉稀变成痢疾。熊尚书还是壮年,马马虎虎的忍了。所谓饿拉肚,撑痢疾,熊家也不差几口饭。给老爷子发殡,这等事情便是爬着也要完成。
熊尚书以一名尚书该有的毅力,顺利的完成了发殡的工作。就在入土下葬的当天,体力耗尽的熊尚书不小心掉进了乡下挖的土茅坑。俗话说祸不单行,熊尚书的夫人坐马桶,不小心被马桶边缘割伤。又过了两天,上吐下泻跑肚拉稀的熊夫人伤口还红肿发炎了。
以前的时候,熊尚书也不是没用过土茅坑,他夫人也有马桶。不过是用了半年的抽水马桶,用了两三年的自来水,熊尚书发现他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
现在这么虚弱,不是因为鞍马劳顿,也不是因为伤心过度。完全是因为熊尚书回故乡的时候没考虑到杭州与故乡的巨大差距。回到杭州,几服药下肚,病就了起色。让熊裳给赵官家大唱赞歌,他做不出来。不过让熊裳在回家的事情上骂赵官家,他也做不出来。
李伯玉错误的理解了熊裳的沉默,他继续说道:“熊尚书,你可知官家要强推致仕制度?”
“嗯。有人给我讲了。”熊裳应道。
“不知尚书觉得如何?”
“官家要这么办,我就听官家的。”熊裳表态。致仕制度与很多福利挂钩,光是一套杭州的三层小楼,熊裳这辈子都挣不出来。自打回了趟故乡,熊裳已经再也回去的心思。他决定,死也要死在有自来水和抽水马桶的杭州。
“尚书,以前途远大,想来可以当上丞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