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喜剧界新秀马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东边有鱼禾这一头猛虎,西边也是一位势均力敌的对手,想要扩张的话,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兴许扩张不成,自己还被人给吞并了。
  西边就不同。
  西边没有什么强劲的对手,可以肆意扩张。
  即便是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也能请东边的猛虎和势均力敌的对手帮忙,因为往西边扩张,跟东边的两位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冲突。
  所以短期看,选东越更有利,可长期看,选西越更有利。
  而西南文化不昌,百姓足够愚昧,所以西南的统治者只要将愚民政策贯彻落实到底,就能统治百姓很长很长时间。
  庄顷和亡承在鱼禾介绍下,已经了解到了神仙的本质,他们已经试过借着神灵之口,达到他们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并且已经成功了。
  以后只要在南越、哀牢的疆域上继续如此操作,他们的子孙后辈就能长久的统治下去。
  他们即便是没有余力扩张,他们的儿子也没余力扩张,但到了他们孙子手里,就未必没机会扩张。
  到时候,选东越的人就会很尴尬。
  选西越的人,不仅可以肆无忌惮的对外扩张,还能向东越,以及鱼禾这边求助,加快扩张的步伐。
  一个是现在获益,一个是未来获益。
  这下庄顷和亡承都难选了。
  之前他们还为选东越吵的不可开交,现在鱼禾点醒了他们,他们不吵了,却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了。
  庄顷和亡承沉思了很久,也没有想到答案。
  因为他们不想放弃现在,但也不想抛弃未来。
  许久以后,两个人看向了鱼禾,希望鱼禾给他们一个答案。
  鱼禾感叹道:“我们同为盟友,应该互相扶持,而不是互相争抢。你们也不希望我们兵戎相见,更不希望我们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辈兵戎相见吧?”
  亡承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庄顷倒是一脸不在意。
  因为亡承快挂了,亡波那个不成器的家伙可不是他的对手。
  真要是兵戎相见,他能将亡波按在地上打。
  他虽然不是鱼禾和亡承的对手,但欺负欺负亡波还是没问题的。
  鱼禾继续道:“所以我建议,亡氏选东越,庄氏选西越。虽说亡氏在西南的地位比庄氏稳固,但亡波那小子的性子,以及亡氏诸多臣工的能耐,都不如庄氏。
  所以亡氏和庄氏到了南越,庄氏更容易站稳脚跟,并且发展起来。
  亡氏就会落后许多。
  所以亡氏选东越,可以尽快发展起来,补足一些亡氏的不足,让亡氏尽快在南越站稳脚跟。
  庄氏在站稳脚跟以后,可以向西扩张,不需要惦记亡氏的疆域,也不需要跟亡氏兵戎相见。
  当然了,庄氏在向外扩张的同时,若是能向亡氏求助,并且两家结成姻亲,那就更好了。”
  亡承听完鱼禾一席话,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我听你的……”
  庄顷略微思量了一会儿,也点了点头。
  鱼禾这话不偏不倚,完全是替两家在考虑。
  亡氏缺乏底蕴和明主,不具备扩张的基础,所以在明主出现以前,还是得以发展为主。
  庄氏虽然没有明主,但却有足够的底蕴和人才,有一定扩张的基础,只要坐在王位上的那个人有那么一丁点雄心,庄氏就能扩张。
  最主要的是,亡承主动将扩张的机会让给庄氏,也能避免他死了以后,庄氏觊觎他儿子的疆土。
  虽说有亡洢盯着,有鱼禾从旁扶持,可能性不大。
  但亡洢没了,鱼禾顾不上南越了呢?
  儿子不成材,亡承就得想方设法将儿子的地位变稳固。
  鱼禾见亡承和庄顷都答应了自己的分配方式,笑着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你们也放心,我不会惦记你们的疆域,甚至以后还会为你们的儿孙出谋划策,让你们庄、亡二氏的疆域变得更庞大。”
  亡承和庄顷皆是一愣。
  鱼禾感慨道:“中华之外,依然有沃土万万里。我们完全没必要为了中华的疆域争个你死我活,却对中华之外的疆域置之不顾。
  中华之外的一些地方,也很富庶。”
  新汉两朝虽然落后,但却并没有什么闭关锁国之类的政令,一些时期反而鼓励人走出去,开眼看世界。
  所以对于中华之外的地方,新汉两朝的掌权者多多少少都有点了解,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
  鱼禾这番话说的在理,亡承和庄顷听进去了,也相信鱼禾以后不会惦记他们的疆土。
  亡承乃是纯正的句町人,庄顷也算是半个滇人,所以二人并没有什么故土难离的乡情。
  对于鱼禾说的话,他们确实考虑了起来。
  鱼禾也顺便给他们讲了讲一些域外的知识,让他们多了解了解了域外。
  三个人一直聊到了半夜,亡承的身子骨熬不住了,才彻底散去。
  次日。
  亡承和庄顷又找到了鱼禾,三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关于亡氏和庄氏举族迁移到南越的时辰。
  亡承和庄顷都希望越快越好。
  亡承的身子骨撑不住了,所以希望尽快看到他的儿子亡波能在东越安置下来。
  庄顷也不愿意继续待在益州郡跟鱼禾平分益州郡,也想搬到西越去。
  鱼禾知道他们的心思,所以将时间定在了十一月。
  依照马援回报的文书说,十一月的时候,他就会展开对哀牢的攻伐。
  到时候马援率军入了哀牢,南越就空虚了,刚好可以让亡承和庄顷率军趁机入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