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凯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鱼禾觉得,这大概是上苍在顺应民意的缘故。
  当他拥有民意,手握大势的时候,即便是上苍也不得不放弃原定的天命之子,选择支持他。
  鱼禾下旨让景丹率众镇守并州边陲,让其余人班师回朝。
  六月初。
  以阴识、冯异为首的二十五万大军返回长安。
  鱼禾携冯英、马援等人请迎了三十里。
  并且在郊外设坛,为一众功臣加官进爵(加官进爵不一定要在宫里,在郊外设坛也可以,历史上在郊外设坛册封群臣,最出名的就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阴识、冯异二人,只是加赐了一千户食邑,并没有进爵。
  阴识在出征期间,纵兵劫掠过甚。
  冯异在出征期间,纵容麾下杀俘。
  虽然不算什么大错,但错就是错。
  鱼禾一向以赏罚分明著称,所以冯异和阴识错了,就得罚。
  所以他们此次出征,虽然获得了战功,但是爵位没有变化。
  当然了,两个人都是故意犯错。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鱼禾能给他们的最高爵位就是国公了。
  再高,鱼禾即便是现在给了,以后也会找借口收回去。
  他们不想让鱼禾麻烦,所以故意犯错。
  对于阴识而言,鱼禾给他什么官职,给他什么爵位,已经不重要了,他也不怎么在乎了。
  毕竟,他外甥是大周嫡长皇子,以后大周皇位的继承人。
  他即便是无官无爵,在大周也是一等一的贵人。
  对于冯异而言,更高的官职和爵位代表着危险,所以他也不在乎。
  他是一个知道满足的人,现在的官爵他已经很满足了,所以他不愿意再追求更高的官爵。
  吴汉、贾复、铫期、岑彭等人的官爵倒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吴汉被封为渔阳郡公,封地在渔阳郡,食邑是一千五百户,入虎台,任镇军大将军。
  贾复被封为冠军县公,封地在南阳郡,食邑是一千两百户,入虎台,任镇国大将军。
  铫期被封为颍川郡公,封地在颍川郡,食邑是一千五百户,入虎台,任虎台左史,充当马援副手。
  岑彭被封为南阳郡公,封地在南阳郡,食邑是一千五百户,入虎台,任虎台右史,充当马援副手。
  景丹被封为了太原侯,封地在太原郡,食邑八百户,入虎台,任虎台镇边大将军麾下镇北将军。
  张休被封为了栎阳县公,封地在冯翊郡,食邑一千两百户,入虎台,任虎台镇国大将军麾下左将。
  耿弇被封为上谷侯,封地在上谷郡,食邑八百户,入虎台,任虎台镇边大将军麾下镇西将军。
  耿纯被封为钜鹿郡侯,封地在钜鹿郡,食邑五百户,入虎台,任虎台镇国大将军麾下右将。
  谢丰被封为广汉郡侯,封地在广汉郡,食邑五百户,入虎台,任虎台镇边大将军麾下镇南将军。
  曹旷被封为海陵县侯,封地在临淮郡,食邑三百户,入虎台,任虎台镇边大将军麾下镇东将军。
  除了以上的人外,其余获封的人不计其数。
  只是爵位不显、官职也不显。
  被鱼禾寄予厚望的景丹,在此次封赏中只得了一个侯。
  景丹的起点太低了,再加上此次征讨并州是在阴识、冯异、贾复、张休、耿弇等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以至于鱼禾想给景丹一个高官厚爵,都不行。
  不过鱼禾还是将镇边大将军的位置给景丹留下了。
  待到以后景丹立下了足够的功劳,亦或者熬到了足够的资历,再给他。
  当然了,在景丹立功期间,有人若是先他一步立下大功,那鱼禾也不介意将镇边大将军的位置许出去。
  鱼禾封赏了一众功勋卓著的将校,带着他们入了长安城,接受百姓们的道贺。
  百姓们表现的前所未有的激动。
  在将校们率领着兵马入城以后,欢呼声就没挺过。
  献酒的、献肉的、献各种吃食的,不计其数。
  更有甚者将自家姑娘往那些跟在鱼禾车架后的将校们怀里塞。
  这一类人就很鸡贼。
  因为在这种场合,能跟在鱼禾车架后的将校,基本上都是在战场上获得了大功,被鱼禾赐予了爵位。
  待到他们领受了鱼禾赐下的府邸,寻常百姓想登门求见恐怕都难。
  所以他们借此良机将姑娘塞过去,为姑娘和自家搏一个富贵。
  还别说,还真有那种看到眼前蹦出个姑娘,然后抱着人家姑娘不撒手的。
  比如某新晋广汉郡侯谢某人。
  谢某人是策马入城的,姑娘根本不可能蹦到他怀里。
  他是主动将凑到马前的姑娘捞上马背的。
  抱上了人家姑娘以后,还冲着一侧正在激动地哆嗦着的老者大喊‘明天就差人去提亲’之类的话。
  吴汉等人果断策马远离的谢某人。
  因为这厮的行为,拉低了他们一众新晋公侯的水准。
  鱼禾对此也没管没问。
  人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没有强抢民女,也没有触犯大周的律法,鱼禾怎么管怎么问?
  鱼禾领着将校们和大军在长安城内晃荡了一圈,让将士们充分的享受了一把凯旋而归的荣耀。
  然后让人领着大军回了城外的大营。
  有官有爵的,跟着他入了未央宫。
  未央宫内布置的一片火红。
  鱼禾领着群臣入了未央宫,接受了群臣们的朝拜以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封赏。
  之前在城外封赏的是前线撕杀的将士,到了宫内就该封赏幕后为大战出力的官员。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