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温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和尚说的有道理,舌头没了要嘴巴干什么,吃干饭么。
  杨祥、孙四、麻三的话也有道理,明军有四五万之众,其中除了淮安总兵张鹏翼那万把兵是样子货外,其余几路兵马可都是能拿出手的。
  黄得功部的四千多骑兵就不说了,打得八大王在南直隶呆不住的狠角色。那个朱纪也是悍将,据说是监军太监卢九德从行伍中提拔出来的猛人。另外那个从临淮地区过来的徐大绥虽然陆四对他实在没印象,但既属淮西集团的明军之一,实力应当可以。
  至于金声桓的宿泗集团,别看淮军创立之初是拿金声桓部的监河军刷的战绩,扬的名声,但这个监河军只是金部的二流兵马,真要拉开来和金声桓主力干一场,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
  淮军这边,能打的陆四早就扒过手指头了。
  大概也就是四股。
  刚刚组建的第一镇既然是淮军主力最能打的,肯定是最大的一股,兵力一万出头。
  第二股是程霖、左瞎子“通泰集团”,虽然这个集团在程、左的经营下已扩编近万人,但能打的最多四千,也就是从前的“林字营”和沈瞎子的“沈字营”。
  第三股是留在扬州由左潘安、郭啸天等人指挥的兵马,总人数有近万人,能打的最多一半。
  第四股就是宝应和高邮归侄子广远指挥的兵马,合计也就是六千人左右。
  如果陆四决意北上救援淮安,则他至少要调动三万兵马才行,如此就等于抽空淮扬控制区内所有能战之兵,这样不仅后方空虚易为明军所乘,二来也会让清乡成果毁于一旦,弄不好就遍地都是“还乡团”了。
  并且就算淮军全军北上,在拥有数千骑兵的明军集团面前,获胜机率最多五成。
  没办法,明军的淮西集团不是高邮卫,也不是李棲凤、胡尚之类,更不是督师史可法在江南拼凑的兵,这帮子将领连同官兵都是与“流寇”打了最少五年以上的。
  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形容的话,就是明军的淮西集团干不过李自成和清军,但却打得过张献忠,而淮军和他们任何一家相比,都属于送人头的存在,也就是欺负史可法组织的江南部队和李、胡这帮被自家人撵得没处呆的货。
  救,最多五成胜率。
  不救,淮安城真的能一直在几万明军围困下坚持到底?
  淮扬通会刘暴已将河南节度使吕弼周给他的信让陆四看过,吕弼周直言山东的刘泽清已经大举南下,所以占领徐州的河南顺军必须要将刘泽清挡在徐州以北,如此压力很大,因为双方的实力相差并不大。
  但是,即便压力很大,在吕弼周的坚持下,怀庆总兵董学礼还是派了万余兵马连同吕弼周所属的顺军猛攻宿州,逼得金声桓没法全力攻击淮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淮安守城压力。
  由此也能看出,如今降顺的明朝降将和降官是真心替大顺卖命的,不过一个多月后这帮人的立场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那个董学礼就是满清的一大功臣。
  所以,淮安城真正承受的就是来自张鹏翼、朱纪、徐大绥这三支明军的压力,黄得功部是骑兵,于攻城上并不见长。
  问题是,陆四集团不可能全军北上救援。
  “我们当初是给北路军留了不少粮食,但我们要考虑淮安城中有几十万百姓,围城几月我们的人有存粮可食,百姓难道家家都存了几个月粮?再拖下去的话,我怕城中会易子而食啊。”
  陆四内心也很复杂,他相信余淮书、王二先生他们不可能坐视百姓饿死不发粮于他们,如此城内的粮食恐怕就撑不了多长时间。一旦没了粮食,北路军还有几分坚守待援的信心就谁也不知道了。
  说不定,此时城中的人心就已经不稳,毕竟距余淮书求援已过两个多月,南路军却是一兵未至,此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叫人寒心的。
  淮安城真因为缺粮而发生人间惨剧,陆四这个“始作俑者”又何以安心。
  “刘通会屡次书信催我结束清乡救援淮安,于大顺中央、于河南友军、于这淮安城几十万百姓同我们北路军弟兄而言,我们南路军都当责无旁怠前往救援,然我军眼下实力确是不足以同明军进行一场会战,所以我这个都督真的苦恼啊。”
  陆四伸手去拿烟袋,发现众人都盯着他看,不由道:“你们别都看着我,不瞒你们,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顿了顿,敲敲桌子,“人家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大伙都说说吧怎么解这个局?”
  陆四寄希望于“民主”决策,集思广议,他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击败拥有几千骑兵的黄得功。
  决战地点如果在扬州境内,还可以借助扬州境内水道纵横,不利骑兵施展的地利,可淮军是要救淮安,那么肯定就要在淮安城周边同黄得功的骑兵打一场,那里是适合骑兵集团作战的。
  可是,无人吭声。
  就连徐和尚这个“主救派”也想不到有什么可以制敌的好法子。
  就在陆四以为这一众人脑袋跟他一样都浆糊时,那位监军高公公却犹豫再三的起身道:“都督,老奴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嘛,高公公既降了咱淮军,就是咱们淮军的人,有什么话说不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