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皇帝,你到底跟谁一伙!
顺军将领郝摇旗能从襄阳突围从荆州窜到四川夔州,不是因为郝摇旗手下千余顺军多能打,而是因为荆州的明军正在忙着撤退。
左良玉是有气节的,在得知清军追赶李自成进入襄阳,李自成被其谋士牛金星父子谋害后,这位手握二十万兵马的大明宁南伯没有被吓的降清,而是撑着病体做出决定,命令前番攻占承天、荆州、德安三府的所部兵马即行撤退,千万不要和清军有任何接触,更不能攻击清军。
驻防在荆州的副将张勇、承天的总兵李国英等人收到左良玉军令后,无奈只得率部撤走。
驻防德安的总兵徐勇本姓高,幼年丧父,少孤,生而燕颔虎头,16岁就与乡人说“大丈夫自取封侯耳!”,随即告别母亲,带着妹妹一起仗剑游历关东。
听闻在萨尔浒之战力战殉国的刘綎、杜松二位将军的事迹,徐勇十分仰慕,对人说道:“大丈夫束发从戎,遇明主,位上柱国,裹革疆场,名垂万世,本等事耳,此其事优为之!”
二十岁时以斩首记功,升任百户,崇祯年间积功至游击、参将。崇祯十六年与惠登相各率所部取道襄阳北界,疾驰东走,往武昌投奔左良玉,与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金声桓、常登、吴学礼、张应元、马士秀、徐育贤等合称左部十总兵。
因知徐勇性格,左良玉怕他不肯听令带兵撤回,特意派监军到徐勇那里催其退兵。
徐勇气的对监军说道:“左帅不叫我打鞑子,那鞑子打我怎么办!”
监军回道:“不抵抗。”
左良玉奉行“不抵抗”,除了害怕不敌清军,致使实力受损之外,也和凤阳总督马士英的一封密信有关。
数天前,马士英派人给左良玉送来密信,信中竟称崇祯皇帝的太子从北京脱难,日前已抵达淮西。
言之确凿!
马士英身边的崇祯朝大学士魏炤乘蛊惑马士英,说既然先帝太子在,那南京的潞王就当退位。
因东林党人阻挠其入内阁,弘光身边的宠将孙武进收银不办事,马士英对弘光朝廷一肚子怨言,只前番唐王伦序不够,无法同潞王争锋,这才隐忍不言。现下有了崇祯太子,大义在手,他马士英岂能再受制于东林宵小!
只是马士英担心潞王不肯退位,掌控南都朝堂的东林党人也不会轻易放弃权势,以他淮西一家兵马逼迫不了南都,便在魏炤乘的建议下使太子写出手谕,希望拥兵二十万的左良玉能够引军东下同他淮西兵马会合,共保太子于南京登基。
左良玉接信时正病着,加之清军打进襄阳威胁武昌,又不知那个太子是真是假,因此不敢答应马士英。
本就对弘光政权不满的湖广巡按御史黄澎却于深夜乘小轿到左军中,劝左良玉马上领军东下扫清朝堂东林小人,保太子登基为帝。
“以大帅之军威,有太子之大义,何愁大事不成!”
一心想要入京为宰辅的黄澎极力劝说左良玉,又指湖北现在已经不安全,若左良玉继续呆在武昌,难保清军不会发兵来打。
“此间大帅军威正盛,东下可成大事,若大帅军威不在,东下怕是处处受制。”
黄澎提醒左良玉一旦清军攻打,南都必不会发兵来援,到时左部一家独抗清军主力,哪里能撑得住。败军要是东下,南都未必就怕,且凤督马士英也必不会如现在这般恭敬。
左良玉被说动,他现在的处境真的不妙。
攻入襄阳的清军在杀了李自成后到处征集粮草,不知道是不是在为攻打武昌做准备。如果是的话,等清军真的杀到,他想走也来不及了。
李自成都打不过满洲人,况他左良玉。
降清当汉奸,左良玉是绝对不为的,但是跑,他是可以做到的。
黄澎又劝左良玉强行绑走巡抚何腾蛟,同时说何腾蛟素来爱民,若百姓知道他被大帅绑走肯定会闹事,索性将武昌城中居民尽数屠戮,免得这些居民留下来替清军效力。
左良玉一听有理,遂令屠戮武昌居民。
这是左良玉二屠武昌。
左军屠杀之时,城中百姓都说巡抚大人爱民,争相逃往抚衙求救。
何腾蛟带人坐在大门口,让百姓都进衙门避难。岂料左军杀至,不由分说就将何腾蛟绑走,威胁随军东下。
途中左良玉让何腾蛟与他同乘一舟,何腾蛟求给一条小船随行。左良玉便叫弄来一条小船系在他大船后面,命人严加看守。至汉阳门时,何腾蛟趁看守不备突然跳入江中,转眼就被江水吞没。看守惧怕被杀都跟着跳江。
可那何腾蛟也是命大,在江中没有被淹死,反顺流二十多里到了竹牌门一带,一个打鱼的渔民将这位巡抚大人救起,之后何腾蛟便急赶往长沙,聚集过去手下的僚属堵胤锡、傅上瑞、严起恒、章旷等,商讨如何应对左良玉部东下兵犯南都及弃守武昌造成的湖广局面被动之事。
从武昌出发的左良玉六月初九到了江西九江,为了让这次扶保太子更有声势,便派人请江西总督袁继咸到舟中相见。
袁继咸来后,左良玉命人将他从病床上扶起,从袖中取出马士英给予的太子密谕,命人摆香案召集诸将,声明此次东下乃是扶保太子登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左良玉是有气节的,在得知清军追赶李自成进入襄阳,李自成被其谋士牛金星父子谋害后,这位手握二十万兵马的大明宁南伯没有被吓的降清,而是撑着病体做出决定,命令前番攻占承天、荆州、德安三府的所部兵马即行撤退,千万不要和清军有任何接触,更不能攻击清军。
驻防在荆州的副将张勇、承天的总兵李国英等人收到左良玉军令后,无奈只得率部撤走。
驻防德安的总兵徐勇本姓高,幼年丧父,少孤,生而燕颔虎头,16岁就与乡人说“大丈夫自取封侯耳!”,随即告别母亲,带着妹妹一起仗剑游历关东。
听闻在萨尔浒之战力战殉国的刘綎、杜松二位将军的事迹,徐勇十分仰慕,对人说道:“大丈夫束发从戎,遇明主,位上柱国,裹革疆场,名垂万世,本等事耳,此其事优为之!”
二十岁时以斩首记功,升任百户,崇祯年间积功至游击、参将。崇祯十六年与惠登相各率所部取道襄阳北界,疾驰东走,往武昌投奔左良玉,与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金声桓、常登、吴学礼、张应元、马士秀、徐育贤等合称左部十总兵。
因知徐勇性格,左良玉怕他不肯听令带兵撤回,特意派监军到徐勇那里催其退兵。
徐勇气的对监军说道:“左帅不叫我打鞑子,那鞑子打我怎么办!”
监军回道:“不抵抗。”
左良玉奉行“不抵抗”,除了害怕不敌清军,致使实力受损之外,也和凤阳总督马士英的一封密信有关。
数天前,马士英派人给左良玉送来密信,信中竟称崇祯皇帝的太子从北京脱难,日前已抵达淮西。
言之确凿!
马士英身边的崇祯朝大学士魏炤乘蛊惑马士英,说既然先帝太子在,那南京的潞王就当退位。
因东林党人阻挠其入内阁,弘光身边的宠将孙武进收银不办事,马士英对弘光朝廷一肚子怨言,只前番唐王伦序不够,无法同潞王争锋,这才隐忍不言。现下有了崇祯太子,大义在手,他马士英岂能再受制于东林宵小!
只是马士英担心潞王不肯退位,掌控南都朝堂的东林党人也不会轻易放弃权势,以他淮西一家兵马逼迫不了南都,便在魏炤乘的建议下使太子写出手谕,希望拥兵二十万的左良玉能够引军东下同他淮西兵马会合,共保太子于南京登基。
左良玉接信时正病着,加之清军打进襄阳威胁武昌,又不知那个太子是真是假,因此不敢答应马士英。
本就对弘光政权不满的湖广巡按御史黄澎却于深夜乘小轿到左军中,劝左良玉马上领军东下扫清朝堂东林小人,保太子登基为帝。
“以大帅之军威,有太子之大义,何愁大事不成!”
一心想要入京为宰辅的黄澎极力劝说左良玉,又指湖北现在已经不安全,若左良玉继续呆在武昌,难保清军不会发兵来打。
“此间大帅军威正盛,东下可成大事,若大帅军威不在,东下怕是处处受制。”
黄澎提醒左良玉一旦清军攻打,南都必不会发兵来援,到时左部一家独抗清军主力,哪里能撑得住。败军要是东下,南都未必就怕,且凤督马士英也必不会如现在这般恭敬。
左良玉被说动,他现在的处境真的不妙。
攻入襄阳的清军在杀了李自成后到处征集粮草,不知道是不是在为攻打武昌做准备。如果是的话,等清军真的杀到,他想走也来不及了。
李自成都打不过满洲人,况他左良玉。
降清当汉奸,左良玉是绝对不为的,但是跑,他是可以做到的。
黄澎又劝左良玉强行绑走巡抚何腾蛟,同时说何腾蛟素来爱民,若百姓知道他被大帅绑走肯定会闹事,索性将武昌城中居民尽数屠戮,免得这些居民留下来替清军效力。
左良玉一听有理,遂令屠戮武昌居民。
这是左良玉二屠武昌。
左军屠杀之时,城中百姓都说巡抚大人爱民,争相逃往抚衙求救。
何腾蛟带人坐在大门口,让百姓都进衙门避难。岂料左军杀至,不由分说就将何腾蛟绑走,威胁随军东下。
途中左良玉让何腾蛟与他同乘一舟,何腾蛟求给一条小船随行。左良玉便叫弄来一条小船系在他大船后面,命人严加看守。至汉阳门时,何腾蛟趁看守不备突然跳入江中,转眼就被江水吞没。看守惧怕被杀都跟着跳江。
可那何腾蛟也是命大,在江中没有被淹死,反顺流二十多里到了竹牌门一带,一个打鱼的渔民将这位巡抚大人救起,之后何腾蛟便急赶往长沙,聚集过去手下的僚属堵胤锡、傅上瑞、严起恒、章旷等,商讨如何应对左良玉部东下兵犯南都及弃守武昌造成的湖广局面被动之事。
从武昌出发的左良玉六月初九到了江西九江,为了让这次扶保太子更有声势,便派人请江西总督袁继咸到舟中相见。
袁继咸来后,左良玉命人将他从病床上扶起,从袖中取出马士英给予的太子密谕,命人摆香案召集诸将,声明此次东下乃是扶保太子登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