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天子脚下才需要掺沙子
李素给诸葛瑾接风的日子,已经是除夕前两天。所以那天初步聊了公务之后,诸葛瑾也没什么别的事儿可忙活,很快就到了年关。
朝廷官员都要放假,诸葛瑾也正好趁着这点时间一个人私下里用功,多了解一下河南尹周边的情况,尤其是跟他弟弟多了解些情况,便于过完上元节后正式开展民部尚书的工作。
李素交代下去的各项事儿,都处在按惯性推进的状态,对工程勘测、设计规划人员的“招标”,也一直挂在那儿,堪称求贤若渴、论证充分。
千年大计,李素绝不轻举妄动。
好在他开的赏格够高,这事儿也提前就布局放出消息去了,前前后后快两个月,基本上刘备统治范围内各州都得到了雒阳要规划扩建的消息,凡是有点儿这方面本事的人才,对自己有信心的,也愿意来雒阳长长见识碰碰运气,一时间英才毕集。
哪怕没有人达到最终可以评标中标的程度,但李素也一口气高薪雇佣了很多技术人才。
这些人未来可以参与到雒阳新城、雒阳贡院的建设工作中去,乃至到南阳郡今年的运河项目上当“监理、施工员”,反正李素不嫌多,也不会出现人才浪费。
这些工程技术类的人才,史书上未必留名,所以李素目前还没遇到什么他一看名字就认识的大牛,不过名声不重要了,能干实事最要紧。
……
从除夕到上元节前夕,十几天的安乐祥和日子显得如此有条不紊。
整个年节期间,或许只有那些新来的益州移民完全没机会休息,所有人都忙着修缮盖房、整顿分到的田地,准备即将到来的春耕。
不过没有人嫌累,所有人都是自发自愿为了美好的前程而努力干活,连女人小孩都上了,没日没夜劳作。
毕竟在伊洛之地分到田,这种事情原先哪怕是想都不敢想。如果不是战乱,哪轮得到这样的机会。
哪怕未来几年之后就要恢复完全正常缴税,哪怕最初两三年算是半开荒、要渐渐培养地力收成不会太好,百姓心中也是充满希望。
河洛平原适合耕作的土地,东西最宽三百余里,南北宽最大的地方约一百三四十里。
不过有东西一半长度的区域,宽不足一百里,因为平原主要是沿着伊水和洛水两岸,以及黄河的南岸,来形成冲积河谷。离上述水系河岸二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就错杂着丘陵和山坡,被伏牛山、邙山甚至嵩山切割。
所以总的可以开发为平原易灌溉耕地的面积,按照诸葛亮之前的测算,最多可以达到“两万平方里”,也就是等效折合后世一百多公里长、接近五十公里宽的矩形。
整个雒阳八关笼罩的区域,总面积超过三万五千平方里,但剩下的不是城区,就是山地丘陵,或者灌溉不便的缓坡,没法开发。
毕竟古代之所以选择建都洛阳,而不是更东边的汴梁,看中的就是这儿的“八关形胜之地”,地势险要。
而地势险要的代价,就是可耕种的一马平川土地不可能无限量供给,跟出了虎牢关后的华北大平原还是截然不同的。
未来要仰赖河洛平原尽量自给自足,农业规划就很重要。那些废弃县城原本占据了最肥沃的土地,现在因为毁于战火而腾出来了,那么重建的时候就要审慎规划。
尤其是现在新移民足够多了,可以把田都种起来,就不能像当初朱儁、袁术、袁绍三方掌握河洛时那么对地皮大手大脚滥分配了。
早在桓灵的时候,皇家园林就占了大量的肥沃适合耕作土地。后来诸侯也不敢腾退,加上百姓人也少了,也犯不着犯忌讳去腾退开发。
现在李素有了二十八万多人的生力军新移民,要妥善安置,当然是把那些没有建筑的圈占荒废园林全部开放。
灵帝时的西苑圈地,如今早就什么建筑都没了,剩下的草木也谈不上“保护环境”,反正种田也是保护环境,要种树木保持森林,去山上植树造林好了,犯不着占河谷肥沃。
西苑和夕阳亭周边被彻底腾退,南郊的毕圭苑则是把没有建筑的部分腾退,有建筑的暂时还留着。
诸葛亮彻底整顿梳理后,发现河南尹总可开发耕地折算下来超过了两千五百万汉亩(现代八百万亩)。
哪怕按照汉代顶格的壮丁占田百亩折算缴税,也够安排近三十万壮丁种田了(收税是按照你占百亩的三十税一来收的,实际上根本没那么多田,有也种不过来,要老婆儿子一起下地干活)
这次移民过来的二十八万多人,壮丁也就占十二三万,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当然这些移民也不全是移到河南,只是四分之三移到河南,还有四分之一要移到黄河北岸的河内郡。所以河南尹能增加九万壮丁。
加上河南尹本地原来留下的人口也就二十九万,比外地人略多,但因为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壮丁比例低,本地壮丁才十一万。
所以河南尹本地加移民,全算上壮丁才刚刚过二十万,哪怕全部顶格分田也种不完。
不过,考虑到未来国家收回的土地还要备用或者挪为其他用途,暂时也不会把土地的产权都发下去。
只是移民壮丁每人先实授四十汉亩授田(现代12亩)女人和小孩先不授,就种丈夫/父亲的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朝廷官员都要放假,诸葛瑾也正好趁着这点时间一个人私下里用功,多了解一下河南尹周边的情况,尤其是跟他弟弟多了解些情况,便于过完上元节后正式开展民部尚书的工作。
李素交代下去的各项事儿,都处在按惯性推进的状态,对工程勘测、设计规划人员的“招标”,也一直挂在那儿,堪称求贤若渴、论证充分。
千年大计,李素绝不轻举妄动。
好在他开的赏格够高,这事儿也提前就布局放出消息去了,前前后后快两个月,基本上刘备统治范围内各州都得到了雒阳要规划扩建的消息,凡是有点儿这方面本事的人才,对自己有信心的,也愿意来雒阳长长见识碰碰运气,一时间英才毕集。
哪怕没有人达到最终可以评标中标的程度,但李素也一口气高薪雇佣了很多技术人才。
这些人未来可以参与到雒阳新城、雒阳贡院的建设工作中去,乃至到南阳郡今年的运河项目上当“监理、施工员”,反正李素不嫌多,也不会出现人才浪费。
这些工程技术类的人才,史书上未必留名,所以李素目前还没遇到什么他一看名字就认识的大牛,不过名声不重要了,能干实事最要紧。
……
从除夕到上元节前夕,十几天的安乐祥和日子显得如此有条不紊。
整个年节期间,或许只有那些新来的益州移民完全没机会休息,所有人都忙着修缮盖房、整顿分到的田地,准备即将到来的春耕。
不过没有人嫌累,所有人都是自发自愿为了美好的前程而努力干活,连女人小孩都上了,没日没夜劳作。
毕竟在伊洛之地分到田,这种事情原先哪怕是想都不敢想。如果不是战乱,哪轮得到这样的机会。
哪怕未来几年之后就要恢复完全正常缴税,哪怕最初两三年算是半开荒、要渐渐培养地力收成不会太好,百姓心中也是充满希望。
河洛平原适合耕作的土地,东西最宽三百余里,南北宽最大的地方约一百三四十里。
不过有东西一半长度的区域,宽不足一百里,因为平原主要是沿着伊水和洛水两岸,以及黄河的南岸,来形成冲积河谷。离上述水系河岸二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就错杂着丘陵和山坡,被伏牛山、邙山甚至嵩山切割。
所以总的可以开发为平原易灌溉耕地的面积,按照诸葛亮之前的测算,最多可以达到“两万平方里”,也就是等效折合后世一百多公里长、接近五十公里宽的矩形。
整个雒阳八关笼罩的区域,总面积超过三万五千平方里,但剩下的不是城区,就是山地丘陵,或者灌溉不便的缓坡,没法开发。
毕竟古代之所以选择建都洛阳,而不是更东边的汴梁,看中的就是这儿的“八关形胜之地”,地势险要。
而地势险要的代价,就是可耕种的一马平川土地不可能无限量供给,跟出了虎牢关后的华北大平原还是截然不同的。
未来要仰赖河洛平原尽量自给自足,农业规划就很重要。那些废弃县城原本占据了最肥沃的土地,现在因为毁于战火而腾出来了,那么重建的时候就要审慎规划。
尤其是现在新移民足够多了,可以把田都种起来,就不能像当初朱儁、袁术、袁绍三方掌握河洛时那么对地皮大手大脚滥分配了。
早在桓灵的时候,皇家园林就占了大量的肥沃适合耕作土地。后来诸侯也不敢腾退,加上百姓人也少了,也犯不着犯忌讳去腾退开发。
现在李素有了二十八万多人的生力军新移民,要妥善安置,当然是把那些没有建筑的圈占荒废园林全部开放。
灵帝时的西苑圈地,如今早就什么建筑都没了,剩下的草木也谈不上“保护环境”,反正种田也是保护环境,要种树木保持森林,去山上植树造林好了,犯不着占河谷肥沃。
西苑和夕阳亭周边被彻底腾退,南郊的毕圭苑则是把没有建筑的部分腾退,有建筑的暂时还留着。
诸葛亮彻底整顿梳理后,发现河南尹总可开发耕地折算下来超过了两千五百万汉亩(现代八百万亩)。
哪怕按照汉代顶格的壮丁占田百亩折算缴税,也够安排近三十万壮丁种田了(收税是按照你占百亩的三十税一来收的,实际上根本没那么多田,有也种不过来,要老婆儿子一起下地干活)
这次移民过来的二十八万多人,壮丁也就占十二三万,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当然这些移民也不全是移到河南,只是四分之三移到河南,还有四分之一要移到黄河北岸的河内郡。所以河南尹能增加九万壮丁。
加上河南尹本地原来留下的人口也就二十九万,比外地人略多,但因为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壮丁比例低,本地壮丁才十一万。
所以河南尹本地加移民,全算上壮丁才刚刚过二十万,哪怕全部顶格分田也种不完。
不过,考虑到未来国家收回的土地还要备用或者挪为其他用途,暂时也不会把土地的产权都发下去。
只是移民壮丁每人先实授四十汉亩授田(现代12亩)女人和小孩先不授,就种丈夫/父亲的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