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兵临城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围的士兵都投过来目光,沈浪能够感受到这喜悦的目光中又夹杂着敬畏之情,看来这次自己的指挥也赢得了士兵们的认可,这也是对一个指挥官最大的肯定。
  他这次来也不为别的,就是拍个缴获物资的视频。
  当然这个过程不能被其他人看到,对士兵们勉励一番,就找个借口将士兵们上缴物资的过程拍下,又去屯积缴获物资的地方将堆积如山的物资都拍下来。
  将要拍的东西都拍好,沈浪立即将手机放在一个盒子里密封,然后让人送到京师去交给王承恩,王承恩便知道交给崇祯。
  这段时间,崇祯已经收到大大小小的战报十多个,都是勇卫营战胜建虏的消息,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什么时候建虏这么好打败了?
  他知道沈浪应该不会拿这种事情来诓骗他,但还是有些不放心,直到看到沈浪拍摄的视频,崇祯才算是彻底安心了。
  哪怕是看到满山洞的敌人脑袋,他也不觉得害怕,这反而让他心情愉悦,胃口大开,连干了几碗燕窝羹。
  可是刚吃完,王承恩就送来情报,建虏大军开始加速向京师进逼。
  崇祯连忙放下碗,接过情报仔细的看了一遍,神情又凝重了一些。
  因为他清楚,之前都是小打小闹,最终决定结果的还是京师城外之战。
  那时,沈浪将没有办法在暗中打击建虏,只能面对面的与建虏硬拼了。
  这一仗,建虏输得起,但是大明输不起,身为皇帝的崇祯觉得自己应该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他认真的思索了一番,立即对王承恩下了几道命令,最后又加了一句:“这些话,不要告诉兴明,以防他分心。”
  王承恩神色凝重,连忙应令。
  ……
  建虏大军开始收拢并向京师运动的消息自然瞒不过锦衣卫探子,沈浪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他知道勇卫营已经引起了建虏的注意,再想以运动战围剿建虏的分遣队已经行不通了,阿济格明摆着是想逼自己在京师城外决一雌雄。
  沈浪早预料到建虏此次入侵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攻击京师,以达到震慑大明的目的。
  若大明表现得还是以前那般不堪,那之前宣扬出来的太祖显灵的传言便不攻自破,对整个大明的伤害将是非常巨大的。
  沈浪自然不会让他们如愿,反击最彻底的方式便是让建虏连京师的城墙都碰不到。
  因此,沈浪早就请示崇祯,让王承恩组织京营和民夫在城外修筑各种工事,准备在京师城外与建虏来一场野战,而不是躲在京师内打一场守城战。
  这一战,将直接关乎到大明的命运。
  在建虏大军向京师逼近的时候,沈浪也第一时间收拢部队,向京师运动。
  建虏大军还有很多靠两条腿走路的包衣、余丁等,而勇卫营全部都骑马,所以勇卫营的速度还要更快一些。
  不过,勇卫营汇集之后向京师运动,也表明行踪显露了出来。
  阿济格在得知这支明军还不到一万人之后,完全不敢相信,这和他们统计出来的数据相差甚大,所以他猜测明军应该还有隐藏的力量。
  一定要搞清楚明军隐藏的后手,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稀里糊涂的着了道。
  由于之前的轻视,导致己方吃了太多的亏,这次阿济格小心了很多,不再明目张胆的派出哨骑。
  而是将一些精锐的巴牙喇放了出去,这些人都是各旗精锐中的精锐,人数很少,但是各方面能力极强,可以较好的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这些人化装之后,就脱离大军,迅速的消失在山野之中,向大明腹地深入。
  带着阿济格的使命,希望能够找出明国隐藏的实力。
  沈浪自然不知道阿济格还有这种想法,建虏有巴牙喇,己方有锦衣卫。
  在自己的主场,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不过,这种小范围的情报战决定不了什么,真正决定结局的还得看京师,沈浪真有种决战紫禁之巅的感觉。
  建虏要震慑大明,攻击内城肯定是首选,所以沈浪将防守的重心放在内城的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东直门、阜成门、朝阳门一带。
  至于外城,勇卫营只会抽出少部分力量监视,然后让王承恩调动京营防守即可,因为建虏攻击外城的可能性不大。
  就算建虏真的想抽出大军攻击外城,也很难瞒过沈浪,勇卫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救援,所以不用太过担心。
  可由于时间太短,内城外的防御工事连沈浪要求的一半都没有修到。
  沈浪早有这个心里准备,所以一开始就让王承恩按照防御工事的重要程度的顺序来修筑。
  沈浪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修筑多道壕沟,再用从壕沟里挖出来的土垒到壕沟内侧边沿,筑成一道道土墙。
  沈浪没有将壕沟修得太复杂,时间不够,也没有必要。
  主要以横向为主,分成三道,沈浪没要求修交通壕,所以互不连通。
  三条壕沟,就是三条防线。
  这个任务完成得还可以,只是壕沟挖得有些浅,只有米把多深。
  壕沟内侧的土墙则高若半丈,就是大概一米五的样子,有些位段成锯齿状,这是预留的炮位。
  三道壕沟的前方是一排排拒马,分布在大约十丈宽的区域,再前方就是密密麻麻的陷马坑,一直延伸到大约百步开外。
  当然,整个防御工事不是完全封闭的,因为沈浪并没有打算一味死守,左右各有一条宽约三丈左右的通道与外面连通。
  若战斗顺利,勇卫营可以从这两条通道冲杀出去。
  十一月十四日,阿济格和阿巴泰汇合,并率领清军主力由北方逼近京师,在德胜门十里开外扎营。
  吴三桂也跟随而来,率领一万五千左右的关宁军在建虏左侧五里外游荡,既没打算与建虏交战,也没打算主动来德胜门外与勇卫营汇合。
  沈浪知道后,并未让崇祯下旨命令吴三桂前来与自己汇合,一个作战意志不坚定,带着自己私心的人,沈浪可不太放心。
  就当关宁军不存在,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来。
  阿济格也知道吴三桂的心思,只派了几千人盯着关宁军。
  一万多的关宁军一时之间似乎成了一方看客,吴三桂却毫不在意。
  沈浪让修筑防御工事的所有人都撤入城内,并将京师所有城门全部关闭。
  然后又第一时间命令勇卫营在防御工事后构建营地,一副在城外死守的姿态。
  此时的阿济格谨慎了不少,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开始进行各种进攻前的准备工作。
  一边派出游兵绕着京师查看明军的防守情况,一边派出大量包衣去周边收集木材打造一些必须的进攻器械。
  京师城外阴云汇集,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