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这是太祖附身了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哈哈哈……沈卿,吴卿,周卿。来,和朕痛饮一杯。”崇祯的愉悦心情难以掩饰,也无须掩饰。
  沈浪、吴三桂、周遇吉连忙举杯,与崇祯对饮。
  这次京营的问题平稳解决,崇祯便将几个大功劳者请到宫中,设宴款待。
  一开始他还担心这般对京营下狠手,会引起整个京营的剧烈动荡,甚至是引发席卷全城的兵变。
  却是没想到,仅仅是勇卫营和关宁军一共不到一万的兵力,就让十几万京营接受了这个苛刻的命令。
  至于那仅仅两千左右的伤亡,相比于这么庞大的数量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应,京营也确实没救了,要全部推倒了重建。
  当然,这次能够一举成功,除了武力威慑,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打了京营一个措手不及,让一些用心险恶之辈没有时间去组织和鼓动。
  京营的士气本就很低迷,战斗力更差,如果没有组织,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
  所以在圣旨,以及勇卫营、关宁军的武力威慑力下,最终没有胆量反叛。
  而剪除了京营的威胁,就相当于剪除了那些权贵的爪牙,崇祯才感觉整个京师真正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再怎么大动干戈也不用担心谁造反了。
  心情大好之下,除了和沈浪分享喜悦,也将吴三桂和周遇吉请来了,以示恩宠。
  周遇吉的忠诚,崇祯一直都深知,也一直很放心。
  倒是吴三桂,这阵子也很配合,让关宁军干了不少脏活、累活,没有在关键时刻给他崇祯耍什么手段。
  崇祯自然不会认为这是吴三桂一下子变得像周遇吉那般忠诚了。
  就像沈浪说的那般,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者,你站在他的立场上分析利弊,让他感觉到能够从你这里得到更大的好处,担负更小的风险。
  然后,你直接把问题抛给他,不用怎么去劝说和威胁他,他自己就能够想明白,并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果然,吴三桂最终选择了听命。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初崇祯让关宁军跟随锦衣卫一起去抄家的时候,吴三桂的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不过,当时崇祯给了他一个保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若关宁军能够听命行事,那不管京师发生任何动荡,都不会牵连吴家的人和事,包括关宁军。
  吴三桂多精明,仅仅是这一句话,他自己就会去权衡利弊的想明白。
  这其中透露的意思很明显啊,陛下准备有大动作了,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京师。
  而吴家和他吴三桂,甚至是关宁军想要在这场动荡中安然无事,那首先就是要听命行事。
  站在一个上位者的立场去考虑,若有一支能够左右整个京师局势的力量不听命行事,他会怎么做?
  想到这里,吴三桂当即吓出一身冷汗,他不敢赌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因为现在的陛下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是自己之前认识的那个陛下了,变得果决了不少,他不敢拿整个吴家和关宁军去赌,所以最终选择了听命。
  然后,抄家的时候就有了关宁军的身影,而关宁军还多次作为证人控告那些被抄家的官员,哪怕其中一些人甚至还与吴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吴三桂都没有留情。
  可以说,为了得到陛下的那个保证,他吴三桂和整个吴家的损失很大,得罪了一堆人不说,还破坏了自己的关系网。
  也让其他人看到他吴三桂如此的不讲情面,以后谁还敢轻易与他吴三桂走得太近?
  所以这个影响对吴家来说,是很深远的,吴三桂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
  可已经做了,后悔也没有用了。
  接下来对付京营,那影响就更大了,这几乎是在和整个京师的权贵作对了,之前敢对京营下手的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李邦华还只是对京营进行一些改革,结果没多久就被一帮人给搞了下去。
  这次,他吴三桂是要配合勇卫营直接将京营给整个拆了啊,如果京营不同意,还要血腥镇压啊。
  当时听到这个命令时,吴三桂都觉得自己这个陛下真的够胆魄,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若是以前发现你有这样的魄力,我吴三桂哪还有那么多心思,肯定给你效死力啊。
  现在倒好,刚抓了那么多京官,弄得满城风雨,转眼就要啃京营这块硬骨头,真的是颇有一些太祖之风了。
  难道太祖显灵真的这么灵?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子了。
  原本吴三桂认为,陛下将自己召进宫中下达这个命令时,肯定会将他软禁在宫中,然后再控制他麾下的关宁军听令。
  然而,并没有,崇祯在下达命令,让关宁军配合勇卫营之后,就直接让吴三桂离开皇宫,去执行命令。
  可以说,在回去的路上,吴三桂想了很多。
  他想过阳奉阴违的去拖延时间,让勇卫营自己去掺和这件大麻烦事,关宁军就不要去得罪京师中的权贵了。
  也想过提前去通风报信,然后在配合勇卫营的过程中出工不出力,必要的时候见机行事。
  甚至,他还有过更疯狂的念头,自己这陛下如此冒险,势必会激起京营的强烈反抗。
  一旦导致兵变,自己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控制整个京师?
  最终的结果,是这几条他吴三桂都没有选,而是选择了听命。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