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贵客来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睿在醉仙楼偶遇太宗皇帝,却在太宗面前大肆抨击朝廷引以为强军之本的府兵制度,虽说这些话,将来总归是要说的,但是以杜睿目前的年纪,身份,说这些话,还是有些僭越了,未免会给人一种狂悖的感觉。
  不过杜睿这人倒也拿得起,放得下,既然说都说了,覆水难收,想来以太宗的肚量,也不会和他一个顽童计较,放下心中事,将宝钗唤醒,嘱咐她先去睡。
  “少爷!奴婢还是留下侍候吧!”宝钗低头,偷眼看着杜睿,轻声道。
  杜睿一笑,道:“不用了,我也没什么大事,还累得你跟着睡不好,去给我倒杯水来,你便去睡吧!现在也不觉得困了,我去书房看看书。”
  宝钗虽然和杜睿相处日短,却也知道自家主人的性子,说出的话,绝对不会再更改,闻言去给杜睿倒了杯水,服侍着杜睿喝下去,便告退了。
  杜睿起身下床,也不去书房了,随手拿起一本书,脑子里想着事,也看不大进去,不知不觉坐在椅子上便睡着了。
  次日清晨起身,杜睿经常锻炼,倒也不觉得身上酸疼,出门照例在院子里练武,杜平生早便到了,在一旁跟着杜睿练了起来,杜睿也不时的指点一二。
  “平生!昨日是何人送我回来的?”杜睿一边擦着汗,一边随口问道。
  杜平生答道:“听我爷爷说,是个大胡子的中年汉子,只说是奉他们家主人之命,将少爷放下,他便走了!”
  杜睿闻言,知道是昨天跟在太宗身边的那个侍卫,也不多问,擦了汗便去前厅用了饭,之后陪着马氏几女聊了会儿家常话,倒也其乐融融。
  正聊着,杜贵快步走了进来,对着杜睿躬身禀道:“少爷!门外来了一个少年,说是要见公子!”
  杜睿一愣,他知道自己的前身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虽然也曾去弘文馆就读,但因为庶子的身份,却也没人愿意和他亲近,会有什么人找上门来呢?
  “来人多大年纪,什么装束?”
  杜贵回道:“十一二岁的年纪,衣着甚至华贵,长得倒是仪表堂堂,身边还带着两个护卫,想来不是一般人家的公子!”
  杜睿想了想,也没有头绪,又不好让人家在外面久等,便道:“还是请进来吧!”
  见有客到,马氏等几女起身便去了后宅,时间不长,杜贵便引着一个白色圆领袍衫的少年走了进来,杜睿一见这少年的长相,心里便是一惊。
  之前太宗皇帝没认出来,但是这个少年,杜睿一眼就认出来了,正是当初在杜如晦的灵堂之上,随太宗皇帝一起来拜祭的当朝太子,一国储君李承乾。
  心中虽然已经有了计较,杜睿的脸上却不动声色,见来人已经走入前厅,礼貌式的站了起来,微微拱手一礼:“这位公子,有礼了!”
  李承乾今日本来是抱着比试的心思,想要向太宗证明自己并不比他欣赏的那个少年差,所以一大早便带着东宫侍卫出了东宫。
  但是见到杜睿的一瞬间,李承乾还是不禁被眼前这个少年的风采心折。杜睿虽然年纪不大,在莱国公府之时也不受重视,但却生就了一副好皮囊。
  便是处众人中,也似珠玉在瓦石间。那是怎样一张清秀而亲和的容貌,俊美的脸庞,长长的睫毛在眼睛下方打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白皙的皮肤,一双仿佛可以望穿前世今生所有哀愁的耀眼黑眸,笑起来如弯月,肃然时若寒星。直挺的鼻梁唇色绯然,侧脸的轮廓如刀削一般棱角分明却又不失柔美是让人心动。一身白衣更加的衬托出他的身材的挺拔,应该是多年习武的原因,虽然身子看起来单薄,但是却不脆弱。
  李承乾也是对着杜睿一礼,道:“阁下便是杜公子吗?”
  杜睿点头道:“正是在下,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杜睿已然存了心思,如果对方不愿说出真名的话,他也乐得装糊涂,至少见面不用跪倒行礼,如果对方挑明了身份,他自然也就要行君臣大礼了。
  李承乾皱眉,微微思索了片刻,道:“在下姓……秦,名中山,杜公子便叫我秦公子就行了。”
  杜睿闻言,心中一笑,没想到太宗父子化名的时候,居然连编出来的姓氏都一样,估计也是因为太宗皇帝登基之前,曾被封秦王有关。
  两人寒暄了两句,分宾主落座,杜睿命宝钗煮了茶,道:“不知秦公子,今日过府,有何见教?”
  李承乾心中虽然不忿太宗对杜睿的评价那么高,但是今日来,却也没存着什么坏心思,非但如此,他也想要见识一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竟然能让他那个皇帝父亲如此欣赏。今日见了,单单是杜睿过人的风采,就让李承乾也自愧不如,他虽然是天家血脉,但也不过是中人之姿。
  昨日在听了杜睿的名字之后,李承乾便派人去调查了一番,这长安城里的风吹草动自然瞒不过天家的耳目,对于杜睿,除了他就是那名满长安的醉长安的始作俑者之外,李承乾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单单是这份诗才,李承乾想来,便是他那个自诩才高八斗的四弟李泰,估计也要自愧不如。他也是个少年人,胸中自然有着一腔热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迈,昨日在得了这首词之后,他对杜睿的兴趣不禁更大了。
  想着,李承乾笑道:“在下初到长安,听闻了杜公子的才名,便冒昧来访,还请杜公子见谅!”
  杜睿心中一笑,道:“哦!秦公子也好诗文?”
  李承乾道:“却也谈不上喜好,只是略懂而已,比不得杜公子高才!”
  杜睿笑道:“诗词不过小道,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方面或许有益,然于治国,却无半分用处,我辈读书人,当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为己任,却不可沉迷于诗词论赋,若如此,则偏颇了!”
  李承乾闻言,忙道:“那杜公子以为什么才是治国安邦的大道呢!”
  杜睿沉吟片刻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掌握大道,必须首先研究蕴含着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上起三皇五帝,至今发展的诸多道中,最大者当推治国安邦之道。因此,凡欲治国安邦者,首先必须研究历代为政者的治国之道,特别是治国安邦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治国安邦的借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谓上承中华先哲,下启当代精英,此为治国安邦之真谛。”
  李承乾闻言大喜,深以为是,道:“杜公子所言甚是精辟,不知于当前突厥而言,杜公子何以教我?”
  杜睿心道,正戏来了,前世读史书的时候,对这位大唐第二位被废的太子,所记载的多为骄奢淫逸,不思进取,今日一看,杜睿觉得史书所记载的也不尽然,至少今日李承乾在他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便是虚心求教的君子之风。
  杜睿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改造这个本就注定将要辉煌一时的大唐帝国,眼前的这个少年又是一国储君,如果能循循善诱,将李承乾导入正途的话,大唐王朝未必就不能在这个少年的手中,达到辉煌的顶峰。
  日后大唐之所以政局混乱,起因便是玄武门之变,虽说立储当择贤者,然对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大帝国而言,储位的安稳,也代表着政局的平稳,太宗弑兄杀弟种下的因,其后人也是深受其累,此后李承乾被废,李重俊被杀,东宫之位几番动摇,直到武后临朝,闹得便是大唐的公主们都要来搀上一脚,过一过女皇帝的瘾头,最终将这个老大帝国折腾的风雨飘摇。
  杜睿既然到了这个年代,存了要改变历史的心思,或许如何帮着稳固李承乾的储位,便是他要达成的第一个目的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