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琉璃非玻璃
家中添丁进口,虽然有着醉长安和长安笑的收益,杜睿却也不想就这般坐吃山空,总归是要增加些收入才好,要不然自己那个大观园的计划,想要实现,可就不知道要积累到何年何月了。
开源确实事在必行了,要说什么东西是穿越者的发财力气,无非就是两种,其一就是酿酒,此项杜睿已然迫不及待的做了,而且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还有一个便是玻璃了。
前世杜睿虽然研习古学,对现代的科学知识没有那些学问研究的深,但是他自幼聪慧,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透,玻璃这种东西倒也难不住他。
所谓的玻璃,不过就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主要成份就是二氧化硅,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沙子!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早在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只是玻璃的透明度很差,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就制造出无色玻璃,当然这也只是偶然得知,具体的工艺,也是不甚其详。
要说玻璃的真正发明地,其实还在欧洲,传说在公元前一千年的时候,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而真正有记载的,则是在大约4世纪,罗马人就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当时为了保密,不让玻璃制造技术泄漏出去,罗马的执政者就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至于在后世,人们现在使用的玻璃,其实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
主要的制作过程,杜睿倒是记得很清楚,首先就是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如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此后便是配合料制备,按计划配料单称取一定量的各种粉料,接着是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然后就是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最后是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像这种简单的工艺,在后世自然很容易打成,可如今是在大唐年间,想要生产出绝对合格的玻璃制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这却难不倒杜睿。
整整一天的时间,杜睿就在书房当中,鼓捣出了玻璃的制作流程,和一些需要配备的工具,然后便带着杜贵去了,前次北伐,太宗上次下来的那五百户封邑,此事太宗做得倒是相当厚道,那五百户所占的耕地都是上等的良田。
杜睿到时,这里的里正慌忙出迎,他也听说了,如今他们这位小主子可是太宗和太子面前的红人,还是白身就享有了五百户的封邑,日后的前程那还了得,虽然杜睿年幼,乡民们倒也不敢怠慢。
杜睿和里正闲聊了几句,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去年的年成虽然不错,不过杜睿也免了他们的贡飨,里正自然是感恩戴德。
接着杜睿便在这个如今被命名为杜家堡的地方转悠了起来,为他即将开始的玻璃作坊选定地址,这里是他的封邑,说起来就是他名义上的领地,一个小小的国中之国,在他的封邑之内,杜睿除了不享有法权之外,治理权,税赋的权利,全都由杜睿一个人说了算。
连续两天的时间,杜睿总算是选中了一个临河的位置,这里在整个杜家堡的边缘地带,背靠着一座土山,临近泾河的分流,无论是保密,还是地理位置都是绝佳。
随后杜睿又将这里的里正叫了过来,两人密谈了一个下午,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全村的青壮年便被动员了起来,在杜睿选好的位置,按照他的指挥破土动工,忙了起来。
要建一座玻璃窑,说起来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杜睿前世曾研习过《天工开物》,这些事情放在他的身上不过是小儿科,结果七天的时间,玻璃窑便被立了起来,那个高达六丈的大烟囱在这些乡人的眼中,也甚为可观了。
烧玻璃并不象小说那么容易,想要烧出好玻璃必须温度达上一千三百摄氏度以上,否则只能烧出市面上那些从西方的舶来品一一琉璃。
如果在杜睿的前世,这很简单,用大型电鼓风就可以达到这个温度。但现在想要发电必须最少有一个大型蒸汽机,还需要发电机、电瓶、变压器。杜睿就是知道造出一些粗制的这些机器,但现在根本是等于天方异谭。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现在杜睿的方法,用高炉,同时用燃度较高的焦碳。当然这才是第一步,后面还要造烘炉,高温熔烧成品的制品,须经烘炉徐徐退火,坩锅,装玻璃原料的用具,窑炉,主要目的在将玻璃原料融化,并坩锅需24小时保持高温,玻璃成型所需之钳子,牛车,主要作用在保温与预热,一方面节省玻璃加热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避免玻璃瞬间加热破裂,喷火嘴,主要目的在将玻璃软化,以便成行。
这才是准备工作,其次是选料。砂子、石灰石、纯碱,这几样东西现在都有,但都不纯,特别是砂子,酸碱度和其中金属以及其他成份,在这种原始的条件下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测出,然后再找出相关的矿物加进去中和。但总的来说虽然繁琐,科技含量都不高,所以杜睿才有把握,只是需要的时间长短罢了。
选好原料,在经过几天热窑的准备工作,此后不断的试验,重新配比原料的分量,失败,失败,再失败,终于在杜睿出来将近一月的这一天,第一炉成品总算是被制作了出来。
当杜贵捧着一个色泽清澈透明的高脚玻璃杯走出窑门的时候,乡邻们看杜睿的目光,都不禁有些敬若神明的味道了。
“少爷!长安城里的那些毕罗肆也有卖琉璃的,为何他们的琉璃不似这般?”
杜睿结果那个高脚杯,对着太阳看了看,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放在当今这个年代,这般工艺水准的情况下,也算是不凡了。
“他们那只是琉璃,与这个是大不相同的!”
杜贵也被勾起了好奇心,道:“究竟有何不同?”
杜睿笑道:“他们那个只是琉璃,而本少爷制成的这个却是玻璃!”
开源确实事在必行了,要说什么东西是穿越者的发财力气,无非就是两种,其一就是酿酒,此项杜睿已然迫不及待的做了,而且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还有一个便是玻璃了。
前世杜睿虽然研习古学,对现代的科学知识没有那些学问研究的深,但是他自幼聪慧,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透,玻璃这种东西倒也难不住他。
所谓的玻璃,不过就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主要成份就是二氧化硅,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沙子!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早在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只是玻璃的透明度很差,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就制造出无色玻璃,当然这也只是偶然得知,具体的工艺,也是不甚其详。
要说玻璃的真正发明地,其实还在欧洲,传说在公元前一千年的时候,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而真正有记载的,则是在大约4世纪,罗马人就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当时为了保密,不让玻璃制造技术泄漏出去,罗马的执政者就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至于在后世,人们现在使用的玻璃,其实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
主要的制作过程,杜睿倒是记得很清楚,首先就是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如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此后便是配合料制备,按计划配料单称取一定量的各种粉料,接着是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然后就是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最后是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像这种简单的工艺,在后世自然很容易打成,可如今是在大唐年间,想要生产出绝对合格的玻璃制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这却难不倒杜睿。
整整一天的时间,杜睿就在书房当中,鼓捣出了玻璃的制作流程,和一些需要配备的工具,然后便带着杜贵去了,前次北伐,太宗上次下来的那五百户封邑,此事太宗做得倒是相当厚道,那五百户所占的耕地都是上等的良田。
杜睿到时,这里的里正慌忙出迎,他也听说了,如今他们这位小主子可是太宗和太子面前的红人,还是白身就享有了五百户的封邑,日后的前程那还了得,虽然杜睿年幼,乡民们倒也不敢怠慢。
杜睿和里正闲聊了几句,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去年的年成虽然不错,不过杜睿也免了他们的贡飨,里正自然是感恩戴德。
接着杜睿便在这个如今被命名为杜家堡的地方转悠了起来,为他即将开始的玻璃作坊选定地址,这里是他的封邑,说起来就是他名义上的领地,一个小小的国中之国,在他的封邑之内,杜睿除了不享有法权之外,治理权,税赋的权利,全都由杜睿一个人说了算。
连续两天的时间,杜睿总算是选中了一个临河的位置,这里在整个杜家堡的边缘地带,背靠着一座土山,临近泾河的分流,无论是保密,还是地理位置都是绝佳。
随后杜睿又将这里的里正叫了过来,两人密谈了一个下午,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全村的青壮年便被动员了起来,在杜睿选好的位置,按照他的指挥破土动工,忙了起来。
要建一座玻璃窑,说起来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杜睿前世曾研习过《天工开物》,这些事情放在他的身上不过是小儿科,结果七天的时间,玻璃窑便被立了起来,那个高达六丈的大烟囱在这些乡人的眼中,也甚为可观了。
烧玻璃并不象小说那么容易,想要烧出好玻璃必须温度达上一千三百摄氏度以上,否则只能烧出市面上那些从西方的舶来品一一琉璃。
如果在杜睿的前世,这很简单,用大型电鼓风就可以达到这个温度。但现在想要发电必须最少有一个大型蒸汽机,还需要发电机、电瓶、变压器。杜睿就是知道造出一些粗制的这些机器,但现在根本是等于天方异谭。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现在杜睿的方法,用高炉,同时用燃度较高的焦碳。当然这才是第一步,后面还要造烘炉,高温熔烧成品的制品,须经烘炉徐徐退火,坩锅,装玻璃原料的用具,窑炉,主要目的在将玻璃原料融化,并坩锅需24小时保持高温,玻璃成型所需之钳子,牛车,主要作用在保温与预热,一方面节省玻璃加热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避免玻璃瞬间加热破裂,喷火嘴,主要目的在将玻璃软化,以便成行。
这才是准备工作,其次是选料。砂子、石灰石、纯碱,这几样东西现在都有,但都不纯,特别是砂子,酸碱度和其中金属以及其他成份,在这种原始的条件下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测出,然后再找出相关的矿物加进去中和。但总的来说虽然繁琐,科技含量都不高,所以杜睿才有把握,只是需要的时间长短罢了。
选好原料,在经过几天热窑的准备工作,此后不断的试验,重新配比原料的分量,失败,失败,再失败,终于在杜睿出来将近一月的这一天,第一炉成品总算是被制作了出来。
当杜贵捧着一个色泽清澈透明的高脚玻璃杯走出窑门的时候,乡邻们看杜睿的目光,都不禁有些敬若神明的味道了。
“少爷!长安城里的那些毕罗肆也有卖琉璃的,为何他们的琉璃不似这般?”
杜睿结果那个高脚杯,对着太阳看了看,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放在当今这个年代,这般工艺水准的情况下,也算是不凡了。
“他们那只是琉璃,与这个是大不相同的!”
杜贵也被勾起了好奇心,道:“究竟有何不同?”
杜睿笑道:“他们那个只是琉璃,而本少爷制成的这个却是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