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大八旗
大殿之中,地龙热气滚动,满室皆春。刘孝元一身紫袍,玉带束腰。坐在忽必烈右首边的第一把交椅上。坐在他对面的,就是最高断事官霸突鲁。刘孝元和霸突鲁如今就是大蒙古国的百官之首了,霸突鲁的断事官前有最高二字,因此是名义上的首辅。不过在政务和制度设计上,他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了刘孝元的,因而次辅刘孝元手中的实权比霸突鲁还略胜一筹。
忽必烈在御座上半倚半靠着,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棉布长袍,长袍贴在身上,隐约显出结实的躯体。今年54岁的蒙古大汗,依旧拥有一副足以负担帝国的强健体魄。哪怕松松垮垮的一坐,就能给人一种沉雄的气度。
不过他还是非常清楚这一点,时间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最多还能带兵征战十年,十年之后,他就是64岁的老人了,可不适合再上战场了。
忽必烈沉吟少顷,低声道:“……十年!十年内朕要当上欧罗巴大汗!这个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朕的身子虽然不错,但是年过七十者古来稀有,朕能活到七十岁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朕要在六十四岁前成为欧罗巴大汗。诸卿,你们都有何良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刘孝元,如今大汗最信任的就是他,而且大汗的臣子们也都觉得他的办法最多最好。
如今,大蒙古虽然失去了中原这块沃土,流浪到了三河之地。但是刘孝元却能从四五百万三河色目身上榨出比昔日在中原所得更多的财富。
而且,四五百万三河色目,还被几十万人的蒙古和汉八旗牢牢压制。比昔日中原的汉人,还要服帖上百倍。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刘孝元笑笑,站起身冲着忽必烈一拱手,“大汗。臣认为大汗要平定欧罗巴用不着十年,有五年便足以成功了。”
忽必烈仍旧皱眉。只是静静看着刘孝元。打败欧罗巴和平定欧罗巴是两个概念!打败欧罗巴用不着五年,有一两年就行了。而平定则是在打败之后建立起有效统治……就如现在三河之地一样。
“臣认为,平定欧罗巴的关键是大汗掌握的力量有多强大!又有多少人肯抛弃眼下的一切,并且改易其习俗,一心从龙西征。之前的拨都汗,如今的那海汗,都对欧罗巴用过兵,战场上可谓战无不胜。然而地盘却只到多瑙河下游,再也没有办法向西一步了。”
刘孝元顿了顿,才道:“究其缘由,臣认为有两点:一是拨都汗和那海汗麾下的兵马太少。拨都汗不过拥众数万,而那海汗麾下只有一个万人队。区区兵力,如何镇住数千万欧罗巴土著?其二是拨都汗和那海汗所部,皆保持游牧习俗,只能常驻草原,无法入主欧罗巴农耕之土。如果大汗想要成为全欧罗巴的大汗,那么大汗的追随者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团结。而且还要彻底改变习俗。”
“改变习俗?”霸突鲁插了句话,“如今蒙古的习俗已经变了许多!”
“还不够!”刘孝元笑道,“如今是以几十万人治几百万。以一驱十。而要入主欧罗巴,则是以一二百万人治几千万乃至上万万,是以一驱数十上百。”
“咱们可没有一二百万人。”忽必烈好奇地看着刘孝元。一二百万对蒙古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在忽必烈失去中原之前,中央兀鲁斯加上东道四王的部民,也就是二百多万。而如今蒙古本部失去,东道四王叛离,在丧失中原和西征的过程中又死了不少。
即便加上不到二十万汉八旗,忽必烈的核心部众往多了算就是六十万。其中战士不过十几万,就算这六十万都去了欧罗巴。东征西讨是够了。可要建立统治,那是根本不够瞧的。
“是啊。咱们不过六十万人,”霸突鲁也道。“其中能办事,能打仗的撑死就是二十万。就算咱们弃了三河之地,全伙去欧罗巴,仿佛也是不够瞧的。二十万人能占多大地皮?就算全去当士爵,能管住几百万人算多的了。再多的话,可就危险了!”
现在忽必烈在三河之地实行的制度,其实是一种封建制,通常就是一户或几户蒙古爵爷管一个色目人村子,汉八旗则住在大城里面。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人口比例就是一比十左右。这个比例当然是比较高的,不过考虑到蒙古人是外来征服者,显然也是必要的。如果一比一百分散开来,不仅很难压制色目人,而且一旦有事,蒙古人还会因为力量太分散被推翻——一个蒙古人怎么可能压制住一百个造反的色目?
所以分封蒙古士爵的办法,在欧罗巴是行不通的!
不过刘孝元却有办法。
“大汗,咱们的人不能只有六十万,得想尽办法扩大盘子。”刘孝元道,“咱们西征欧罗巴是打天下,打天下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六十万不够,得想办法弄出一百六十万来!”
怎么弄?现在生肯定来不及吧?
众人一头雾水。
忽必烈却仿佛想到了什么,眉头深皱,“刘卿,你是想扩编汉八旗?”
汉八旗和蒙古终非一体,如果汉八旗人太多了……
刘孝元不动声色地看了忽必烈一眼,心下冷笑。
直娘贼的,老家伙还真够警惕的!
不过如今忽老贼可用的办法不多,如果他不想老老实实呆在三河之地等大明远征军打过来,而是想替子孙后代搏一个出路,那就只能用刘孝元的计策。
刘孝元笑笑:“并非是扩编汉八旗,而是编组大八旗。”
“大八旗?”
“就是将大汗麾下的蒙古人、钦察人、蔑儿乞人、塔塔尔人、汉人、色目人、吐蕃人统统编入八旗!军民合一,上马征战,下马为民,统统都做大汗的弯刀,一二百万人同心同德,一块儿去平定欧罗巴。”
“那这样一来,蒙古人岂不是和各色人等一样了?”大殿内一个蒙古万户不满的嘀咕了一声。
现在三河之地这里,已经有不少蒙古人对盘踞大城,捞得盆满钵溢的汉八旗有些个不满了——在乡下当土财主,哪儿能和在城里面当老爷相比?
“八旗也可以分高下嘛!”刘孝元笑道,“八旗可以分上四旗和下四旗。以两白旗、两黄旗为上,以两蓝旗、两红旗为下。上四旗都是蒙古人,其他人入下四旗。上四旗的旗饷可以多些,上四旗出身的前程也可以好些。另外,八旗之下还可以再有旗奴……现在三河之地还有不少有用的色目,可以把他们带上一块儿去欧罗巴,若是这些旗奴侍奉大汗得力,也可以抬旗。等平了欧罗巴后,上四旗可以驻防都城,拱卫在大汗身边。下四旗分驻其它大城,替大汗镇压四方。”
“什么?”忽必烈愣了一下,“都驻在城里面?那乡村怎么办?”
“乡村当然是以欧治欧了。”刘孝元道,“大汗只要将一百数十万众拢成一体,自可得能战之军三十万。有三十万八旗兵还不足以震慑住欧罗巴土著吗?到时候大汗只要给愿意替大汗效力的土著一个机会,一点儿利益,自然能用他们去管理其它欧罗巴土著。”
忽必烈微微点头,又看看霸突鲁。霸突鲁起身道:“这倒是个法子,只是……”
看他欲言又止,忽必烈放沉了声音,“只是什么?”
“只是人志各异,恐怕不是人人愿意追随大汗!”
忽必烈冷哼一声,刚想说话。刘孝元却先开了口,笑道:“若是人人皆肯追随,那就不是一百六十万,而是三百万、五百万了。”
他冲着忽必烈一拱手,道:“大汗本部,都已经尝到了甜头,定然会追随到底。至于其他人……大汗可以在库里台大会上请他们加入,还可以在草原上发布通告,凡是想和大汗一块儿去征服欧罗巴的勇士,都可以追随大汗!”
“那不愿意追随的人呢?”忽必烈放沉了声音。“譬如忙哥帖木耳、那海、阿八哈他们!”
现在蒙古的千户制已经倒退成了事实上的部落制,各家宗王大多变成了部落之主。忽必烈要行大八旗的话,就是要恢复蒙古的统一,各部落之王当然不会愿意。
“人各有志,”刘孝元笑道,“愿意追随的,大汗就带他们去欧罗巴,不愿追随的……大汗就封他们当王,三河之地不妨封出去。”
他的办法,就是用三河之地换取那海、忙哥帖木耳和阿八哈的支持——同意忽必烈在他们的地盘上征募勇士部民,一起参加欧罗巴远征。
“那三河之地就这样不要了?”又有一个蒙古万户不舍地道。三河之地固然不比欧罗巴富庶,但是大家在这里总算过上了安逸日子,真要弃了,还是有些不舍的。
忽必烈突然冷冷一笑,接过话题道:“此乃破釜沉舟!不弃三河,岂有欧罗巴?”(未完待续)
忽必烈在御座上半倚半靠着,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棉布长袍,长袍贴在身上,隐约显出结实的躯体。今年54岁的蒙古大汗,依旧拥有一副足以负担帝国的强健体魄。哪怕松松垮垮的一坐,就能给人一种沉雄的气度。
不过他还是非常清楚这一点,时间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最多还能带兵征战十年,十年之后,他就是64岁的老人了,可不适合再上战场了。
忽必烈沉吟少顷,低声道:“……十年!十年内朕要当上欧罗巴大汗!这个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朕的身子虽然不错,但是年过七十者古来稀有,朕能活到七十岁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朕要在六十四岁前成为欧罗巴大汗。诸卿,你们都有何良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刘孝元,如今大汗最信任的就是他,而且大汗的臣子们也都觉得他的办法最多最好。
如今,大蒙古虽然失去了中原这块沃土,流浪到了三河之地。但是刘孝元却能从四五百万三河色目身上榨出比昔日在中原所得更多的财富。
而且,四五百万三河色目,还被几十万人的蒙古和汉八旗牢牢压制。比昔日中原的汉人,还要服帖上百倍。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刘孝元笑笑,站起身冲着忽必烈一拱手,“大汗。臣认为大汗要平定欧罗巴用不着十年,有五年便足以成功了。”
忽必烈仍旧皱眉。只是静静看着刘孝元。打败欧罗巴和平定欧罗巴是两个概念!打败欧罗巴用不着五年,有一两年就行了。而平定则是在打败之后建立起有效统治……就如现在三河之地一样。
“臣认为,平定欧罗巴的关键是大汗掌握的力量有多强大!又有多少人肯抛弃眼下的一切,并且改易其习俗,一心从龙西征。之前的拨都汗,如今的那海汗,都对欧罗巴用过兵,战场上可谓战无不胜。然而地盘却只到多瑙河下游,再也没有办法向西一步了。”
刘孝元顿了顿,才道:“究其缘由,臣认为有两点:一是拨都汗和那海汗麾下的兵马太少。拨都汗不过拥众数万,而那海汗麾下只有一个万人队。区区兵力,如何镇住数千万欧罗巴土著?其二是拨都汗和那海汗所部,皆保持游牧习俗,只能常驻草原,无法入主欧罗巴农耕之土。如果大汗想要成为全欧罗巴的大汗,那么大汗的追随者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团结。而且还要彻底改变习俗。”
“改变习俗?”霸突鲁插了句话,“如今蒙古的习俗已经变了许多!”
“还不够!”刘孝元笑道,“如今是以几十万人治几百万。以一驱十。而要入主欧罗巴,则是以一二百万人治几千万乃至上万万,是以一驱数十上百。”
“咱们可没有一二百万人。”忽必烈好奇地看着刘孝元。一二百万对蒙古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在忽必烈失去中原之前,中央兀鲁斯加上东道四王的部民,也就是二百多万。而如今蒙古本部失去,东道四王叛离,在丧失中原和西征的过程中又死了不少。
即便加上不到二十万汉八旗,忽必烈的核心部众往多了算就是六十万。其中战士不过十几万,就算这六十万都去了欧罗巴。东征西讨是够了。可要建立统治,那是根本不够瞧的。
“是啊。咱们不过六十万人,”霸突鲁也道。“其中能办事,能打仗的撑死就是二十万。就算咱们弃了三河之地,全伙去欧罗巴,仿佛也是不够瞧的。二十万人能占多大地皮?就算全去当士爵,能管住几百万人算多的了。再多的话,可就危险了!”
现在忽必烈在三河之地实行的制度,其实是一种封建制,通常就是一户或几户蒙古爵爷管一个色目人村子,汉八旗则住在大城里面。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人口比例就是一比十左右。这个比例当然是比较高的,不过考虑到蒙古人是外来征服者,显然也是必要的。如果一比一百分散开来,不仅很难压制色目人,而且一旦有事,蒙古人还会因为力量太分散被推翻——一个蒙古人怎么可能压制住一百个造反的色目?
所以分封蒙古士爵的办法,在欧罗巴是行不通的!
不过刘孝元却有办法。
“大汗,咱们的人不能只有六十万,得想尽办法扩大盘子。”刘孝元道,“咱们西征欧罗巴是打天下,打天下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六十万不够,得想办法弄出一百六十万来!”
怎么弄?现在生肯定来不及吧?
众人一头雾水。
忽必烈却仿佛想到了什么,眉头深皱,“刘卿,你是想扩编汉八旗?”
汉八旗和蒙古终非一体,如果汉八旗人太多了……
刘孝元不动声色地看了忽必烈一眼,心下冷笑。
直娘贼的,老家伙还真够警惕的!
不过如今忽老贼可用的办法不多,如果他不想老老实实呆在三河之地等大明远征军打过来,而是想替子孙后代搏一个出路,那就只能用刘孝元的计策。
刘孝元笑笑:“并非是扩编汉八旗,而是编组大八旗。”
“大八旗?”
“就是将大汗麾下的蒙古人、钦察人、蔑儿乞人、塔塔尔人、汉人、色目人、吐蕃人统统编入八旗!军民合一,上马征战,下马为民,统统都做大汗的弯刀,一二百万人同心同德,一块儿去平定欧罗巴。”
“那这样一来,蒙古人岂不是和各色人等一样了?”大殿内一个蒙古万户不满的嘀咕了一声。
现在三河之地这里,已经有不少蒙古人对盘踞大城,捞得盆满钵溢的汉八旗有些个不满了——在乡下当土财主,哪儿能和在城里面当老爷相比?
“八旗也可以分高下嘛!”刘孝元笑道,“八旗可以分上四旗和下四旗。以两白旗、两黄旗为上,以两蓝旗、两红旗为下。上四旗都是蒙古人,其他人入下四旗。上四旗的旗饷可以多些,上四旗出身的前程也可以好些。另外,八旗之下还可以再有旗奴……现在三河之地还有不少有用的色目,可以把他们带上一块儿去欧罗巴,若是这些旗奴侍奉大汗得力,也可以抬旗。等平了欧罗巴后,上四旗可以驻防都城,拱卫在大汗身边。下四旗分驻其它大城,替大汗镇压四方。”
“什么?”忽必烈愣了一下,“都驻在城里面?那乡村怎么办?”
“乡村当然是以欧治欧了。”刘孝元道,“大汗只要将一百数十万众拢成一体,自可得能战之军三十万。有三十万八旗兵还不足以震慑住欧罗巴土著吗?到时候大汗只要给愿意替大汗效力的土著一个机会,一点儿利益,自然能用他们去管理其它欧罗巴土著。”
忽必烈微微点头,又看看霸突鲁。霸突鲁起身道:“这倒是个法子,只是……”
看他欲言又止,忽必烈放沉了声音,“只是什么?”
“只是人志各异,恐怕不是人人愿意追随大汗!”
忽必烈冷哼一声,刚想说话。刘孝元却先开了口,笑道:“若是人人皆肯追随,那就不是一百六十万,而是三百万、五百万了。”
他冲着忽必烈一拱手,道:“大汗本部,都已经尝到了甜头,定然会追随到底。至于其他人……大汗可以在库里台大会上请他们加入,还可以在草原上发布通告,凡是想和大汗一块儿去征服欧罗巴的勇士,都可以追随大汗!”
“那不愿意追随的人呢?”忽必烈放沉了声音。“譬如忙哥帖木耳、那海、阿八哈他们!”
现在蒙古的千户制已经倒退成了事实上的部落制,各家宗王大多变成了部落之主。忽必烈要行大八旗的话,就是要恢复蒙古的统一,各部落之王当然不会愿意。
“人各有志,”刘孝元笑道,“愿意追随的,大汗就带他们去欧罗巴,不愿追随的……大汗就封他们当王,三河之地不妨封出去。”
他的办法,就是用三河之地换取那海、忙哥帖木耳和阿八哈的支持——同意忽必烈在他们的地盘上征募勇士部民,一起参加欧罗巴远征。
“那三河之地就这样不要了?”又有一个蒙古万户不舍地道。三河之地固然不比欧罗巴富庶,但是大家在这里总算过上了安逸日子,真要弃了,还是有些不舍的。
忽必烈突然冷冷一笑,接过话题道:“此乃破釜沉舟!不弃三河,岂有欧罗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