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载人火箭的终结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星际领航者公司的一篇文章在世界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很大、很大、很大的波!
  那篇文章写得相当有水平,普通人一看,好家伙,又是爆炸分离、又是无法分离、又是分离之后相撞的,巴拉巴拉,太惊险了。
  相对来说,零件和步骤多了,出问题的次数肯定会多,这是不变的道理。
  而了解一些东西的航天爱好者来说,他们想得就多了。
  「这波、这波是领航者公司的自爆?」
  毕竟领航者公司的火箭也是多级火箭,甚至正在研发中的超重型火箭也是多级火箭,这个时候把多级火箭批评的一无是处,挑起人们对多级火箭的恐惧,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这不是自爆,这是什么?
  多级火箭会出现自然有它的意义,它有不少优点,也是人类最远登陆过月球的保障。
  第一,它可以在每级工作结束后抛掉不需要的质量,从而在火箭飞行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加速性能,逐步达到预定的飞行速度。
  这一点看孔雀联邦的马克三火箭就好了,飞行过程中硬拖着两枚合计重达50吨的助推器空壳飞行19秒,不仅浪费了燃料,还把运载能力削弱的厉害。
  第二,多级火箭的各级发动机是独立工作的,可以按照每一级的飞行条件设计不同的发动机,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提高火箭的飞行性能。
  毕竟在不同的高度和大气压力下,同一款发动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现在比较好的组合就是火箭的起飞级用液氧煤油燃料,简单粗暴,便宜好用。而到了高空换成液氢液氧燃料,稀薄的空气和极小的气压可以充分发挥它的高比冲特性。
  这样的话,成本、功效、载荷等各个方面,会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值。
  要不然,全煤油的造起来简单,价格也便宜,但载重惨不忍睹。
  而全氢氧的载重能力很不错,但是贼贵,制造难度也大。
  虽然都传说航天事业“不计成本”,但实际上航天的成本才计算的最精确。
  第三,就是多级火箭可以灵活地选择每一级推力的大小和工作时间,以适应发射轨道、轨道测量以及载人飞船对飞行过载的要求。
  这都是多级火箭的优点,但这些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了它的缺点。
  比如在火箭分离抛掉死重的时候很可能无法分离,也可能提前或延后分离,甚至分离之后撞上刚开始工作的其他发动机。
  历史上就发生过不少次,不是助推器撞上芯级就是一级撞上二级,或者二级撞上三级。
  反正就跟碰碰车似的。
  然后危险就那么产生了。
  级数一多,结构就复杂,火箭发射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震动,而这些震动有时候就会致命。
  还有发动机也多,数量也杂,同样是问题。
  而且火箭的结构都很细长,弯曲刚度差,不容易实现气动稳定。
  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就像火箭是复杂的聚合体一样,都是问题。
  专业的航天公司和航天部门想法跟爱好者们差不多,毕竟都懂行,他们搞不懂领航者公司发布这篇文章的意义。
  要说自爆,肯定不会,个人或许会一时不查说出劲爆的话,可一篇文章写下来,需要查一堆资料,那时间足够冷静了,甚至这篇文章都不一定是一个人写的。
  如果是一个团队完成的文章,并且通过公司内部的审核发布了出来,肯定有它的深意。
  他们不好问,但是有人会替他们问。
  媒体!
  星际领航者公司可不是什么小公司,它是国际知名的私人航天公司。
  就公司的火箭运力来说,在现役的私人航天公司运载火箭排行里绝对可以排进前三。
  至于其他造火箭的私人航天公司,不是大火箭即将首飞,就是运力只有几吨甚至几百千克,都对领航者公司的“初航号”火箭够不上威胁。
  哪怕把所有拥有航天火箭的机构算进去,它也排的上号。
  至少“初航号”火箭的运力就比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孔雀联邦“马克三”火箭要强。
  十几吨比十吨,不存在悬念。
  这个时候,在领航者公司自己的多级超重型火箭正在研发的情况,突然发表了一篇这样的文章,那冲击力可想而知。
  所有的媒体都想知道这里边的内幕。
  以及这波是不是针对孔雀联邦。
  毕竟之前孔雀宇航局宣传自己的时候没少踩领航者公司。
  不过仅仅是为了怼孔雀宇航局的话,这波“自爆”是不是有点太亏了?
  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世界媒体云集天夏江口市。
  最开始的时候有媒体想抢先进行电话采访,但是领航者公司的意思很明确:要采访可以,到现场来,保证给你一个大新闻!
  有这话,媒体们就更嗨了!
  “哦豁,果然有大新闻!”
  就这个信息他们就能写篇报道,起名可以叫《大新闻!领航者公司怒怼全世界!》
  等那些记者来到江口市,围着领航者公司准备采访的时候,发现同行来的着实有点多,顿时也都明白,这既是一个大新闻,又是一场硬仗。
  领航者公司没有让他们久等,很快就把他们请到了公司。
  领航者公司自从一期建成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对外开放,让记者们进来采访。
  记者们坐着电瓶车,一路用欣赏美景和建筑设计的借口四处张望,打算看出点什么来。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