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喜忧参半
大雪一连下了几天,地面的积雪都快要一尺厚了,不过就在大雪封路之前,派往党项的探子还是传来一个与李元昊有关的消息,只是让李璋失望的是,李元昊没死。
不过李元昊虽然没死,但探子传来的情报却证明一件事,之前被李璋偷袭的嵬名正是李元昊本人,而且他在那场爆炸中受了重伤,不但脸被炸的毁容了,一条腿也废了,日后别说骑马了,连走路都要别人搀扶着。
这个消息对李璋来说也是喜忧参半,李元昊虽然被自己炸残废了,但人却没死,而且据李璋所知,李元昊不但是长子,而且还是李德明最喜爱的儿子,哪怕他现在残废了,但李德明说不定还是会将党项的大权交给他,到时李元昊肯定会比历史上的更加疯狂。
说起来历史上的李元昊已经够疯狂的了,凭借着区区党项的一族之力,竟然力克强大百倍的宋辽两国,逼得两国不得不承认西夏的建立,换做一般人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不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期的李元昊也彻底的疯了,几乎将穷奢极欲发挥到极致,甚至连自己的儿媳妇都抢过来做皇后,结果被他的亲儿子给阉了,然后伤重而死,不过史书上为了避讳,改为割掉了鼻子,但是割掉鼻子死亡的机率显然比割掉下面死亡的机率小多了。
历史上的李元昊虽然疯狂,但却十分擅于利用形势,从宋辽两国间渔利,不过现在他成了一个残废,哪怕位高权重,心理也难免产生扭曲,所以李璋判断他日后会更加疯狂,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李元昊因疯狂而失去理智,说不定会比历史上更容易对付。
本来李璋还想继续打探李元昊那边的消息,不过就在上面这个消息传来后不久,一场连绵不断的大雪就将道路给封住了,这场雪一连下了几天,地面的积雪达到一尺多厚,听说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能把人埋住,别说大宋与境外的联系了,连边境附近的几个州府也暂时断绝了来往。
大宋这个时期的环境还没有像后世破坏的那么严重,不像后世有那么明显的温室效应,所以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冬季会特别的冷,比如今年这场雪,在李璋看来已经是相当大的雪了,但是听曹俣说,像这样的雪并不算太大,甚至算不上雪灾,前年的一场雪灾甚至能把房子埋住,有不少老旧的民房甚至被压塌了,也死伤了不少的百姓。
大雪封路,外面的消息也断绝了,李璋干脆把心思全都放在操练火枪军上面,他已经给刘娥写了信,希望可以在庆州呆到明年,不过刘娥还没有回信,即使有,现在估计也被堵在路上了。
火枪军的操练明显比当初李璋他们初创火枪营时要容易的多,毕竟当初没有经验,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甚至光是火枪就等了半年才用上,而火枪军却是一应俱全,甚至连火枪都提前运过来了,这也多亏了当初李璋早有准备,火枪作坊那边也一直没停,所以储备着大量的火枪,现在刚好运到庆州这边。
“呯呯呯~”庆州城外的军营里,哪怕外面冰天雪地,但军营中依然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实弹训练,李璋陪着曹玮站在旁边的高台上,检阅着这段时间火枪军的训练成果。
“打的不错,现在看起来已经有几分当初火枪营的气势了。”曹玮观看完下方将士的实弹训练后,当下也不由得点了点头道,短短几个月就能将火枪军训练成如此模样,也算是相当难得了,这段时间李璋和呼延守信等人的辛苦他也是看在眼里,这时也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
“这都是呼延兄和曹兄他们的功劳,不过这段时间他们训练的太猛,之前运来的弹药已经不多了,朝廷之前不是允诺会送来大批的弹药吗,为何还是一直不见踪影?”李璋先是将功劳推到呼延守信和曹俣两人身上,随后就再次追问道。
训练量大,消耗自然也大,现在弹药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李璋本来就是管后勤的,所以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没有弹药供应的话,火枪再厉害也只是一根烧火棍。
“已经在路上了,不过这场大雪你也见到了,附近几个州府的路都被堵了,虽然各地官府已经征调民夫清理路上的积雪,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估计再有十天半月左右,那批弹药也就能送来了,这几天你就让他们省点用!”曹玮当下也有些无奈的开口道。
“十天半月?可是现在的弹药撑死也也只能用七八天了。”李璋听到曹玮的话也是苦笑一声道,这已经是他尽量节省的结果了,否则弹药早就用完了。
“遇到这种天灾谁也没办法,不过这还是好的,当初我年轻时刚来西北,结果遇到一场大暴雪,积雪甚至都快和城墙平齐了,等到了开春还没有融化,城里的粮食吃完了,最后老老少少都只能啃树皮,后来好不容易打通道路把粮食运过来,结果当天就撑死好几十个。”曹玮这时也双手一摊道,西北的条件就是这样,他也早就习惯了。
“那好吧,等下我和曹兄他们商量一下,这段时间尽量省着点。”李璋听到这里也只能无奈的道,其实弹药也可以在庆州这边造,但刘娥担心火药的配方泄露出去,所以坚决要把投靠火药的地方放在东京城附近,比如现在的火枪和火药作坊就搬到了东京城西郊,并且直接被划为禁区,闲杂人等禁止靠近。
时间还早,当下李璋带着曹玮在火枪军中转了一圈,虽然火枪军由曹玮直管,但平时他事情太多,也很少来这里,反倒是李璋对火枪军的建立提出不少的建议,所以他对这里也更加熟悉。
“安抚使,李元昊被咱们炸成那个样子,您觉得明年党项会有什么反应?”李璋最后忽然向曹玮开口询问道,这也是他在得知李元昊的情况后,第一次询问曹玮的看法。
不过李元昊虽然没死,但探子传来的情报却证明一件事,之前被李璋偷袭的嵬名正是李元昊本人,而且他在那场爆炸中受了重伤,不但脸被炸的毁容了,一条腿也废了,日后别说骑马了,连走路都要别人搀扶着。
这个消息对李璋来说也是喜忧参半,李元昊虽然被自己炸残废了,但人却没死,而且据李璋所知,李元昊不但是长子,而且还是李德明最喜爱的儿子,哪怕他现在残废了,但李德明说不定还是会将党项的大权交给他,到时李元昊肯定会比历史上的更加疯狂。
说起来历史上的李元昊已经够疯狂的了,凭借着区区党项的一族之力,竟然力克强大百倍的宋辽两国,逼得两国不得不承认西夏的建立,换做一般人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不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期的李元昊也彻底的疯了,几乎将穷奢极欲发挥到极致,甚至连自己的儿媳妇都抢过来做皇后,结果被他的亲儿子给阉了,然后伤重而死,不过史书上为了避讳,改为割掉了鼻子,但是割掉鼻子死亡的机率显然比割掉下面死亡的机率小多了。
历史上的李元昊虽然疯狂,但却十分擅于利用形势,从宋辽两国间渔利,不过现在他成了一个残废,哪怕位高权重,心理也难免产生扭曲,所以李璋判断他日后会更加疯狂,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李元昊因疯狂而失去理智,说不定会比历史上更容易对付。
本来李璋还想继续打探李元昊那边的消息,不过就在上面这个消息传来后不久,一场连绵不断的大雪就将道路给封住了,这场雪一连下了几天,地面的积雪达到一尺多厚,听说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能把人埋住,别说大宋与境外的联系了,连边境附近的几个州府也暂时断绝了来往。
大宋这个时期的环境还没有像后世破坏的那么严重,不像后世有那么明显的温室效应,所以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冬季会特别的冷,比如今年这场雪,在李璋看来已经是相当大的雪了,但是听曹俣说,像这样的雪并不算太大,甚至算不上雪灾,前年的一场雪灾甚至能把房子埋住,有不少老旧的民房甚至被压塌了,也死伤了不少的百姓。
大雪封路,外面的消息也断绝了,李璋干脆把心思全都放在操练火枪军上面,他已经给刘娥写了信,希望可以在庆州呆到明年,不过刘娥还没有回信,即使有,现在估计也被堵在路上了。
火枪军的操练明显比当初李璋他们初创火枪营时要容易的多,毕竟当初没有经验,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甚至光是火枪就等了半年才用上,而火枪军却是一应俱全,甚至连火枪都提前运过来了,这也多亏了当初李璋早有准备,火枪作坊那边也一直没停,所以储备着大量的火枪,现在刚好运到庆州这边。
“呯呯呯~”庆州城外的军营里,哪怕外面冰天雪地,但军营中依然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实弹训练,李璋陪着曹玮站在旁边的高台上,检阅着这段时间火枪军的训练成果。
“打的不错,现在看起来已经有几分当初火枪营的气势了。”曹玮观看完下方将士的实弹训练后,当下也不由得点了点头道,短短几个月就能将火枪军训练成如此模样,也算是相当难得了,这段时间李璋和呼延守信等人的辛苦他也是看在眼里,这时也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
“这都是呼延兄和曹兄他们的功劳,不过这段时间他们训练的太猛,之前运来的弹药已经不多了,朝廷之前不是允诺会送来大批的弹药吗,为何还是一直不见踪影?”李璋先是将功劳推到呼延守信和曹俣两人身上,随后就再次追问道。
训练量大,消耗自然也大,现在弹药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李璋本来就是管后勤的,所以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没有弹药供应的话,火枪再厉害也只是一根烧火棍。
“已经在路上了,不过这场大雪你也见到了,附近几个州府的路都被堵了,虽然各地官府已经征调民夫清理路上的积雪,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估计再有十天半月左右,那批弹药也就能送来了,这几天你就让他们省点用!”曹玮当下也有些无奈的开口道。
“十天半月?可是现在的弹药撑死也也只能用七八天了。”李璋听到曹玮的话也是苦笑一声道,这已经是他尽量节省的结果了,否则弹药早就用完了。
“遇到这种天灾谁也没办法,不过这还是好的,当初我年轻时刚来西北,结果遇到一场大暴雪,积雪甚至都快和城墙平齐了,等到了开春还没有融化,城里的粮食吃完了,最后老老少少都只能啃树皮,后来好不容易打通道路把粮食运过来,结果当天就撑死好几十个。”曹玮这时也双手一摊道,西北的条件就是这样,他也早就习惯了。
“那好吧,等下我和曹兄他们商量一下,这段时间尽量省着点。”李璋听到这里也只能无奈的道,其实弹药也可以在庆州这边造,但刘娥担心火药的配方泄露出去,所以坚决要把投靠火药的地方放在东京城附近,比如现在的火枪和火药作坊就搬到了东京城西郊,并且直接被划为禁区,闲杂人等禁止靠近。
时间还早,当下李璋带着曹玮在火枪军中转了一圈,虽然火枪军由曹玮直管,但平时他事情太多,也很少来这里,反倒是李璋对火枪军的建立提出不少的建议,所以他对这里也更加熟悉。
“安抚使,李元昊被咱们炸成那个样子,您觉得明年党项会有什么反应?”李璋最后忽然向曹玮开口询问道,这也是他在得知李元昊的情况后,第一次询问曹玮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