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王府问话
燕王府的大厅里面,张彦打发走锦衣卫指挥使徐盛之后,便皱起了眉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益州刚刚平定,南中又出了事情,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天下太平啊!”
坐在张彦身边的诸葛亮听完张彦的这一番感慨后,便急忙劝慰道:“殿下不必忧虑,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我大汉在殿下的治理下,已经渐渐从乱世中走了出来,百姓无不安居乐业,将士们也都骁勇善战,南中之地毕竟只是一小块疆域,又怎么能够抵挡的住我大汉的天威?”
“话虽如此,可这毕竟是战争,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死亡,如今大汉朝经过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有些地方早已经十室九空,人迹罕至,根据户部统计的人口,也只有汉灵帝时期的三成而已。**顶**点**| .X.o战后恢复缓慢,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根本不可能恢复到那么多的人口,就算我大汉真正的统一了全国,可是今后的事情,却更加的复杂,如何使得这个王朝长盛不衰,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张彦道。
诸葛亮道:“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今殿下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顺应民心,只要后继者一直沿着殿下的脚步走下去,想要一个长盛不衰的王朝,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彦对诸葛亮的话感同身受,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关于平定南中之事。你可有什么建议吗?”
诸葛亮想了片刻。这才回答道:“臣以为。南中乃夷汉杂居之地,其地域偏远,大汉稍微放松一点对南中的监管,可能当地就会生出乱子来。其实,夷人也好,汉人也罢,都是大汉的子民,只要大汉能够一视同仁。没有汉夷之分,或者针对性的在当地建立起一系列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他们,只要人心归附,南中自然而然的就会长治久安下去。”
张彦点了点头,表示对诸葛亮的说法很是赞同,然后接着问道:“如果你是这次平定南中大军的主帅,你会怎么做?”
“八个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要有了人心。就不愁没有城池。反之,即便是有了城池。但是人心不附的话,那么迟早会出现乱子的,一旦发生大规模反叛,城池说没就没有了。”诸葛亮条理清楚的说道。
张彦听完诸葛亮的回答,对诸葛亮的建议表示很赞赏,随即让人骑着快马将徐盛追了回来,然后写了一封亲笔信,让徐盛派人送给张辽。
这件事处理完毕之后,张彦心中的一块巨石也总算搬开了,他长吐了一口气,随后对诸葛亮道:“孔明,迁都之事,你做的怎么样了?”
这才是张彦留下诸葛亮吃饭的最终原因,虽然他已经看过了诸葛亮的书面报告,但是那里面太过笼统,而且语言中还有一些含蓄的意思,在关于一些事情上叙述的不够详尽,所以他想当面询问一下诸葛亮迁都的事情。
诸葛亮也是个聪明之人,这一个多月以来,他一直在从事着迁都之事的调查,在燕王张彦的支持下,没人敢对诸葛亮有什么敌意,而且迁都之事,也是秘而不宣的事情,各位朝臣心中都心知肚明,如果没有张彦的严令,不许官员、富绅出售任何彭城的产业,彭城只怕早已经乱成一片了。
直到现在为止,彭城还是一潭表面上很平静的湖水,可实际上,在这潭平静的湖水下面,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
就连张彦,也未必知道这些涌动的暗流,因为他所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徐盛,也是这些涌动的暗流之一,一些事情,都被他给隐瞒了下来。现在的张彦,就像个瞎子、聋子,既看不到,也听不到。
但是张彦并不是傻子,他能够感受到这些不对劲的气氛,如今彭城境内实在是太过安静了,就连他派出去的锦衣卫,回来的报告也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太过平静的气氛,对于张彦而说,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对于他来说,现在仿佛就是黎明来临前的那片黑暗,他的眼睛被黑暗蒙上了,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先打破这黑暗。
“关于迁都的事情,臣都已经写在了奏折上,殿下可以一一过目。”诸葛亮道。
张彦道:“你的奏折我看了,但是还不够详尽,也可以说,那份奏折是你在敷衍我的一种形式……”
此话一出,诸葛亮立刻惊出一身冷汗,急忙跪在了地上,低着头说道:“微臣不敢!”
“孔明,我让你去做迁都的事情,就是因为我相信你,可是我不希望你辜负我对你的期望。有些事情,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之前提出迁都的时候,有很多大臣都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可现在却是风平浪静,不知道是你的能力太高了,都一一说服了这些大臣,还是你把我当傻子了?”张彦声音严厉的说道。
诸葛亮听到张彦的这一番话,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一丝不详的预感,不过他却一直低着头,除了“微臣不敢”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话。
这时,张彦站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奏折,然后丢在了诸葛亮的面前,冷声道:“你打开看看吧!”
诸葛亮急忙打开了那份奏折,匆匆浏览一遍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惊恐不已,而且气愤填胸。
这是一封弹劾诸葛亮的奏折,弹劾诸葛亮在主持迁都事宜期间,利用职权,向彭城富绅索要钱财,而且还威逼利诱,强抢民女等种种恶行。不过这份奏折的落款处的署名却被人用墨水涂掉了,让诸葛亮看不出来是谁。
诸葛亮是一阵头皮发麻,急忙抬起头,跪在了张彦的面前,朗声辩解道:“殿下,这是诬陷,是纯粹的诬陷,我诸葛孔明可以对天发誓,我绝对没有做过这份奏折上面所弹劾的任何一件事,如果微臣有半点虚言,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张彦见诸葛亮如此紧张,便道:“你别这么紧张,本王也知道你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上奏这份弹劾的人也已经被我给免官了,你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竭尽全力的办理迁都的事情,本王都看在了眼里,也知道你的辛苦。可是,偏偏就是有一些人,见不得你这样风光下去,这才有了这份诬告的弹劾奏折。我之所以把这份奏折拿出来给你看,其实就是想让你知道,你现在一帆风顺,都是本王在给你支撑着,如果没有了本王,你早已经被人千刀万剐了。”
“殿下大恩大德,微臣没齿难忘!”
“你这一个多月以来,难道就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吗?”
诸葛亮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张彦道:“看来,你心理面还是有些芥蒂,否则的话,你也不会不敢说出来。说吧,不管你说什么,本王都赦你无罪!”
诸葛亮皱了一下眉头,这才大着胆子,对张彦说道:“其实,微臣这些日子以来,也发现了不少端倪,可是却无从可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你且说说看,你发现了哪些端倪?”张彦忽然来了兴趣,这就是他等待已久的话语。
诸葛亮道:“其实,从微臣掌管迁都之事以来,一直到现在,就一直想不明白一件事。原先那些极力反对迁都的大臣们,非但开始转为支持了,还大肆配合微臣的调查,不仅如此,这些大臣们更是将自己的家产多少全部说了出来,这就让臣感到疑惑了,但是臣却也查不到什么蛛丝马迹,只能不了了之,让自己相信这是大臣们都想通了的结果。可是,昨天发生了一件事,却让微臣又生出了困顿,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而无法说出此事罢了。”
张彦急忙问道:“是什么事情?”
“昨天中午,我在去查户部尚书陈群的府邸里时,因为有些内急,便去了一趟茅厕,结果听到了陈府管家和另外一个人的谈话,似乎陈群在彭城的所有产业,都已经秘密的卖给了那个人,不仅陈群的产业,就连朝中许多大臣的产业,也都秘密出售给了这个人。当时微臣就偷偷的窥看了一眼,把那个人的相貌记了下来。随后,我便悄然离开了那里,并且吩咐手下人跟踪从陈府里出来的每一个人,最后大网捞鱼,终于让微臣得知了这个人的身份……”
“这个人是谁?”张彦听到这里,不等诸葛亮把话说完,便急不可耐的问道。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出来,缓缓的说道:“这个人是徐州刺史糜竺的管家……”
“糜竺的管家?”张彦的眉头皱的跟一个川字似得,“你确定是他吗?”
“微臣经过多方辨认,确定那个人就是糜竺的管家,叫糜风。”
张彦脸色铁青的望着诸葛亮,问道:“这件事你还和谁说过?”
“就只有大王一人,除此之外,再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诸葛亮道。
“你先回去吧,记住,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否则的话,小心人头落地。”
“喏!微臣告退!”
诸葛亮走后,张彦立刻命人火速去召徐州刺史糜竺前来,想要问个究竟。(未完待续。。)
坐在张彦身边的诸葛亮听完张彦的这一番感慨后,便急忙劝慰道:“殿下不必忧虑,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我大汉在殿下的治理下,已经渐渐从乱世中走了出来,百姓无不安居乐业,将士们也都骁勇善战,南中之地毕竟只是一小块疆域,又怎么能够抵挡的住我大汉的天威?”
“话虽如此,可这毕竟是战争,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死亡,如今大汉朝经过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有些地方早已经十室九空,人迹罕至,根据户部统计的人口,也只有汉灵帝时期的三成而已。**顶**点**| .X.o战后恢复缓慢,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根本不可能恢复到那么多的人口,就算我大汉真正的统一了全国,可是今后的事情,却更加的复杂,如何使得这个王朝长盛不衰,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张彦道。
诸葛亮道:“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今殿下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顺应民心,只要后继者一直沿着殿下的脚步走下去,想要一个长盛不衰的王朝,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彦对诸葛亮的话感同身受,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关于平定南中之事。你可有什么建议吗?”
诸葛亮想了片刻。这才回答道:“臣以为。南中乃夷汉杂居之地,其地域偏远,大汉稍微放松一点对南中的监管,可能当地就会生出乱子来。其实,夷人也好,汉人也罢,都是大汉的子民,只要大汉能够一视同仁。没有汉夷之分,或者针对性的在当地建立起一系列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他们,只要人心归附,南中自然而然的就会长治久安下去。”
张彦点了点头,表示对诸葛亮的说法很是赞同,然后接着问道:“如果你是这次平定南中大军的主帅,你会怎么做?”
“八个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要有了人心。就不愁没有城池。反之,即便是有了城池。但是人心不附的话,那么迟早会出现乱子的,一旦发生大规模反叛,城池说没就没有了。”诸葛亮条理清楚的说道。
张彦听完诸葛亮的回答,对诸葛亮的建议表示很赞赏,随即让人骑着快马将徐盛追了回来,然后写了一封亲笔信,让徐盛派人送给张辽。
这件事处理完毕之后,张彦心中的一块巨石也总算搬开了,他长吐了一口气,随后对诸葛亮道:“孔明,迁都之事,你做的怎么样了?”
这才是张彦留下诸葛亮吃饭的最终原因,虽然他已经看过了诸葛亮的书面报告,但是那里面太过笼统,而且语言中还有一些含蓄的意思,在关于一些事情上叙述的不够详尽,所以他想当面询问一下诸葛亮迁都的事情。
诸葛亮也是个聪明之人,这一个多月以来,他一直在从事着迁都之事的调查,在燕王张彦的支持下,没人敢对诸葛亮有什么敌意,而且迁都之事,也是秘而不宣的事情,各位朝臣心中都心知肚明,如果没有张彦的严令,不许官员、富绅出售任何彭城的产业,彭城只怕早已经乱成一片了。
直到现在为止,彭城还是一潭表面上很平静的湖水,可实际上,在这潭平静的湖水下面,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
就连张彦,也未必知道这些涌动的暗流,因为他所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徐盛,也是这些涌动的暗流之一,一些事情,都被他给隐瞒了下来。现在的张彦,就像个瞎子、聋子,既看不到,也听不到。
但是张彦并不是傻子,他能够感受到这些不对劲的气氛,如今彭城境内实在是太过安静了,就连他派出去的锦衣卫,回来的报告也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太过平静的气氛,对于张彦而说,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对于他来说,现在仿佛就是黎明来临前的那片黑暗,他的眼睛被黑暗蒙上了,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先打破这黑暗。
“关于迁都的事情,臣都已经写在了奏折上,殿下可以一一过目。”诸葛亮道。
张彦道:“你的奏折我看了,但是还不够详尽,也可以说,那份奏折是你在敷衍我的一种形式……”
此话一出,诸葛亮立刻惊出一身冷汗,急忙跪在了地上,低着头说道:“微臣不敢!”
“孔明,我让你去做迁都的事情,就是因为我相信你,可是我不希望你辜负我对你的期望。有些事情,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之前提出迁都的时候,有很多大臣都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可现在却是风平浪静,不知道是你的能力太高了,都一一说服了这些大臣,还是你把我当傻子了?”张彦声音严厉的说道。
诸葛亮听到张彦的这一番话,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一丝不详的预感,不过他却一直低着头,除了“微臣不敢”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话。
这时,张彦站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奏折,然后丢在了诸葛亮的面前,冷声道:“你打开看看吧!”
诸葛亮急忙打开了那份奏折,匆匆浏览一遍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惊恐不已,而且气愤填胸。
这是一封弹劾诸葛亮的奏折,弹劾诸葛亮在主持迁都事宜期间,利用职权,向彭城富绅索要钱财,而且还威逼利诱,强抢民女等种种恶行。不过这份奏折的落款处的署名却被人用墨水涂掉了,让诸葛亮看不出来是谁。
诸葛亮是一阵头皮发麻,急忙抬起头,跪在了张彦的面前,朗声辩解道:“殿下,这是诬陷,是纯粹的诬陷,我诸葛孔明可以对天发誓,我绝对没有做过这份奏折上面所弹劾的任何一件事,如果微臣有半点虚言,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张彦见诸葛亮如此紧张,便道:“你别这么紧张,本王也知道你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上奏这份弹劾的人也已经被我给免官了,你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竭尽全力的办理迁都的事情,本王都看在了眼里,也知道你的辛苦。可是,偏偏就是有一些人,见不得你这样风光下去,这才有了这份诬告的弹劾奏折。我之所以把这份奏折拿出来给你看,其实就是想让你知道,你现在一帆风顺,都是本王在给你支撑着,如果没有了本王,你早已经被人千刀万剐了。”
“殿下大恩大德,微臣没齿难忘!”
“你这一个多月以来,难道就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吗?”
诸葛亮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张彦道:“看来,你心理面还是有些芥蒂,否则的话,你也不会不敢说出来。说吧,不管你说什么,本王都赦你无罪!”
诸葛亮皱了一下眉头,这才大着胆子,对张彦说道:“其实,微臣这些日子以来,也发现了不少端倪,可是却无从可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你且说说看,你发现了哪些端倪?”张彦忽然来了兴趣,这就是他等待已久的话语。
诸葛亮道:“其实,从微臣掌管迁都之事以来,一直到现在,就一直想不明白一件事。原先那些极力反对迁都的大臣们,非但开始转为支持了,还大肆配合微臣的调查,不仅如此,这些大臣们更是将自己的家产多少全部说了出来,这就让臣感到疑惑了,但是臣却也查不到什么蛛丝马迹,只能不了了之,让自己相信这是大臣们都想通了的结果。可是,昨天发生了一件事,却让微臣又生出了困顿,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而无法说出此事罢了。”
张彦急忙问道:“是什么事情?”
“昨天中午,我在去查户部尚书陈群的府邸里时,因为有些内急,便去了一趟茅厕,结果听到了陈府管家和另外一个人的谈话,似乎陈群在彭城的所有产业,都已经秘密的卖给了那个人,不仅陈群的产业,就连朝中许多大臣的产业,也都秘密出售给了这个人。当时微臣就偷偷的窥看了一眼,把那个人的相貌记了下来。随后,我便悄然离开了那里,并且吩咐手下人跟踪从陈府里出来的每一个人,最后大网捞鱼,终于让微臣得知了这个人的身份……”
“这个人是谁?”张彦听到这里,不等诸葛亮把话说完,便急不可耐的问道。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出来,缓缓的说道:“这个人是徐州刺史糜竺的管家……”
“糜竺的管家?”张彦的眉头皱的跟一个川字似得,“你确定是他吗?”
“微臣经过多方辨认,确定那个人就是糜竺的管家,叫糜风。”
张彦脸色铁青的望着诸葛亮,问道:“这件事你还和谁说过?”
“就只有大王一人,除此之外,再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诸葛亮道。
“你先回去吧,记住,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否则的话,小心人头落地。”
“喏!微臣告退!”
诸葛亮走后,张彦立刻命人火速去召徐州刺史糜竺前来,想要问个究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