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不征而征
曹操自建安八年定幽州、灭袁氏以后,即暂时息兵养马,专注于内政建设,经过将近两年的时光,中原粗定,百姓稍安,便思引军南征,饮马长江。第一个攻击目标,即为荆州牧刘表。
前年定幽以后不久,曹操便以朝廷的名义遣使荆、扬,使张绣、刘表、孙权等各遣质子入许,以示归服朝廷。张绣乖乖地把儿子张泉给送来了,但刘表、孙权却各敷衍,不肯从命。于是到了建安十年年初,曹操向刘表正式递交了最后通牒——你既然不打算送儿子入都,那就算了,你自己个儿过来吧。
刘表当然不会从命,他知道,只要一赴许都,即便不成为阶下囚,也会遭到软禁,则荆州八郡尽入曹操之手也。孔融时在荆州,跟刘表各种不对付,但面对此事,他也竭力劝阻刘表,不要上曹操的圈套。孔融还建议刘表东和孙权、西联刘备,以与曹操相拮抗。
刘表之与孙权,乃有杀父之仇,江东又多次发兵攻打江夏黄祖,所以想要孙、刘联合,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孔融乃自请赴吴游说,可惜刘表不肯放他去。倒是已然入蜀的刘备,深恐刘表与刘璋约合,发兵抄其后路,所以多次遣孙乾、简雍等返回襄阳,联络两家的感情。
倘若刘表主力出动呢?那就更好办了,汉水以东、绿林山以北,大片平原。正利于曹家骑兵纵横,摧破刘表,不为难也。随即挟得胜之势渡江攻略襄阳。襄阳既下,下一个目标就是江陵,荆州的大量物资、器械皆储江陵,得此乃可壮大水师,西遏刘备,东略江东。为此,曹操还通过是勋的介绍,遣人联络长沙桓阶等。使为内应。
张羡去世后,其子张怿不久即遭败亡。刘表为了安定江南四郡的人心,乃暂署张羡弟张机张仲景为长沙太守,做个过度。但时隔不久,他就把张仲景一脚给踢开了,改任以亲信韩玄,使黄忠辅佐之。桓阶本为张羡心腹,张氏政权灭亡后便辞官归隐,刘表欲召其为从事祭酒,桓阶坚不肯从,又欲以妻妹蔡氏妻之,却仍被婉言谢绝了。
刘表为什么那么看得起桓阶?那是因为桓伯绪乃是长沙郡内张氏败亡后最大的地方豪强、实权人物,韩玄和黄忠都是外来户,倘若不能拉拢或者镇压了这一类的豪强地主,则地方施政将阻碍重重。只是桓阶摆出的姿态是:我可以暂且不给你掺乱,但要我背旧主而从刘表老贼,真乃痴人说梦也!
所以曹操暗中联络桓阶,使桓阶游说武陵太守刘睿、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等,要求一旦朝廷大军南征,汝等皆作壁上观可也,一兵一卒都不要往江北派。此三守原本都是张羡的同盟,张氏父子失败后被迫归从刘表,其实恩威未著,二心仍在,于是纷纷表示愿从朝廷之命。
所以曹操对于打败刘表那是自信满满啊。计划拟定之后,也曾遣人秘密送至幽州,探询是勋的意见。是勋只给曹操回了八个字,即“荆州未定,勿檄江东。”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要到四年以后方才南征刘表,然后才走到半道上,刘表就挂了,其二子刘琦、刘琮相争,荆州分裂。于是刘琮面对曹操大军,被迫俯首称降,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襄阳和江陵,并且名义上收服江南四郡。整个荆州,只有江夏还捏在刘备和刘琦的手里。倘若这时候曹操挟战胜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势以征江夏,就刘备手下那两三万人,根本扛不住啊。
可是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边还在紧追刘备呢,那边就派人前往江东说降,说什么:“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那意思,你们瞧见刘表父子的下场了没有?你们还不赶紧投降,更待何时啊?
孙、刘两家,旧恨未消,新仇复深,曹操打刘表的时候,只有鲁肃一人主张前去观望一下形势,看看能不能得着联合抗曹的机会,周瑜还没有发表意见,张昭等则全都是心向朝廷的。要是曹操不故意去招惹他们,投降派必然能够找出种种借口以阻孙权出兵,那就压根儿不会有什么孙刘联合、赤壁鏖兵的事儿了。可是曹操这么一威吓,江东必须赶紧把如何应对曹兵的事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而主战派便勉勉强强地占据了上风。
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鲁肃之外,包括周瑜在内,也没谁想着真跟刘备联起手来。就周瑜的态度,分明觉得刘备势弱,可以抓来当炮灰用,等到战胜以后,再一口吞掉他也不为迟啊。可以想见,倘若对面不是穷蹙的刘备而是名正言顺的荆州之主刘表,周瑜很可能不愿意答应联盟之事,而即便答应了,这联盟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曹操还在打荆州呢,我东吴出人出力帮你把曹操赶走了,你刘表仍然占据荆州八郡,对我们有啥好处吗?唇亡齿寒,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当面对的时候,又有几人愿意为盟友去火中取栗,而不思趁机背后捅刀子的?
所以是勋劝告曹操,你得等把荆州基本平定了以后,把荆州水军牢牢捏在手里以后,再去招惹江东不迟。
曹军势大,再加荆州降卒,为什么在赤壁会败得那么惨呢?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曹军因速胜而骄,荆州水军才易主而疑,以骄兵驭疑卒,那焉有不败之理啊?倘若曹操能够先稳住江东,能够在荆州多一段休息期、整顿期,或许就不会吃那么大败仗啦。
此时的天下大势,与原本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勋更不可能警告曹操要提防东南风和黄盖诈降,他就只能依靠后人对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给出了这么一条建议。至于曹操听不听呢,这事儿他决定不了,至于江东没了鲁子敬是不是还会出别的什么强人,会不会真肯为刘表火中取栗,共拒曹操呢,是勋也无从判断——反正我的能耐就这么大,尽到了我的责任就成。
因为是勋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东征辽东公孙氏之事上啦。
曹操因为是勋麾下并无大将,因而即遣夏侯渊前往相助——辽东那地方,骑兵又多,还有大片平原可供驰骋,正妙才用武之地也。至于汉江流域的作战,终究不可能排出太多数量的骑兵——本地不产马,北马南运会不会水土不服,谁都不清楚——仍将以步兵战为主,所以妙才啊,你就先别去了吧。
夏侯渊一琢磨,公孙度亦一州之长也,刘表亦一州之长也,平哪个不是平啊,当然要挑最适合我的战场去打啦,因此欣然领命。可是谁能料到,他匆匆忙忙才赶到首山,就听说襄平城,拿下了,公孙氏,逃走了——我竟然白跑一趟,啥都没能捞着啊!
于是夏侯妙才就黑着一张脸来见是勋。是勋明白他的心思,赶紧安慰道:“辽东虽平,战未息也,吾稍休整,即将南取乐浪,妙才不乏用武之地矣。”夏侯渊摇一摇头:“丞相有命,正不必往征乐浪。”
当日是勋才刚发兵,消息传到乐浪,柳毅便上书请求领兵增援,结果被公孙康给驳回了——阳仪生怕柳子刚回来夺他的权,故此百般拦阻。柳毅得到消息之后,又是恼怒,又是失望——不过他最近刚靠着商贸跟是勋打得火热,本来就没有必援之意,只是去探探口风而已,所以既然你们不领我的情,那算了,我便及早从你们这条破船上抽身好了!
柳毅遣人乘海船前赴登州,再经陆路赶往许都,表示愿意脱离公孙氏的阵营,归从朝廷,条件是正式封拜他做乐浪太守,并承诺无谋逆大罪则不更易。柳毅的意思,反正地方偏远,朝廷也无必得之心,不如让我做乐浪的土皇帝,我不会跟公孙度似的,僭越天子仪仗,我也没有儿子,不会传之子孙,等我死了,或者玩腻了以后,朝廷自可将权力收回。
曹操正忙着筹划南征刘表呢,本来对是勋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发兵攻辽,就不怎么满意。不过趁着公孙度去世收取平州,倒也机不可失,所以曹操并不行文责怪,只是希望是勋别再把战事给扩大化了——要是持久不决,我可没兵马和功夫去增援你呀。因此便使夏侯渊传信,说朝廷原则上认同了柳毅的投诚,你就不必要再去打乐浪啦。
是勋闻言不禁愕然——此番出兵,他既是为公,又是为私,而为私之处,不在辽东,正在乐浪。这不让打乐浪可怎么成呢?只是沉吟少顷后,突然又捻须而笑:“吾欲不征而征,乐浪乃可不下而下也。”(未完待续……)
前年定幽以后不久,曹操便以朝廷的名义遣使荆、扬,使张绣、刘表、孙权等各遣质子入许,以示归服朝廷。张绣乖乖地把儿子张泉给送来了,但刘表、孙权却各敷衍,不肯从命。于是到了建安十年年初,曹操向刘表正式递交了最后通牒——你既然不打算送儿子入都,那就算了,你自己个儿过来吧。
刘表当然不会从命,他知道,只要一赴许都,即便不成为阶下囚,也会遭到软禁,则荆州八郡尽入曹操之手也。孔融时在荆州,跟刘表各种不对付,但面对此事,他也竭力劝阻刘表,不要上曹操的圈套。孔融还建议刘表东和孙权、西联刘备,以与曹操相拮抗。
刘表之与孙权,乃有杀父之仇,江东又多次发兵攻打江夏黄祖,所以想要孙、刘联合,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孔融乃自请赴吴游说,可惜刘表不肯放他去。倒是已然入蜀的刘备,深恐刘表与刘璋约合,发兵抄其后路,所以多次遣孙乾、简雍等返回襄阳,联络两家的感情。
倘若刘表主力出动呢?那就更好办了,汉水以东、绿林山以北,大片平原。正利于曹家骑兵纵横,摧破刘表,不为难也。随即挟得胜之势渡江攻略襄阳。襄阳既下,下一个目标就是江陵,荆州的大量物资、器械皆储江陵,得此乃可壮大水师,西遏刘备,东略江东。为此,曹操还通过是勋的介绍,遣人联络长沙桓阶等。使为内应。
张羡去世后,其子张怿不久即遭败亡。刘表为了安定江南四郡的人心,乃暂署张羡弟张机张仲景为长沙太守,做个过度。但时隔不久,他就把张仲景一脚给踢开了,改任以亲信韩玄,使黄忠辅佐之。桓阶本为张羡心腹,张氏政权灭亡后便辞官归隐,刘表欲召其为从事祭酒,桓阶坚不肯从,又欲以妻妹蔡氏妻之,却仍被婉言谢绝了。
刘表为什么那么看得起桓阶?那是因为桓伯绪乃是长沙郡内张氏败亡后最大的地方豪强、实权人物,韩玄和黄忠都是外来户,倘若不能拉拢或者镇压了这一类的豪强地主,则地方施政将阻碍重重。只是桓阶摆出的姿态是:我可以暂且不给你掺乱,但要我背旧主而从刘表老贼,真乃痴人说梦也!
所以曹操暗中联络桓阶,使桓阶游说武陵太守刘睿、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等,要求一旦朝廷大军南征,汝等皆作壁上观可也,一兵一卒都不要往江北派。此三守原本都是张羡的同盟,张氏父子失败后被迫归从刘表,其实恩威未著,二心仍在,于是纷纷表示愿从朝廷之命。
所以曹操对于打败刘表那是自信满满啊。计划拟定之后,也曾遣人秘密送至幽州,探询是勋的意见。是勋只给曹操回了八个字,即“荆州未定,勿檄江东。”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要到四年以后方才南征刘表,然后才走到半道上,刘表就挂了,其二子刘琦、刘琮相争,荆州分裂。于是刘琮面对曹操大军,被迫俯首称降,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襄阳和江陵,并且名义上收服江南四郡。整个荆州,只有江夏还捏在刘备和刘琦的手里。倘若这时候曹操挟战胜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势以征江夏,就刘备手下那两三万人,根本扛不住啊。
可是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边还在紧追刘备呢,那边就派人前往江东说降,说什么:“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那意思,你们瞧见刘表父子的下场了没有?你们还不赶紧投降,更待何时啊?
孙、刘两家,旧恨未消,新仇复深,曹操打刘表的时候,只有鲁肃一人主张前去观望一下形势,看看能不能得着联合抗曹的机会,周瑜还没有发表意见,张昭等则全都是心向朝廷的。要是曹操不故意去招惹他们,投降派必然能够找出种种借口以阻孙权出兵,那就压根儿不会有什么孙刘联合、赤壁鏖兵的事儿了。可是曹操这么一威吓,江东必须赶紧把如何应对曹兵的事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而主战派便勉勉强强地占据了上风。
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鲁肃之外,包括周瑜在内,也没谁想着真跟刘备联起手来。就周瑜的态度,分明觉得刘备势弱,可以抓来当炮灰用,等到战胜以后,再一口吞掉他也不为迟啊。可以想见,倘若对面不是穷蹙的刘备而是名正言顺的荆州之主刘表,周瑜很可能不愿意答应联盟之事,而即便答应了,这联盟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曹操还在打荆州呢,我东吴出人出力帮你把曹操赶走了,你刘表仍然占据荆州八郡,对我们有啥好处吗?唇亡齿寒,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当面对的时候,又有几人愿意为盟友去火中取栗,而不思趁机背后捅刀子的?
所以是勋劝告曹操,你得等把荆州基本平定了以后,把荆州水军牢牢捏在手里以后,再去招惹江东不迟。
曹军势大,再加荆州降卒,为什么在赤壁会败得那么惨呢?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曹军因速胜而骄,荆州水军才易主而疑,以骄兵驭疑卒,那焉有不败之理啊?倘若曹操能够先稳住江东,能够在荆州多一段休息期、整顿期,或许就不会吃那么大败仗啦。
此时的天下大势,与原本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勋更不可能警告曹操要提防东南风和黄盖诈降,他就只能依靠后人对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给出了这么一条建议。至于曹操听不听呢,这事儿他决定不了,至于江东没了鲁子敬是不是还会出别的什么强人,会不会真肯为刘表火中取栗,共拒曹操呢,是勋也无从判断——反正我的能耐就这么大,尽到了我的责任就成。
因为是勋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东征辽东公孙氏之事上啦。
曹操因为是勋麾下并无大将,因而即遣夏侯渊前往相助——辽东那地方,骑兵又多,还有大片平原可供驰骋,正妙才用武之地也。至于汉江流域的作战,终究不可能排出太多数量的骑兵——本地不产马,北马南运会不会水土不服,谁都不清楚——仍将以步兵战为主,所以妙才啊,你就先别去了吧。
夏侯渊一琢磨,公孙度亦一州之长也,刘表亦一州之长也,平哪个不是平啊,当然要挑最适合我的战场去打啦,因此欣然领命。可是谁能料到,他匆匆忙忙才赶到首山,就听说襄平城,拿下了,公孙氏,逃走了——我竟然白跑一趟,啥都没能捞着啊!
于是夏侯妙才就黑着一张脸来见是勋。是勋明白他的心思,赶紧安慰道:“辽东虽平,战未息也,吾稍休整,即将南取乐浪,妙才不乏用武之地矣。”夏侯渊摇一摇头:“丞相有命,正不必往征乐浪。”
当日是勋才刚发兵,消息传到乐浪,柳毅便上书请求领兵增援,结果被公孙康给驳回了——阳仪生怕柳子刚回来夺他的权,故此百般拦阻。柳毅得到消息之后,又是恼怒,又是失望——不过他最近刚靠着商贸跟是勋打得火热,本来就没有必援之意,只是去探探口风而已,所以既然你们不领我的情,那算了,我便及早从你们这条破船上抽身好了!
柳毅遣人乘海船前赴登州,再经陆路赶往许都,表示愿意脱离公孙氏的阵营,归从朝廷,条件是正式封拜他做乐浪太守,并承诺无谋逆大罪则不更易。柳毅的意思,反正地方偏远,朝廷也无必得之心,不如让我做乐浪的土皇帝,我不会跟公孙度似的,僭越天子仪仗,我也没有儿子,不会传之子孙,等我死了,或者玩腻了以后,朝廷自可将权力收回。
曹操正忙着筹划南征刘表呢,本来对是勋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发兵攻辽,就不怎么满意。不过趁着公孙度去世收取平州,倒也机不可失,所以曹操并不行文责怪,只是希望是勋别再把战事给扩大化了——要是持久不决,我可没兵马和功夫去增援你呀。因此便使夏侯渊传信,说朝廷原则上认同了柳毅的投诚,你就不必要再去打乐浪啦。
是勋闻言不禁愕然——此番出兵,他既是为公,又是为私,而为私之处,不在辽东,正在乐浪。这不让打乐浪可怎么成呢?只是沉吟少顷后,突然又捻须而笑:“吾欲不征而征,乐浪乃可不下而下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