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失旧簪
中元十四年夏,接连数日的大雨,渐渐涤尽了青州城的燠热。
不知从何时起,空气开始变得清凉了起来,连风也变得爽烈,携着这个季节特有的草木芬芳的气息,拂过这座安静的小城,仿佛是秋天提前在这里歇了个脚,带来满城怡然。
这夏日里难得的几日新凉,虽是叫人欢喜,却也有些恼人的愁烦。比如那些收起来的夹被与薄褥等物,这时候便都要从箱笼里收拾了出来,否则,夜深风凉,倒也免不得被这乍凉的天气伤了身。
六月初一这日,钟氏起了个绝早,起榻后便唤了阿絮进来,懒懒地吩咐道:“将今年才做的那素面儿的品蓝被褥拿来给我换上,这旧的我睡着不舒服,昨日夜里醒了好几次,硌得很。”
阿絮领命下去了,钟氏便在小鬟的服侍下对镜梳妆,一面便对正替她挽发的阿柳道:“我记得昨晚灶上煨了银耳雪晶粥,此时想必已经化透了,你叫人盛出三份儿来,我这里留一份儿,另两份给昭儿与直儿送去。他们这会子想是也起榻了。”
阿柳一面替她梳髻,一面便笑道:“夫人想得真周到,竟能想到用细米煨银耳,我一早去厨下看过,那粥煨出来真真是白得像雪一样,一掀盖子便香气扑鼻。”
钟氏心下得意,便笑着道:“这是上京那里才时兴起来的吃法,据说宫里的夫人们也这么喝粥。其实银耳倒容易,唯有细米难得,你们是不知道,这细米往常是要贡进宫里去的,只因今年北边儿新出了一种青玉糯,据说比细米还要好,宫里的夫人们很中意,这细米她们便不吃了,市面儿上这才有了细米卖。”
“原来这还是尊贵的夫人们爱吃的米呢。”阿柳感叹地道,“我就说这米怎地这样细白,闻着又香,比我们平常吃的粟米好了百倍,却不知还有这样一番来历。”
钟氏便笑道:“说来这也是我们有口福。这细米原产江南,因那米粒细小透明如水晶一般,清香扑鼻,煮出来的粥糯滑细腻、入口即化,原先宫里的夫人们都极爱。只是如今圣上新宠了一位淑仪,赐名为丽。这位丽淑仪不爱吃细米,只爱吃青玉糯,圣上便命人将细米给换了。前些时候长兄运粮,竟是收上来几十斤的细米,长兄便自己掏重金买了,给我们这里送了十来斤,我们这才算尝到了这粥的味儿呢。”
阿柳闻言又是一阵赞叹,一面便手脚利落地将钟氏的发髻梳好了,方退下去安排粥饭。
钟氏见窗边一片灰暗,唯恐又要落雨,便起身推窗查看。也就是那样地巧,她这里窗子才推开,便见那厢院门口闪过一道背影,看着却像是秦彦梨的大使女——采蘩。
钟氏拧了拧眉头,正待细看,身后忽然传来了低柔的说话声:“夫人可别站在风口里,看凉着。”
钟氏扭头一看,原来是阿絮将新被褥取回来了。
“原来是你,你回来得倒快。”钟氏淡声说道,人已是离开了窗边,眉心处却仍旧蹙着,问:“这一大清早的,采蘩来做什么?”
阿絮命小鬟去替钟氏换上新被褥,她自己则亲自上前替钟氏着衣,一面便低声道:“说是西泠山房丢了几样东西,采蘩的性子最是谨慎,特意跑来跟我说一声儿。我见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儿,不过是两根旧簪子罢了,便顺口打发她走了。”
钟氏便冷下了脸:“三娘也太粗疏了,怎么就能把东西给丢了去?她们没找么?”
阿絮觑着她的面色,小声回道:“回夫人,她们自然是找了,只是却没找着。”
“那就是有贼了。”钟氏脸色完全沉了下去,皱着眉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后,她面上方才一松,淡声道:“罢了,西泠山房的事情如今我也不爱管,东西丢就丢了,我没那闲功夫理会这些事儿。”
阿絮闻言便笑道:“还是夫人想得明白,何苦累着自己受这些麻烦,倒不如甩开手来得轻松。”她说着已是凑上前去,将一只手往西楼的方向点了点,压着声音道:“那一位的身后可是有主儿的,夫人又何必掺乎进这些事情里?”
她这话说得大有深意,钟氏自是听明白了,不由失笑道:“你这促狭的,怎么就能说到这上头去。”说着已是忍俊不禁,掩袖笑了起来。
说起来,汉安乡侯幺子范二郎爱美人儿,那是人尽皆知的事,不过在江阳郡的士族圈子里却盛传着一个传闻,说是范二郎爱的美人儿并不非男女,只要生得好看的,他都爱。
此念一起,钟氏便撇了撇嘴,凉凉语道:“怪不得上一回在德晖堂,三郎开口就说要去侯府求医给三娘治病,却原来是风头正劲,正得着欢心呢。”
这话阿絮可不敢接,只笑而不语。
钟氏也不想再继续说这些了,径自坐回妆台前,问道:“粥还没好么?”
阿絮便轻声道:“想是还没呢,小厨房今早就一个人,忙得很。”说到这里,她的面上又多了些笑,奉承地道:“夫人便是心细,一大早喝粥最是养脾胃,两位郎君也不必饿着肚子在德晖堂干坐着了。”
这话钟氏却是爱听的,她面上露出个慈婉的笑来,道:“他们两个身子都单弱,先给他们垫垫也是好的。”
说到这里,她似是想起了什么,眉尖蹙了蹙,吩咐道:“罢了,你一会再去灶上看看粥还剩多少,叫人掺些水重新熬了,到了下晌便给西暗香汀、西泠山房并西楼都送一些,也别叫人说我这个母亲怠慢了庶子庶女们。”
“夫人就是太心善了。”阿絮柔声说道,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逢迎:“谁人不知夫人待子女一视同仁,从不会忘了那几个院子。要我说,夫人还是先留下些粥来才是,您自己还没吃上两回呢,这就张罗着这里那里的送。您的脾胃娇弱,也不能总吃粗粟饭啊。”
不知从何时起,空气开始变得清凉了起来,连风也变得爽烈,携着这个季节特有的草木芬芳的气息,拂过这座安静的小城,仿佛是秋天提前在这里歇了个脚,带来满城怡然。
这夏日里难得的几日新凉,虽是叫人欢喜,却也有些恼人的愁烦。比如那些收起来的夹被与薄褥等物,这时候便都要从箱笼里收拾了出来,否则,夜深风凉,倒也免不得被这乍凉的天气伤了身。
六月初一这日,钟氏起了个绝早,起榻后便唤了阿絮进来,懒懒地吩咐道:“将今年才做的那素面儿的品蓝被褥拿来给我换上,这旧的我睡着不舒服,昨日夜里醒了好几次,硌得很。”
阿絮领命下去了,钟氏便在小鬟的服侍下对镜梳妆,一面便对正替她挽发的阿柳道:“我记得昨晚灶上煨了银耳雪晶粥,此时想必已经化透了,你叫人盛出三份儿来,我这里留一份儿,另两份给昭儿与直儿送去。他们这会子想是也起榻了。”
阿柳一面替她梳髻,一面便笑道:“夫人想得真周到,竟能想到用细米煨银耳,我一早去厨下看过,那粥煨出来真真是白得像雪一样,一掀盖子便香气扑鼻。”
钟氏心下得意,便笑着道:“这是上京那里才时兴起来的吃法,据说宫里的夫人们也这么喝粥。其实银耳倒容易,唯有细米难得,你们是不知道,这细米往常是要贡进宫里去的,只因今年北边儿新出了一种青玉糯,据说比细米还要好,宫里的夫人们很中意,这细米她们便不吃了,市面儿上这才有了细米卖。”
“原来这还是尊贵的夫人们爱吃的米呢。”阿柳感叹地道,“我就说这米怎地这样细白,闻着又香,比我们平常吃的粟米好了百倍,却不知还有这样一番来历。”
钟氏便笑道:“说来这也是我们有口福。这细米原产江南,因那米粒细小透明如水晶一般,清香扑鼻,煮出来的粥糯滑细腻、入口即化,原先宫里的夫人们都极爱。只是如今圣上新宠了一位淑仪,赐名为丽。这位丽淑仪不爱吃细米,只爱吃青玉糯,圣上便命人将细米给换了。前些时候长兄运粮,竟是收上来几十斤的细米,长兄便自己掏重金买了,给我们这里送了十来斤,我们这才算尝到了这粥的味儿呢。”
阿柳闻言又是一阵赞叹,一面便手脚利落地将钟氏的发髻梳好了,方退下去安排粥饭。
钟氏见窗边一片灰暗,唯恐又要落雨,便起身推窗查看。也就是那样地巧,她这里窗子才推开,便见那厢院门口闪过一道背影,看着却像是秦彦梨的大使女——采蘩。
钟氏拧了拧眉头,正待细看,身后忽然传来了低柔的说话声:“夫人可别站在风口里,看凉着。”
钟氏扭头一看,原来是阿絮将新被褥取回来了。
“原来是你,你回来得倒快。”钟氏淡声说道,人已是离开了窗边,眉心处却仍旧蹙着,问:“这一大清早的,采蘩来做什么?”
阿絮命小鬟去替钟氏换上新被褥,她自己则亲自上前替钟氏着衣,一面便低声道:“说是西泠山房丢了几样东西,采蘩的性子最是谨慎,特意跑来跟我说一声儿。我见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儿,不过是两根旧簪子罢了,便顺口打发她走了。”
钟氏便冷下了脸:“三娘也太粗疏了,怎么就能把东西给丢了去?她们没找么?”
阿絮觑着她的面色,小声回道:“回夫人,她们自然是找了,只是却没找着。”
“那就是有贼了。”钟氏脸色完全沉了下去,皱着眉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后,她面上方才一松,淡声道:“罢了,西泠山房的事情如今我也不爱管,东西丢就丢了,我没那闲功夫理会这些事儿。”
阿絮闻言便笑道:“还是夫人想得明白,何苦累着自己受这些麻烦,倒不如甩开手来得轻松。”她说着已是凑上前去,将一只手往西楼的方向点了点,压着声音道:“那一位的身后可是有主儿的,夫人又何必掺乎进这些事情里?”
她这话说得大有深意,钟氏自是听明白了,不由失笑道:“你这促狭的,怎么就能说到这上头去。”说着已是忍俊不禁,掩袖笑了起来。
说起来,汉安乡侯幺子范二郎爱美人儿,那是人尽皆知的事,不过在江阳郡的士族圈子里却盛传着一个传闻,说是范二郎爱的美人儿并不非男女,只要生得好看的,他都爱。
此念一起,钟氏便撇了撇嘴,凉凉语道:“怪不得上一回在德晖堂,三郎开口就说要去侯府求医给三娘治病,却原来是风头正劲,正得着欢心呢。”
这话阿絮可不敢接,只笑而不语。
钟氏也不想再继续说这些了,径自坐回妆台前,问道:“粥还没好么?”
阿絮便轻声道:“想是还没呢,小厨房今早就一个人,忙得很。”说到这里,她的面上又多了些笑,奉承地道:“夫人便是心细,一大早喝粥最是养脾胃,两位郎君也不必饿着肚子在德晖堂干坐着了。”
这话钟氏却是爱听的,她面上露出个慈婉的笑来,道:“他们两个身子都单弱,先给他们垫垫也是好的。”
说到这里,她似是想起了什么,眉尖蹙了蹙,吩咐道:“罢了,你一会再去灶上看看粥还剩多少,叫人掺些水重新熬了,到了下晌便给西暗香汀、西泠山房并西楼都送一些,也别叫人说我这个母亲怠慢了庶子庶女们。”
“夫人就是太心善了。”阿絮柔声说道,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逢迎:“谁人不知夫人待子女一视同仁,从不会忘了那几个院子。要我说,夫人还是先留下些粥来才是,您自己还没吃上两回呢,这就张罗着这里那里的送。您的脾胃娇弱,也不能总吃粗粟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