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日本(1)
朝廷没钱来支持秦军的作战了,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郑芝虎亲自参加了松山之战,这里面的很多事情郑芝龙自然知道。松山一战,朝廷之所以急于求成,纠其根本,其实还不是因为朝廷没钱,无法支持洪承畴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所以对于郑森的看法,郑芝龙也没有反驳。
“况且这些年来,流寇也长进了很多,如今就看朝廷什么时候动秦军了。”郑森又道,“若是圣上不动秦军,镇之以静,虽然本质上也还是等死而已,但或许还能多支撑一两年;若是愿意移驾江南,说不得还能有另外一番光景。不过,以圣上的性子,怕是做不了这样的‘丢人’的事情,自古以来,南渡的君王,有几个不挨骂的。”
“挨骂也好过挨刀子吧?”郑芝龙冷笑道,不过他也看过不少对如今朝廷的情报分析,知道崇祯皇帝的习性,于是又叹息道:“咱们那位圣上呀,那就是个书生呀!对了,阿森,有那么一句,叫做‘生于’什么什么来着?”
以“生于”开口的句子最著名的当然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了,但郑森却知道他老爹所说的断然不是这个句子,因为郑芝龙这些年还是看了些书的,这个句子也还是知道的,而且这个句子用在崇祯皇帝身上也不太合适。
“爹爹说的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吧?”郑森略想了一下,回答道。
“就是,就是这句。要是他在世间讨过生活,挨过饿,到现在还没死,那自然就能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哪里还会在乎那些什么狗屁事情?阿森你看,你们兄弟几个中,你小时候吃得苦最多,你二弟我是说次郎吃得苦其次多,然后你其他的弟弟就没怎么吃过苦了,他们就比你差了很多。”郑芝龙摇着头道,“要说读书这事,不读是不行,不读眼界浅,看事情看不清楚,就像你爹。可是读傻了也不行,都听着书上讲的那些……嗯,其实书上的东西很多也是自相矛盾的,对吧?比如那个不吃嗟来之食饿死的,书上也夸他;那个从人家裆下面钻过去的韩信,书上照样夸他。你说是不是?”
“爹爹说得是。”郑森回答道,郑芝龙居然说出这些话来倒是让他吃了一惊。
郑芝龙继续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读书心得:“其实要我说,韩信那才是好汉子。韩信不是怕死的怂货,马上取功名,出生入死的,一举一动,不光是自己的命,还是成千上万条性命。能干这样的事情的,哪个会是怂货?会怕几个小混混?只不过是人家知道自己是干大事的人,不愿意为了屁大点的小事就拼命,那不值得。那个为了人家一句话,就把自己给饿死了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有种,其实不过是把自己看得轻了。难道自己的一条命,就只抵得上人家一句话?嗯,要我说呀,咱们那位圣上,就是有那么点把自己,把祖宗家业都看轻了。”
最后的这句话对崇祯的指责可就相当的严重了。放在一般的场合,用文言一点的方式描述,就应该是“众皆变色,曰:‘勿言,族矣’”之类的了。不过在这里的听众只有郑森,而在知道历史的郑森的眼中,大明朝早就是“冢中枯骨”了。他自然不会反对自家老爹的这种大逆不道的说法,甚至于他还为自家老爹如今能有这股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的气度而高兴呢。
“所以呀,阿森,你要注意了。你自己肯定是不会犯这样的错,但将来,有了儿子孙子,一定要教他们知道这个道理。想当年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何等了得,最后还不是……话说你媳妇怎么还没个动静?”郑芝龙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关心起郑森的下一代起来了。
“儿子平日在家的时候少……爹爹也太急了点吧?”郑森笑道。
听到这话,郑芝龙也笑了起来:“说起来如今次郎也有十六了,依照以前的约定,你娘也可以离开日本了。等这段日子忙完了,你就带上舰队,去日本接你娘回来。顺便也帮你弟弟在日本安排一下。”
郑森点了点头道:“孩儿会把这件事情安排好的。”
这时候,马车开始慢慢的减速,马车外开始响起了口令的应答声这是马车已经到了官员们的住宅区的警备区了。
先将郑芝龙送到了下榻的院落,郑森便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刚进院子就见李香君带着环儿迎了上来,见到郑森先是盈盈一福。郑森见李香君的神情,似乎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便问道:“可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香君黯然道:“夫君还不知道吗?”
“发生什么事情了?”郑森不太在意的问道。
“张天如先生去世了。”李香君道,“听说张先生是夫君的朋友,不知夫君怎么看这件事情?”
郑森听了,却没有立刻回答,过了一会儿才道:“张先生是郑森的长辈,郑森哪里敢高攀说是天如先生的朋友。张先生的身后事怕是很寂寞吧?”
张溥手里有周延儒的一些私德不修的把柄,他一方面抓着这些把柄,一方面纠结社会力量帮助周延儒复相。而他自己则想要通过遥控周延儒,好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然而,周延儒在官场上沉浮这么多年,又哪里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私德不修的把柄能控制得住的?加之张溥本人很多时候胆子太大,不免有些不知进退。要说他身后有复社这么一股势力,而且又有一些手腕,对周延儒也算有恩,如果要求合理,周延儒也不能真的坏了规矩,就不给他相应的报答。但他却一心只把周延儒当成自己的提线傀儡,甚至于直接给周延儒开出一个花名册,要求给某某升官,将某某贬斥,甚至是将某某砍头。这样的做法,周延儒又哪里能长期容忍得了。
张溥以为自己手里有周延儒的把柄,身后还有庞大的复社,周延儒除了听他的,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却不知他这些年来,做事情说一不二,便是复社中的人,也被他得罪了不少。这些人都对他心存不满,只不过畏惧他的能量,不敢宣之于口罢了。如果他真的和周延儒斗了起来,只要周延儒拿出好处来收买一下,复社中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说复社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站在张溥这边。只是张溥自己不知道这一点,还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如夫君所言,天如先生死后,身后之事几乎无人帮着打理。”李香君回答道。
“况且这些年来,流寇也长进了很多,如今就看朝廷什么时候动秦军了。”郑森又道,“若是圣上不动秦军,镇之以静,虽然本质上也还是等死而已,但或许还能多支撑一两年;若是愿意移驾江南,说不得还能有另外一番光景。不过,以圣上的性子,怕是做不了这样的‘丢人’的事情,自古以来,南渡的君王,有几个不挨骂的。”
“挨骂也好过挨刀子吧?”郑芝龙冷笑道,不过他也看过不少对如今朝廷的情报分析,知道崇祯皇帝的习性,于是又叹息道:“咱们那位圣上呀,那就是个书生呀!对了,阿森,有那么一句,叫做‘生于’什么什么来着?”
以“生于”开口的句子最著名的当然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了,但郑森却知道他老爹所说的断然不是这个句子,因为郑芝龙这些年还是看了些书的,这个句子也还是知道的,而且这个句子用在崇祯皇帝身上也不太合适。
“爹爹说的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吧?”郑森略想了一下,回答道。
“就是,就是这句。要是他在世间讨过生活,挨过饿,到现在还没死,那自然就能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哪里还会在乎那些什么狗屁事情?阿森你看,你们兄弟几个中,你小时候吃得苦最多,你二弟我是说次郎吃得苦其次多,然后你其他的弟弟就没怎么吃过苦了,他们就比你差了很多。”郑芝龙摇着头道,“要说读书这事,不读是不行,不读眼界浅,看事情看不清楚,就像你爹。可是读傻了也不行,都听着书上讲的那些……嗯,其实书上的东西很多也是自相矛盾的,对吧?比如那个不吃嗟来之食饿死的,书上也夸他;那个从人家裆下面钻过去的韩信,书上照样夸他。你说是不是?”
“爹爹说得是。”郑森回答道,郑芝龙居然说出这些话来倒是让他吃了一惊。
郑芝龙继续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读书心得:“其实要我说,韩信那才是好汉子。韩信不是怕死的怂货,马上取功名,出生入死的,一举一动,不光是自己的命,还是成千上万条性命。能干这样的事情的,哪个会是怂货?会怕几个小混混?只不过是人家知道自己是干大事的人,不愿意为了屁大点的小事就拼命,那不值得。那个为了人家一句话,就把自己给饿死了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有种,其实不过是把自己看得轻了。难道自己的一条命,就只抵得上人家一句话?嗯,要我说呀,咱们那位圣上,就是有那么点把自己,把祖宗家业都看轻了。”
最后的这句话对崇祯的指责可就相当的严重了。放在一般的场合,用文言一点的方式描述,就应该是“众皆变色,曰:‘勿言,族矣’”之类的了。不过在这里的听众只有郑森,而在知道历史的郑森的眼中,大明朝早就是“冢中枯骨”了。他自然不会反对自家老爹的这种大逆不道的说法,甚至于他还为自家老爹如今能有这股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的气度而高兴呢。
“所以呀,阿森,你要注意了。你自己肯定是不会犯这样的错,但将来,有了儿子孙子,一定要教他们知道这个道理。想当年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何等了得,最后还不是……话说你媳妇怎么还没个动静?”郑芝龙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关心起郑森的下一代起来了。
“儿子平日在家的时候少……爹爹也太急了点吧?”郑森笑道。
听到这话,郑芝龙也笑了起来:“说起来如今次郎也有十六了,依照以前的约定,你娘也可以离开日本了。等这段日子忙完了,你就带上舰队,去日本接你娘回来。顺便也帮你弟弟在日本安排一下。”
郑森点了点头道:“孩儿会把这件事情安排好的。”
这时候,马车开始慢慢的减速,马车外开始响起了口令的应答声这是马车已经到了官员们的住宅区的警备区了。
先将郑芝龙送到了下榻的院落,郑森便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刚进院子就见李香君带着环儿迎了上来,见到郑森先是盈盈一福。郑森见李香君的神情,似乎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便问道:“可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香君黯然道:“夫君还不知道吗?”
“发生什么事情了?”郑森不太在意的问道。
“张天如先生去世了。”李香君道,“听说张先生是夫君的朋友,不知夫君怎么看这件事情?”
郑森听了,却没有立刻回答,过了一会儿才道:“张先生是郑森的长辈,郑森哪里敢高攀说是天如先生的朋友。张先生的身后事怕是很寂寞吧?”
张溥手里有周延儒的一些私德不修的把柄,他一方面抓着这些把柄,一方面纠结社会力量帮助周延儒复相。而他自己则想要通过遥控周延儒,好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然而,周延儒在官场上沉浮这么多年,又哪里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私德不修的把柄能控制得住的?加之张溥本人很多时候胆子太大,不免有些不知进退。要说他身后有复社这么一股势力,而且又有一些手腕,对周延儒也算有恩,如果要求合理,周延儒也不能真的坏了规矩,就不给他相应的报答。但他却一心只把周延儒当成自己的提线傀儡,甚至于直接给周延儒开出一个花名册,要求给某某升官,将某某贬斥,甚至是将某某砍头。这样的做法,周延儒又哪里能长期容忍得了。
张溥以为自己手里有周延儒的把柄,身后还有庞大的复社,周延儒除了听他的,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却不知他这些年来,做事情说一不二,便是复社中的人,也被他得罪了不少。这些人都对他心存不满,只不过畏惧他的能量,不敢宣之于口罢了。如果他真的和周延儒斗了起来,只要周延儒拿出好处来收买一下,复社中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说复社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站在张溥这边。只是张溥自己不知道这一点,还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如夫君所言,天如先生死后,身后之事几乎无人帮着打理。”李香君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