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支嫡女 第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先回乡里一趟,阮嘉定说族长大伯托了人来说已经为他在做秀才牌匾了,况且,阮家对有功名的人待遇非常好。
  定二奶奶闻言,又是高兴极了,她似乎觉得以前过的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都值得了,她不懂什么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是懂什么叫做苦尽甘来。
  有人高兴就有人难过,瑸大奶奶听闻阮嘉定中了案首后,就已经很不好了,没料到桂大奶奶更是直接,把原来分给瑸大奶奶家管的果地和竹林,悉数给了蜜娘家。
  她自是愤愤不平,桂大奶奶却淡淡的道:“那对不住了,我这还是少的,族长直接拨了二十亩地给秀才老爷做口粮呢。”
  瑸大奶奶看不出桂大奶奶有什么歉意,看着手里每年净三四十两的出息就这么没了,急的直接晕了。
  第12章 、风光
  这常言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来形容中进士的举子们,今日蜜娘算是在她爹这里看到了,她爹这还只是个秀才,就已经如此受到追捧了。
  祖父阮老爷红光满面,祖母余氏更是难得喜笑颜开,以前这俩人对定二奶奶和自己这个孙女是要多漠视就多漠视,看她们母女的眼神就跟野狗似的,现在余氏一口一个乖孙女,听的蜜娘起鸡皮疙瘩。
  连她姑姑阮屏儿,都在她娘这里一口一个嫂子喊的那叫一个亲热。
  蜜娘看了也觉得唏嘘不已,天下熙攘皆为利来,这句话果真不错。
  定二奶奶抚着肚子,她如今人逢喜事精神爽,丈夫有出息,女儿听话,肚子里还有个康健的宝宝,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嘉定媳妇,你可真是熬出来了,我真为你高兴。”
  有位妇人由衷的说道。
  蜜娘朝她望去,她生的很胖,穿的一身半旧不新的青色褂子,眉毛疏淡,嘴唇很厚,显得人也十分敦厚。
  这位也是阮家旁支的一位伯母廖氏,论亲缘关系还非常近,这一支的长辈算是蜜娘太爷爷的庶兄,蜜娘的太爷爷做过知县,很有清正之名,以前在族里还很说的上话,那时俩家关系亲如一家,后来阮老爷为人实在是太差,因此亲族疏远。
  唯独这位廖氏倒是一直和定二奶奶有来有往。
  但蜜娘知道她们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若说蜜娘家是被阮老爷赌博毁了,那廖氏他们家纯粹就是因为生孩子多了闹的,老一辈就四五个儿子,这一辈也三个儿子,偏廖氏自己也能生,生了五个儿子。
  多子多福固然好,但是生太多了,家里不过是指望田里的出息,一家子挤在一间一进的院子里,人去多了脚都踏不进去。
  家计艰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盼头。
  听说廖氏的丈夫,蜜娘还要喊一声三伯父的,很是平庸,管几亩地都管的一塌糊涂的人,他们的日子一眼望到头。
  这不像她爹阮嘉定,虽然后来过的很不如意,但是年少时有个当官的祖父,请名师教导,自己也有天分,定二奶奶虽然过的辛苦,但是很有盼头。
  蜜娘对她有几分同情,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的男人没有出息,就是一辈子的事儿,当然如果儿子出息,也可以母凭子贵,可惜寻常人要改换门庭还是太难了。
  今日家中请了不少人过来吃席,现在她们家虽然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但是收入却遽然增加。先是族里给了二十两,江陵知县送了二十两,府学四两,再有阮嘉定的书院也送来十两来,更别提族中送的二十亩地,竹林果林等等。
  这些还只是中了案首就能拥有的,若是日后中举了,更是非同凡响。
  也难怪人人都要读书。
  就在蜜娘出神的时候,定二奶奶已经寻好了话头送东西给廖氏:“三嫂,我这几日害喜,鱼腥味是沾不得,偏今日我娘家送了几篓鱼来,三嫂拿一篓回去吧。”
  “这……这怎么好意思?”廖氏显然意动。
  尚四奶奶知晓廖氏的情况,不着痕迹的笑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也拿几条回去。咱们今儿是来吃大户来了。”
  廖氏听说尚四奶奶也拿,她这才放心,也感激的对定二奶奶一笑。
  大家又说起了别的话,定二奶奶也听了一耳朵的养胎经验,更有人夸蜜娘说蜜娘越发听话懂事了。
  这时尚四奶奶也问:“我听说你们要送蜜娘去女学?找好了么?”
  女学?廖氏羡慕的看着蜜娘,一个小丫头都要去读书了,她那五个孩子没一个有钱去上私塾的。
  定二奶奶看了蜜娘一眼,脸上带了几分喜意:“找好了,正好在崇文街那边,教女学的先生是从杭州府那边过来的。”
  “那感情好,这蜜娘打小就聪明,进女学学几年啊再出来,不比那些千金小姐差。”尚四奶奶笑道。
  廖氏听的咋舌,以至于推开门之后都还在想这女学得耗费多少钱,这定二爷果然是出息了。
  以前定二奶奶面黄肌瘦,有好吃的也留给她那个胖丫头吃,那个胖丫头在这一片都有名,力气大,脾气坏,她爹娘不给她买吃的,她反手打她爹的脸,成日还让她娘抱着她,一点儿也不懂事。
  但这样的丫头,就因为有个出息的爹,一个丫头片子都能去女学了。
  家里没有下人,也请不起下人,但今日她们全家都去吃席了,倒不必怎么安排,她在厨房里用水桶把一篓鱼放在水缸里。
  这以前从没听说过陆氏的娘家上门,现在她男人得了个案首,这娘家就送东西上门了。
  她曾经听说过,陆氏娘家其实不算穷,相反,在庄户人家中还挺殷实的,但陆氏爹妈早亡,寄人篱下,备受磋磨。
  这也很正常,人家能给你一口饭吃都不错了。
  她正想着,外边有人敲门,廖氏开门一看,居然是她姨母。
  这位姨母穿着轻容纱做的坎肩,头上插着金步摇,倒是一派富贵景象,廖氏的母亲也和她一样过的并不算好,但这位姨母早年过继之后,嫁了一门很好的人家,一辈子没吃过什么大亏,人也比她娘年轻十岁都不止。
  “姨母,您这是来有事吗?”廖氏问道。
  姨母笑道:“我是收租子才下乡来的,正好听说你们这里有人中了案首,热热闹闹的,又想起你住在附近,便过来瞧一瞧。”
  廖氏倒了一杯茶水递给姨母,那姨母倒也没嫌弃,端起来喝了一口,眉头都没皱一下。
  二人拉起家常来,廖氏起初不过是随口抱怨几句,之后就委屈的哭起来了。
  她家上上下下五个大小伙子,这么多张嘴,丈夫又不争气,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哎,我家铺子还缺伙计,你若不嫌弃,到时候让你家老大再大点了去我那里。”姨母脸上于心不忍。
  廖氏却吞吞吐吐道:“姨母,我……我想飞儿能读书,他很喜欢读书的。”
  读书才能改换门庭,今天看阮嘉定就知道了。
  况且,儿子上次路过一家私塾,看的走不动道儿了,想起来都让廖氏心酸。
  姨母脸色却是一变:“这读书可要费钱的很啊,这我就没法子了。”
  “是,我也知道,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廖氏苦笑。
  那姨母就小声道:“你们族里有没有那家境殷实些,又没儿子的,若是有这样的,你过继去就是了?”
  说完,姨母又指着自己道:“你看我,若是和你娘一样,当年还在庄上,指不定也是背朝黄土过一辈子,虽然远离自己的亲生爹娘,但是我过的出息了,家里人还不是跟着享福。”
  姨母说的也是实话,她每年托人回去带的银钱吃食布匹让外祖父外祖母高兴的不行,明明伺候外祖父他们都是她娘在做,没日没夜的看顾,但却讨不到一句好话。
  可廖氏想起自己的儿子要被过继就心如刀割,她忍着难过道:“族里倒是有两家没儿子,一个是咱们族长的老二,但和我们关系远了,早就出了五服了。还有一位——”
  她沉吟了一下,“就是今日咱们族里的秀才公,取了咱们荆州府的头名。”
  “我记得那家和你们还是同一个曾祖呢。”
  “可不是。”
  “那……”
  “他家的女人刚刚有了身孕。”
  姨母惋惜了半天:“她这孩子若是晚点来都好了,这案首日后乡试考举人的机会就更大了,差一点,只差一点你家飞哥儿就是官家出身了。”
  廖氏怔愣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姨母走了她都没有发现。
  第13章 、局
  回到老家后,蜜娘又恢复了和爹娘同住一床的日子,当然她也知道这种日子不会太久,再过两天,她们就要去府城了。
  爹说在定胜门附近赁了一处环境不错的宅院,这是尚四奶奶牵线找的一处地方,听闻这里环境优美,周围住的都是大户人家,也非常安全。
  当然,这样的宅院,正常价格一个月三钱差不多,一年下来,可能十两左右是需要的,但是尚四奶奶只肯收了二两,本来她是一文钱都不要的。
  要说尚四奶奶亏本吗?
  不,一点儿也不亏。
  尚四奶奶的儿子一年到头病病歪歪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要说做生意可能很难,读书虽然耗费些心神,但是人有了功名,就是一张护身符。
  好先生可不好找,有谁会傻到不找自己熟悉知根知底又有学问的案首,再去外面找不知根基的人呢!
  做生意的人,哪有吃亏的。
  瞧,她爹就送了一本蒙学注解给那位尚四奶奶,又亲自指导了一二。
  这么做的也不止是尚四奶奶家,说起来尚四奶奶还想送些贵重东西,还都被定二奶奶拒绝了,定二奶奶虽然穷,也需要钱,但她更知道贪心会带来麻烦。
  前头的桂大奶奶更是让阮十一拜阮嘉定为师,当然,阮嘉定也以学问不足尚未同意,但是他把阮十一平日的得意的文章逐一修改,教的也不可谓不尽心。
  现在阮嘉定是一心想举业的,蜜娘知道在前世父亲并未中,但是这辈子因为中了案首,他手头宽绰些,蜜娘和定二奶奶都劝他再去武昌的大书院求学,不比前世留在府学好。
  府学大多是考上混日子的,真正举业的都是在外请的名师,以阮嘉定这种没有长辈提携的,自然也请不到什么名师,固然只能去大书院,索性他一府案首的名头好用,顺利去了湖广最富盛名的黄鹤书院,不日他就要去武昌,只隔一段时日回来点卯就成。
  当然了,岁考是一定要拿一等的,所以教谕也要打点好。
  这七七八八,其实钱就不算太多了。
  不过,好在吃穿不缺。
  蜜娘翻了个身,继续呼呼大睡。
  一大早,定二奶奶怀着孩子很容易饿肚子,好婆早早的端来早膳,吃的也很简单,一碗炸馒头,熬的烂透了的红豆桂圆粥。
  馒头片上裹了蛋液,炸的金黄酥脆的,蜜娘等一上桌就忍不住先吃了一片,定二奶奶刮了刮她的鼻子:“小馋猫。”
  这不是蜜娘故意抢在长辈之前吃,实在是因为她当年在宫中有孕时防不胜防,故而在吃食上很留心,尤其是入嘴的吃食。她不知道定二奶奶是因为什么原因流产的,但是多留心些总是好的。
  嗯,还好,这些都是没问题的。
  定二奶奶不以为意,女儿个子高胖,当然就吃的多。
  阮嘉定更是看女儿哪哪都好,况且,他即将去武昌,虽然武昌和江陵坐船很近,可不能时时在家,他就更想闺女儿了。
  “今儿我还要去族长那儿去一趟,爹娘的事情也劳烦他们多约束,你们娘俩就在家里,反正咱们尽快去府城,不耽误我们蜜娘读书。”
  “好。”
  定二奶奶也巴不得女儿学大学问才好,因此十两银子的束脩,她眼皮都没眨一下就出了。
  女儿读女学,比丈夫在书院还贵,丈夫在武昌的书院,一年不过三两膏火银,还因为他是案首,还减免了部分。甚至连宅院租在府城都是为了女儿,否则,她在家里生产反而更好。
  虽然公婆不着调,小姑子也不好相与,但是现在随着丈夫有了功名,这祖宅原本也是丈夫的,她手里有钱,下人也更向她靠拢,这样反而不花销什么,且还有尚四奶奶这等关系不错的能帮衬一二。
  去了府城反而人生地不熟,再者住在城里那是一针一线都要花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