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宏伟蓝图
“人才匮乏怎么办?自然是向其它行业要人。”高峰顿了顿接着说道:“首先是向农要人。别看农民种地辛苦,但他们是有季节性的,也就是说,农忙时是很辛苦,平时却很清闲,这时就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外,若能够把劳动效率提高,一样会有剩余劳力。这些劳动力虽然没有多少技术的成份,但他们人数多、力气大,我们可以请他们来,帮我们施工、挖矿、搬运、建房等等,如此一来就能够免去我们人少的窘境,同时也能为农民增加一份收入,这是一举双得的好事情。”
这个观点不难理解。农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而且雇佣成本低,请他们来干活是许多商家早就有的打算,高峰此话也不过是在帮大家多寻了一个雇人的借口。
“这样会不会使农的人口大幅流向工商,从而导致农业减产?”张业对这个提议却有些担忧。
“对呀,若是他们从工商中尝到甜头,不愿意再回去种地怎么办?”谷正同样也在担心。
“两人位大人多虑了。”高峰笑笑说道:“农向工商流动人口是必然的,但并不会导致农业减产。”
“此话怎讲?”张业惊讶地问道。
“农之所以向工商流动,无怪乎两个原因,一是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别人的土地来维生,这样,他就是不去种地,土地还是有户主的,并不会为之荒凉。二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但种地不如在外劳动收成高,如此他更愿意在外劳动,这种情况有点复杂,却也不是不能解决。”
高峰简单地列举了一下原因,又道:“针对第一种情况,地主大户自然不愿意让土地闲置,否则吃亏的就是他,怎么办?他要么减少种地租金,使农民回返种地,要么把土地卖掉给那些有能力种地的人,还一种做法就是改进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能以少量的人完成较多的土地耕种。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好现象,都会提高农民拥有土地的机会,使土地更多的回到那些真正想种地的人手中。”
“第二种情况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它需要一个过程才能确定下来土地和种地人员的归属。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当大量的农民拥入工商队伍后,这时人口的变化对粮食的需求量就会剧增,同时带来的就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工商队伍中因人员过多,会出现激烈的竞争,从而使雇佣成本下降,使那些务工农民找不到活干或者挣不到钱。在这二者的共同促进下,大量的农民就会再次回归到农的行列里去,也就是所谓的回流。回流之民将会对农带来两项好处,第一,他在外面务工挣了点钱,回来后会多置办属于自己的土地,他就会更安心的种地了。第二,凡是在外面务过工的人,其思想将不再保守,他们将是致力于改进土地利用率的生力军。如此一来,农的队伍将会更加稳固,土地也将更有效率,我们还愁什么没人种地呢?当然,这只是我列举的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面对一些更复杂情况时,我们的官府就要出面进行调控了,比如,可以设置农忙假,使那些农民做到务工、种地两不误,如此等等,在此就不进行列举了。”
无论一时间能不能接受,高峰还是给张业和谷正点出了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他们对此倒也点头认可。
正想撇过这篇,接着往下问,那边高峰却又说道:“实际上农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农商结合,这才是农发展的最高境界。”
“农商结合?这是什么意思?”张业忍不住又问了起来。
高峰解释道:“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是纯粹的种植业了,还包括养殖、繁殖、培育、农副产品、经济作物、反季节性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等项目,这些都将以商品的性质出现在市场,它们一样可以赚大钱。也就是说它依赖着农,却又融入了商的特点,所以才称之为农商结合,这种结合将最大效的促进农的发展,使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高峰这番话一出来,让众人不由得大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不是因为高峰描述的前景而惊讶,而是因为好多名词都是新鲜的,让大家一时间无法消化。
不过,别人能不能消化无关紧要,张业和谷正却听得兴致高昂,他们对高峰描述的前景开始了向往,真要达到那种境界,他们为此忙碌倒也值了。
高峰给大家描述出来这份蓝图,自己心中却十分苦涩。他非常清楚,美好的背后就是丑恶,农商一旦结合了,带给大家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最致命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食品的安全,这个问题将把那些商人的丑陋嘴脸完全展现出来,使人们对商人失去了信心。
万事有利有弊,有时候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对此高峰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宁愿不做,也不要做错,若食品安全的标准不出来,他绝对不会帮助推动农商结合的。
当然,他也知道,一旦利益的车轮旋转起来,就是他也无能为力,无法阻止,他唯有先坚持好自己的信条,再一步步寻找机会参与到官府的管理中去,把那些丑恶的事情坚决杜绝在萌芽状态。
众人还未人惊讶中出来,高峰又讲了起来:“其次是向士要人,当然,就时下的风气而言,这很难。”
高峰没有遮掩,而是实话实说,他只是稍稍提升一下工商人的地位就遭到了反对,若让士人沦落成工商人,估计得天下大乱。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下去。
“刚才说了,士因为人才拥挤已造成了浪费,只是他们又不想与工商为伍,这让他们的分流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然而,我却觉得并非不可行。”
“有何妙策?”张业急声问了出来。
这个观点不难理解。农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而且雇佣成本低,请他们来干活是许多商家早就有的打算,高峰此话也不过是在帮大家多寻了一个雇人的借口。
“这样会不会使农的人口大幅流向工商,从而导致农业减产?”张业对这个提议却有些担忧。
“对呀,若是他们从工商中尝到甜头,不愿意再回去种地怎么办?”谷正同样也在担心。
“两人位大人多虑了。”高峰笑笑说道:“农向工商流动人口是必然的,但并不会导致农业减产。”
“此话怎讲?”张业惊讶地问道。
“农之所以向工商流动,无怪乎两个原因,一是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别人的土地来维生,这样,他就是不去种地,土地还是有户主的,并不会为之荒凉。二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但种地不如在外劳动收成高,如此他更愿意在外劳动,这种情况有点复杂,却也不是不能解决。”
高峰简单地列举了一下原因,又道:“针对第一种情况,地主大户自然不愿意让土地闲置,否则吃亏的就是他,怎么办?他要么减少种地租金,使农民回返种地,要么把土地卖掉给那些有能力种地的人,还一种做法就是改进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能以少量的人完成较多的土地耕种。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好现象,都会提高农民拥有土地的机会,使土地更多的回到那些真正想种地的人手中。”
“第二种情况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它需要一个过程才能确定下来土地和种地人员的归属。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当大量的农民拥入工商队伍后,这时人口的变化对粮食的需求量就会剧增,同时带来的就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工商队伍中因人员过多,会出现激烈的竞争,从而使雇佣成本下降,使那些务工农民找不到活干或者挣不到钱。在这二者的共同促进下,大量的农民就会再次回归到农的行列里去,也就是所谓的回流。回流之民将会对农带来两项好处,第一,他在外面务工挣了点钱,回来后会多置办属于自己的土地,他就会更安心的种地了。第二,凡是在外面务过工的人,其思想将不再保守,他们将是致力于改进土地利用率的生力军。如此一来,农的队伍将会更加稳固,土地也将更有效率,我们还愁什么没人种地呢?当然,这只是我列举的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面对一些更复杂情况时,我们的官府就要出面进行调控了,比如,可以设置农忙假,使那些农民做到务工、种地两不误,如此等等,在此就不进行列举了。”
无论一时间能不能接受,高峰还是给张业和谷正点出了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他们对此倒也点头认可。
正想撇过这篇,接着往下问,那边高峰却又说道:“实际上农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农商结合,这才是农发展的最高境界。”
“农商结合?这是什么意思?”张业忍不住又问了起来。
高峰解释道:“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是纯粹的种植业了,还包括养殖、繁殖、培育、农副产品、经济作物、反季节性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等项目,这些都将以商品的性质出现在市场,它们一样可以赚大钱。也就是说它依赖着农,却又融入了商的特点,所以才称之为农商结合,这种结合将最大效的促进农的发展,使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高峰这番话一出来,让众人不由得大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不是因为高峰描述的前景而惊讶,而是因为好多名词都是新鲜的,让大家一时间无法消化。
不过,别人能不能消化无关紧要,张业和谷正却听得兴致高昂,他们对高峰描述的前景开始了向往,真要达到那种境界,他们为此忙碌倒也值了。
高峰给大家描述出来这份蓝图,自己心中却十分苦涩。他非常清楚,美好的背后就是丑恶,农商一旦结合了,带给大家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最致命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食品的安全,这个问题将把那些商人的丑陋嘴脸完全展现出来,使人们对商人失去了信心。
万事有利有弊,有时候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对此高峰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宁愿不做,也不要做错,若食品安全的标准不出来,他绝对不会帮助推动农商结合的。
当然,他也知道,一旦利益的车轮旋转起来,就是他也无能为力,无法阻止,他唯有先坚持好自己的信条,再一步步寻找机会参与到官府的管理中去,把那些丑恶的事情坚决杜绝在萌芽状态。
众人还未人惊讶中出来,高峰又讲了起来:“其次是向士要人,当然,就时下的风气而言,这很难。”
高峰没有遮掩,而是实话实说,他只是稍稍提升一下工商人的地位就遭到了反对,若让士人沦落成工商人,估计得天下大乱。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下去。
“刚才说了,士因为人才拥挤已造成了浪费,只是他们又不想与工商为伍,这让他们的分流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然而,我却觉得并非不可行。”
“有何妙策?”张业急声问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