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倒戈
时过境迁往事不堪回首,如今尚可义作为背叛大明的汉奸来请求“南明”派遣战船接大清国求和代表团谈判,这简直是送脸给人家打。
终于见到了黄家湾岛主事之人张有禄,尚可义认识他,知道他是南王弟子,是南王心腹爱将之一。
尚可义不知该以什么礼节见张有禄,脑袋瓜短路了,愣在原地。
张有禄不以为意开门见山道:“尚可义将军,本爵之所以在望海楼接待你而不是在官署,是因为‘南明’不会跟建奴官方接触。
来见你只因为你是故人,本爵招待你们后立刻送你们回去,以后不得再来,如再出现,就不是招待而是立刻缉捕押送京师交给朝廷处置。”
尚可义满脸通红,不好意思争辩,张有禄一通下马威后察言观色,见尚可义一脸愧色心里已经在盘算策反他。
尚可义道:“张爵爷,卑职知道无颜见江东父老,只不过卑职不甘心,今日冒死前来就是想搏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想当年卑职跟随孔有德反出大明也是形势所逼,大明待东江镇如何?爵爷应该洞若观火。今日卑职是想投奔南王,从今往后为‘南明’尽忠职守。”
张有禄有些意外,来人用不着策反主动投诚是不是有诈啊?
他道:“尚将军不急,故人重逢总要叙叙旧,你我小酌几杯,边吃边谈。”
两人来到雅间对酌,尚可义的亲兵已经在外间吃得满嘴流油,也难怪,当汉奸的日子太苦了,吃个饱肚子都勉强,哪里见过如此多的荤腥。
张有禄详详细细询问尚可义等人在崇祯六年投降后金以来的情况,尚可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有禄负责军情司的时间有十数年之久,分析口供已经形成本能。
见尚可义回答自己的问题根本不瞻前顾后,都是有问必答并且脱口而出不吞吞吐吐,心里已经有些相信他投诚的决心。
张有禄问道:“尚将军,如你所说,如今前东江镇降军已经怨声载道,只要出现领头人,反戈一击大有可能?”
尚可喜想都没想肯定道:“爵爷分析得对,卑职兄弟二人就准备成为这带头人,卑职要以建奴之血雪耻,如果成功活着回来追随南王最好不过,如果死了还请爵爷以后告知天下人,我尚可义不是汉奸。”
“倒戈之事要细致谋划,不能操之过急,可是如何才能让本爵信任你呢?”
“这……,卑职只有一子今年十一岁,卑职秘密送他来黄家湾岛为质如何?”
尚可义真的铁了心重回大明,他特别期待获得“战神”信任,连用独子为人质的心思都有了。
其实崇祯四年的吴桥兵变,尚可义根本没有参加,后来在崇祯五年东江镇诸多旧将提出投降建奴,他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只不过当时情况复杂,尚可义遭受东江镇总兵官黄龙排挤又跟副将沈世魁、游击李维鸾不和实在无法立足。
张有禄长期担任军情司主官,对于监督体制心知肚明,东江镇降将怎么可能不被建奴监督,尚可义的独子忽然不见了怎么可能会被无视。
他拒绝道:“不可、不可,将军的独子从旅顺忽然消失哪里瞒得住,建奴又不是傻子,他们时时刻刻提防着汉军,在你们身边就不会少了暗线。”
“确实如此,建奴从来没有信任过东江镇降卒,卑职军中就有建奴探子,但是这些人是谁卑职心中都有数,卑职总要想法子瞒天过海。”
“即便如此,送子为质之事也不可为。本爵认为倒戈之事当缓,总要等到‘战神’大军登陆辽东之时在紧要关头给建奴来一个后院起火才痛快。”
尚可义眼睛发亮,问道:“爵爷确定南王会北上辽东,‘南明’不会接受清国纳贡称臣?”
“嘿嘿,国仇家恨我‘南明’军民都牢记于心,没有人会容下血债累累的建奴,纳贡照收,出兵照样进行。”
尚可义闻言跪下道:“爵爷,卑职真心实意弃暗投明,回去后会秘密串联同道中人一起倒戈,空口无凭卑职无法取信,但是卑职会在战场上以斩获来证明。”
“本爵可以给将军制造来往于黄家湾岛的机会,而且只认将军说话。你可以回去告知孔有德等人联系上了‘南明’大将,这位将军为了牟利准备和你们贸易,你可以搞来高丽参、貂皮、东珠等等来黄家湾岛换粮食和物资。”
尚可义认为这样安排很合理,道:“如今海上被‘华夏海军’封锁了,辽东特产根本卖不出价钱,能够换到粮食确实是个好买卖,孔有德他们不管有什么后果都会同意卑职来交易。”
这些年辽东的高丽参、东珠等等特产走海路贩运完全被“华夏海军”封锁,商人们唯有千里迢迢绕道蒙古走大草原,成本增加了不知凡几,路上被劫的风险多出数倍。
而且走私的路子都被八旗贵族把控着,远在辽海边旅顺口驻扎的几个汉奸王在满清军事贵族眼里连狗都不如,孔有德几个当然不可能得到一丝走私份额。
如果海上走私能够重开,旅顺口立刻会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变成连八旗子弟都要来巴结。
张有禄道:“你也不要太高兴,开辟这条商路得不到太多利润,也就比走大草原好一点点,因为为了削弱建奴,我们卖出货物的价钱很高,买进货物的出价极低。”
“没关系,哪怕比走蒙古过境贩运的获利还要低孔有德也能够接受,因为那一边的出货量有限,根本轮不到东江镇旧部。”
“有了贸易往来,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方便了,你以后会及时得到本爵的指令,何时倒戈就不会盲目,成功的可能性会加大,记住了不可以白白送死。”
“卑职遵命,以后会听从安排。卑职回去如何跟使团回话?请爵爷告知。”
张有禄笑道:“哈哈,建奴送大礼上门,不收对不起红歹是一片孝心,最好能够多让一些汉奸出海,他们来了就回不去了。”
终于见到了黄家湾岛主事之人张有禄,尚可义认识他,知道他是南王弟子,是南王心腹爱将之一。
尚可义不知该以什么礼节见张有禄,脑袋瓜短路了,愣在原地。
张有禄不以为意开门见山道:“尚可义将军,本爵之所以在望海楼接待你而不是在官署,是因为‘南明’不会跟建奴官方接触。
来见你只因为你是故人,本爵招待你们后立刻送你们回去,以后不得再来,如再出现,就不是招待而是立刻缉捕押送京师交给朝廷处置。”
尚可义满脸通红,不好意思争辩,张有禄一通下马威后察言观色,见尚可义一脸愧色心里已经在盘算策反他。
尚可义道:“张爵爷,卑职知道无颜见江东父老,只不过卑职不甘心,今日冒死前来就是想搏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想当年卑职跟随孔有德反出大明也是形势所逼,大明待东江镇如何?爵爷应该洞若观火。今日卑职是想投奔南王,从今往后为‘南明’尽忠职守。”
张有禄有些意外,来人用不着策反主动投诚是不是有诈啊?
他道:“尚将军不急,故人重逢总要叙叙旧,你我小酌几杯,边吃边谈。”
两人来到雅间对酌,尚可义的亲兵已经在外间吃得满嘴流油,也难怪,当汉奸的日子太苦了,吃个饱肚子都勉强,哪里见过如此多的荤腥。
张有禄详详细细询问尚可义等人在崇祯六年投降后金以来的情况,尚可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有禄负责军情司的时间有十数年之久,分析口供已经形成本能。
见尚可义回答自己的问题根本不瞻前顾后,都是有问必答并且脱口而出不吞吞吐吐,心里已经有些相信他投诚的决心。
张有禄问道:“尚将军,如你所说,如今前东江镇降军已经怨声载道,只要出现领头人,反戈一击大有可能?”
尚可喜想都没想肯定道:“爵爷分析得对,卑职兄弟二人就准备成为这带头人,卑职要以建奴之血雪耻,如果成功活着回来追随南王最好不过,如果死了还请爵爷以后告知天下人,我尚可义不是汉奸。”
“倒戈之事要细致谋划,不能操之过急,可是如何才能让本爵信任你呢?”
“这……,卑职只有一子今年十一岁,卑职秘密送他来黄家湾岛为质如何?”
尚可义真的铁了心重回大明,他特别期待获得“战神”信任,连用独子为人质的心思都有了。
其实崇祯四年的吴桥兵变,尚可义根本没有参加,后来在崇祯五年东江镇诸多旧将提出投降建奴,他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只不过当时情况复杂,尚可义遭受东江镇总兵官黄龙排挤又跟副将沈世魁、游击李维鸾不和实在无法立足。
张有禄长期担任军情司主官,对于监督体制心知肚明,东江镇降将怎么可能不被建奴监督,尚可义的独子忽然不见了怎么可能会被无视。
他拒绝道:“不可、不可,将军的独子从旅顺忽然消失哪里瞒得住,建奴又不是傻子,他们时时刻刻提防着汉军,在你们身边就不会少了暗线。”
“确实如此,建奴从来没有信任过东江镇降卒,卑职军中就有建奴探子,但是这些人是谁卑职心中都有数,卑职总要想法子瞒天过海。”
“即便如此,送子为质之事也不可为。本爵认为倒戈之事当缓,总要等到‘战神’大军登陆辽东之时在紧要关头给建奴来一个后院起火才痛快。”
尚可义眼睛发亮,问道:“爵爷确定南王会北上辽东,‘南明’不会接受清国纳贡称臣?”
“嘿嘿,国仇家恨我‘南明’军民都牢记于心,没有人会容下血债累累的建奴,纳贡照收,出兵照样进行。”
尚可义闻言跪下道:“爵爷,卑职真心实意弃暗投明,回去后会秘密串联同道中人一起倒戈,空口无凭卑职无法取信,但是卑职会在战场上以斩获来证明。”
“本爵可以给将军制造来往于黄家湾岛的机会,而且只认将军说话。你可以回去告知孔有德等人联系上了‘南明’大将,这位将军为了牟利准备和你们贸易,你可以搞来高丽参、貂皮、东珠等等来黄家湾岛换粮食和物资。”
尚可义认为这样安排很合理,道:“如今海上被‘华夏海军’封锁了,辽东特产根本卖不出价钱,能够换到粮食确实是个好买卖,孔有德他们不管有什么后果都会同意卑职来交易。”
这些年辽东的高丽参、东珠等等特产走海路贩运完全被“华夏海军”封锁,商人们唯有千里迢迢绕道蒙古走大草原,成本增加了不知凡几,路上被劫的风险多出数倍。
而且走私的路子都被八旗贵族把控着,远在辽海边旅顺口驻扎的几个汉奸王在满清军事贵族眼里连狗都不如,孔有德几个当然不可能得到一丝走私份额。
如果海上走私能够重开,旅顺口立刻会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变成连八旗子弟都要来巴结。
张有禄道:“你也不要太高兴,开辟这条商路得不到太多利润,也就比走大草原好一点点,因为为了削弱建奴,我们卖出货物的价钱很高,买进货物的出价极低。”
“没关系,哪怕比走蒙古过境贩运的获利还要低孔有德也能够接受,因为那一边的出货量有限,根本轮不到东江镇旧部。”
“有了贸易往来,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方便了,你以后会及时得到本爵的指令,何时倒戈就不会盲目,成功的可能性会加大,记住了不可以白白送死。”
“卑职遵命,以后会听从安排。卑职回去如何跟使团回话?请爵爷告知。”
张有禄笑道:“哈哈,建奴送大礼上门,不收对不起红歹是一片孝心,最好能够多让一些汉奸出海,他们来了就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