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忍者刘协
“接下来,你准备如何应对河雒局势?”曹操思量片刻,闻曹仁道。
曹仁想了想,沉声应道:“末将欲暂整兵马,待来年,西进彻底拿下雒阳,将夏军赶出河南,再行向北应付河内乱局!”
曹操闻言点点头,轻声道:“孤既委你全权,你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是,不要太过激进。河内有袁绍军,不要妄起争端。”
“诺!末将思,或可联合袁军,先对付夏军!”
“子孝,倒是越发有名将之姿了!”曹操轻笑一声。
提起袁军,曹操不由眉头一皱:“听闻,刘渊还是将天子易与袁本初了!可惜了!”
“主公,自长安城破,天子沦落胡酋之手,大汉的威望已跌落至低谷。于主公霸业而言,手中有无天子,影响当不是太大!”戏志才摇头道。
曹操面露苦笑,如今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眼中流露出悔意,早知不讲价直接回复刘渊就好了。
“子孝,河南之地虽然破败,但仍旧为一片宝地,土地肥沃,只缺人口,潜心恢复发展,当为孤一粮仓。你于此地坐镇,除了军事征伐,当力图恢复秩序,招揽流民,行屯田之事,恢复生产!”曹操看着曹仁叮嘱道:
“孤知晓你不擅此事,在豫州发现了一人才,梁习,孤将之调来助你。兖州的屯田事已入正轨,年后孤会再调粮食支援你。”
“谢主公!末将必不令主公失望!”曹仁郑重允诺道。
“在这边待不了多久了,孤隔日便返回睢阳!”
曹操之前的治所濮阳,相对于其如今所控之地,显得太偏。仔细考虑过后,曹操已将治所迁至梁国睢阳,居中统治各州。
……
邺城,如今改名邺都了,城池扩大了一圈,不过还不完整,还有扩充完善的余地。为迎奉天子,袁绍令审配主持邺城营建事宜,在原邺城东边新建起一座皇宫,安排刘协入住。
邺宫,修建的格局放得很大,动用的了不少人力,虽然如今只寥寥几座殿宇楼台,但从那些刚刚打起殿基,能看出未来邺宫的大气规模。
聪明人都知道,袁绍如此卖力耗费人力修建宫殿,自然不全是为了那落难天子。更多的,这邺宫,只怕是为了他自己而修建的。至于劳民伤财什么的,反正是为了给天子修的,恶名就由刘协担着了。
刘协被护送到邺城,但见那随行的拖家带小的数十朝臣,心里虽然不满,还是将其尽数安顿下来。
刘协住进了东边的邺宫,袁绍好吃好喝好穿待之,刘协屡遭苦难,到了邺城,似乎终于得一安身之地,袁绍的态度令其心下稍安,至少不似在长安时期那般朝不保夕。
袁绍迎刘协入邺,改元建宁,大汉自此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只是建宁,如今的大汉天下,真能建宁吗。
袁绍受封大将军,秉政天下,权掌中枢,袁绍麾下文臣武将都得到晋升,不过多充为大将军府下职位。他们先是袁大将军属官,而后才为汉臣。
迎得天子,这消息放出,袁绍大打“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河北袁绍的名望又得到一次显著的提升。
汉帝被握在手中,袁绍籍此收获了大量政治资源,天下有不少人才,都有向河北迁移的迹象。天子的到来,让河北上下,人心凝聚不少。手握正统天子,袁绍终于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这买卖,似乎挺划算。
皇宫之中,撤去侍女,皇后董氏亲自替刘协更衣,披上皇帝袍服。董贵人一路跟随刘协而来,很是自然地被晋升为后了。
刘协似乎又长高了许多,表情严肃,一身帝袍,贵气逼人。十二旒冠冕带在头上,仔细照了照巨大的铜镜。
董皇后温柔地替刘协抚平衣襟的些许褶皱,眼含爱意,入得邺城,刘协表情依旧是这般严肃。
不由问道:“陛下,如今都安定下来了,有大将军护卫,再无危险,为何您还是愁眉不展呢?”
闻言,刘协眼中轻微一凝,叹了口气,而后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是啊,安全了,是该开心些!今日有朝会,朕上朝去了!”
“陛下慢走!”
在几名宦官的引路上,刘协缓缓向邺宫大殿走去。周边有着不少侍卫,都是袁绍从军中抽调的精悍士卒,入宫保护刘协,绝对地忠诚于袁绍。
刘协心知,这些人,包括那些宦官,都是袁绍派在身边的眼线,监视着自己。经过这些时日的接触,刘协早发现了,如他所料,这袁绍与董卓并无两样,都是一丘之貉。
只不过比起董卓,袁绍出身好太多,名望高太多,他能更方便地当着权臣,而不似董卓那般为天下所厌弃。
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刘协如今也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入得邺城,表现地很识时务。没给袁绍找麻烦,老实地待在宫中,一切皆听袁绍安排,上下大权皆交付与他。对刘协的表现,袁绍自然也满意地很。
邺宫的大殿,当然比不得未央前殿那般宽敞,但也能容纳上百人,刘协到时,内里已安坐着数十袁绍麾下还有以董承为首的一些长安老人。
“陛下驾到!”宦官高呼一声,殿上的大臣都看向入殿的刘协。
帝座的安排依旧高高在上,御案之侧,有一方小案,刘协知道那是为袁绍准备的。稳稳地步上石阶,坐下。董承等人立刻起身行礼,稀稀疏疏地几声,如许攸、荀谌、审配等人,依旧坐着,并未有动身的意思。
殿上的场景,透露着一些尴尬之意。董承靠前,想要呵斥那些大将军府臣,被刘协挥手止住。刘协脸上淡然,对殿上那些袁绍臣属的轻视,安之如怡。
大殿之上静了下来,刘协与众臣,都默默地等待着袁绍的到来。
“大将军到!”过了好一会儿,袁绍终于到了。
袁绍一身黑袍,上绣一些复杂的纹路,头顶九旒冠冕,满脸威严的,大步入内。抬眼直视刘协,道:“臣,大将军袁绍,参见陛下!”
“大将军免礼!”刘协尽量让自己的声音颤抖些,显得忐忑些。
袁绍背过双手,上得石阶,坐在刘协之侧。
“拜见大将军!”许攸等人,这才起身,齐声向袁绍行礼。
“诸位免礼!天子在此,还不拜见!”袁绍轻咳两声,方道。殿下诸臣,这才向刘协一礼。
接下来,袁绍臣属,开始向袁绍禀报诸事。将袁绍手握三州之近况一一道来,除了常事,着重汇报了袁绍所掌疆域、城池、人口、粮草、军力。这是在向刘协秀肌肉了。
刘协就默默地坐在那儿,静静地看着袁绍在那儿意气风发地处理政事,没有一丝不耐烦,时而面上还能看到一点笑意。
可能觉得不好太过忽略天子,有些问题如何处理,袁绍还是向刘协“请示”一番,比如天下诸侯的封赏事宜。这些袁绍早早地定下了,刘协还能说什么,都只有一句话回复:“一切皆由大将军定夺!”
这是一场大朝会,上下汇报一遍,足足耗费了两个时辰,刘协就在大殿上枯坐了两个时辰,眼看着袁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已至正午,冬日暖阳高照,处理政事这般久,袁绍也有些乏了,直接宣布散朝。这个时候,刘协突然出声唤道袁绍。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袁绍疑惑地看着这傀儡天子。
刘协挺直身体,冕前的旒珠来回晃动,深吸一口气,刘协方当着所有朝臣大声道:“大将军袁绍,忠臣护国,剿平乱逆,安定北方,居功甚大。为表功勋,朕议,晋大将军袁绍为赵公,封地赵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此诏一下,满堂皆惊,如许攸这些袁绍臣子,都神情一振,悄悄瞥了眼讶异满面的袁绍。
底下董承当即出列谏道:“陛下不可!此举,不合祖制啊!”
“大将军劳苦功高,为何当不得赵公!”郭图眉宇间带着兴奋,起身驳斥道:“若无大将军,只怕陛下尚且于夏虏手中,朝不保夕,就凭迎奉之功,大将军当得赵公!”
袁绍此时也缓过来了,盯了眼刘协,眼中溢满异样的神采,他心中也有意动。这可是当初董卓的待遇,登人臣之极,当初天下诸侯眼红至极的地位。不过并未出声,想要看这天子,如何反应。
对董承的反应,刘协眉头一皱。这董承,是个忠臣,可惜就是太轴了,这个时候,还抱着祖制。祖制,能救大汉吗。
“朕意已决,无须多言!赐赵公,王侯车驾仪仗。持天子剑,秉朝政大权,替朕剿平诸侯,廓清天下!”刘协坚定道。见董承还欲多言,直接怒斥之。
袁绍这个时候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起身对刘协躬身一礼:“臣谢陛下!”
赵公之事就这么定下了,一干皇汉臣子难免面露不忿,但刘协心意坚决,牵头此事,也不好再反对。
其余袁绍属臣,此时都喜笑颜开,一齐起身向袁绍拜倒:“臣等,叩见赵公!”
……
散朝之后,到城外大营中巡视一番,回到府中,高大威严的大将军府前,立两阙,袁绍一眼就望到大将军府的匾额已然被更换,一张崭新的“赵公府”宽匾就挂在上边。
受封赵公的消息飞速地传到府中,为了讨好袁绍,袁尚做主,严令之下,这么张大匾额,迅速被赶工制出,挂于大门。
府中管事向袁绍解释了一番,闻言,不由斥责道:“胡闹,表现地这般急切,置孤于何地?”语气虽然“严厉”,但就袁绍的表情,周边人都知晓,他心中并未动怒。
“臣等叩见赵公!”入得大堂,心腹臣子们再次对袁绍行大礼。自己的府邸,才是他袁绍真正发号施令,统治河北的中枢之地。
“主公,如今您进位赵公,可喜可贺啊!”底下的郭图首先恭贺道。手下的其他文臣武将,也俱道喜。
“哈哈!”袁绍大笑两声:“孤有今日,皆奈诸公相助!”
“主公,天子今日表现,不可不察啊。臣心有忧虑,天子此举,定不是无的放矢,还望主公慎之!”满堂的轻松气氛,只有荀谌小心提点道。
“友若不必担忧,不过一少年天子罢了,孤养之于深宫,不足道哉!这天子,若能安分守己,孤尚能善待之,否则……”袁绍面露不屑。
“主公,天子年纪虽小,但表现出的气度,有人君之象。臣虑,其大封主公,是不是有麻痹主公的意思?”许攸这个时候冷静下来,也不禁质疑。
“诸位这是怎么了,对这无人、无兵、无权的少年,竟然这般忌惮,过虑了!”袁绍一脸无所谓,不过想了想,还是出言道:“便让显甫领禁军,替孤严密监视这天子吧!”
“不过,天子以赵国为孤封地,是不是太小了?”袁绍面带笑意,冷声道:“若将巨鹿、魏郡、安平、清河,皆纳入孤封地范围,如何?”
“妙啊!”许攸兴奋道:“臣等明日便上表,正可籍此试探天子!”
……
刘协回到自己寝宫,枯坐了一会儿,良久叹了口气。望着周边,很是冷清,他这个天子,还是囚中鸟啊。
“陛下,今日朝会怎么样了?”董皇后替刘协奉上一碗热茶,轻声问道。
“甚好,甚好!”刘协呢喃一句。
“陛下,辅国将军董承求见!”这个时候,一直跟着刘协的小太监入内低声禀道。
目光一闪,刘协吩咐道:“宣!”
“臣,叩见陛下!”董承入内,躬身一礼。
“国丈免礼!”刘协伸手虚扶,问道:“有何事?”
董承当即禀道:“如今邺城上下,皆听袁绍号令。陛下今日封其为赵公,大权尽付之其手,只怕会更加助涨其嚣张气焰,长此以往,陛下威严何在?上下还有何人听天子号令?”
“闭嘴!”刘协闻声一怒,大声呵斥道:“赵公世代忠良,竭诚为国,功勋卓著。若无赵公,朕此刻还在胡王手中,屈辱求生。且主少国疑,朕还年幼,正需赵公这样的能臣替朕处理国事。国丈,再敢非议赵公,朕必重责!”
“臣不敢,臣不敢!”董承又弯了弯腰,很是“惴惴”。
眼睛瞟了眼外边,那里有人影闪动。刘协提起笔,在案上一页纸张上写下什么,悄悄地递给董承。
“你退下吧,朕要休息了!”刘协语气有些不善。
董承微微低头,宽阔的身躯挡住身后的目光,瞥了眼纸条,偷偷地将纸条吞入嘴中。而后答道:“陛下息怒,臣告退!”
董承出宫,自然被守卫毫不客气地搜身,没什么可落人口实的。董承默默上车驾,回府。虽然被刘协斥责了一番,但并没有感到不安。刘协给他的纸条上只有一字:忍。
邺宫中的那点小插曲,自然迅速传到了袁绍耳中,得到刘协与董承的那点对话,袁绍对这识时务的天子,放心了许多。
其后,赵公诸臣上表,扩大封国之事,刘协没有多少犹豫,便允了。反正都在袁绍手中,就算将半个冀州都做为袁绍封国,对此时的刘协而言,也没有什么。
赵公袁绍,定都邯郸,置百官,河北英才,多为其臣属。
曹仁想了想,沉声应道:“末将欲暂整兵马,待来年,西进彻底拿下雒阳,将夏军赶出河南,再行向北应付河内乱局!”
曹操闻言点点头,轻声道:“孤既委你全权,你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是,不要太过激进。河内有袁绍军,不要妄起争端。”
“诺!末将思,或可联合袁军,先对付夏军!”
“子孝,倒是越发有名将之姿了!”曹操轻笑一声。
提起袁军,曹操不由眉头一皱:“听闻,刘渊还是将天子易与袁本初了!可惜了!”
“主公,自长安城破,天子沦落胡酋之手,大汉的威望已跌落至低谷。于主公霸业而言,手中有无天子,影响当不是太大!”戏志才摇头道。
曹操面露苦笑,如今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眼中流露出悔意,早知不讲价直接回复刘渊就好了。
“子孝,河南之地虽然破败,但仍旧为一片宝地,土地肥沃,只缺人口,潜心恢复发展,当为孤一粮仓。你于此地坐镇,除了军事征伐,当力图恢复秩序,招揽流民,行屯田之事,恢复生产!”曹操看着曹仁叮嘱道:
“孤知晓你不擅此事,在豫州发现了一人才,梁习,孤将之调来助你。兖州的屯田事已入正轨,年后孤会再调粮食支援你。”
“谢主公!末将必不令主公失望!”曹仁郑重允诺道。
“在这边待不了多久了,孤隔日便返回睢阳!”
曹操之前的治所濮阳,相对于其如今所控之地,显得太偏。仔细考虑过后,曹操已将治所迁至梁国睢阳,居中统治各州。
……
邺城,如今改名邺都了,城池扩大了一圈,不过还不完整,还有扩充完善的余地。为迎奉天子,袁绍令审配主持邺城营建事宜,在原邺城东边新建起一座皇宫,安排刘协入住。
邺宫,修建的格局放得很大,动用的了不少人力,虽然如今只寥寥几座殿宇楼台,但从那些刚刚打起殿基,能看出未来邺宫的大气规模。
聪明人都知道,袁绍如此卖力耗费人力修建宫殿,自然不全是为了那落难天子。更多的,这邺宫,只怕是为了他自己而修建的。至于劳民伤财什么的,反正是为了给天子修的,恶名就由刘协担着了。
刘协被护送到邺城,但见那随行的拖家带小的数十朝臣,心里虽然不满,还是将其尽数安顿下来。
刘协住进了东边的邺宫,袁绍好吃好喝好穿待之,刘协屡遭苦难,到了邺城,似乎终于得一安身之地,袁绍的态度令其心下稍安,至少不似在长安时期那般朝不保夕。
袁绍迎刘协入邺,改元建宁,大汉自此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只是建宁,如今的大汉天下,真能建宁吗。
袁绍受封大将军,秉政天下,权掌中枢,袁绍麾下文臣武将都得到晋升,不过多充为大将军府下职位。他们先是袁大将军属官,而后才为汉臣。
迎得天子,这消息放出,袁绍大打“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河北袁绍的名望又得到一次显著的提升。
汉帝被握在手中,袁绍籍此收获了大量政治资源,天下有不少人才,都有向河北迁移的迹象。天子的到来,让河北上下,人心凝聚不少。手握正统天子,袁绍终于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这买卖,似乎挺划算。
皇宫之中,撤去侍女,皇后董氏亲自替刘协更衣,披上皇帝袍服。董贵人一路跟随刘协而来,很是自然地被晋升为后了。
刘协似乎又长高了许多,表情严肃,一身帝袍,贵气逼人。十二旒冠冕带在头上,仔细照了照巨大的铜镜。
董皇后温柔地替刘协抚平衣襟的些许褶皱,眼含爱意,入得邺城,刘协表情依旧是这般严肃。
不由问道:“陛下,如今都安定下来了,有大将军护卫,再无危险,为何您还是愁眉不展呢?”
闻言,刘协眼中轻微一凝,叹了口气,而后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是啊,安全了,是该开心些!今日有朝会,朕上朝去了!”
“陛下慢走!”
在几名宦官的引路上,刘协缓缓向邺宫大殿走去。周边有着不少侍卫,都是袁绍从军中抽调的精悍士卒,入宫保护刘协,绝对地忠诚于袁绍。
刘协心知,这些人,包括那些宦官,都是袁绍派在身边的眼线,监视着自己。经过这些时日的接触,刘协早发现了,如他所料,这袁绍与董卓并无两样,都是一丘之貉。
只不过比起董卓,袁绍出身好太多,名望高太多,他能更方便地当着权臣,而不似董卓那般为天下所厌弃。
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刘协如今也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入得邺城,表现地很识时务。没给袁绍找麻烦,老实地待在宫中,一切皆听袁绍安排,上下大权皆交付与他。对刘协的表现,袁绍自然也满意地很。
邺宫的大殿,当然比不得未央前殿那般宽敞,但也能容纳上百人,刘协到时,内里已安坐着数十袁绍麾下还有以董承为首的一些长安老人。
“陛下驾到!”宦官高呼一声,殿上的大臣都看向入殿的刘协。
帝座的安排依旧高高在上,御案之侧,有一方小案,刘协知道那是为袁绍准备的。稳稳地步上石阶,坐下。董承等人立刻起身行礼,稀稀疏疏地几声,如许攸、荀谌、审配等人,依旧坐着,并未有动身的意思。
殿上的场景,透露着一些尴尬之意。董承靠前,想要呵斥那些大将军府臣,被刘协挥手止住。刘协脸上淡然,对殿上那些袁绍臣属的轻视,安之如怡。
大殿之上静了下来,刘协与众臣,都默默地等待着袁绍的到来。
“大将军到!”过了好一会儿,袁绍终于到了。
袁绍一身黑袍,上绣一些复杂的纹路,头顶九旒冠冕,满脸威严的,大步入内。抬眼直视刘协,道:“臣,大将军袁绍,参见陛下!”
“大将军免礼!”刘协尽量让自己的声音颤抖些,显得忐忑些。
袁绍背过双手,上得石阶,坐在刘协之侧。
“拜见大将军!”许攸等人,这才起身,齐声向袁绍行礼。
“诸位免礼!天子在此,还不拜见!”袁绍轻咳两声,方道。殿下诸臣,这才向刘协一礼。
接下来,袁绍臣属,开始向袁绍禀报诸事。将袁绍手握三州之近况一一道来,除了常事,着重汇报了袁绍所掌疆域、城池、人口、粮草、军力。这是在向刘协秀肌肉了。
刘协就默默地坐在那儿,静静地看着袁绍在那儿意气风发地处理政事,没有一丝不耐烦,时而面上还能看到一点笑意。
可能觉得不好太过忽略天子,有些问题如何处理,袁绍还是向刘协“请示”一番,比如天下诸侯的封赏事宜。这些袁绍早早地定下了,刘协还能说什么,都只有一句话回复:“一切皆由大将军定夺!”
这是一场大朝会,上下汇报一遍,足足耗费了两个时辰,刘协就在大殿上枯坐了两个时辰,眼看着袁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已至正午,冬日暖阳高照,处理政事这般久,袁绍也有些乏了,直接宣布散朝。这个时候,刘协突然出声唤道袁绍。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袁绍疑惑地看着这傀儡天子。
刘协挺直身体,冕前的旒珠来回晃动,深吸一口气,刘协方当着所有朝臣大声道:“大将军袁绍,忠臣护国,剿平乱逆,安定北方,居功甚大。为表功勋,朕议,晋大将军袁绍为赵公,封地赵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此诏一下,满堂皆惊,如许攸这些袁绍臣子,都神情一振,悄悄瞥了眼讶异满面的袁绍。
底下董承当即出列谏道:“陛下不可!此举,不合祖制啊!”
“大将军劳苦功高,为何当不得赵公!”郭图眉宇间带着兴奋,起身驳斥道:“若无大将军,只怕陛下尚且于夏虏手中,朝不保夕,就凭迎奉之功,大将军当得赵公!”
袁绍此时也缓过来了,盯了眼刘协,眼中溢满异样的神采,他心中也有意动。这可是当初董卓的待遇,登人臣之极,当初天下诸侯眼红至极的地位。不过并未出声,想要看这天子,如何反应。
对董承的反应,刘协眉头一皱。这董承,是个忠臣,可惜就是太轴了,这个时候,还抱着祖制。祖制,能救大汉吗。
“朕意已决,无须多言!赐赵公,王侯车驾仪仗。持天子剑,秉朝政大权,替朕剿平诸侯,廓清天下!”刘协坚定道。见董承还欲多言,直接怒斥之。
袁绍这个时候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起身对刘协躬身一礼:“臣谢陛下!”
赵公之事就这么定下了,一干皇汉臣子难免面露不忿,但刘协心意坚决,牵头此事,也不好再反对。
其余袁绍属臣,此时都喜笑颜开,一齐起身向袁绍拜倒:“臣等,叩见赵公!”
……
散朝之后,到城外大营中巡视一番,回到府中,高大威严的大将军府前,立两阙,袁绍一眼就望到大将军府的匾额已然被更换,一张崭新的“赵公府”宽匾就挂在上边。
受封赵公的消息飞速地传到府中,为了讨好袁绍,袁尚做主,严令之下,这么张大匾额,迅速被赶工制出,挂于大门。
府中管事向袁绍解释了一番,闻言,不由斥责道:“胡闹,表现地这般急切,置孤于何地?”语气虽然“严厉”,但就袁绍的表情,周边人都知晓,他心中并未动怒。
“臣等叩见赵公!”入得大堂,心腹臣子们再次对袁绍行大礼。自己的府邸,才是他袁绍真正发号施令,统治河北的中枢之地。
“主公,如今您进位赵公,可喜可贺啊!”底下的郭图首先恭贺道。手下的其他文臣武将,也俱道喜。
“哈哈!”袁绍大笑两声:“孤有今日,皆奈诸公相助!”
“主公,天子今日表现,不可不察啊。臣心有忧虑,天子此举,定不是无的放矢,还望主公慎之!”满堂的轻松气氛,只有荀谌小心提点道。
“友若不必担忧,不过一少年天子罢了,孤养之于深宫,不足道哉!这天子,若能安分守己,孤尚能善待之,否则……”袁绍面露不屑。
“主公,天子年纪虽小,但表现出的气度,有人君之象。臣虑,其大封主公,是不是有麻痹主公的意思?”许攸这个时候冷静下来,也不禁质疑。
“诸位这是怎么了,对这无人、无兵、无权的少年,竟然这般忌惮,过虑了!”袁绍一脸无所谓,不过想了想,还是出言道:“便让显甫领禁军,替孤严密监视这天子吧!”
“不过,天子以赵国为孤封地,是不是太小了?”袁绍面带笑意,冷声道:“若将巨鹿、魏郡、安平、清河,皆纳入孤封地范围,如何?”
“妙啊!”许攸兴奋道:“臣等明日便上表,正可籍此试探天子!”
……
刘协回到自己寝宫,枯坐了一会儿,良久叹了口气。望着周边,很是冷清,他这个天子,还是囚中鸟啊。
“陛下,今日朝会怎么样了?”董皇后替刘协奉上一碗热茶,轻声问道。
“甚好,甚好!”刘协呢喃一句。
“陛下,辅国将军董承求见!”这个时候,一直跟着刘协的小太监入内低声禀道。
目光一闪,刘协吩咐道:“宣!”
“臣,叩见陛下!”董承入内,躬身一礼。
“国丈免礼!”刘协伸手虚扶,问道:“有何事?”
董承当即禀道:“如今邺城上下,皆听袁绍号令。陛下今日封其为赵公,大权尽付之其手,只怕会更加助涨其嚣张气焰,长此以往,陛下威严何在?上下还有何人听天子号令?”
“闭嘴!”刘协闻声一怒,大声呵斥道:“赵公世代忠良,竭诚为国,功勋卓著。若无赵公,朕此刻还在胡王手中,屈辱求生。且主少国疑,朕还年幼,正需赵公这样的能臣替朕处理国事。国丈,再敢非议赵公,朕必重责!”
“臣不敢,臣不敢!”董承又弯了弯腰,很是“惴惴”。
眼睛瞟了眼外边,那里有人影闪动。刘协提起笔,在案上一页纸张上写下什么,悄悄地递给董承。
“你退下吧,朕要休息了!”刘协语气有些不善。
董承微微低头,宽阔的身躯挡住身后的目光,瞥了眼纸条,偷偷地将纸条吞入嘴中。而后答道:“陛下息怒,臣告退!”
董承出宫,自然被守卫毫不客气地搜身,没什么可落人口实的。董承默默上车驾,回府。虽然被刘协斥责了一番,但并没有感到不安。刘协给他的纸条上只有一字:忍。
邺宫中的那点小插曲,自然迅速传到了袁绍耳中,得到刘协与董承的那点对话,袁绍对这识时务的天子,放心了许多。
其后,赵公诸臣上表,扩大封国之事,刘协没有多少犹豫,便允了。反正都在袁绍手中,就算将半个冀州都做为袁绍封国,对此时的刘协而言,也没有什么。
赵公袁绍,定都邯郸,置百官,河北英才,多为其臣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