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风起云涌
独孤怀恩有着心事,路上却看见流民一波一波,显得十分嘈杂。独孤怀恩眯起了眼睛,这群流民,会不会有什么异常举动?当年大隋在长安,虽然也有不少流民,但永丰仓牢牢掌握在大隋官府手中,并不缺乏粮食。
而如今,关中最大的粮仓落入隋军之手,长安城粮食不足,无数流民嗷嗷待哺,独孤怀恩隐隐觉得,异常暴风雨即将来袭,这大唐,这长安,还能支撑多久?
很快,侍卫带来了最近的消息。侍卫根本不需要询问,就从流民的口中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消息,当侍卫将所见所闻告诉独孤怀恩之后,独孤怀恩的一颗心更加沉重了。
此时流民尚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没有抢劫的心思,此时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各种流言。独孤怀恩身边又有十几名侍卫,因此顺利回到独孤府。
此时的独孤府人丁没有往年那般兴旺,说起来,独孤怀恩自认为对李渊不错,投效大唐之后,独孤怀恩自认为勤勤恳恳,可是得到的待遇却远远不够。至少,唐皇李渊信任的是裴寂、唐俭等人,对于独孤怀恩,更多的是索取。
走下轿子,独孤怀恩看了一眼大门,当年独孤氏是何等辉煌,几乎权倾朝野。望着有些斑驳的大门,独孤怀恩摇摇头,迈步走进大门。事实上,独孤家远没有这般落魄,独孤怀恩之所以弄得如此,是不想被李渊勒索的太多。
刚刚走进大门,管家在门口等候着,看见独孤怀恩,忙上前道:“老爷……”
独孤怀恩一愣,他想不到,这个时候,那人居然来了,忙问道:“他人在哪里?”
“在书房。”管家回答。
“传我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独孤怀恩说道,匆匆朝着书房奔去。一路上,他在想,他来这里,究竟有什么目的?难道……?
带着复杂的心思,独孤怀恩踏进了书房,回身他将房门紧扣,然后看着正负手而立的那人。
听见扣门声,那人回头,脸上不由露出了喜色,拱拱手,施礼道:“侄儿武师见过叔父。”
“你,是怎么进长安城的?”独孤怀恩的声音有些颤抖,毕竟是一家人,又多年未见,心中难免激荡。
“侄儿在长安城中多时了。”独孤武师笑道,看着叔父斑白的两鬓,心中情绪同样复杂。
“哦?”独孤怀恩应着,略作沉吟,突然点头,道:“原来如此,太仓的那场大火,是你放的吧。”
“不错,正是我放的。”独孤武师干脆利落地承认了,然后定定地看着叔父,又道:“如今大隋大兵压境,威逼长安,伪唐已经气数已尽,难道叔父要选择为伪唐殉葬吗?”
独孤武师单刀直入,话虽然简单,却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将独孤怀恩的心给剥开了。独孤怀恩从来都不是一个忠臣,当年大兴受到李渊威胁,他便暗中投靠李渊;如今,大唐势微,随时有可能被大隋灭掉,独孤怀恩又怎会甘心陪葬?
独孤怀恩不说话,他此时已经明白,独孤武师作为一名说客,必然是受到杨侑的指示。独孤怀恩慢慢踱步,依旧不说话。
看见这一幕,独孤武师心中笑了,他知道叔父心中的打算,无非是想要尽量争取利益,可是当年,元、卫、独孤家一同造反,却被杨侑所挫败,事后,由于独孤雁及独孤武师的关系,独孤家幸免于难。可是元、卫家却被满门抄斩。
杨侑对独孤家的大恩已经难以言表,当然了,独孤武师也清楚,这是为了让独孤氏更好为大隋效力罢了。但不管怎样,这总是恩情,杨氏与独孤氏,几代的联姻,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叔父,你可知道,我这一次来,仅仅是个人的私自行动而已?”独孤武师再度开口,趁着独孤怀恩惊愕间,又继续道:“你可知道,陛下围长安而不攻,是什么目的?”
独孤怀恩一愣,这个问题,他想不透,事实上,他一直都看不透杨侑,对于杨侑的想法,自然也就猜不透。
“我可以透露一点,而这些,大多是我的猜测。”独孤武师说道,轻轻咳嗽一声,道:“陛下十几万大军围攻长安,可谓步步为营。陛下之所以如此缓慢,并不是拿不下长安,而是要想要李唐皇室,围困在长安,或全部杀掉,或全部擒获,总之不能有漏网之鱼。”
“李唐勾结外族,与突厥、吐谷浑狼狈为奸,实为中原之耻辱。当年,陛下曾经说过,他要一扫颓风,壮中原雄风,平天下,清六合,让四夷咸服,让汉家文化,传播世界。”
独孤怀恩心中愈加震惊。他震惊的不仅仅是杨侑的雄心,而是杨侑在夺取关中,恢复长安过程中的自信心。本来早就能拿下长安,但至今尚未动手,究竟有什么目的?独孤怀恩有些疑惑。
“长安,或者说大兴,毕竟是大隋国都,是先帝花费了心血所建,陛下迟迟不动手,是想要保全长安,以免受到战火的波及。”独孤武师凝视着独孤怀恩,话语已经很明显。
独孤怀恩不是笨人,立刻从独孤武师的言语中听明白了,这是要独孤家,准确地说是他独孤怀恩为大隋效力。这个时候,独孤怀恩倒是有了一些心思,只是,不知道大隋天子能给什么条件?
“叔父,不要再犹豫了。陛下已经下令,陇西道总管屈突通、汉中道尧君素,两人已经紧逼长安。至于大隋兵部尚书李靖,与侯君集正率兵围攻河东数郡。最晚冬季一过,天子就要攻城,那时,覆巢之下无完卵?”独孤武师继续说着。
“也罢,我愿意投靠大隋,但不知道陛下……”独孤怀恩依旧舍不得荣华富贵。
独孤武师轻笑了一声,道:“叔父,这个时候,还讲什么条件?独孤家人口众多,可不缺叔父一人。”
“你!”独孤怀恩心中愤然,武师这话,岂不是要让他远离独孤家的权利中心?换句话说,等于要让他独孤家家主之位拱手相让。
独孤武师也不多话,拱拱手,道:“叔父慢慢考虑,明日侄儿再来。”说着,拂袖离去。
独孤怀恩在书房里踱步,思考着未来,直到深夜,他依旧不觉得饥饿。不知不觉睡着,次日一早,日上三竿,独孤怀恩醒来,匆匆洗漱一番,咬了两块胡饼,吩咐侍卫准备马车,准备去城北一趟。
城北,韦府。
自从永丰仓撤退之后,韦承泽就被削掉了官职,但他并不在意。这个时候,离大唐权利中心越远,责任便越小。大唐已经不成了,韦家却还要继续生存下去。
一大早,韦承泽就推着车子,族长韦霁坐在车上,享受着冬日的阳光。韦霁担任族长多年,自然是老奸巨猾。韦霁当年没有随着杨侑南迁,是以老迈的名义,但他将族中有才能的子弟送往了巴蜀,例如韦云起,此外几个孙子辈的同样改名换姓,随同杨侑南迁。
韦霁如此做,是不想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一旦投资失败,整个族人都将覆灭。如今现实证明,当初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大隋在年幼的君主领导下,先南后北,逐步统一了河北、中原,进而就要收复旧隋故都长安了。
对于整个局势,韦霁虽然年老,却不糊涂。正是他安慰韦承泽,失去并不是一件坏事,有时候反而是新的开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的失意,并不能代表什么,焉知以后不能奋发图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韦承泽一边推着小车,一边说着事情:“族长,从昨日开始,市坊便有流言传出,河东已经被占领,秦王战死……”韦承泽不紧不慢,将坊间流传的事情说给韦霁听。
韦霁的耳朵有些不好,不时会问上几句,韦承泽便耐心地回答。韦承泽将小车在院子中央放下,阳光温暖地照在韦霁身上,韦霁眯起了眼睛,不断思考着。
长安城中坊间的传言是突然出现的,这证明是人为。长安城中的流民数以万计,而且还有大批贫苦农民,如今官府还有一些储粮,还可以拿出来赈济百姓,一旦粮食储备不足,又或者是太子不愿意放粮,长安城中的流民、贫苦百姓怎么办?
他们很有可能冲击粮商,冲击官府。那时候,长安的局势更加难以控制,大隋可以轻易而举就能收复长安。想到这里,韦霁微微叹息了一声,他忽然又想到,韦承泽说,坊间流传天子已驾崩的消息。
联想到太仓起火,太子封锁皇宫,韦霁觉得,就算李渊没死,恐怕也撑不过几日了。那也是,大隋重兵压境,身为开国之君的李渊,知道这个消息,又怎能不激动呢?将国政交付给太子,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这陇西李氏,是撑不住了。以那大隋天子的个性,恐怕李唐皇室都要被杀个精光。当年卫玄、元迈造反,族人尽皆被诛,血流成河的场面,让韦霁至今记忆犹新。
李氏要被灭了,作为韦家的掌舵人,就要为韦家考虑。韦霁绝不会为李氏陪葬,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投靠大隋,加上韦娟的关系,韦霁觉得,韦家至少不会受到波及。
可是如何投靠大隋?这需要周密策划,毕竟李唐在长安城中,还有数万兵马,隋军即使厉害,想要夺下长安,也需要一段时日。而在这段时间里,若是不小心,消息泄露,韦氏一门,就要先辈灭了。
该什么办?韦霁眯起眼睛,看着并不刺眼的太阳,默默地想着。
而如今,关中最大的粮仓落入隋军之手,长安城粮食不足,无数流民嗷嗷待哺,独孤怀恩隐隐觉得,异常暴风雨即将来袭,这大唐,这长安,还能支撑多久?
很快,侍卫带来了最近的消息。侍卫根本不需要询问,就从流民的口中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消息,当侍卫将所见所闻告诉独孤怀恩之后,独孤怀恩的一颗心更加沉重了。
此时流民尚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没有抢劫的心思,此时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各种流言。独孤怀恩身边又有十几名侍卫,因此顺利回到独孤府。
此时的独孤府人丁没有往年那般兴旺,说起来,独孤怀恩自认为对李渊不错,投效大唐之后,独孤怀恩自认为勤勤恳恳,可是得到的待遇却远远不够。至少,唐皇李渊信任的是裴寂、唐俭等人,对于独孤怀恩,更多的是索取。
走下轿子,独孤怀恩看了一眼大门,当年独孤氏是何等辉煌,几乎权倾朝野。望着有些斑驳的大门,独孤怀恩摇摇头,迈步走进大门。事实上,独孤家远没有这般落魄,独孤怀恩之所以弄得如此,是不想被李渊勒索的太多。
刚刚走进大门,管家在门口等候着,看见独孤怀恩,忙上前道:“老爷……”
独孤怀恩一愣,他想不到,这个时候,那人居然来了,忙问道:“他人在哪里?”
“在书房。”管家回答。
“传我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独孤怀恩说道,匆匆朝着书房奔去。一路上,他在想,他来这里,究竟有什么目的?难道……?
带着复杂的心思,独孤怀恩踏进了书房,回身他将房门紧扣,然后看着正负手而立的那人。
听见扣门声,那人回头,脸上不由露出了喜色,拱拱手,施礼道:“侄儿武师见过叔父。”
“你,是怎么进长安城的?”独孤怀恩的声音有些颤抖,毕竟是一家人,又多年未见,心中难免激荡。
“侄儿在长安城中多时了。”独孤武师笑道,看着叔父斑白的两鬓,心中情绪同样复杂。
“哦?”独孤怀恩应着,略作沉吟,突然点头,道:“原来如此,太仓的那场大火,是你放的吧。”
“不错,正是我放的。”独孤武师干脆利落地承认了,然后定定地看着叔父,又道:“如今大隋大兵压境,威逼长安,伪唐已经气数已尽,难道叔父要选择为伪唐殉葬吗?”
独孤武师单刀直入,话虽然简单,却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将独孤怀恩的心给剥开了。独孤怀恩从来都不是一个忠臣,当年大兴受到李渊威胁,他便暗中投靠李渊;如今,大唐势微,随时有可能被大隋灭掉,独孤怀恩又怎会甘心陪葬?
独孤怀恩不说话,他此时已经明白,独孤武师作为一名说客,必然是受到杨侑的指示。独孤怀恩慢慢踱步,依旧不说话。
看见这一幕,独孤武师心中笑了,他知道叔父心中的打算,无非是想要尽量争取利益,可是当年,元、卫、独孤家一同造反,却被杨侑所挫败,事后,由于独孤雁及独孤武师的关系,独孤家幸免于难。可是元、卫家却被满门抄斩。
杨侑对独孤家的大恩已经难以言表,当然了,独孤武师也清楚,这是为了让独孤氏更好为大隋效力罢了。但不管怎样,这总是恩情,杨氏与独孤氏,几代的联姻,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叔父,你可知道,我这一次来,仅仅是个人的私自行动而已?”独孤武师再度开口,趁着独孤怀恩惊愕间,又继续道:“你可知道,陛下围长安而不攻,是什么目的?”
独孤怀恩一愣,这个问题,他想不透,事实上,他一直都看不透杨侑,对于杨侑的想法,自然也就猜不透。
“我可以透露一点,而这些,大多是我的猜测。”独孤武师说道,轻轻咳嗽一声,道:“陛下十几万大军围攻长安,可谓步步为营。陛下之所以如此缓慢,并不是拿不下长安,而是要想要李唐皇室,围困在长安,或全部杀掉,或全部擒获,总之不能有漏网之鱼。”
“李唐勾结外族,与突厥、吐谷浑狼狈为奸,实为中原之耻辱。当年,陛下曾经说过,他要一扫颓风,壮中原雄风,平天下,清六合,让四夷咸服,让汉家文化,传播世界。”
独孤怀恩心中愈加震惊。他震惊的不仅仅是杨侑的雄心,而是杨侑在夺取关中,恢复长安过程中的自信心。本来早就能拿下长安,但至今尚未动手,究竟有什么目的?独孤怀恩有些疑惑。
“长安,或者说大兴,毕竟是大隋国都,是先帝花费了心血所建,陛下迟迟不动手,是想要保全长安,以免受到战火的波及。”独孤武师凝视着独孤怀恩,话语已经很明显。
独孤怀恩不是笨人,立刻从独孤武师的言语中听明白了,这是要独孤家,准确地说是他独孤怀恩为大隋效力。这个时候,独孤怀恩倒是有了一些心思,只是,不知道大隋天子能给什么条件?
“叔父,不要再犹豫了。陛下已经下令,陇西道总管屈突通、汉中道尧君素,两人已经紧逼长安。至于大隋兵部尚书李靖,与侯君集正率兵围攻河东数郡。最晚冬季一过,天子就要攻城,那时,覆巢之下无完卵?”独孤武师继续说着。
“也罢,我愿意投靠大隋,但不知道陛下……”独孤怀恩依旧舍不得荣华富贵。
独孤武师轻笑了一声,道:“叔父,这个时候,还讲什么条件?独孤家人口众多,可不缺叔父一人。”
“你!”独孤怀恩心中愤然,武师这话,岂不是要让他远离独孤家的权利中心?换句话说,等于要让他独孤家家主之位拱手相让。
独孤武师也不多话,拱拱手,道:“叔父慢慢考虑,明日侄儿再来。”说着,拂袖离去。
独孤怀恩在书房里踱步,思考着未来,直到深夜,他依旧不觉得饥饿。不知不觉睡着,次日一早,日上三竿,独孤怀恩醒来,匆匆洗漱一番,咬了两块胡饼,吩咐侍卫准备马车,准备去城北一趟。
城北,韦府。
自从永丰仓撤退之后,韦承泽就被削掉了官职,但他并不在意。这个时候,离大唐权利中心越远,责任便越小。大唐已经不成了,韦家却还要继续生存下去。
一大早,韦承泽就推着车子,族长韦霁坐在车上,享受着冬日的阳光。韦霁担任族长多年,自然是老奸巨猾。韦霁当年没有随着杨侑南迁,是以老迈的名义,但他将族中有才能的子弟送往了巴蜀,例如韦云起,此外几个孙子辈的同样改名换姓,随同杨侑南迁。
韦霁如此做,是不想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一旦投资失败,整个族人都将覆灭。如今现实证明,当初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大隋在年幼的君主领导下,先南后北,逐步统一了河北、中原,进而就要收复旧隋故都长安了。
对于整个局势,韦霁虽然年老,却不糊涂。正是他安慰韦承泽,失去并不是一件坏事,有时候反而是新的开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的失意,并不能代表什么,焉知以后不能奋发图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韦承泽一边推着小车,一边说着事情:“族长,从昨日开始,市坊便有流言传出,河东已经被占领,秦王战死……”韦承泽不紧不慢,将坊间流传的事情说给韦霁听。
韦霁的耳朵有些不好,不时会问上几句,韦承泽便耐心地回答。韦承泽将小车在院子中央放下,阳光温暖地照在韦霁身上,韦霁眯起了眼睛,不断思考着。
长安城中坊间的传言是突然出现的,这证明是人为。长安城中的流民数以万计,而且还有大批贫苦农民,如今官府还有一些储粮,还可以拿出来赈济百姓,一旦粮食储备不足,又或者是太子不愿意放粮,长安城中的流民、贫苦百姓怎么办?
他们很有可能冲击粮商,冲击官府。那时候,长安的局势更加难以控制,大隋可以轻易而举就能收复长安。想到这里,韦霁微微叹息了一声,他忽然又想到,韦承泽说,坊间流传天子已驾崩的消息。
联想到太仓起火,太子封锁皇宫,韦霁觉得,就算李渊没死,恐怕也撑不过几日了。那也是,大隋重兵压境,身为开国之君的李渊,知道这个消息,又怎能不激动呢?将国政交付给太子,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这陇西李氏,是撑不住了。以那大隋天子的个性,恐怕李唐皇室都要被杀个精光。当年卫玄、元迈造反,族人尽皆被诛,血流成河的场面,让韦霁至今记忆犹新。
李氏要被灭了,作为韦家的掌舵人,就要为韦家考虑。韦霁绝不会为李氏陪葬,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投靠大隋,加上韦娟的关系,韦霁觉得,韦家至少不会受到波及。
可是如何投靠大隋?这需要周密策划,毕竟李唐在长安城中,还有数万兵马,隋军即使厉害,想要夺下长安,也需要一段时日。而在这段时间里,若是不小心,消息泄露,韦氏一门,就要先辈灭了。
该什么办?韦霁眯起眼睛,看着并不刺眼的太阳,默默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