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输在细节之上
第一日的考试终于在日落之时结束,一众考生交了试卷,一众考生在安排下进了驿馆休息,等待第二日的考试。
而试卷,则是被统一收起,等待刘辩等人的批阅。
方天晚上,刘辩便汇合蔡邕,丁管,卢植等人批阅卷宗。当然刘辩才学不够,只是在一边看着,批阅的任务,则是由卢植等三人完成。
蔡邕等人身为天下大儒,批改这些由经义所处的试题,自然是绰绰有余。
刘辩看着卢植等三人批阅,也拿出一张已经批阅好的考卷看了起来。
“一号,张意!”刘辩看了一眼名字,在看起其考卷起来,只见那字迹公整,其上也满是对勾。
至于对勾,也是刘辩采用的后世评卷方式,共计一百题,墨义相当于后世的填空题,而帖经相当于翻译,明算相当于算数题。
“九十四分,不错嘛?”刘辩看了一眼分值道!至于其内容刘辩却是不怎么懂的,那些经学,刘辩也不太明白,至于明算对刘辩而言又太过简单。
“哼,有辱斯文!”一旁批阅的蔡邕怒哼一声,刘辩抬眼看去,只见蔡邕眉头紧皱。
“这****根本没读过书,怎么蒙混过关的?”蔡邕将试卷递给刘辩观看。
刘辩看后摇头一笑,只见试卷上满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根本与答题无关。
“把这****记下来,下次便不与其科举的机会了,另外除去他荐生的称号!”刘辩当即下令道。
一旁的侍官点了点头,将名字记下了。
时间逐渐过去,刘辩也在不停的翻看着试卷,不过领刘辩有些失望,达到九十分的寥寥无几,其中大多只有七八十分,而不及格的占了大半。
刘辩摇头一笑,看来想浑水摸鱼,一步登天的还真不少。不过其中有些试卷答得却也工整,但有很多空白,可能是寒门子弟阅量不够的缘故,不过也无碍,还有明日的策问与诗赋考验其真才实学。
“陛下看看这份如何?”一旁的丁管又递给一份考卷。
刘辩接过一看,正是虞允文的!
其上全部都是红色的对勾,刘辩满意的点了点头。
“咦,这一题丁公怎么没批阅?”刘辩注意到虞允文所做的题目。
“这一题是伯楷所出,这句话,我也是闻所未闻,只有让伯楷来批阅了!”丁管无奈摇了摇头道。
刘辩一笑,蔡邕家藏书无数,想不到出的题目也是如此生僻,就算丁管也没见过。
蔡邕又接过试卷,看了起来,道:“这意思勉勉强强,并不得其意,算不得对,咦,此书学生未曾拜读,其上所写只是学生自己理解!”
蔡邕读着这句话,本能要打错的手却一顿,摸着胡须道:“这虞允文态度不错,今日考试之时,我也曾见过,这题目出的生僻,也怪不得他一个寒门学子做不出来!”
“虽然题未对,但胜在态度细节之上!”蔡邕念叨着,同时在试卷上打了个对勾,一百分!
刘辩心中暗笑:“这虞允文跟蔡邕脾气还对上了!也是,蔡邕眼中容不得沙子,虞允文行事认真,让蔡邕欣赏,也无可厚非!”
“伯楷,这一份也只有你来批阅了!”一旁批阅的卢植也是递给蔡邕一份考卷。
“咦,这倒是有些意思,居然答对了,我这题可是孤本上的啊!”蔡邕惊讶道。
“那岂不是又是一张满分的考卷?”卢植惊讶道。
刘辩也看了过去,只见考卷上的名字,正是郭嘉!刘辩看着蔡邕,想看看蔡邕会给郭嘉多少分。
蔡邕正思考着要给多少分,却见试卷之上,有一块小小的污渍。
“恩?这是什么?”蔡邕眉头一皱。
“是酒渍吧!”一边的卢植道。
蔡邕拿起考卷闻了闻,果然有一股刺鼻的酒味。蔡邕眉头一皱道:“怎么还携带水酒进场了?这可是国家大事,岂可饮酒?”
此时的科举,还并未搜身,不想郭嘉居然携带了酒水,并且还在考场饮酒,将酒水渐到了考卷之上。引得蔡邕所不喜。
刘辩摇了摇头,看来此次的基础检测,第一名是虞允文无疑了,郭嘉这是输在细节之上啊。
果然,蔡邕脸色一沉道:“此人虽有才华,但行事孟浪,不足以大用,便给个九十九分!”
蔡邕打完分,便继续去改阅其他的考卷,刘辩也回去休息。
第二日,洛阳城校场之上,又继续开考。
不过策问与诗赋,却与先前的基本功大不一样,策问是自己对政治等各种方面的见解,而诗赋是考验其才华。
一千多学子陆续进场,拿到考卷却是一脸懵逼。
策问:
对当今的形式如何看待?
如何对付逆贼董卓?
科举的利害,有何改进的办法?
三选一即可。
诗赋:
以当前自己心情作诗一首!
以当今天下的形式赋诗一首!
以秋为题,赋诗一首!
同样是三选一即可!
这题目,自然是刘辩亲自所出,诗赋暂且不论,策问三题,却包含着各个方面,首先当前的天下形势,却是考验其眼光,对如何对付董卓,却是考验其智谋,而对评价科举,则是考验其政治眼光。
这三题,却是涵盖了各个方面。
收到考卷的众人,有真才实学的还好,思考一番后,便开始答题,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呢,则是抓耳挠腮,毫无头绪。
不过有的人却也聪明,虽然说不出什么见解,但提笔就是对刘辩一通赞美,把刘辩直夸到天上去,比如当天天下,陛下系统之势已经明了,比如天下生平,董贼旦夕可灭云云!
一时间,无数学子化身后世考生,就好似做政治一般,一头雾水,却是对着国家一顿夸。
只有虞允文,郭嘉二人,提笔思绪间,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见解。
甚至虞允文写完对天下形势的见解之后,又开始写对付董卓的办法,浑然无视三选一的前提,而另一边的郭嘉也不逞多让,只见他也是开始写第二道对付董卓的策略。
而试卷,则是被统一收起,等待刘辩等人的批阅。
方天晚上,刘辩便汇合蔡邕,丁管,卢植等人批阅卷宗。当然刘辩才学不够,只是在一边看着,批阅的任务,则是由卢植等三人完成。
蔡邕等人身为天下大儒,批改这些由经义所处的试题,自然是绰绰有余。
刘辩看着卢植等三人批阅,也拿出一张已经批阅好的考卷看了起来。
“一号,张意!”刘辩看了一眼名字,在看起其考卷起来,只见那字迹公整,其上也满是对勾。
至于对勾,也是刘辩采用的后世评卷方式,共计一百题,墨义相当于后世的填空题,而帖经相当于翻译,明算相当于算数题。
“九十四分,不错嘛?”刘辩看了一眼分值道!至于其内容刘辩却是不怎么懂的,那些经学,刘辩也不太明白,至于明算对刘辩而言又太过简单。
“哼,有辱斯文!”一旁批阅的蔡邕怒哼一声,刘辩抬眼看去,只见蔡邕眉头紧皱。
“这****根本没读过书,怎么蒙混过关的?”蔡邕将试卷递给刘辩观看。
刘辩看后摇头一笑,只见试卷上满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根本与答题无关。
“把这****记下来,下次便不与其科举的机会了,另外除去他荐生的称号!”刘辩当即下令道。
一旁的侍官点了点头,将名字记下了。
时间逐渐过去,刘辩也在不停的翻看着试卷,不过领刘辩有些失望,达到九十分的寥寥无几,其中大多只有七八十分,而不及格的占了大半。
刘辩摇头一笑,看来想浑水摸鱼,一步登天的还真不少。不过其中有些试卷答得却也工整,但有很多空白,可能是寒门子弟阅量不够的缘故,不过也无碍,还有明日的策问与诗赋考验其真才实学。
“陛下看看这份如何?”一旁的丁管又递给一份考卷。
刘辩接过一看,正是虞允文的!
其上全部都是红色的对勾,刘辩满意的点了点头。
“咦,这一题丁公怎么没批阅?”刘辩注意到虞允文所做的题目。
“这一题是伯楷所出,这句话,我也是闻所未闻,只有让伯楷来批阅了!”丁管无奈摇了摇头道。
刘辩一笑,蔡邕家藏书无数,想不到出的题目也是如此生僻,就算丁管也没见过。
蔡邕又接过试卷,看了起来,道:“这意思勉勉强强,并不得其意,算不得对,咦,此书学生未曾拜读,其上所写只是学生自己理解!”
蔡邕读着这句话,本能要打错的手却一顿,摸着胡须道:“这虞允文态度不错,今日考试之时,我也曾见过,这题目出的生僻,也怪不得他一个寒门学子做不出来!”
“虽然题未对,但胜在态度细节之上!”蔡邕念叨着,同时在试卷上打了个对勾,一百分!
刘辩心中暗笑:“这虞允文跟蔡邕脾气还对上了!也是,蔡邕眼中容不得沙子,虞允文行事认真,让蔡邕欣赏,也无可厚非!”
“伯楷,这一份也只有你来批阅了!”一旁批阅的卢植也是递给蔡邕一份考卷。
“咦,这倒是有些意思,居然答对了,我这题可是孤本上的啊!”蔡邕惊讶道。
“那岂不是又是一张满分的考卷?”卢植惊讶道。
刘辩也看了过去,只见考卷上的名字,正是郭嘉!刘辩看着蔡邕,想看看蔡邕会给郭嘉多少分。
蔡邕正思考着要给多少分,却见试卷之上,有一块小小的污渍。
“恩?这是什么?”蔡邕眉头一皱。
“是酒渍吧!”一边的卢植道。
蔡邕拿起考卷闻了闻,果然有一股刺鼻的酒味。蔡邕眉头一皱道:“怎么还携带水酒进场了?这可是国家大事,岂可饮酒?”
此时的科举,还并未搜身,不想郭嘉居然携带了酒水,并且还在考场饮酒,将酒水渐到了考卷之上。引得蔡邕所不喜。
刘辩摇了摇头,看来此次的基础检测,第一名是虞允文无疑了,郭嘉这是输在细节之上啊。
果然,蔡邕脸色一沉道:“此人虽有才华,但行事孟浪,不足以大用,便给个九十九分!”
蔡邕打完分,便继续去改阅其他的考卷,刘辩也回去休息。
第二日,洛阳城校场之上,又继续开考。
不过策问与诗赋,却与先前的基本功大不一样,策问是自己对政治等各种方面的见解,而诗赋是考验其才华。
一千多学子陆续进场,拿到考卷却是一脸懵逼。
策问:
对当今的形式如何看待?
如何对付逆贼董卓?
科举的利害,有何改进的办法?
三选一即可。
诗赋:
以当前自己心情作诗一首!
以当今天下的形式赋诗一首!
以秋为题,赋诗一首!
同样是三选一即可!
这题目,自然是刘辩亲自所出,诗赋暂且不论,策问三题,却包含着各个方面,首先当前的天下形势,却是考验其眼光,对如何对付董卓,却是考验其智谋,而对评价科举,则是考验其政治眼光。
这三题,却是涵盖了各个方面。
收到考卷的众人,有真才实学的还好,思考一番后,便开始答题,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呢,则是抓耳挠腮,毫无头绪。
不过有的人却也聪明,虽然说不出什么见解,但提笔就是对刘辩一通赞美,把刘辩直夸到天上去,比如当天天下,陛下系统之势已经明了,比如天下生平,董贼旦夕可灭云云!
一时间,无数学子化身后世考生,就好似做政治一般,一头雾水,却是对着国家一顿夸。
只有虞允文,郭嘉二人,提笔思绪间,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见解。
甚至虞允文写完对天下形势的见解之后,又开始写对付董卓的办法,浑然无视三选一的前提,而另一边的郭嘉也不逞多让,只见他也是开始写第二道对付董卓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