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夜市
内城南大门是朱雀门,从正门朱雀门向西一直到新门崇明门之间,是被护城河自然分割出来的一片广场。
这片广场原本是从护城河到内城墙的一片缓冲地带,后来渐渐的发展成了东京城除了西瓦市子和马行街这两个大集市之外的另一个市场。
北宋自太宗淳化年便取消了宵禁,于是东京城里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市场——夜市,比如东市的马行街夜市,西市的潘家楼夜市,到仁宗天圣年间,矾楼夜市成了城内最大的夜市。
而此后不久,这片广场也发展成了一个夜市,由于接临风景优美护城河,贩售杂货和各色小食的商贩们不但可以在河岸上摆摊,还有不少商贩以乌篷船当做店面,于是这个夜市又被百姓称作舟桥夜市或新门夜市。
夜市也像正常白天里的市场一样,是一年四季都正常开放的,每到暮色来临,这片广场上便热闹起来,下了工的市民来到这里,在露天里吃上一顿晚饭,轻松惬意,也就渐渐的养成了习惯。
杨怀仁本来正为白天的事情闹情绪,可被赵頵邀请来逛夜市,看着眼前喧嚣热闹,游人如织的景象,他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
两个人下了马车,把各自的随从远远的扔在身后,两个人要享受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趣味。
朱雀门外向西一转,便进入夜市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茶摊。
每个摊子挂起的幡子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茶字,却也并不像是寻常的茶肆茶馆一样单单煮茶卖茶水。
随意找个摊子一坐,先有小二哥送上一盆洗面汤来,让客人洗手净面,仿佛也洗去了一天来的忙碌和疲劳,心情自然便好了起来。
只需要几文钱,摊主便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喜好,或者上一杯清茶,或者来一碗甘草冰饮子,再加上一小碟开胃的小点心,独特的口味随时让人胃口大开。
再往里边走,深秋的清爽空气夹杂着各种小食香气的气味便传了过来,每个小食摊上都坐满了人,百姓们谈论着当下的新闻,在小贩们口音各异的吆喝叫卖声中享受着美食。
小贩们提供的小食或许不如白日里营业的酒楼饭馆提供的食物精致,却胜在种类繁多,更带有大宋各地的乡土特色。
河东的菜肉包子,河西的蒸肉饼,庆州的旋煎羊肉,临安府的五味粥,岭南的荔枝糕,挨个摊子逛过去,每样都试上一试,杨怀仁有种几十步便走遍了大宋的感觉。
吃了许多各地的美味,或许已经口渴了,不必回头去买茶饮,挑着担子贩售果儿茶的小贩已经在你身边。
这些小贩只有一个人,一挑担子,一把竹筒舀子和两桶果儿茶,却并没有供人盛装茶水的容器。
杨怀仁看样子有些担心,心想不会是所有人都直接拿那把竹筒舀子,从茶水桶子里直接舀了果儿差喝吧,方法虽然简陋方便,但这实在有些不讲究卫生。
赵頵看着他的样子笑了出来,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示意他放心,轻车熟路的唤了一个挑担子的茶水贩子过来。
一文钱扔到挑担小贩担子头上的小竹篓里,小贩便笑呵呵地递到二人手里各一片叫不上名头来的两三寸宽的长条形草叶。
草叶儿倒是洗净过的,灯火照耀之下,光滑的一面还反射着透着深绿的反光,将这草叶儿一卷,便成了个倒圆锥形的容器。
杨怀仁胳膊不方便,赵頵先卷了一个塞到他右手里,接着又自己卷了一个。
见两人卷好了各自的“茶碗”,卖茶饮的小贩提起竹筒舀子,轻巧的把舀子伸到茶桶里舀出果儿茶,然后手腕轻轻一抖,便把果儿茶熟练的一滴不漏的倒在了“茶碗”里。
这饮料的名字叫果儿茶,却是完全没有一颗茶叶的。倒不是小贩偷工减料或者货不对板,而是这年代百姓习惯上把各种饮料称作“茶”而已。
杨怀仁先用舌头啜了一小口,发现果儿茶有点类似后世的淡果汁,没有那种浓厚的果汁味道,却同样的鲜甜,接着一饮而尽,也是非常的清爽解渴。
几样各色小吃,两勺果儿茶下肚,杨怀仁不得不感叹北宋的饮食发展进步,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水准。
除了某些食材还没有在这个年代引入中国,在现有的食材基础上,北宋的百姓们已经凭借着自身的智慧,把食物通过各种方法制作成诱人的美味。
或许有些小食,在贵族和文人眼中还上不了台面,但是正是这些民间的特色小吃,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当然,也有像赵頵和苏轼这样的贵族和文人热衷于这些夜市上的小吃,苏东坡笔下便有描述他逛夜市的诗词传世。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辉煌……不知京国喧,是谓江湖乡。”
不知苏大学士在夜市上吃完了什么家乡特色的小食引的他思念故乡,接下来杨怀仁倒是发现了一种能让他思念家乡的食物——把子肉。
熟悉的乡音,熟悉的味道,一片把子肉塞进嘴里,杨怀仁闭上眼,似乎看到了趵突泉的淙淙泉水,大明湖畔的荷花开了,满城便都是荷花飘香。
再睁开眼,泪水遍溢满了双眼,想家的时候,一个男人也可以有泪水的。
杨怀仁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他想知道如果把他成家的消息告诉父亲,他会不会为儿子感到欣慰。
赵頵只顾着吃,也不管这把子肉是猪肉做的了,等鼓着满嘴流油的嘴巴抬头看到双眼朦胧的杨怀仁时,他有些诧异。
“我说内弟啊……”
“啥?内弟?怎么不叫杨兄了?”
杨怀仁擦了擦眼泪,使劲抽了抽鼻子,装作没事人一样问道。
“韵儿怎么也是为兄的结义妹子,你娶了她,自然就是我的内弟,再说了,喊你内弟不是亲嘛,是不?嘿嘿。
我就是没想到你还是个多愁善感的多情种子啊,吃个把子肉都能吃哭了,实话招来,想起哪位小娘子了?”
“哎吆我去,你真是我的哥,我就是吃了家乡的小吃,一时怀念故乡而已,你还真当我想起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赵頵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哪里能体会别人的思想之情?他色眯眯的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贼头贼脑的问道:“夏雨荷是谁?俊不?”
这片广场原本是从护城河到内城墙的一片缓冲地带,后来渐渐的发展成了东京城除了西瓦市子和马行街这两个大集市之外的另一个市场。
北宋自太宗淳化年便取消了宵禁,于是东京城里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市场——夜市,比如东市的马行街夜市,西市的潘家楼夜市,到仁宗天圣年间,矾楼夜市成了城内最大的夜市。
而此后不久,这片广场也发展成了一个夜市,由于接临风景优美护城河,贩售杂货和各色小食的商贩们不但可以在河岸上摆摊,还有不少商贩以乌篷船当做店面,于是这个夜市又被百姓称作舟桥夜市或新门夜市。
夜市也像正常白天里的市场一样,是一年四季都正常开放的,每到暮色来临,这片广场上便热闹起来,下了工的市民来到这里,在露天里吃上一顿晚饭,轻松惬意,也就渐渐的养成了习惯。
杨怀仁本来正为白天的事情闹情绪,可被赵頵邀请来逛夜市,看着眼前喧嚣热闹,游人如织的景象,他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
两个人下了马车,把各自的随从远远的扔在身后,两个人要享受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趣味。
朱雀门外向西一转,便进入夜市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茶摊。
每个摊子挂起的幡子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茶字,却也并不像是寻常的茶肆茶馆一样单单煮茶卖茶水。
随意找个摊子一坐,先有小二哥送上一盆洗面汤来,让客人洗手净面,仿佛也洗去了一天来的忙碌和疲劳,心情自然便好了起来。
只需要几文钱,摊主便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喜好,或者上一杯清茶,或者来一碗甘草冰饮子,再加上一小碟开胃的小点心,独特的口味随时让人胃口大开。
再往里边走,深秋的清爽空气夹杂着各种小食香气的气味便传了过来,每个小食摊上都坐满了人,百姓们谈论着当下的新闻,在小贩们口音各异的吆喝叫卖声中享受着美食。
小贩们提供的小食或许不如白日里营业的酒楼饭馆提供的食物精致,却胜在种类繁多,更带有大宋各地的乡土特色。
河东的菜肉包子,河西的蒸肉饼,庆州的旋煎羊肉,临安府的五味粥,岭南的荔枝糕,挨个摊子逛过去,每样都试上一试,杨怀仁有种几十步便走遍了大宋的感觉。
吃了许多各地的美味,或许已经口渴了,不必回头去买茶饮,挑着担子贩售果儿茶的小贩已经在你身边。
这些小贩只有一个人,一挑担子,一把竹筒舀子和两桶果儿茶,却并没有供人盛装茶水的容器。
杨怀仁看样子有些担心,心想不会是所有人都直接拿那把竹筒舀子,从茶水桶子里直接舀了果儿差喝吧,方法虽然简陋方便,但这实在有些不讲究卫生。
赵頵看着他的样子笑了出来,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示意他放心,轻车熟路的唤了一个挑担子的茶水贩子过来。
一文钱扔到挑担小贩担子头上的小竹篓里,小贩便笑呵呵地递到二人手里各一片叫不上名头来的两三寸宽的长条形草叶。
草叶儿倒是洗净过的,灯火照耀之下,光滑的一面还反射着透着深绿的反光,将这草叶儿一卷,便成了个倒圆锥形的容器。
杨怀仁胳膊不方便,赵頵先卷了一个塞到他右手里,接着又自己卷了一个。
见两人卷好了各自的“茶碗”,卖茶饮的小贩提起竹筒舀子,轻巧的把舀子伸到茶桶里舀出果儿茶,然后手腕轻轻一抖,便把果儿茶熟练的一滴不漏的倒在了“茶碗”里。
这饮料的名字叫果儿茶,却是完全没有一颗茶叶的。倒不是小贩偷工减料或者货不对板,而是这年代百姓习惯上把各种饮料称作“茶”而已。
杨怀仁先用舌头啜了一小口,发现果儿茶有点类似后世的淡果汁,没有那种浓厚的果汁味道,却同样的鲜甜,接着一饮而尽,也是非常的清爽解渴。
几样各色小吃,两勺果儿茶下肚,杨怀仁不得不感叹北宋的饮食发展进步,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水准。
除了某些食材还没有在这个年代引入中国,在现有的食材基础上,北宋的百姓们已经凭借着自身的智慧,把食物通过各种方法制作成诱人的美味。
或许有些小食,在贵族和文人眼中还上不了台面,但是正是这些民间的特色小吃,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当然,也有像赵頵和苏轼这样的贵族和文人热衷于这些夜市上的小吃,苏东坡笔下便有描述他逛夜市的诗词传世。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辉煌……不知京国喧,是谓江湖乡。”
不知苏大学士在夜市上吃完了什么家乡特色的小食引的他思念故乡,接下来杨怀仁倒是发现了一种能让他思念家乡的食物——把子肉。
熟悉的乡音,熟悉的味道,一片把子肉塞进嘴里,杨怀仁闭上眼,似乎看到了趵突泉的淙淙泉水,大明湖畔的荷花开了,满城便都是荷花飘香。
再睁开眼,泪水遍溢满了双眼,想家的时候,一个男人也可以有泪水的。
杨怀仁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他想知道如果把他成家的消息告诉父亲,他会不会为儿子感到欣慰。
赵頵只顾着吃,也不管这把子肉是猪肉做的了,等鼓着满嘴流油的嘴巴抬头看到双眼朦胧的杨怀仁时,他有些诧异。
“我说内弟啊……”
“啥?内弟?怎么不叫杨兄了?”
杨怀仁擦了擦眼泪,使劲抽了抽鼻子,装作没事人一样问道。
“韵儿怎么也是为兄的结义妹子,你娶了她,自然就是我的内弟,再说了,喊你内弟不是亲嘛,是不?嘿嘿。
我就是没想到你还是个多愁善感的多情种子啊,吃个把子肉都能吃哭了,实话招来,想起哪位小娘子了?”
“哎吆我去,你真是我的哥,我就是吃了家乡的小吃,一时怀念故乡而已,你还真当我想起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赵頵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哪里能体会别人的思想之情?他色眯眯的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贼头贼脑的问道:“夏雨荷是谁?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