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重建信心
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单纯的去做他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工作,那是不现实的。
一是因为人数实在太多,就算杨怀仁每次召集一千人训话,就算再煽情,再能忽悠,把同样的话要声情并茂地说上将近二十次,舌头估计能废了。
杨怀仁苦逼地有点怀念原来农村里或者街道里的那种挂在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对着话筒说话,全村全街道都能听得清楚。
不过他还是理解错了杨世虎所说的那句“时不我待”的意思。
外边人,包括百姓和禁军,开始称呼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为山谷军,开玩笑说杨家庄子后山谷地里是藏龙卧虎的。
这些话原来听起来肯定是恭维和称赞的话,可放到眼前,似乎有点戏谑和嘲讽的味道。
龙是应该龙腾九天的,虎是应该呼啸山林的,可藏起来卧起来,那就不是威武的龙虎了,而是虫。
山谷军的两位长官杨怀仁和杨世虎,对这样的玩笑看法有所不同,杨怀仁有点气,可不知道如何发泄出来,杨世虎则处心积虑地琢磨着如何改变外人对山谷军的看法。
禁军原本在外人心中形象就不怎么高大,这些似乎被禁军抛弃的军队,就更是废物中的废物了。
原来的边军将士虽然算的上是精锐之师,可两千人去影响将近两万人,这么短的时间内,也起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杨世虎在环州之战之后,也是积攒了一些威名的,官家还亲自接见了他,还给他升了官,安排进了禁军,目的就是让他用它带领边军的方式,也带出一批精锐的禁军来。
这想法也挺好,但是要实现要落到实处,肯定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有句话说山难改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禁军将士们当了这么多年兵,一开始底子就不好,也早已经在安逸的岁月里消磨掉了原有的锐气,现在想让他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谈何容易?
所以杨世虎操心劳神还是急得一脸憔悴,也就不难理解了。
杨怀仁说了几句安慰的话,杨世虎就一个劲的摇头,“杨兄弟有所不知,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
带兵,其实跟带孩子有些相似之处。孩子从小就跟着你,在成长中慢慢的适应了你的训练方式生活方式,那都没有问题。
再换一拨已经长到半大的孩子给你带,你还用原来的方式,效果就会事倍功半,闹不好还会出反效果。
所以我也是想给这些禁军的将士们一段时间来适应的,但是时间,实在是不够了。”
“为何?”
“杨兄弟看来,这些人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杨怀仁想了想,觉得这些人什么都缺,缺少正规的军事训练,缺少一个职业军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教育来逐渐实现的。
而眼下他们最缺的,应该是信心,所以他回答道,“信心。”
杨世虎点了点头,“比起身体上的不适来,或许他们更加不适应的,是心理上的转变。这几天驻地的生活设施也都整的差不多了,原本是可以开展训练的。
但是我每次到军营里走一圈,看到的就是这些禁军将士们一个个的士气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我也很想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跟着我的方式去训练,去磨练意志力,用不了多久,他们也能像咱们原先通远军的边军将士们一样能成为一支虎狼之师。
但这样的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容易,让他们记到心里,相信这些话,然后建立起信心来,那就太难了。
原来边军的将士,也许能通过他们的姿态,来带动一部分人,可是这样的效果眼下看来还不那么明显。
两批人来自不同的军队,他们之间因为以前那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加上一些陌生感和相互不信任,便成了两批人之间一道难以弥合的裂隙。
谁也不把对方当做自己人,有点貌合神离。大家就这样生活在同一个军营了,谁都觉得别扭,要不先去改善了这些问题,训练禁军的事情,就无从谈起。”
杨怀仁也有点发愁,不过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急切地问道,“刚才杨将军所说的时不我待,是不是你想参加金秋的沙场点兵?”
有句诗说“沙场秋点兵”,描述的是热血男儿准备奔赴战场的场景,其实在历朝历代,皇帝也都在登基或者发生什么大事之时,进行一次类似后世阅兵式的仪式,也就是沙场点兵。
不过沙场点兵并不是像后世一样展示军姿和兵器,而是像考试一样的,皇帝坐在校场的高台上,观看手下的禁军将士们演兵。
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自己的子民和周边国家来展示本国军队的威武雄壮,也检验他们的军事技能。
赵煦登基以来,朝堂上忙着争斗,加上近些年也没有什么战事,所以赵煦在位的时候,并没有举行过类似的仪式。
如今赵煦大权在握,加之年后通远军在环州大胜西夏军之后,赵煦觉得有必要办一次点兵盛典,来宣扬他是位伟大皇帝似的。
所以前几天枢密院给禁军各卫各营都传达了官家要举办沙场点兵的意思,到时候所有的禁军都要参加,自然也包括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
杨世虎眼睛里忽然有了点光芒,点头表示你终于明白了我的想法。
杨怀仁觉得杨世虎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在那样的日子里,如果能带出一支跟从前截然不同的禁军来给赵煦看,也许能改变赵煦对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禁军将士们负面看法。
同时,如果这个计划能成功,对于这两万名禁军将士们重建信心,也是有极大的帮助,也许经过了这件事,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思想意识,就会同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不过眼下已经七月了,到赵煦钦定的点兵时间九月中旬,只剩下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可训练还没有开展起来,怪不得杨世虎一直感叹时不我待。
杨怀仁也变得有点心焦,转念一想,非常人做非常事,区区两个月的时间,换一个角度讲,也许足够用了。
一是因为人数实在太多,就算杨怀仁每次召集一千人训话,就算再煽情,再能忽悠,把同样的话要声情并茂地说上将近二十次,舌头估计能废了。
杨怀仁苦逼地有点怀念原来农村里或者街道里的那种挂在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对着话筒说话,全村全街道都能听得清楚。
不过他还是理解错了杨世虎所说的那句“时不我待”的意思。
外边人,包括百姓和禁军,开始称呼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为山谷军,开玩笑说杨家庄子后山谷地里是藏龙卧虎的。
这些话原来听起来肯定是恭维和称赞的话,可放到眼前,似乎有点戏谑和嘲讽的味道。
龙是应该龙腾九天的,虎是应该呼啸山林的,可藏起来卧起来,那就不是威武的龙虎了,而是虫。
山谷军的两位长官杨怀仁和杨世虎,对这样的玩笑看法有所不同,杨怀仁有点气,可不知道如何发泄出来,杨世虎则处心积虑地琢磨着如何改变外人对山谷军的看法。
禁军原本在外人心中形象就不怎么高大,这些似乎被禁军抛弃的军队,就更是废物中的废物了。
原来的边军将士虽然算的上是精锐之师,可两千人去影响将近两万人,这么短的时间内,也起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杨世虎在环州之战之后,也是积攒了一些威名的,官家还亲自接见了他,还给他升了官,安排进了禁军,目的就是让他用它带领边军的方式,也带出一批精锐的禁军来。
这想法也挺好,但是要实现要落到实处,肯定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有句话说山难改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禁军将士们当了这么多年兵,一开始底子就不好,也早已经在安逸的岁月里消磨掉了原有的锐气,现在想让他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谈何容易?
所以杨世虎操心劳神还是急得一脸憔悴,也就不难理解了。
杨怀仁说了几句安慰的话,杨世虎就一个劲的摇头,“杨兄弟有所不知,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
带兵,其实跟带孩子有些相似之处。孩子从小就跟着你,在成长中慢慢的适应了你的训练方式生活方式,那都没有问题。
再换一拨已经长到半大的孩子给你带,你还用原来的方式,效果就会事倍功半,闹不好还会出反效果。
所以我也是想给这些禁军的将士们一段时间来适应的,但是时间,实在是不够了。”
“为何?”
“杨兄弟看来,这些人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杨怀仁想了想,觉得这些人什么都缺,缺少正规的军事训练,缺少一个职业军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教育来逐渐实现的。
而眼下他们最缺的,应该是信心,所以他回答道,“信心。”
杨世虎点了点头,“比起身体上的不适来,或许他们更加不适应的,是心理上的转变。这几天驻地的生活设施也都整的差不多了,原本是可以开展训练的。
但是我每次到军营里走一圈,看到的就是这些禁军将士们一个个的士气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我也很想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跟着我的方式去训练,去磨练意志力,用不了多久,他们也能像咱们原先通远军的边军将士们一样能成为一支虎狼之师。
但这样的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容易,让他们记到心里,相信这些话,然后建立起信心来,那就太难了。
原来边军的将士,也许能通过他们的姿态,来带动一部分人,可是这样的效果眼下看来还不那么明显。
两批人来自不同的军队,他们之间因为以前那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加上一些陌生感和相互不信任,便成了两批人之间一道难以弥合的裂隙。
谁也不把对方当做自己人,有点貌合神离。大家就这样生活在同一个军营了,谁都觉得别扭,要不先去改善了这些问题,训练禁军的事情,就无从谈起。”
杨怀仁也有点发愁,不过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急切地问道,“刚才杨将军所说的时不我待,是不是你想参加金秋的沙场点兵?”
有句诗说“沙场秋点兵”,描述的是热血男儿准备奔赴战场的场景,其实在历朝历代,皇帝也都在登基或者发生什么大事之时,进行一次类似后世阅兵式的仪式,也就是沙场点兵。
不过沙场点兵并不是像后世一样展示军姿和兵器,而是像考试一样的,皇帝坐在校场的高台上,观看手下的禁军将士们演兵。
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自己的子民和周边国家来展示本国军队的威武雄壮,也检验他们的军事技能。
赵煦登基以来,朝堂上忙着争斗,加上近些年也没有什么战事,所以赵煦在位的时候,并没有举行过类似的仪式。
如今赵煦大权在握,加之年后通远军在环州大胜西夏军之后,赵煦觉得有必要办一次点兵盛典,来宣扬他是位伟大皇帝似的。
所以前几天枢密院给禁军各卫各营都传达了官家要举办沙场点兵的意思,到时候所有的禁军都要参加,自然也包括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
杨世虎眼睛里忽然有了点光芒,点头表示你终于明白了我的想法。
杨怀仁觉得杨世虎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在那样的日子里,如果能带出一支跟从前截然不同的禁军来给赵煦看,也许能改变赵煦对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禁军将士们负面看法。
同时,如果这个计划能成功,对于这两万名禁军将士们重建信心,也是有极大的帮助,也许经过了这件事,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思想意识,就会同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不过眼下已经七月了,到赵煦钦定的点兵时间九月中旬,只剩下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可训练还没有开展起来,怪不得杨世虎一直感叹时不我待。
杨怀仁也变得有点心焦,转念一想,非常人做非常事,区区两个月的时间,换一个角度讲,也许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