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下毒的真相(二十一)
史孝忠叹道,“陛下精明一世,只是到最后,干了两件糊涂事,唉……”
史孝忠所说的两件耶律洪基所办的糊涂事,一是在计划中因为他自负,放松了警惕,才导致喝下了第二杯酒中毒。
而第二件事,不用讲明了,众人也知道史侍郎说的是这几年来扶植耶律延禧的势力,帮助他顺利继承契丹皇位了。
且先不管耶律延禧的身份是不是像前几日那些疯传的谣言里一般有些可疑,只是看他刚才那么卑劣的表现,就让群臣大失所望。
怎么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呢,比起耶律延禧恐惧中的卑躬屈膝,还有耶律和鲁斡只顾着自己不管别人,耶律跋窝台刚才的表现,恰恰在群臣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
对于耶律跋窝台的说法,群臣并没有任何怀疑,本来就惊恐未定,哪里还有心思去琢磨那些话里的蹊跷之处?
连史孝忠都笃定的去相信耶律跋窝台了,其他的文臣直接连怀疑的心都没有,就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很笨的契丹贵族们了。
如今他们大难不死,一来感到庆幸和欣喜,二来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考虑,眼下耶律洪基驾崩,反贼萧撒弼被诛杀,那么将来辽国的皇位,要有谁来做呢?
所有人都开始想这件事,当然大多数人想的也不是谁当了皇帝对辽国是最好的,而是想着将来谁当了皇帝,对他们个人的利益是最有利的。
史孝忠站出来示意大家看过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大家坐下来,商议一下如何为陛下下葬,而接下来,便要讨论一下谁有足够的能力,继位为帝,维持我大辽的繁荣昌盛。”
他这么一说,耶律跋窝台又把耶律延禧拉了出来,对众人道,“陛下生前一直都在栽培皇太孙殿下成为皇位继承人。
而且在这次捺钵节之前最后一次朝议之中,也隐隐透露了要立皇太孙殿下为储君的意思。
既然如此,不如咱们就帮主陛下达成他的遗愿,拥立耶律延禧成为新的大辽皇帝如何?”
耶律延禧自己都惊呆了,没想到在这种时候,耶律跋窝台还像以前一样那么支持他,眼睛里甚至流出来感激的泪水。
可耶律跋窝台说完,众臣看向耶律延禧的目光里却全都是鄙夷之色,就连本来一直支持耶律延禧的一些朝臣,经历了刚才的事情之后,也已经对他心灰意冷,而本来就保持中立的一些朝臣,就更对他没有任何期待了。
史孝忠这次非常严肃地站出来反对道,“老夫很欣赏南院大王的为人,但对于南院大王的提议,老夫觉得非常之不妥。”
耶律跋窝台装出一脸的狐疑,问道,“史大人此话怎讲?”
史孝忠依旧板着脸,轻蔑的瞅了一眼耶律延禧道,“若是陛下已经下了旨意立了储君,不管这个人是谁,老夫都会遵从陛下的遗愿,毫无保留的去支持储君继位为帝。
但事实是陛下根本就没有下这样的旨意,也没有任何书面的文书证明陛下已经想好了立耶律延禧为储君。
那么眼下就是没有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了。老夫这么说,相信诸位都没有异议吧?”
众人一琢磨,史侍郎这是摆明了不想耶律延禧这个窝囊废继位了,而且大家心中确实对耶律延禧非常失望,想象里就算他当了皇帝,也一定是个昏君,不但不能带领辽国更加强大,说不定会把辽国变得像他一样懦弱。
所以众人心里早就忽视了他皇太孙的地位,纷纷对史孝忠的说法表示了赞同。
耶律跋窝台苦笑道,“史大人,这样做,是不是……”
史孝忠不等对他把话说完,打断道,“老夫认为,眼下的局面,应该从剩余的皇族成员中,寻找一位德才兼备之人,继承大统。”
这时一直沉默的耶律和鲁斡好像看到了希望一般,忽然站出来说道,“本王赞同史侍郎的说法,大辽的皇位传承,虽然也讲究长幼尊卑之序,但在我们契丹人的传统里,有一点是要比长幼尊卑更受重视的。
那就是才能!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让大辽更加强盛,这一点才是陛下最大的宏愿,既然咱们要继承陛下的宏愿,就应该这么做!”
一番话说的是掷地有声,可惜并没有打动群臣,大家想起刚才耶律和鲁斡自私自利的行为来,心中觉得他虽然比耶律延禧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一个连臣子都不管不顾的人,谁又会乐意去拥护他呢?
何况耶律和鲁斡也已经六十岁了,他的性格和能力,往常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也不怎么样,让他当皇帝,也只能是个贪图享乐的昏君罢了。
谁都知道耶律和鲁斡这时候忽然站出来说这一番话是个什么意思,可众臣谁也没有买他的帐,装作没听见似的,等着史孝忠这个两朝老臣来拿主意。
耶律和鲁斡见众人没把他当一回事,心中郁闷又气愤,可他又不能发作,只得悻悻地退了回去。
而血缘上离耶律洪基最亲近的人被排除了之后,史孝忠笑眯眯地看向了耶律跋窝台,“老夫以为,南院大王为人正直,近年来执掌南院,析津府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方才国之危难之际,他勇不畏死,一番话大义凛然,给了吾等朝臣信心和勇气,而后南院大王麾下狼军杀至,射杀贼酋萧撒弼极其负隅顽抗的反党,拯救吾等于水火之中。
论能力论人品,老夫觉得南院大王都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之选。”
杨怀仁听完心中窃笑,老头刚才还说耶律洪基糊涂,他又何尝不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
萧撒弼是个篡权谋反之人,那耶律跋窝台何尝又不是个阴谋夺位之人呢?
史大人没想明白,其他人也没想明白,杨怀仁只能说,耶律跋窝台的确戏好,不服都不行。
杨怀仁作为一个外人,这种时候也不好插话说些什么,只能装作一副受教的样子,点着头表示史大人说的很好。
史孝忠所说的两件耶律洪基所办的糊涂事,一是在计划中因为他自负,放松了警惕,才导致喝下了第二杯酒中毒。
而第二件事,不用讲明了,众人也知道史侍郎说的是这几年来扶植耶律延禧的势力,帮助他顺利继承契丹皇位了。
且先不管耶律延禧的身份是不是像前几日那些疯传的谣言里一般有些可疑,只是看他刚才那么卑劣的表现,就让群臣大失所望。
怎么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呢,比起耶律延禧恐惧中的卑躬屈膝,还有耶律和鲁斡只顾着自己不管别人,耶律跋窝台刚才的表现,恰恰在群臣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
对于耶律跋窝台的说法,群臣并没有任何怀疑,本来就惊恐未定,哪里还有心思去琢磨那些话里的蹊跷之处?
连史孝忠都笃定的去相信耶律跋窝台了,其他的文臣直接连怀疑的心都没有,就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很笨的契丹贵族们了。
如今他们大难不死,一来感到庆幸和欣喜,二来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考虑,眼下耶律洪基驾崩,反贼萧撒弼被诛杀,那么将来辽国的皇位,要有谁来做呢?
所有人都开始想这件事,当然大多数人想的也不是谁当了皇帝对辽国是最好的,而是想着将来谁当了皇帝,对他们个人的利益是最有利的。
史孝忠站出来示意大家看过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大家坐下来,商议一下如何为陛下下葬,而接下来,便要讨论一下谁有足够的能力,继位为帝,维持我大辽的繁荣昌盛。”
他这么一说,耶律跋窝台又把耶律延禧拉了出来,对众人道,“陛下生前一直都在栽培皇太孙殿下成为皇位继承人。
而且在这次捺钵节之前最后一次朝议之中,也隐隐透露了要立皇太孙殿下为储君的意思。
既然如此,不如咱们就帮主陛下达成他的遗愿,拥立耶律延禧成为新的大辽皇帝如何?”
耶律延禧自己都惊呆了,没想到在这种时候,耶律跋窝台还像以前一样那么支持他,眼睛里甚至流出来感激的泪水。
可耶律跋窝台说完,众臣看向耶律延禧的目光里却全都是鄙夷之色,就连本来一直支持耶律延禧的一些朝臣,经历了刚才的事情之后,也已经对他心灰意冷,而本来就保持中立的一些朝臣,就更对他没有任何期待了。
史孝忠这次非常严肃地站出来反对道,“老夫很欣赏南院大王的为人,但对于南院大王的提议,老夫觉得非常之不妥。”
耶律跋窝台装出一脸的狐疑,问道,“史大人此话怎讲?”
史孝忠依旧板着脸,轻蔑的瞅了一眼耶律延禧道,“若是陛下已经下了旨意立了储君,不管这个人是谁,老夫都会遵从陛下的遗愿,毫无保留的去支持储君继位为帝。
但事实是陛下根本就没有下这样的旨意,也没有任何书面的文书证明陛下已经想好了立耶律延禧为储君。
那么眼下就是没有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了。老夫这么说,相信诸位都没有异议吧?”
众人一琢磨,史侍郎这是摆明了不想耶律延禧这个窝囊废继位了,而且大家心中确实对耶律延禧非常失望,想象里就算他当了皇帝,也一定是个昏君,不但不能带领辽国更加强大,说不定会把辽国变得像他一样懦弱。
所以众人心里早就忽视了他皇太孙的地位,纷纷对史孝忠的说法表示了赞同。
耶律跋窝台苦笑道,“史大人,这样做,是不是……”
史孝忠不等对他把话说完,打断道,“老夫认为,眼下的局面,应该从剩余的皇族成员中,寻找一位德才兼备之人,继承大统。”
这时一直沉默的耶律和鲁斡好像看到了希望一般,忽然站出来说道,“本王赞同史侍郎的说法,大辽的皇位传承,虽然也讲究长幼尊卑之序,但在我们契丹人的传统里,有一点是要比长幼尊卑更受重视的。
那就是才能!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让大辽更加强盛,这一点才是陛下最大的宏愿,既然咱们要继承陛下的宏愿,就应该这么做!”
一番话说的是掷地有声,可惜并没有打动群臣,大家想起刚才耶律和鲁斡自私自利的行为来,心中觉得他虽然比耶律延禧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一个连臣子都不管不顾的人,谁又会乐意去拥护他呢?
何况耶律和鲁斡也已经六十岁了,他的性格和能力,往常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也不怎么样,让他当皇帝,也只能是个贪图享乐的昏君罢了。
谁都知道耶律和鲁斡这时候忽然站出来说这一番话是个什么意思,可众臣谁也没有买他的帐,装作没听见似的,等着史孝忠这个两朝老臣来拿主意。
耶律和鲁斡见众人没把他当一回事,心中郁闷又气愤,可他又不能发作,只得悻悻地退了回去。
而血缘上离耶律洪基最亲近的人被排除了之后,史孝忠笑眯眯地看向了耶律跋窝台,“老夫以为,南院大王为人正直,近年来执掌南院,析津府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方才国之危难之际,他勇不畏死,一番话大义凛然,给了吾等朝臣信心和勇气,而后南院大王麾下狼军杀至,射杀贼酋萧撒弼极其负隅顽抗的反党,拯救吾等于水火之中。
论能力论人品,老夫觉得南院大王都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之选。”
杨怀仁听完心中窃笑,老头刚才还说耶律洪基糊涂,他又何尝不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
萧撒弼是个篡权谋反之人,那耶律跋窝台何尝又不是个阴谋夺位之人呢?
史大人没想明白,其他人也没想明白,杨怀仁只能说,耶律跋窝台的确戏好,不服都不行。
杨怀仁作为一个外人,这种时候也不好插话说些什么,只能装作一副受教的样子,点着头表示史大人说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