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十字路口(下)
转眼过了中午,雨小了一些,却没有停。杨怀仁望着院子里一洼积水里被雨滴打起来的水泡,自言自语道,“这样的雨,是不是预示着夏天就要来了?”
鬼姐面露疑惑,“北方的春天,本来就短。”
杨怀仁没再接话,而是对手下众人道,“吃些干粮吧,若是这雨不停,咱们恐怕要在这村里留宿。”
众人纷纷从报复里取出干粮来果腹。说是干粮,其实和普通的干粮还不同,前几日杨怀仁做了好多鸡蛋糕,牛奶下的分量超多。
本来是因为大定府里不缺牛奶,闲着也是闲着,才做了些鸡蛋糕哄鬼姐开心,谁也没料想,赶上要出逃,那一堆鸡蛋糕,正好压扁成了鸡蛋糕饼,变成了随身携带的干粮。
鬼姐的一个贴身丫头,吃着鸡蛋糕,不自觉露出了笑容,“姑爷做的东西就是好吃,怪不得摆擂台,那么大的中京城里,也没遇上个对手。”
鬼姐年纪其实也不大,但看着自己贴身的这个年纪更小的小丫头,并没有把她当下人,却有了强烈的当姐姐的觉悟。
小丫头赞的是杨怀仁,却说得鬼姐心中乐开了花,一边递了水壶过去,一边帮小丫头抹了抹嘴角上的蛋糕渣,“就你会吃。”
小丫头眯着眼笑笑,很享受公主姐姐的爱护。只是再张嘴,便说错了话。
“宋朝的吃的东西,都这么好吃吗?要是这样,那大家不都愿意当宋人,谁还愿意当辽人?”
鬼姐脸色有点难看,作势揪了一下小丫头的耳朵,“吃东西还不老实!”
杨怀仁背对着她们,脸上却露出一丝轻笑。是啊,大宋的东西这么好吃,谁不愿意成为一个宋人?
如果天底下的人都这么想,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争斗和战争。
国家的不同,很大程度上都是和民族的不同有关系,每个国家,都是相同或者相近的民族逐步建立起来的。
就说大宋周边这些国家,几乎都是如此,当然不包括国力和大宋几乎势均力敌的大辽。
大辽国力的强,显示在军事上,比经济的话,连大宋的尾巴都追不上。
不过大辽也绝不能说是个单一民族国家,尽管契丹人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但契丹人的数量,也还没有超过国家人口的一半。
汉人的数量,几乎和契丹人差不多少,其他还有几十上百个人口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辽国的土地上。
如今契丹人掌权,但不代表契丹人就能长此以往的统治下去,几位契丹皇帝,不都拉拢汉人的那些大族和有影响力的读书人吗?
平白无故的给他们官职,不就是为了不让作为辽国第二大民族的汉人能安心接受契丹人的统治吗?
也正因为这种人口分级制度,造成了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满,他们也许表面上不敢表露出来,但如果真正来了机会,他们便会立即从人畜无害的兔子,变成凶恶勇猛的饿狼。
强权的统治,历来都不会太长久,契丹人如此,将来的蒙古人也如此。
所以杨怀仁觉得,用文化、教育、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来不断的同化这些少数民族,才是让中国大地之间走向统一的唯一途径。
而具有这个资格和底蕴的民族,非汉人莫属。
短期内能起到最显著的作用的方法,也只有饮食了。
饮食的影响方式,也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吃同样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太大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但有一点,好吃的东西,在中国人的口味里,几乎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在眼下这个物质比后世差了很远的年代,一道美味,放在江南,或是东北,亦或是中原或西北,大家都爱吃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当大家的饮食习惯有了共通之处,文化的相似性和共融性也就会逐渐的显现出来。
所以杨怀仁赚够了钱,开始在大宋各地建立食材基地,在庄子后山山坳里建设庖厨学院。
把好吃的东西推广出去,一是丰富老百姓的饮食种类,二是用相似的食物,来拉近了各地百姓之间的距离。
对辽国的百姓来说,如果他们的生活和饮食水平,比大宋差了一个甚至几个档次的时候,他们会不眼热?
那么为了弥合这种不平衡,必然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战争,用战争来掠夺更好的资源,更好的食物。
二是融合,大家成为一家人,你有的我也有,简单直接。
第二个途径听起来很简单,但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杨怀仁要做的,便是通过贸易,让这样的弥合成为现实。
辽国是免不了要大乱的,即便不是现在,将来的十到二十年,必然会有人起来反抗契丹人的统治,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这一天迟早都要到来。
杨怀仁需要做的,就是等着他们打,把辽国打成了一副烂摊子,他再跳出来收拾残局。
人生的十字路口,有时候提醒你走哪条路的人,不一定是个白发苍苍的白胡子智者。
这一刻,心中的梦想有了一个大致的可行性实施的方向,杨怀仁心中轻松了不少。
他回身做了下来,对鬼姐道,“这丫头不错。”
鬼姐不知是不是吃了醋,想起汉人的习惯来,她的陪嫁丫头,免不了成了一个通房丫鬟。
想要对小丫头生气,可看着她吃的满嘴蛋糕的可爱样子,又气不出来了,只得爱怜地捏了捏小丫头的脸蛋儿,“听见没,姑爷夸你呢。”
小丫头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抹了抹嘴巴,“唔?”
……
宿卫将军追出去五六十里地,眼看就要到榆州了,却半点杨怀仁的人影都没见着,他心里免不了犯嘀咕,莫非杨怀仁走的是北线?总不能他们一百多号人插上翅膀飞了不成。
他点了十几个手下,命他们继续向南,进榆州打探,看有没有杨怀仁经过的消息,而他自己则领着大队人马掉头,准备返回十字路口。
鬼姐面露疑惑,“北方的春天,本来就短。”
杨怀仁没再接话,而是对手下众人道,“吃些干粮吧,若是这雨不停,咱们恐怕要在这村里留宿。”
众人纷纷从报复里取出干粮来果腹。说是干粮,其实和普通的干粮还不同,前几日杨怀仁做了好多鸡蛋糕,牛奶下的分量超多。
本来是因为大定府里不缺牛奶,闲着也是闲着,才做了些鸡蛋糕哄鬼姐开心,谁也没料想,赶上要出逃,那一堆鸡蛋糕,正好压扁成了鸡蛋糕饼,变成了随身携带的干粮。
鬼姐的一个贴身丫头,吃着鸡蛋糕,不自觉露出了笑容,“姑爷做的东西就是好吃,怪不得摆擂台,那么大的中京城里,也没遇上个对手。”
鬼姐年纪其实也不大,但看着自己贴身的这个年纪更小的小丫头,并没有把她当下人,却有了强烈的当姐姐的觉悟。
小丫头赞的是杨怀仁,却说得鬼姐心中乐开了花,一边递了水壶过去,一边帮小丫头抹了抹嘴角上的蛋糕渣,“就你会吃。”
小丫头眯着眼笑笑,很享受公主姐姐的爱护。只是再张嘴,便说错了话。
“宋朝的吃的东西,都这么好吃吗?要是这样,那大家不都愿意当宋人,谁还愿意当辽人?”
鬼姐脸色有点难看,作势揪了一下小丫头的耳朵,“吃东西还不老实!”
杨怀仁背对着她们,脸上却露出一丝轻笑。是啊,大宋的东西这么好吃,谁不愿意成为一个宋人?
如果天底下的人都这么想,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争斗和战争。
国家的不同,很大程度上都是和民族的不同有关系,每个国家,都是相同或者相近的民族逐步建立起来的。
就说大宋周边这些国家,几乎都是如此,当然不包括国力和大宋几乎势均力敌的大辽。
大辽国力的强,显示在军事上,比经济的话,连大宋的尾巴都追不上。
不过大辽也绝不能说是个单一民族国家,尽管契丹人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但契丹人的数量,也还没有超过国家人口的一半。
汉人的数量,几乎和契丹人差不多少,其他还有几十上百个人口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辽国的土地上。
如今契丹人掌权,但不代表契丹人就能长此以往的统治下去,几位契丹皇帝,不都拉拢汉人的那些大族和有影响力的读书人吗?
平白无故的给他们官职,不就是为了不让作为辽国第二大民族的汉人能安心接受契丹人的统治吗?
也正因为这种人口分级制度,造成了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满,他们也许表面上不敢表露出来,但如果真正来了机会,他们便会立即从人畜无害的兔子,变成凶恶勇猛的饿狼。
强权的统治,历来都不会太长久,契丹人如此,将来的蒙古人也如此。
所以杨怀仁觉得,用文化、教育、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来不断的同化这些少数民族,才是让中国大地之间走向统一的唯一途径。
而具有这个资格和底蕴的民族,非汉人莫属。
短期内能起到最显著的作用的方法,也只有饮食了。
饮食的影响方式,也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吃同样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太大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但有一点,好吃的东西,在中国人的口味里,几乎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在眼下这个物质比后世差了很远的年代,一道美味,放在江南,或是东北,亦或是中原或西北,大家都爱吃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当大家的饮食习惯有了共通之处,文化的相似性和共融性也就会逐渐的显现出来。
所以杨怀仁赚够了钱,开始在大宋各地建立食材基地,在庄子后山山坳里建设庖厨学院。
把好吃的东西推广出去,一是丰富老百姓的饮食种类,二是用相似的食物,来拉近了各地百姓之间的距离。
对辽国的百姓来说,如果他们的生活和饮食水平,比大宋差了一个甚至几个档次的时候,他们会不眼热?
那么为了弥合这种不平衡,必然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战争,用战争来掠夺更好的资源,更好的食物。
二是融合,大家成为一家人,你有的我也有,简单直接。
第二个途径听起来很简单,但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杨怀仁要做的,便是通过贸易,让这样的弥合成为现实。
辽国是免不了要大乱的,即便不是现在,将来的十到二十年,必然会有人起来反抗契丹人的统治,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这一天迟早都要到来。
杨怀仁需要做的,就是等着他们打,把辽国打成了一副烂摊子,他再跳出来收拾残局。
人生的十字路口,有时候提醒你走哪条路的人,不一定是个白发苍苍的白胡子智者。
这一刻,心中的梦想有了一个大致的可行性实施的方向,杨怀仁心中轻松了不少。
他回身做了下来,对鬼姐道,“这丫头不错。”
鬼姐不知是不是吃了醋,想起汉人的习惯来,她的陪嫁丫头,免不了成了一个通房丫鬟。
想要对小丫头生气,可看着她吃的满嘴蛋糕的可爱样子,又气不出来了,只得爱怜地捏了捏小丫头的脸蛋儿,“听见没,姑爷夸你呢。”
小丫头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抹了抹嘴巴,“唔?”
……
宿卫将军追出去五六十里地,眼看就要到榆州了,却半点杨怀仁的人影都没见着,他心里免不了犯嘀咕,莫非杨怀仁走的是北线?总不能他们一百多号人插上翅膀飞了不成。
他点了十几个手下,命他们继续向南,进榆州打探,看有没有杨怀仁经过的消息,而他自己则领着大队人马掉头,准备返回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