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35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没想到,永盛大帝居然这么狠,百官罢免,扣押宰相?
  当真不怕出大事吗?
  百官交替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他们要是一日不处理事情,大夏王朝就要乱起来。
  若是直接罢免,即便是来了新的官员,怎么可能一下子能处理好公务?
  再加上百官若是被罢黜,让下面人直接上?那些世家答应吗?大夏那么多贵族答应吗?
  就好比礼部尚书,这背后可是有不少势力,现在礼部尚书换人了,换一个其他世家门阀的人,或者是毫无背景的人,大家答应吗?
  总而言之,如若当真罢黜百官,惹来的麻烦将会无比恐怖。
  这一点他们相信,无论是皇帝还是他们,都不想看到这种事情。
  “陛下,还请陛下三思,百官罢黜,不符朝纲,您是圣君,万不可如此啊。”
  “奴婢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一刻,刘言跪在地上,朝着永盛大帝磕头,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站出来说话。
  无论结果如何,他不能让皇帝做出这样的事情。
  真做了,不但会惹来掀然大波,更主要的是,这百官身后还有一批人,一批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必然也会大骂永盛大帝,尤其是那些权贵世家的读书人,因为他们未来也会当官,十分清楚这当中的利弊关系。
  虽然现在看似跟他们没有关系,可东厂当真建立,他们未来当官后,也必然会受到限制。
  自然而然,这又牵扯到一个庞大势力。
  所以东厂的设立,绝对不能这么急,必须要缓缓展开,要做到润雨细无声才能成功。
  永盛大帝倒不是急了,而是彻底对大夏所有情报机构感到失望。
  悬灯司也好,镇府司也罢,居然都没有查出匈奴国窃取国运之事,这让他感到了危机,更让他认为,大夏王朝有不少奸细。
  而这些太监不一样,是自己的奴仆,天之家奴,永远不会背叛自己,亦或者是说他们永远不会造反。
  或许会有内奸,但最起码是底层中的底层,大夏皇宫也十分严密,这些太监即便是想要传递消息出去,也难如登天。
  彻底防住不可能,但绝对比任用这帮官员要好十倍百倍。
  这也是永盛大帝为何明知道百官不会答应,但依旧要说出来的原因。
  只是听到刘言之声。
  永盛大帝没有借此机会下台阶,而是顺势望着百官冷声道。
  “朕看就是朕这十二年来太过于仁慈了。”
  “十二年前,朕敢做的事情。”
  “十二年后,朕依旧敢。”
  “朕知道,尔等当中还有人在心中骂朕暴虐不堪,这十二年来,朕也想的明明白白。”
  “无论朕怎么做,都无法改变朕在尔等心中的印象。”
  “既然如此,那朕也无需与尔等好好说什么了。”
  “来人,全部拖走。”
  “再让悬灯司将百官家属九族严格看管。”
  “退朝。”
  永盛大帝开口,这一次他声音冰冷至极,而且不仅仅是控制百官,连他们的九族一同算进去了。
  刹那间。
  百官脸色彻底大变。
  这一刻,他们忽然惊醒。
  眼前的人,可不是什么仁慈之人,这可是一位篡位的皇帝啊,一位自幼便跟随太祖征战天下的皇帝啊。
  这是武皇帝,很多地方都像太祖,可不是什么文弱皇帝。
  自己如此刚硬,的的确确会惹来麻烦。
  而且这位皇帝,是真的能做到血洗百官。
  十二年前,建德一脉,牵扯十几万人,换做任何一个皇帝,只怕都会降低影响,选择囚禁发配。
  可这位皇帝呢?基本上杀干净了,如若不是太子和一些臣子出面,可能真会杀的干干净净。
  十二年过去了。
  他们的确忘记了这点。
  主要是这十二年来,永盛大帝的确听劝言,纳贤疏。
  文官们越来越得瑟,越来越嚣张,毕竟明君在世,文官自然会膨胀。
  太祖年间可就不是这样,不服就杀,以致于文官被打压的很惨,武将地位极高。
  不过太祖的行为,也引来了反噬,大量文官被打压,国家出了很多问题。
  眼下,永盛大帝这般的行为,让他们感到了恐慌。
  这是君臣决裂啊。
  有人想开口说什么,可永盛大帝已经走了,殿外的侍卫走入,没有任何废话,将这些人全部带去问心殿。
  至于李善,更是被直接扣押牢中。
  只是李善没有一点后悔,而是望着众人道。
  “若设东厂,朝纲崩坏,文武皆死。”
  他只是一句话,告戒众人。
  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慌了,也有些怕了,可他更加清楚的是,东厂的设立,绝对是一把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刀。
  文武百官将没有任何话语权了。
  可以允许皇帝权力最大,但皇帝想要拥有所有权力,这也是不行的,容易诞生昏君暴君。
  所以东厂之事,他绝不同意,也告戒众人,不要乱了阵脚。
  听到这话,百官沉默。
  他们明白李善的意思,可也不想跟皇帝闹的这么僵啊。
  一时之间,陷入两难之境。
  但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李善彻底将皇帝得罪死了。
  而与此同时。
  皇宫之外。
  整个京都早已经陷入一片喜庆当中了。
  顾锦年今日拒绝和亲,为大夏王朝立言,陛下封侯设宴,又大赦天下,这如何不是一件值得喜庆之事?
  如今街道之上,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读书人,都在夸赞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
  文人作诗,歌颂顾锦年,百姓更是不断夸赞顾锦年这些日子来的所作所为。
  而且各大戏院也在第一时间请来一些读书人撰写戏本,就是将今日之事,写成戏文。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京都天桥的普通戏班子,还是一些大院戏班,已经排演好了顾锦年为民伸冤的戏码。
  场场爆满,百姓也好,读书人也罢,一些商贾也爱看,情到深处,更是引来一众叫好,打赏连连。
  对于戏园子来说,顾锦年简直是一块宝贝,活脱脱的大宝贝啊。
  而这种事情,不会被管制,毕竟也是间接性扩大顾锦年的声望,并且不仅仅是京都如此,为民伸冤的戏码,早已经传遍大夏王朝所有戏班子。
  京都火的东西,也相应会传到其他郡府当中。
  如今为国立言,更不是一件小事啊。
  不过对比京都的热闹。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也在三个时辰后,得到了消息。
  此时此刻。
  大金王朝。
  皇宫当中。
  一名老者端坐在龙椅上,听着太监传递的消息,眉头一直紧皱。
  “大皇帝。”
  “匈奴国已差人送来书信,希望大金王朝能出面处理此事。”
  老太监开口,望着这位大金皇帝,如此说道。
  龙椅上。
  大金皇帝沉默不语,年迈的面容上,尽是平静。
  过了良久,他的声音响起。
  “让匈奴王调查清楚,大夏王朝是如何识破窃取国运之事。”
  “再让大金的人,打听这方面的消息。”
  “告诉匈奴国,倘若大夏王朝当真与匈奴开战,大金王朝会出面调和,简单交锋,大金不会出面,倘若涉及十二城,大金王朝会援助部分。”
  “只要大夏王朝不入侵匈奴国真正领土,大金王朝也无法与大夏王朝宣战。”
  “让他自己做好准备。”
  大金皇帝这般说道。
  这是他的态度也是他的想法。
  两国交战,大金王朝可以出面调和,但也仅仅只是出面调和,告知对方自己在关注即可。
  如果真打起来了,不涉及十二城,大金王朝也无法过多援助,换句话来说,大夏王朝也有自己国家面子,总不可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就当没事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