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场过道的右前方,有一高台,上头坐着宛平县的廪生们。三个小子一进场,高台上一消瘦的小老头站起来,仔细打量了几个小子,而后呼道:“廪生吴汉,保!”
  此即为“唱保”——衙差验身,廪生呼应。
  三个小子总算顺利进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简单收拾后,将要用的物件取出,置于案桌上。天微微亮,初春又是初晨,坐下来不动,越发觉得冻手冻脚,裴少淮引燃银霜炭,将手炉捧在怀里,果然暖和了不少。
  他抬头一看,见到了本县的一县之长——知县沈非。沈知县三十余岁,神色严肃坐在高台上,察观全场。
  裴少淮听姐夫徐瞻介绍过此人,乃成顺十九年探花,一甲进士及第,后入翰林院任七品编修。任职期间,在宫中颇得美名,去岁调任至此,任六品知县。
  如此年纪就能在皇城脚下,任宛平县知县,前途何等光明。只需任期一满,不出差池,必定会调回宫中,委以重任。
  他的前一任便是如此。
  ……
  今日县试第一场,即为正场,也是县试中最重要的一场,此后几场考试,则称为初覆、再覆、末覆。每一场考一日,天亮开考,日落收卷,不得掌灯答题。两三日后,放榜布公,通过者再考第二场,以此类推。
  所考题目皆为沈知县所出。
  ……
  天已大亮,所有考生皆已入座,贡院内一片安静。一声锣响,助考官们分发答纸,考试开始。
  纸上并无题目,题目会以举牌巡游的形式公布。
  裴少淮知晓,今日一共有三道题目——首题两道,试四书文二篇,即从四书里出题,写两篇八股文。通常次题一道,依照题目所给意境,帖诗一首[1]。
  题量不算大,按段夫子平日里的要求,半日即可做完。
  牌子很快巡走到裴少淮跟前,只见上头写着:
  其一,不以规矩。
  其二,君子九思。
  裴少淮在草稿纸上抄了下来,自以为,这两道题中规中矩,对学童们而言难度适中。
  他开始构思如何下笔。第一题出自《孟子》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讲的是人要守规矩,自然写不出甚么新意来,若想答得比别人好,只能在遣文造句、引经据典上花心思了。
  裴少淮破题,草稿上写道:“等闲人未恃明与巧,岂可不以规矩乎。”连离娄和公输子这样的人都要守规矩,平常人没有他们的明察秋毫、奇思巧艺,岂能没有规矩?
  破题之后,后面的起二股、中二股、束二股,皆要对仗工整,字字句句斟酌推敲,这一部分,裴少淮多花了些时间。
  其实,县试只是科考的“敲门砖”,说是要写八股文,实则,许多学童笔力不够,难以做到全文八股都工工整整。主考官改卷录取时,也会考虑到这一情况,是以,考生写文章只要略有“八股之形”,又字句通顺,基本上都能通过正场,拿到府试的资格。
  裴少淮自然不会以这样低的要求来限制自己。
  一稿写完,细数,恰好三百字出头,字数适宜。又继续构思第二题,两篇文章加起来,七百字以下为妙。
  这时,五言律诗题也放出来了,只见上面写道:黄花如散金[3]。
  裴少淮心里咯噔了一下,此句不正是段夫子去岁春日里带着他们仨野游,见到连片的油菜花时,现场给他们讲解的诗句吗?因菜花连片如海,风来浪起,确似散金,让他记忆犹新。
  想必,裴少津和徐言成二人,也是如此感受。
  考生们若是将“黄花”理解为秋日金菊,或是对镜花黄,都是跑题的。
  在考场,裴少淮发现,夫子平日里带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原来皆有用意。因而也明白了,科考绝非死读书、读死书。
  写完两篇八股文,裴少淮开始考虑五言律诗,沉思后,下笔成稿,几经修改,只见上头写着:
  小朵未有红相衬,一支不若连片开。无需娇颜倾盛世,只为乡野亦有春。
  诗名《黄花》[4]。
  至此,三道题目全部打好草稿,只待誊抄到答卷上。时值午时,到了用膳的时候,裴少淮收拾好桌面,从包袱里取出糕点和茶水,不紧不慢开始填肚子。
  一会抄字,若想写得好,也是个体力活,可不能空着肚子。
  饱腹之后,裴少淮活动活动手腕,丈量好大概尺寸后,开始一笔一划,把文章誊抄上去。他写得极细心,力求每一个字都工整漂亮。对于县试这样难度不算高的考试,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做到出类拔萃。
  庭中日欲哺,午后申时,到了放头牌的时候,即主考官揭开贡院大门封条,把提前交卷的第一批考生从北门放出去。远远的,裴少淮在那一批人中,认出了徐言成的身影。
  他刚刚抄完试卷,包袱也还未收拾,赶不上头牌了。裴少淮干脆再仔细检查一遍卷子,再慢慢收拾,等半个时辰之后的次牌,再交卷出去。
  ……
  ……
  贡院门外,徐言成见少淮、少津两个同窗还未出来,便找了块石板坐下,想等到次牌放开的时候,和他们一块回去。
  未料到,这一等,反倒又让他遇见了那个詹清远。
  詹清远张口就问:“言成小弟,你答得如何?恰巧,两道四书题,我在家中皆练过手,方才在考场上又润色了一番。”言中露喜。
  “恭喜清远兄,小弟预祝清远兄团榜居中。”徐言成道。
  团榜,即是正场之后,县衙公布的录用榜,因填榜时,是一圈一圈来填的,形如大饼,故称“团榜”。正场第一,填在团榜的最中间。
  詹清远不依,追问道:“你答得如何?”
  “尚可尚可,应该上榜无虞。”
  詹清远见裴少淮、裴少津两兄弟尚未交卷出来,按捺不住心中小心思,忍不住问道:“那同你来的两位师弟,以你平时所知,你觉得他们会如何?”
  这一下子把徐言成问住了,如何?
  还能如何?他写文章,鲜有机会能胜过两位小舅。
  徐言成半仰头,略带忧郁之色,如实道:“不要靠近他们兄弟俩,靠近他们,会让你的一身学问,显得十分不堪。”
  言下之意,不要靠近他们,靠近他们会变得“不幸”,不要问我为何知道。
  “哦——”詹清远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结果却道,“他们学问竟能差到让人不堪,段夫子为何还能看上他们?实在难以理解。”
  第25章
  徐言成又愣住了,一时不知,究竟是自己言辞有误,还是那詹清远猪油蒙了心,只听自己想听的。
  他不知如何回应,只得讪讪笑了笑,不多解释甚么。
  詹清远开怀离去后,过了半个时辰,次牌开放,又一群交了卷的考生走出来,淮津兄弟正在其中。
  裴少淮与徐言成碰面后,见时辰尚早,便吩咐小厮长舟回伯爵传话,说是他们兄弟二人先去徐家,向夫子回禀考试情况,晚一些再回家。
  此乃尊师之举,并无不妥。
  淮津兄弟上了徐家的马车,三个小子同在一厢,难免会聊起今日考试之题,悉如往日探讨学问之态。
  徐言成道:“那帖诗一题,我左思右想,难得春景意境,干脆弃而不用,改写其效用,写道‘仲春黄萼落,旻天新油甘’,也不知晓如此破题作不作数。”
  裴少淮赞道:“自然作数,而且破题取义妙极,你大可放心。”
  “我跟大哥想的一样。”裴少津道,“比起你们俩,我的诗显得平庸许多,我终于明白,夫子为何屡屡让我外出领会意境了,这果然是一门学问。”
  徐言成又问:“少淮、少津,你们说,今年的县试会不会有许多考生落败在‘黄花’之下?毕竟书中有‘九日黄花酒’[1],又有‘年年孤负黄花约’[2],将黄花破题为秋菊,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看未必。”裴少津摇摇头,他的记性最好,解释道,“前年,此题曾在江南省乡试中出过,大批考生败北,故此,‘黄花如散金’一句名声大噪……想必,其他学堂的夫子,也曾讲解过此例罢。”
  裴少淮亦附和道:“津弟说得没错,县尊大人借用此题,除了考查帖诗水平以外,还为考查学子们消息是否灵通,是否足够关注科考。再者,这县试只是童试第一关,历来批卷不算严格,只要文章写得尚可,帖诗偏题了,依旧有机会入围,只不过名次差些罢了。”
  回到徐府,三个小子依次向段夫子回禀了作答情况。
  段老夫子轻抚山羊胡,频频颔首,面容比平日里要温和许多,点评时,只说了夸奖的话,没有点出不足,最后道:“少淮诗文俱佳,少津引经据典多,文辞深刻,言成破题巧妙……你们平日里的苦读没有白费,可以安心准备后头的考试矣。”
  “是,夫子。”三个小子皆是高兴。
  毕竟是科考路上的第一考,能取得夫子这样的评价,这一步便算是走稳了。
  步步走稳,才能长远。
  ……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那詹清远回到府上,先同祖父报了作答情况,说起自己写的那句“秋意萧萧潜入夜,满城皆是黄花开”时,眉飞色舞,他化用的是“随风潜入夜[3]”、“满城尽带黄金甲[4]”,以为可得祖父赞赏。
  他平日里的学问,确实是不差的。
  未料,詹大人色变,斥责道:“夫子不是曾与你说过江南省秋闱之事吗?这题目出得虽偏了些,但已考过,你怎还能忘了出处?”
  詹清远心胆一沉,这才想起江南省秋闱考的正是此题,无怪自己总感觉“黄花如散金”似曾相识。
  事情已成定局,詹大人也只好安慰孙子道:“你的两篇文章不错,总不至于正场落榜,还是放平心态,准备后面几场考试罢……吸取教训便好。”
  ……
  夜里,满城夜黑灯稀。
  贡院里,灯亮如昼,千卷堆积如山,若想两日之内将卷子批改完,填榜完毕,不是易事。沈知县带着几位同考官,正在忙着批改卷子。
  县试虽没那么严格,但头几名考生的卷子,是要呈给顺天府尹翻阅的,这件事马虎不得。毕竟,皇城底下,顺天府里,可不止一个宛平县。
  谁不争着表现?
  县试考卷的好坏,是彰显一县之学风的重要一环,也是政绩的重要表现,沈知县自然看重,只盼能有些不错苗子,替他在府尹面前挣挣脸面。
  两日辛苦之后,果真未让他失望。
  ……
  正场过后的第三日,贡院之外,围满了各府前来看榜的小厮和县城百姓,人声鼎沸,门庭若市。
  团榜贴出,人群便团团围了过来。
  只见团榜形如大饼,小圈大圈,拢共三圈,榜上只填座位号,不写姓名籍贯,所以各位考生看榜时还需费些眼力。
  小圈十人,居正中者为“甲排十三座”,即为正场第一。次圈略大一些,书写紧密,共有六十人。
  小圈、次圈这七十人,荣登甲榜。
  最外面还有一个大圈,共八十人,称为乙榜。
  不管是甲榜还是乙榜,这一百五十人,都算通过了正场考试,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不过,若想最终在县试取得个好名次,还需继续参加后面初覆、再覆、末覆几场考试。
  徐家识字的小厮出来看榜前,徐言成十分淡定地吩咐道:“从小圈第三位开始找我座位号即可。”他的诗虽比少津好一些,但文章不及少津,对于名次,徐言成心里有数。
  长舟识字,早早替自家少爷前来蹲榜,他一眼便看到了那“甲排十三座”和“丙排七座”两个号连在一起,兴奋不已,高高兴兴赶回去,准备领赏。
  詹清远惊喜发现,自己帖诗偏题,居然还能位列次圈中部,隐隐觉得自己还可以再争上一争,打算在后面几场考试中发力追赶。
  裴少淮、裴少津、徐言成能名列前茅,倒也正常,毕竟在童试第一关,竞争者基本皆是同龄人,十几岁居多。
  科考的难度主要在后面,从院试开始,每一关考试,一年年积攒下来的人数就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考试的难度随之也越来越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