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扑朔迷离
事情正如李宏宇所预料的那样,当天晚上,那名假传李皇后口谕使得杨涟和左光斗等人得以进入乾清门的年轻内侍被人发现在吊死在了后宫一个偏僻的房间里。
按照那名内侍留下的遗书,他是不愿意看见平时横行无忌的李皇后趁着朱由校年少的时候擅权,在朝堂上垂帘听政,进而误国误民,所以冒死假传李皇后的口谕放进了杨涟和左光斗等耿直忠义之臣进宫护卫朱由校。
由于自知罪孽深重,因此那名年轻内侍选择了自尽而亡,以谢圣恩。
随着那名年轻内侍的死亡,东林党闯宫一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此案中年轻内侍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不是他“及时”出现的话,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根本进不了乾清门。
李宏宇可以肯定的是,那名年轻内侍之所以会“及时”赶到乾清门并不是一个偶然,十有八九是早就躲在乾清门附近观察现场的局势,发现那名壮实百户准备关闭宫门时就现身假传李皇后的口谕。
因为当时情形太过混乱,再加上那名年轻内侍是李皇后身边的人,故而那名龙骧卫的壮实百户根本不会怀疑它是假的,进而酿成了大错。
至于御马监太监陈顺,闯宫案发生的当天下午被人从内城的一家酒楼抬回了紫禁城,原来他中午在那家茶楼见一名江南的商贾商谈御马监生意上的事情,不成想喝了几杯酒后就不省人事,那名江南商贾也不知踪影。
御马监太监之所以能跟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分庭抗礼,是因为御马监的独特职能。
明朝历史上,御马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与兵部及五军都督府共掌大明兵权的衙门,宦官所担任的监军皆由御马监任命,实为内廷的枢密院。
不仅如此,御马监还管理皇家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执掌皇帝的内库,被视为大明的“内管家”。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两度设置的西厂也是由御马监的太监提督的,可谓与司礼监提督的东厂分庭抗礼。
实际上,御马监不仅直接负责调动龙骧卫与虎镶卫的军队,而且还参与亲军都护府的管理,这使得御马监在内廷的二十四衙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内廷中的武职衙门。
正是由于御马监兼有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权力,所以成为了二十四衙门中仅次于司礼监的第二衙门。
放眼明朝的历史,内廷的诸多争斗也是围绕司礼监和御马监进行,其次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的争斗。
按照定制,东厂厂督由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担任,以制衡司礼监掌印太监。
内廷的这种制度始于宣德皇帝,宣德皇帝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内廷那些权势显赫的太监相互制约,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以及御马监太监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这样一来就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由于陈顺昏睡不醒,过于太医院的御医前来诊断,发现他中了一种药效极强的迷药,没有解药可用,只能等到药性过了陈顺才会醒来。
陈顺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悠悠然醒了过来,根本不清楚宫中发生了巨变。
等得知东林党的人昨天闯进了乾清门把朱由校从宫中给抢走,使得朱由校在文华殿仓促登基亲政后,陈顺吓得魂飞魄散,匆忙赶去清宁宫向朱由校赔罪。
就在前天,近段时间来取得联系的一名江南商贾约陈顺谈其所掌管的皇家生意上的事情。
因为双方先前打过一次交道,做了一笔十万两的生意,所以陈顺根本不容有诈欣然赴约,给皇家赚钱是他的一项重要职责。
谁成想,陈顺喝了几杯酒后就失去了意识,直到第二天才清醒了过来,很显然是中了对方的圈套。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在陈顺中了迷药后就开始缉拿那名江南商贾,不过其已经失去了踪迹,有人看见他离开了京城,去向不明。
根据锦衣卫北镇抚司所掌控的情报,那名江南商贾的身份是伪造的,而且临走的时候凭借陈顺随身所带的印章,骗走了城外皇庄里的一批字画,估价高达二十万两。
如今,那名江南商贾已经被官府通缉,不过由于其身份信息是编造的,再加上大明幅员辽阔,因此要想找到他很难。
单从这起事件来看,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案,只不过时间发生得非常巧合,不偏不倚正好在东林党的人闯宫的时候,进而使得御马监的人群龙无首,并没有尽到保护朱由校的职责。
如果通观全局,那么陈顺的案子里面就多出了很多诡异的味道,首先敢诈骗御马监太监的人世上恐怕寥寥无几,一经查实必死无疑,谁吃饱了撑的为了一些钱财就葬送了性命?
其次,既然那名江南商贾能做起十万两银子的生意,那么很显然应该不会为了区区二十万银子就去冒险。
三者,那名江南商贾与陈顺是近期才接触上,而且又选择东林党闯宫的时候给陈顺下迷药,那么其中的是否有隐情就令人们浮想联翩了。
可惜的是,由于那名江南商贾跑了,所有的疑问现在都无法解答。
朱由校并没有惩处陈顺,只是对其进行了训诫,陈顺是万历皇帝身边的老人,能执掌御马监自然深得万历皇帝的信赖和器重,其能力毋庸质疑。
如今,朱由校初登大宝自然要善待陈顺这样的宫中老人,使得其为己所用。
陈顺这次很显然被人摆了一道,正是拉拢陈顺的大好时机,陈顺必定对朱由校感恩戴德,以后尽心给朱由校办事。
除了陈顺外,东林党闯宫事件中还有另外一个疑团,那就是本应该轮换的虎骧卫军士并没有按时出现在乾清门。
否则的话,合龙骧卫和虎骧卫之力足以控制住乾清门的局势,不至于惊慌失措下没有验证那名年轻内侍所传口谕的真假就把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放进了乾清门。
按照虎骧卫那名本应率队到乾清门轮换的百户的说法,临近中午的时候他接到了御马监的调令,把他们调到了明天值守,故而没去乾清门。
很可惜,那名虎骧卫的百户却拿不出调令,那道被他放在当值公房里的调令不翼而飞,不过有几名虎骧卫的武官可以作证确实有那道调令。
这一下那名虎骧卫的百户倒霉了,由于他无法上交调令,故而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将其跟那几名作证的武官一同拿到了诏狱中拷问。
李宏宇觉得东林党的这次闯宫简直就是一出精彩绝伦的大戏,设计得异常周全,在王安的配合下东林党取得了一场影响到大明朝局的胜利。
显而易见,东林党此次跟王安的合作将使得司礼监和内阁站在同一阵营,无论是对齐楚浙三党还是朱由校来说都极为不利,冒犯了朱由校的皇权。
这也注定了闯宫一案查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顶多让一些无关紧要的替死鬼背黑锅而已,根本伤不了东林党的分毫。
李宏宇对闯宫一案没有兴趣,不想过多地介入到朝堂上的党争中去,海关司的发展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否则,一旦陷入到朝堂上纷繁复杂的党争里的话,李宏宇要想脱身可就不容易。
再者说了,李宏宇现在资历浅薄,海关司现在也跟朝堂诸派系之间没有直接上的利益冲突,故而他现在介入党争着实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两天后,李府。
“宇哥哥,宫里的形势现在如何了?”
自从闯宫事件发生后李宏宇一直待在皇城,直到安置妥当手里的事务后才得以回家,秦月一边给他按摩着肩头一边饶有兴致地问道。
现在京城关于东林党闯宫一事的流言蜚语漫天飞舞,百姓们对东林党此举是众说纷纭,谁也没有想到堂堂的皇宫里面竟然会发生如此离奇的事情,简直令人大开眼界,犹如天方夜谭一般。
开始时,百姓们谈论的都是闯宫一案的东林党众官员,对于他们的举动是倍感震惊。
不过很快,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市面上的对于闯宫一案的言论发生了急剧转变,矛头由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众当事者转移到了李皇后的身上,说李皇后妄想趁着朱由校年幼把持朝政,东林党此举是为了维护大明皇权正统。
几乎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李皇后的传言,说李皇后进宫后仗着泰昌帝的喜爱恃宠而骄,欺凌太子妃等泰昌帝的妃子,不仅逼死了朱由校的生母而且还害死了许多泰昌帝的儿子,使得泰昌帝仅有两子存世。
对民间的百姓而言,与皇帝和皇后的宫中秘闻自然是最能引发人们的兴致,故而市面上很快就传遍了对李皇后不利的流言蜚语。
经过不断的以讹传讹,李皇后的形象很快就变得十分不堪,成为了一个凶狠刻薄、利欲熏心的女人,想要趁着朱由校年少把持朝政,成为世上的第二个武后。
李宏宇对此是不屑一顾,说李皇后想要擅权他还相信,可是欺凌太子妃以及谋害皇子等言论就纯粹是扯淡了,是毫无根据的臆测之言,根本就不了解皇宫中的情况,难道皇宫的那些森严规制能被视为儿戏,同时还要无视万历皇帝的存在?
在李宏宇看来,不仅李皇后,包括泰昌帝在内,由于国本之争在清宁宫里肯定过得提心吊胆,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岂敢造次?
按照那名内侍留下的遗书,他是不愿意看见平时横行无忌的李皇后趁着朱由校年少的时候擅权,在朝堂上垂帘听政,进而误国误民,所以冒死假传李皇后的口谕放进了杨涟和左光斗等耿直忠义之臣进宫护卫朱由校。
由于自知罪孽深重,因此那名年轻内侍选择了自尽而亡,以谢圣恩。
随着那名年轻内侍的死亡,东林党闯宫一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此案中年轻内侍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不是他“及时”出现的话,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根本进不了乾清门。
李宏宇可以肯定的是,那名年轻内侍之所以会“及时”赶到乾清门并不是一个偶然,十有八九是早就躲在乾清门附近观察现场的局势,发现那名壮实百户准备关闭宫门时就现身假传李皇后的口谕。
因为当时情形太过混乱,再加上那名年轻内侍是李皇后身边的人,故而那名龙骧卫的壮实百户根本不会怀疑它是假的,进而酿成了大错。
至于御马监太监陈顺,闯宫案发生的当天下午被人从内城的一家酒楼抬回了紫禁城,原来他中午在那家茶楼见一名江南的商贾商谈御马监生意上的事情,不成想喝了几杯酒后就不省人事,那名江南商贾也不知踪影。
御马监太监之所以能跟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分庭抗礼,是因为御马监的独特职能。
明朝历史上,御马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与兵部及五军都督府共掌大明兵权的衙门,宦官所担任的监军皆由御马监任命,实为内廷的枢密院。
不仅如此,御马监还管理皇家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执掌皇帝的内库,被视为大明的“内管家”。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两度设置的西厂也是由御马监的太监提督的,可谓与司礼监提督的东厂分庭抗礼。
实际上,御马监不仅直接负责调动龙骧卫与虎镶卫的军队,而且还参与亲军都护府的管理,这使得御马监在内廷的二十四衙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内廷中的武职衙门。
正是由于御马监兼有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权力,所以成为了二十四衙门中仅次于司礼监的第二衙门。
放眼明朝的历史,内廷的诸多争斗也是围绕司礼监和御马监进行,其次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的争斗。
按照定制,东厂厂督由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担任,以制衡司礼监掌印太监。
内廷的这种制度始于宣德皇帝,宣德皇帝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内廷那些权势显赫的太监相互制约,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以及御马监太监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这样一来就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由于陈顺昏睡不醒,过于太医院的御医前来诊断,发现他中了一种药效极强的迷药,没有解药可用,只能等到药性过了陈顺才会醒来。
陈顺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悠悠然醒了过来,根本不清楚宫中发生了巨变。
等得知东林党的人昨天闯进了乾清门把朱由校从宫中给抢走,使得朱由校在文华殿仓促登基亲政后,陈顺吓得魂飞魄散,匆忙赶去清宁宫向朱由校赔罪。
就在前天,近段时间来取得联系的一名江南商贾约陈顺谈其所掌管的皇家生意上的事情。
因为双方先前打过一次交道,做了一笔十万两的生意,所以陈顺根本不容有诈欣然赴约,给皇家赚钱是他的一项重要职责。
谁成想,陈顺喝了几杯酒后就失去了意识,直到第二天才清醒了过来,很显然是中了对方的圈套。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在陈顺中了迷药后就开始缉拿那名江南商贾,不过其已经失去了踪迹,有人看见他离开了京城,去向不明。
根据锦衣卫北镇抚司所掌控的情报,那名江南商贾的身份是伪造的,而且临走的时候凭借陈顺随身所带的印章,骗走了城外皇庄里的一批字画,估价高达二十万两。
如今,那名江南商贾已经被官府通缉,不过由于其身份信息是编造的,再加上大明幅员辽阔,因此要想找到他很难。
单从这起事件来看,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案,只不过时间发生得非常巧合,不偏不倚正好在东林党的人闯宫的时候,进而使得御马监的人群龙无首,并没有尽到保护朱由校的职责。
如果通观全局,那么陈顺的案子里面就多出了很多诡异的味道,首先敢诈骗御马监太监的人世上恐怕寥寥无几,一经查实必死无疑,谁吃饱了撑的为了一些钱财就葬送了性命?
其次,既然那名江南商贾能做起十万两银子的生意,那么很显然应该不会为了区区二十万银子就去冒险。
三者,那名江南商贾与陈顺是近期才接触上,而且又选择东林党闯宫的时候给陈顺下迷药,那么其中的是否有隐情就令人们浮想联翩了。
可惜的是,由于那名江南商贾跑了,所有的疑问现在都无法解答。
朱由校并没有惩处陈顺,只是对其进行了训诫,陈顺是万历皇帝身边的老人,能执掌御马监自然深得万历皇帝的信赖和器重,其能力毋庸质疑。
如今,朱由校初登大宝自然要善待陈顺这样的宫中老人,使得其为己所用。
陈顺这次很显然被人摆了一道,正是拉拢陈顺的大好时机,陈顺必定对朱由校感恩戴德,以后尽心给朱由校办事。
除了陈顺外,东林党闯宫事件中还有另外一个疑团,那就是本应该轮换的虎骧卫军士并没有按时出现在乾清门。
否则的话,合龙骧卫和虎骧卫之力足以控制住乾清门的局势,不至于惊慌失措下没有验证那名年轻内侍所传口谕的真假就把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放进了乾清门。
按照虎骧卫那名本应率队到乾清门轮换的百户的说法,临近中午的时候他接到了御马监的调令,把他们调到了明天值守,故而没去乾清门。
很可惜,那名虎骧卫的百户却拿不出调令,那道被他放在当值公房里的调令不翼而飞,不过有几名虎骧卫的武官可以作证确实有那道调令。
这一下那名虎骧卫的百户倒霉了,由于他无法上交调令,故而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将其跟那几名作证的武官一同拿到了诏狱中拷问。
李宏宇觉得东林党的这次闯宫简直就是一出精彩绝伦的大戏,设计得异常周全,在王安的配合下东林党取得了一场影响到大明朝局的胜利。
显而易见,东林党此次跟王安的合作将使得司礼监和内阁站在同一阵营,无论是对齐楚浙三党还是朱由校来说都极为不利,冒犯了朱由校的皇权。
这也注定了闯宫一案查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顶多让一些无关紧要的替死鬼背黑锅而已,根本伤不了东林党的分毫。
李宏宇对闯宫一案没有兴趣,不想过多地介入到朝堂上的党争中去,海关司的发展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否则,一旦陷入到朝堂上纷繁复杂的党争里的话,李宏宇要想脱身可就不容易。
再者说了,李宏宇现在资历浅薄,海关司现在也跟朝堂诸派系之间没有直接上的利益冲突,故而他现在介入党争着实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两天后,李府。
“宇哥哥,宫里的形势现在如何了?”
自从闯宫事件发生后李宏宇一直待在皇城,直到安置妥当手里的事务后才得以回家,秦月一边给他按摩着肩头一边饶有兴致地问道。
现在京城关于东林党闯宫一事的流言蜚语漫天飞舞,百姓们对东林党此举是众说纷纭,谁也没有想到堂堂的皇宫里面竟然会发生如此离奇的事情,简直令人大开眼界,犹如天方夜谭一般。
开始时,百姓们谈论的都是闯宫一案的东林党众官员,对于他们的举动是倍感震惊。
不过很快,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市面上的对于闯宫一案的言论发生了急剧转变,矛头由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众当事者转移到了李皇后的身上,说李皇后妄想趁着朱由校年幼把持朝政,东林党此举是为了维护大明皇权正统。
几乎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李皇后的传言,说李皇后进宫后仗着泰昌帝的喜爱恃宠而骄,欺凌太子妃等泰昌帝的妃子,不仅逼死了朱由校的生母而且还害死了许多泰昌帝的儿子,使得泰昌帝仅有两子存世。
对民间的百姓而言,与皇帝和皇后的宫中秘闻自然是最能引发人们的兴致,故而市面上很快就传遍了对李皇后不利的流言蜚语。
经过不断的以讹传讹,李皇后的形象很快就变得十分不堪,成为了一个凶狠刻薄、利欲熏心的女人,想要趁着朱由校年少把持朝政,成为世上的第二个武后。
李宏宇对此是不屑一顾,说李皇后想要擅权他还相信,可是欺凌太子妃以及谋害皇子等言论就纯粹是扯淡了,是毫无根据的臆测之言,根本就不了解皇宫中的情况,难道皇宫的那些森严规制能被视为儿戏,同时还要无视万历皇帝的存在?
在李宏宇看来,不仅李皇后,包括泰昌帝在内,由于国本之争在清宁宫里肯定过得提心吊胆,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岂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