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苏进招兵
苏进是他的长子,涉及他的婚事,不管如何,苏辰都是要给蔡琰说一声的,蔡琰倒是没什么意见,她也知道,自家夫君身为一方诸侯,儿子的婚事肯定是要联姻的,只是这个联姻对象不同而已。
蔡琰最宠爱苏樱,她这一知道,也就意味着苏樱也知道了,于是苏樱这丫头直接跑去找到他大哥,打趣地说道:“大哥,你要给我娶嫂子了。”
“嫂子?什么嫂子?媚儿,你在说什么呢。”苏樱的话把苏进弄得莫名其妙,与此同时,在座的诸葛亮也不怀好意地看着他。
“是啊,媚儿,你到底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我们怎么不知道?说说,凌云要娶哪家的姑娘?”媚儿是苏樱的小名儿,说话的是诸葛亮。
“我这消息肯定准确,是母亲亲口告诉我的,大哥要娶的是袁家的女儿,好像叫什么袁芳。”
“袁家?”诸葛亮福至心灵,问道:“是大将军的爱女?”
“对,大哥,我可是一得到消息就来告诉你了,怎么样?你该怎么谢我?”
苏进听到她的话,宠溺地说道:“说吧,又看上我什么东西了,只要我有,你随便拿。”
“那咱们可说定了啊。”苏樱小心计得逞,表现得欢呼雀跃,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完全不知道这桩婚事的意义。
等苏樱走后,苏进环视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到诸葛亮身上,问道:“孔明,父亲让我和大将军联姻,看来是冀州对我们有所行动啊,如今我们也算是学有所成,是时候该出仕了,孔明,听说子瑜兄和公瑾在琅琊国干得很不错,怎么样?你就没有些心动?”
听到这话,诸葛亮笑笑,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说道:“凌云,义父是在马背上打下这一番基业的,此番袁绍对幽州虎视眈眈,而我方刚刚攻取青州,立足未稳,辽东那边又经年战事,如果我没猜错,义父肯定会扩军,凌云若想出仕,不如抓住这次扩军的机会,主动请缨,或许在即将到来的冀州之战中有所作为。”
“嗯。”苏进又何尝不知道,他将来要想坐稳世子这个宝座,那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否则不足以服众,索性弟弟们都还小,现在也没有人和他争,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他要是心中没想法才怪了。
“孔明,我打算奏请父亲,仿照狼骑,成立一支精英部队,人数在两千人左右,我打算让你做我的军师,徐盖,关兴做我的副将,张承做我的主簿,张玄做文书,郑益担任粮草官,咱们这一支军队就叫鹰骑卫,怎么样?”
“鹰骑卫?好名字,行,既然凌云你这么有信心,咱们这群学子就大干一场。”不过苏进的安排里并没有孙权,这让诸葛亮有些好奇,问道:“凌云,你怎么不把仲谋安排进鹰骑卫呢?”
“仲谋?”说到此人,苏进嘴角翘起,说道:“仲谋胆识过人,智谋也不错,只不过仲谋不太适合沙场征战,况且未得孙伯符将军的应允,暂时就不考虑仲谋吧。”
“也好!”诸葛亮赞同地点了点头。
果然,没过多久,苏辰想要和袁家联姻的消息就在涿郡传扬开来,苏辰任命郭嘉为使者,亲自前往邺城向袁绍求亲。
诸葛亮得到消息后,还打趣苏进,问要不要让他跟随郭嘉去邺城看看他未来的媳妇儿,结果遭来了一记白眼儿。
不过对于鹰骑卫的建立,苏进很上心,他很快就找到苏辰,直言不讳地说自己要想要从军,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说他想要仿照狼骑建立一支鹰骑卫,对于他的决心,苏辰很欣赏,只不过当他报出一群人的姓名之后,他又有些担心,一群未经战事的娃娃要想练成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谈何容易,想来想去,他把关平的名字加入了名单之中。
关平已经在军队里面干了好几年了,大小战事也经历过十几次,在军队中也升迁至校尉,可以说颇有乃父之风。
除了关兴之外,他还想到一个人,此人就是前不久高顺送来的韩浩,韩浩此人有才学,久经沙场,可以独立领兵,想了想,他又把韩浩的名字加了上去。
高顺送来的四个人,董昭和韩浩都已经答应效忠苏辰,只有逢纪和审配二人一直很顽固,甚至以绝食相逼,苏辰只能把二人暂时软禁起来,慢慢消磨他们的斗志,他相信,一旦袁绍被他打败,这二人迟早会投降的。
苏进对于父亲派给他的关平很欢迎,毕竟他和关平的关系很不错,至于董昭和韩浩二人,他则是理解成是苏辰对他的一种监视,不得不说,年龄大了,心思也活泛了,尤其是苏辰坐拥三州之地,乃是天下间最大的诸侯之一。
因为是鹰骑卫是骑兵,苏辰让苏进可以在归化城的太行书院挑选人才,那里现在已经不完全是教导经学了,还开设了讲武堂,讲武堂里主要教的是行军打仗的事情,培养的也是中下层军官,尤其是骑兵。
苏进拿到军机处的令函之后,当即就找来几人商议,该去哪里挑选士卒,按照通常地做法,肯定是从屯田兵中挑选,这些士卒本来就有一定的战斗力,挑选出来稍加训练就能成军,可这些屯田兵大多都是步兵,要想训练成骑兵,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如果从军中挑选,且不说军机处会不会允许,就说这这些老兵在军中混了这么多年,他们一群毛孩子还不一定能压住对方,而且已经训练成型的士兵也不是他们想要的。
最后想来想去,诸葛亮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在整个幽州招募会骑术的汉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训练出一支全新的军队。
整个想法得到了苏进的首肯,他甚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凡是能够进入鹰骑卫的,首先发一万钱安家费。
还别说,招兵的告示刚刚贴出去,招兵处就排成了人山人海,苏进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这么多报名的人中选出最合格的两千人。
蔡琰最宠爱苏樱,她这一知道,也就意味着苏樱也知道了,于是苏樱这丫头直接跑去找到他大哥,打趣地说道:“大哥,你要给我娶嫂子了。”
“嫂子?什么嫂子?媚儿,你在说什么呢。”苏樱的话把苏进弄得莫名其妙,与此同时,在座的诸葛亮也不怀好意地看着他。
“是啊,媚儿,你到底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我们怎么不知道?说说,凌云要娶哪家的姑娘?”媚儿是苏樱的小名儿,说话的是诸葛亮。
“我这消息肯定准确,是母亲亲口告诉我的,大哥要娶的是袁家的女儿,好像叫什么袁芳。”
“袁家?”诸葛亮福至心灵,问道:“是大将军的爱女?”
“对,大哥,我可是一得到消息就来告诉你了,怎么样?你该怎么谢我?”
苏进听到她的话,宠溺地说道:“说吧,又看上我什么东西了,只要我有,你随便拿。”
“那咱们可说定了啊。”苏樱小心计得逞,表现得欢呼雀跃,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完全不知道这桩婚事的意义。
等苏樱走后,苏进环视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到诸葛亮身上,问道:“孔明,父亲让我和大将军联姻,看来是冀州对我们有所行动啊,如今我们也算是学有所成,是时候该出仕了,孔明,听说子瑜兄和公瑾在琅琊国干得很不错,怎么样?你就没有些心动?”
听到这话,诸葛亮笑笑,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说道:“凌云,义父是在马背上打下这一番基业的,此番袁绍对幽州虎视眈眈,而我方刚刚攻取青州,立足未稳,辽东那边又经年战事,如果我没猜错,义父肯定会扩军,凌云若想出仕,不如抓住这次扩军的机会,主动请缨,或许在即将到来的冀州之战中有所作为。”
“嗯。”苏进又何尝不知道,他将来要想坐稳世子这个宝座,那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否则不足以服众,索性弟弟们都还小,现在也没有人和他争,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他要是心中没想法才怪了。
“孔明,我打算奏请父亲,仿照狼骑,成立一支精英部队,人数在两千人左右,我打算让你做我的军师,徐盖,关兴做我的副将,张承做我的主簿,张玄做文书,郑益担任粮草官,咱们这一支军队就叫鹰骑卫,怎么样?”
“鹰骑卫?好名字,行,既然凌云你这么有信心,咱们这群学子就大干一场。”不过苏进的安排里并没有孙权,这让诸葛亮有些好奇,问道:“凌云,你怎么不把仲谋安排进鹰骑卫呢?”
“仲谋?”说到此人,苏进嘴角翘起,说道:“仲谋胆识过人,智谋也不错,只不过仲谋不太适合沙场征战,况且未得孙伯符将军的应允,暂时就不考虑仲谋吧。”
“也好!”诸葛亮赞同地点了点头。
果然,没过多久,苏辰想要和袁家联姻的消息就在涿郡传扬开来,苏辰任命郭嘉为使者,亲自前往邺城向袁绍求亲。
诸葛亮得到消息后,还打趣苏进,问要不要让他跟随郭嘉去邺城看看他未来的媳妇儿,结果遭来了一记白眼儿。
不过对于鹰骑卫的建立,苏进很上心,他很快就找到苏辰,直言不讳地说自己要想要从军,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说他想要仿照狼骑建立一支鹰骑卫,对于他的决心,苏辰很欣赏,只不过当他报出一群人的姓名之后,他又有些担心,一群未经战事的娃娃要想练成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谈何容易,想来想去,他把关平的名字加入了名单之中。
关平已经在军队里面干了好几年了,大小战事也经历过十几次,在军队中也升迁至校尉,可以说颇有乃父之风。
除了关兴之外,他还想到一个人,此人就是前不久高顺送来的韩浩,韩浩此人有才学,久经沙场,可以独立领兵,想了想,他又把韩浩的名字加了上去。
高顺送来的四个人,董昭和韩浩都已经答应效忠苏辰,只有逢纪和审配二人一直很顽固,甚至以绝食相逼,苏辰只能把二人暂时软禁起来,慢慢消磨他们的斗志,他相信,一旦袁绍被他打败,这二人迟早会投降的。
苏进对于父亲派给他的关平很欢迎,毕竟他和关平的关系很不错,至于董昭和韩浩二人,他则是理解成是苏辰对他的一种监视,不得不说,年龄大了,心思也活泛了,尤其是苏辰坐拥三州之地,乃是天下间最大的诸侯之一。
因为是鹰骑卫是骑兵,苏辰让苏进可以在归化城的太行书院挑选人才,那里现在已经不完全是教导经学了,还开设了讲武堂,讲武堂里主要教的是行军打仗的事情,培养的也是中下层军官,尤其是骑兵。
苏进拿到军机处的令函之后,当即就找来几人商议,该去哪里挑选士卒,按照通常地做法,肯定是从屯田兵中挑选,这些士卒本来就有一定的战斗力,挑选出来稍加训练就能成军,可这些屯田兵大多都是步兵,要想训练成骑兵,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如果从军中挑选,且不说军机处会不会允许,就说这这些老兵在军中混了这么多年,他们一群毛孩子还不一定能压住对方,而且已经训练成型的士兵也不是他们想要的。
最后想来想去,诸葛亮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在整个幽州招募会骑术的汉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训练出一支全新的军队。
整个想法得到了苏进的首肯,他甚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凡是能够进入鹰骑卫的,首先发一万钱安家费。
还别说,招兵的告示刚刚贴出去,招兵处就排成了人山人海,苏进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这么多报名的人中选出最合格的两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