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夹带越厚,问题越大
石景厂是大明的第一座官厂,也是最成熟的官厂,产业链极其成熟,盈利稳定,因为作为煤炭专营,即便是以六文一斤贩售水洗煤,都能赚得吃不下的地步。
专营,就是垄断,垄断就是利润。
如此庞大的利润,大明皇帝仍然只收三成,剩下的七成利润,可以用于提高官厂工匠待遇,增加工匠所居住的煤钢园配套生活设施,聘请先生教书识字,提高安全生产,减少污染、扩大生产等等。
当然也可以用于贪污,只要不怕被计省和督察御史们给揪出来,一切都好说。
“陛下,要不还是上交六成?”陈有德看了眼沉翼,还是低声说道。
这钱留在他们手里也花不完,哪怕是建三十六万银币的牌额,那也只能建一座牌额门匾。
还不如交给朝廷,小孩子抱着一块金砖在街上行走,就会被强盗给盯上,石景厂就是那个小孩,利益就是金砖,强盗就是衙门。
官厂总办虽然能够如常面圣,可面对衙门的时候,完全无能为力。
陈有德知道自己保不住这些钱,还如交足保护费,让陛下保护石景厂,按照当年陛下和沐阳伯金廉的约定,这些利润将会对半开,一半纳入内帑,一半纳入国帑。
在陈有德看来,这么庞大的利润,交到陛下手里,陛下提供对官厂的保护,官厂不被衙门掏空,才是官厂正途。
朱祁玉敲着桌子,对着陈有德大声的说道:“你就这么害怕吗?”
“石景厂有近三万余熟练工匠,你们拥有着整个大明最完备的生产链,几乎可以生产一切军器,尤其是石景厂,还有炮药司!”
“火铳是你们造的,火药是你们造的,你们还有组织。”
“石景厂还有最早的匠城—煤钢园,现在也有大把头、有工会,当别人欺负到你们头上,你们手中的锤子是干什么用的?看样子的吗?”
“手都伸到你们口袋里了,你们难道只会这种做一个明显的假账,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招数吗?”
“闹起来,闹得越大越好,闹得越大,就越捂不住,用锤子砸烂他们的脑袋,朕给你们兜着!”
朱祁玉的声音格外的严厉,于谦和胡濙默不作声,面前这位陛下,说出这番话来,并不让两个人感到意外。
陛下时常对大明各个阶级,尤其是最底层的农夫、工匠们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情绪。
对势要豪右、遮奢豪户们的怒其不争,是愤怒他们只想着躺着收租,而不是想着怎么去海外博取更大的利益,非要鞭子抽着、厚利哄着才肯挪一挪。
对农夫的怒其不争,主要是因为,大善人们和老爷们手中稍微露一点,甚至把原本属于百姓的还给他们,农夫和工匠们都会感恩戴德,心存感激,这看起来颇有有些逆来顺受。
寄希望于供养这些肉食者,而后维护了秩序,换取生活的安宁。
自打官厂开始筹建、匠城以及工会、大把头等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个有组织、有能力、有武器的工匠阶级,到底会做些什么?
陛下当初在松江府匠城怎么说的?
把那些敢觊觎官厂、觊觎匠城的肉食者们挂在路灯上!
陛下赋予了工匠们暴力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权力,但是工匠们并没有履行,反而寄希望圣君为他们做主。
“工会的大把头,议议工价还好,其他的…臣也无能为力啊。”陈有德都快哭了。
在工匠们的眼里,他们的安宁生活是陛下赐予的,而朝廷是陛下的,衙门也是陛下的,反抗衙门和朝廷的吃卡拿要,不是在反抗陛下吗?
胡濙见状,终于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还是莫要难为陈总办了,工匠是最守规矩的,无论是煤炭还是钢铁,不守规矩,就会出事故。”
“冯必富、冯必贵,在自己的命和规矩面前,选择了规矩。”
“依臣看,这次石景厂做这种一眼假的账目就很好,下次地方再为难官厂,也有例可循。”
“这种三十六万的门楼的假账,只要写到账本里,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没人能捂得住,怎么都要上秤的。”
让工匠这个最守序的阶级去破坏秩序和规则,实在是太为难工匠们了,不守规矩的工匠,早就死在了铁炉前了。
之前是没有规矩,顺天府跑去拆借,陛下已经下了明旨,立了规矩,不让地方衙门去官厂拆借,日后有人拆借,官厂自可以上奏告状,有例可循。
朱祁玉看着陈有德的模样,就是气不打一处来,挥了挥手说道:“六成就六成吧,这钱进了国帑和内帑,你面前这位,大明户部尚书沉不漏,知道什么叫不漏吗?”
“朕想从他手里扣点钱,都是难如登天,你能从他手里要到钱?看你要扩产的时候,手里没钱怎么办!”
陈有德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欲言又止,俯首说道:“臣告退。”
于谦看着陈有德的离开的背影,再看着有些恼怒的陛下,笑着说道:“其实陈有德刚才想说,官厂不大需要钱,最重要的是有工匠,有人就什么都能造出来,有人就能造出来产品,就有钱。”
“守住了人,就什么都守住了,守不住人,什么都守不住。”
“只要这摊子还在,缺钱也能先欠着。”
“但是没了工匠,没了摊子,有再多的钱,也是无用。”
朱祁玉嘴角抽动了一下,最终只能生了一肚子的闷气。
他敲了两下桌子说道:“朕气的是他们什么都不争,还往外送,今天钱不要,明天连摊子都没了!日拱一卒,这官厂慢慢就被掏的干干净净!”
胡濙立刻说道:“因为送有用啊。”
“送也是送国帑、送内帑,没送到谁的腰包里去,送到陛下这儿有用,陛下必然给他们做主,若是送到…这事儿要是在正统年间,顺天府一厘钱,都别想从官厂借出来。”
“因为石景厂压根就没有,早就被蛀空了。”
朱祁玉摇头,非常不认同的说道:“他们不送,朕就不给他们做主了吗?朕就是那般见钱眼开的人?”
胡濙笑着说道:“陛下自然不是,可是这样石景厂的工匠们会安心,钱太多了,多到烫手了,这不石景厂也留下四成自用了吗?”
朱祁玉看着伶牙俐齿的胡濙,这八十岁的胡尚书依旧是思路清晰,能言善辩,朱祁玉摇头说道:“朕不跟你说,朕说不过你。”
“陛下是担心监察之事?”胡濙话锋一转,问了一个问题,解开陛下心里的疙瘩,要知道陛下的心结。
朱祁玉点了点头,胡濙是六朝老臣,朱祁玉在担心什么,胡濙从言谈中就品出来了。
而且陛下的心思不难猜。
虽然皇帝下了圣旨,不允许地方的衙门去拆借官厂,但是如何去监察此类事不发生,才是重中之重。
胡濙端起了茶盏,抿了一口,才开口说道:“其实监察二字,说简单其实很难很难,说难,其实很简单。”
贺章看似是漫不经心的喝茶,但耳朵稍微动了下,显然,贺章闻到了味儿,胡濙这棵常青树,又要抖些硬货出来了。
胡濙继续说道:“臣曾经在永乐年间巡视地方十数年,到了地方,若是迎来送往,公事公办,此地大抵是没什么问题。”
“若是一到地方,这些人一脸谄媚,吃吃喝喝,还有丝竹雅乐歌舞,那基本上就有问题,可派缇骑探访。”
“若是一到地方,明面上是公事公办,私底下却是送了些夹带,夹带越厚,问题越大,就该禀明君上严查。”
“若是一到地方,无迎无送,无礼无夹带,这稍微询问探查,就有性命之忧,就该禀明君上,防止民乱了。”
“这地方有没有问题,过不过关,一看夹带厚薄,就知道了。”
“天下利来利往,皆可循此法。”
陛下从来不是生活在地上神国的泡影之中,更不是活在文人墨客编制的大同世界的泡影之中,科层制的官僚治国之下,这种人情往来是常态,送礼夹带,也是如此。
一个完全没有腐败、没有人情往来的大明朝廷,那就是地上神国,就是大同世界。
反腐抓贪,本质是吏治,要的是吏治清明。
送的少,基本就是人情往来,可要可不要,不要也不会再送;送得多,就是拉你下水,不要就得万分小心。
李宾言巡抚山东的时候,就是不肯同流合污,还摆了地方官吏一道,差点死在了兖州府外的驿站之内。
贺章端着茶盏,略显有些呆滞,虽然知道胡濙无德,但是能把夹带用到监察二字上,着实是无德至极!
朱祁玉稍微沉吟了片刻,只能说胡濙不愧是从永乐年间当了四十年的礼部尚书,老奸巨猾、老谋深算。
朱祁玉不由的想起了后世,那会儿学校的食堂承包,猫腻一大堆,虽然难吃,却没出事。
后来换成了校长的小舅子,直接弄出了百十个学生食物中毒的大事儿来,小舅子和校长直接锒铛入狱。
真的是夹带越厚,问题越大。
贺章面色青一阵白一阵,最终只能叹息,姜还是老的辣,他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巡抚地方的巡察御史,应授都御史秩,直达天听。”
如果是授予佥都御史,那归都察院管理,若是授予都御史,和贺章这个左都御史平级,自然不归督察御史管辖了。
大明的巡抚制度,官秩,比如于谦在地方做巡抚时候,挂的是三品京官的兵部右侍郎;而李宾言出京巡抚山东、松江府,挂的是三品户部右侍郎;李贤巡抚应天,挂的也是户部右侍郎;而姚夔巡抚云贵,挂的是礼部右侍郎。
所有地方巡抚,统一授三品都御史京官秩,就是确定品级,设为常例,直属朝廷,直达天听,防止出现九江府旧事,姚龙还得绕个大圈子请陛下场外援助。
“胡尚书以为呢?”朱祁玉看向了胡濙问道。
胡濙颔首说道:“臣以为善,之前贺总宪就找臣商量过。”
朱祁玉又看向了于谦,颇为郑重的问道:“于少保以为呢?”
于谦有巡抚地方二十五年的经历,这方面于谦很有发言权,而且于谦非常擅长国家之制,于谦的意见也很重要。
于谦十分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开口说道:“臣以为善。”
“文皇帝曾派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宣德五年,先帝派臣等六人,巡抚各省,督理税粮及与税粮有关的地方事务,督理税粮,救济饥民,安抚百姓,多挂侍郎秩,又叫巡抚侍郎。”
“巡抚侍郎,各持救书各行其事,政出多门事多拘滞,改授宪职便,可为巡抚都御史。”
确权、定品、形制,方有成法,于谦同意贺章的奏议。
尤其是,京官皆由陛下任免,而巡抚都御史,也由陛下任命出镇,有利于大明朝局的稳定,有些重要的地方,比如应天、松江、两广、交趾等地,还是以陛下心腹为宜。
若地方方伯不是陛下的人,陛下再次南巡,难不成还要再面对强弩、火铳、甲胃的问候?
于谦继续说道:“一来,应设扶台开府建衙,不与布政使合署办公;二来家卷不应随行,居留京师;三来,每三年回京述职,转调他处或留京,不应一直留任地方,最长不应该超过九年。”
巡抚是什么?
如果换算到唐朝,就是没有调兵权的节度使,集行政、提督军务、监察、司法等权力于一身的封疆大吏。
时间超过九年,甚至再长一些,这巡抚就不是京官,不是陛下心腹,而是地方的藩镇了。
贺章左看右看,干着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想找笔墨纸砚记下来,唯恐自己忘了什么。
兴安稍微离开了两步,让中书舍人誊抄了一份刚才于少保的话,递给了有些着急的贺章。
贺章这才如释重负,颇为小心的将纸条收到了袖子里,才安心。
朱祁玉看着贺章那空荡荡的右手,感慨的说道:“那就整理成奏疏,送廷议,廷臣无异议,就行制吧。”
“陛下,臣今日有话要说。”胡濙看陛下处理完了朝政,正色的说道。
专营,就是垄断,垄断就是利润。
如此庞大的利润,大明皇帝仍然只收三成,剩下的七成利润,可以用于提高官厂工匠待遇,增加工匠所居住的煤钢园配套生活设施,聘请先生教书识字,提高安全生产,减少污染、扩大生产等等。
当然也可以用于贪污,只要不怕被计省和督察御史们给揪出来,一切都好说。
“陛下,要不还是上交六成?”陈有德看了眼沉翼,还是低声说道。
这钱留在他们手里也花不完,哪怕是建三十六万银币的牌额,那也只能建一座牌额门匾。
还不如交给朝廷,小孩子抱着一块金砖在街上行走,就会被强盗给盯上,石景厂就是那个小孩,利益就是金砖,强盗就是衙门。
官厂总办虽然能够如常面圣,可面对衙门的时候,完全无能为力。
陈有德知道自己保不住这些钱,还如交足保护费,让陛下保护石景厂,按照当年陛下和沐阳伯金廉的约定,这些利润将会对半开,一半纳入内帑,一半纳入国帑。
在陈有德看来,这么庞大的利润,交到陛下手里,陛下提供对官厂的保护,官厂不被衙门掏空,才是官厂正途。
朱祁玉敲着桌子,对着陈有德大声的说道:“你就这么害怕吗?”
“石景厂有近三万余熟练工匠,你们拥有着整个大明最完备的生产链,几乎可以生产一切军器,尤其是石景厂,还有炮药司!”
“火铳是你们造的,火药是你们造的,你们还有组织。”
“石景厂还有最早的匠城—煤钢园,现在也有大把头、有工会,当别人欺负到你们头上,你们手中的锤子是干什么用的?看样子的吗?”
“手都伸到你们口袋里了,你们难道只会这种做一个明显的假账,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招数吗?”
“闹起来,闹得越大越好,闹得越大,就越捂不住,用锤子砸烂他们的脑袋,朕给你们兜着!”
朱祁玉的声音格外的严厉,于谦和胡濙默不作声,面前这位陛下,说出这番话来,并不让两个人感到意外。
陛下时常对大明各个阶级,尤其是最底层的农夫、工匠们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情绪。
对势要豪右、遮奢豪户们的怒其不争,是愤怒他们只想着躺着收租,而不是想着怎么去海外博取更大的利益,非要鞭子抽着、厚利哄着才肯挪一挪。
对农夫的怒其不争,主要是因为,大善人们和老爷们手中稍微露一点,甚至把原本属于百姓的还给他们,农夫和工匠们都会感恩戴德,心存感激,这看起来颇有有些逆来顺受。
寄希望于供养这些肉食者,而后维护了秩序,换取生活的安宁。
自打官厂开始筹建、匠城以及工会、大把头等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个有组织、有能力、有武器的工匠阶级,到底会做些什么?
陛下当初在松江府匠城怎么说的?
把那些敢觊觎官厂、觊觎匠城的肉食者们挂在路灯上!
陛下赋予了工匠们暴力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权力,但是工匠们并没有履行,反而寄希望圣君为他们做主。
“工会的大把头,议议工价还好,其他的…臣也无能为力啊。”陈有德都快哭了。
在工匠们的眼里,他们的安宁生活是陛下赐予的,而朝廷是陛下的,衙门也是陛下的,反抗衙门和朝廷的吃卡拿要,不是在反抗陛下吗?
胡濙见状,终于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还是莫要难为陈总办了,工匠是最守规矩的,无论是煤炭还是钢铁,不守规矩,就会出事故。”
“冯必富、冯必贵,在自己的命和规矩面前,选择了规矩。”
“依臣看,这次石景厂做这种一眼假的账目就很好,下次地方再为难官厂,也有例可循。”
“这种三十六万的门楼的假账,只要写到账本里,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没人能捂得住,怎么都要上秤的。”
让工匠这个最守序的阶级去破坏秩序和规则,实在是太为难工匠们了,不守规矩的工匠,早就死在了铁炉前了。
之前是没有规矩,顺天府跑去拆借,陛下已经下了明旨,立了规矩,不让地方衙门去官厂拆借,日后有人拆借,官厂自可以上奏告状,有例可循。
朱祁玉看着陈有德的模样,就是气不打一处来,挥了挥手说道:“六成就六成吧,这钱进了国帑和内帑,你面前这位,大明户部尚书沉不漏,知道什么叫不漏吗?”
“朕想从他手里扣点钱,都是难如登天,你能从他手里要到钱?看你要扩产的时候,手里没钱怎么办!”
陈有德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欲言又止,俯首说道:“臣告退。”
于谦看着陈有德的离开的背影,再看着有些恼怒的陛下,笑着说道:“其实陈有德刚才想说,官厂不大需要钱,最重要的是有工匠,有人就什么都能造出来,有人就能造出来产品,就有钱。”
“守住了人,就什么都守住了,守不住人,什么都守不住。”
“只要这摊子还在,缺钱也能先欠着。”
“但是没了工匠,没了摊子,有再多的钱,也是无用。”
朱祁玉嘴角抽动了一下,最终只能生了一肚子的闷气。
他敲了两下桌子说道:“朕气的是他们什么都不争,还往外送,今天钱不要,明天连摊子都没了!日拱一卒,这官厂慢慢就被掏的干干净净!”
胡濙立刻说道:“因为送有用啊。”
“送也是送国帑、送内帑,没送到谁的腰包里去,送到陛下这儿有用,陛下必然给他们做主,若是送到…这事儿要是在正统年间,顺天府一厘钱,都别想从官厂借出来。”
“因为石景厂压根就没有,早就被蛀空了。”
朱祁玉摇头,非常不认同的说道:“他们不送,朕就不给他们做主了吗?朕就是那般见钱眼开的人?”
胡濙笑着说道:“陛下自然不是,可是这样石景厂的工匠们会安心,钱太多了,多到烫手了,这不石景厂也留下四成自用了吗?”
朱祁玉看着伶牙俐齿的胡濙,这八十岁的胡尚书依旧是思路清晰,能言善辩,朱祁玉摇头说道:“朕不跟你说,朕说不过你。”
“陛下是担心监察之事?”胡濙话锋一转,问了一个问题,解开陛下心里的疙瘩,要知道陛下的心结。
朱祁玉点了点头,胡濙是六朝老臣,朱祁玉在担心什么,胡濙从言谈中就品出来了。
而且陛下的心思不难猜。
虽然皇帝下了圣旨,不允许地方的衙门去拆借官厂,但是如何去监察此类事不发生,才是重中之重。
胡濙端起了茶盏,抿了一口,才开口说道:“其实监察二字,说简单其实很难很难,说难,其实很简单。”
贺章看似是漫不经心的喝茶,但耳朵稍微动了下,显然,贺章闻到了味儿,胡濙这棵常青树,又要抖些硬货出来了。
胡濙继续说道:“臣曾经在永乐年间巡视地方十数年,到了地方,若是迎来送往,公事公办,此地大抵是没什么问题。”
“若是一到地方,这些人一脸谄媚,吃吃喝喝,还有丝竹雅乐歌舞,那基本上就有问题,可派缇骑探访。”
“若是一到地方,明面上是公事公办,私底下却是送了些夹带,夹带越厚,问题越大,就该禀明君上严查。”
“若是一到地方,无迎无送,无礼无夹带,这稍微询问探查,就有性命之忧,就该禀明君上,防止民乱了。”
“这地方有没有问题,过不过关,一看夹带厚薄,就知道了。”
“天下利来利往,皆可循此法。”
陛下从来不是生活在地上神国的泡影之中,更不是活在文人墨客编制的大同世界的泡影之中,科层制的官僚治国之下,这种人情往来是常态,送礼夹带,也是如此。
一个完全没有腐败、没有人情往来的大明朝廷,那就是地上神国,就是大同世界。
反腐抓贪,本质是吏治,要的是吏治清明。
送的少,基本就是人情往来,可要可不要,不要也不会再送;送得多,就是拉你下水,不要就得万分小心。
李宾言巡抚山东的时候,就是不肯同流合污,还摆了地方官吏一道,差点死在了兖州府外的驿站之内。
贺章端着茶盏,略显有些呆滞,虽然知道胡濙无德,但是能把夹带用到监察二字上,着实是无德至极!
朱祁玉稍微沉吟了片刻,只能说胡濙不愧是从永乐年间当了四十年的礼部尚书,老奸巨猾、老谋深算。
朱祁玉不由的想起了后世,那会儿学校的食堂承包,猫腻一大堆,虽然难吃,却没出事。
后来换成了校长的小舅子,直接弄出了百十个学生食物中毒的大事儿来,小舅子和校长直接锒铛入狱。
真的是夹带越厚,问题越大。
贺章面色青一阵白一阵,最终只能叹息,姜还是老的辣,他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巡抚地方的巡察御史,应授都御史秩,直达天听。”
如果是授予佥都御史,那归都察院管理,若是授予都御史,和贺章这个左都御史平级,自然不归督察御史管辖了。
大明的巡抚制度,官秩,比如于谦在地方做巡抚时候,挂的是三品京官的兵部右侍郎;而李宾言出京巡抚山东、松江府,挂的是三品户部右侍郎;李贤巡抚应天,挂的也是户部右侍郎;而姚夔巡抚云贵,挂的是礼部右侍郎。
所有地方巡抚,统一授三品都御史京官秩,就是确定品级,设为常例,直属朝廷,直达天听,防止出现九江府旧事,姚龙还得绕个大圈子请陛下场外援助。
“胡尚书以为呢?”朱祁玉看向了胡濙问道。
胡濙颔首说道:“臣以为善,之前贺总宪就找臣商量过。”
朱祁玉又看向了于谦,颇为郑重的问道:“于少保以为呢?”
于谦有巡抚地方二十五年的经历,这方面于谦很有发言权,而且于谦非常擅长国家之制,于谦的意见也很重要。
于谦十分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开口说道:“臣以为善。”
“文皇帝曾派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宣德五年,先帝派臣等六人,巡抚各省,督理税粮及与税粮有关的地方事务,督理税粮,救济饥民,安抚百姓,多挂侍郎秩,又叫巡抚侍郎。”
“巡抚侍郎,各持救书各行其事,政出多门事多拘滞,改授宪职便,可为巡抚都御史。”
确权、定品、形制,方有成法,于谦同意贺章的奏议。
尤其是,京官皆由陛下任免,而巡抚都御史,也由陛下任命出镇,有利于大明朝局的稳定,有些重要的地方,比如应天、松江、两广、交趾等地,还是以陛下心腹为宜。
若地方方伯不是陛下的人,陛下再次南巡,难不成还要再面对强弩、火铳、甲胃的问候?
于谦继续说道:“一来,应设扶台开府建衙,不与布政使合署办公;二来家卷不应随行,居留京师;三来,每三年回京述职,转调他处或留京,不应一直留任地方,最长不应该超过九年。”
巡抚是什么?
如果换算到唐朝,就是没有调兵权的节度使,集行政、提督军务、监察、司法等权力于一身的封疆大吏。
时间超过九年,甚至再长一些,这巡抚就不是京官,不是陛下心腹,而是地方的藩镇了。
贺章左看右看,干着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想找笔墨纸砚记下来,唯恐自己忘了什么。
兴安稍微离开了两步,让中书舍人誊抄了一份刚才于少保的话,递给了有些着急的贺章。
贺章这才如释重负,颇为小心的将纸条收到了袖子里,才安心。
朱祁玉看着贺章那空荡荡的右手,感慨的说道:“那就整理成奏疏,送廷议,廷臣无异议,就行制吧。”
“陛下,臣今日有话要说。”胡濙看陛下处理完了朝政,正色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