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震动朝野
内阁首辅徐崇光上奏请求致仕的消息,只用了半日,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
两日后,几乎整个大顺都知道了当今圣上已经准奏,让徐崇光告老还乡。大顺第一任内阁首辅做了十年后卸任,让某些人大松了口气。
但让人惊掉一地眼珠子的是,原本极有可能入阁任首辅的前任宰辅,曾任参知政事的韩琦病倒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最先是从御医的口中传出来的。
其实韩琦也没什么大病,就是忧心多了,心口处有些疼。当今圣上爱惜臣子,让韩琦在家静卧修养,但韩琦是一个外柔内刚的臣子,极有主见,知道自己已经不能为朝廷做多少事了,当即上奏请求告老还乡。
陆承启当然不肯应允了,韩琦是个贤相,在先帝时已经知道了。若不是韩琦在苦苦支撑,哪里能成就后面的范仲淹?只是后来遭遇党争,政敌指使人去弹劾韩琦,说他自元绶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且“不赴文德殿押班”,专权跋扈。先帝知道是在诬告,罢了很多人的官职,但韩琦仍坚决辞职。先帝挽留不住,只能让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同你范仲淹任宰辅,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元绶新政。
后来,韩琦以疾自请改知相州,不到一年被召还为三司使。八月,拜枢密使。第二年六月,韩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闰八月时,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韩琦不论治军还是治政,都做得极为出色,元绶帝一直想让韩琦和范仲淹合作,那他就能脱离繁杂的政务了。奈何朝中一直有人反对,中伤韩琦和范仲淹本来就是一党的,若是两人为相,“大顺危矣”云云,让元绶帝十分苦恼。
后来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韩琦也随之被贬,杨道奇升任宰辅,一直做到了洪祥二年,才自请乞骸骨。
别看这党争从表面上没什么,其实内里的刀光剑影,一点都不比明刀明枪来得凶险。
韩琦和范仲淹都是忠直的臣子,哪里敌得过杨道奇?所以在那几年,韩琦一直都郁郁不得志,直到陆承启掌权亲政后,把他召回了中枢,恢复了元绶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专门为朝廷出谋划策。
本来他很有希望入阁的,但去年入冬后,在边境时患下的旧病复发,不得已退了下来,并自请致仕。陆承启夺情两次,他却继续还是上奏折,改口自请改知相州。
隔了十日,陆承启得知韩琦的病好转一些后,也怕这个肱骨之臣有什么三长两短,终于松口,让韩琦还判相州,为官家乡。韩琦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心满意足地携家眷离开了长安,也把一些有心人的野望带走了。
“失策了啊,千算万算,没算到韩稚圭(韩琦的字)居然借病离开了朝堂!”
“相公,那你入阁一事,岂不是少了大半胜算?”
这个时候,相公一词不是随便能叫的,非是做到了宰辅、副相一职,最低也要做到枢密使,才能被叫做相公。
说话的人,是一个身着正四品官服的中年人,再一看面孔,赫然是中书舍人刘庚。
“刘舍人过虑了,首辅一职,非陛下亲信不能任,这个道理,应当自陛下掌权以来你就知道的了。”
眼前这名老官员,倒也面熟,再一看,这不是资政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的富弼么!
富弼曾任过三年参知政事,但因母丧罢相。因此他被称为相公,一点都逾越。
“相公,说是这般说,可陛下亲信,又能有几人?”刘庚有点不以为然地说道,“年岁在四十之上的朝廷要臣,哪一个不是元绶时的老人?若是让一个毛头小子来任首辅,恐怕都有不服吧?”
富弼敲着桌子,缓缓地说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虑,有道是恩威难测,陛下的心思,岂能让你们摸透?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唆我出面,不过是自己想混点资历罢了!”
“相公,我绝对没有这个心思,只是觉得韩相公去了相州,你在朝中孤立无援,才有此而发……”
刘庚打死都不会承认,他是来结党营私的。
富弼是个人精,越老看事情越准,一双犹自闪着精光的眸子,盯得刘庚浑身发毛了,似笑非笑地说道:“老夫出不出任内阁首辅,也是等闲。难道老夫还会在意一个内阁首辅吗!”
刘庚心道:“你是做过副相的人,自是不在乎了,可我在乎啊!宰相门前七品官,我与你在一党,日后有要职,陛下岂能想不起我?”
心中是这么想,口上却不能这般说,刘庚倒也深谙官场的门门道道:“相公,你是不在意,可你一直被视为韩相公的密友,如今韩相公去了相州,难道你也退缩了,岂不是让文彦博、司马光他们看轻了?”
“他们两人,一个奸猾,一个死脑筋,不提也罢。陛下的心思我虽捉摸不透,但他们断不可能为内阁首辅的。”
富弼的结论,让刘庚大喜过望:“那相公认为谁最有可能?”
“纵观朝野,没有一个!”
富弼是个人精,哪里会被一个刘庚套了话去?
“额,可是我在陛下身旁多年,见陛下和文彦博走得很近啊?每每有什么政事上的疑难,都会下旨传召文彦博进宫,独自询问……”刘庚不死心,继续套话。
“就是走得近,才不可能!更别说文彦博此人,花花肠子太多,陛下肯定忧虑他会不会对新政阳奉阴违。新政是陛下最为自得的政策,岂能容忍文彦博指手划脚?哪怕文彦博此人是有点本事,但他比起陛下来,眼光不知道差了多少!”富弼一针见血地说道。
“那司马光呢?”刘庚仔细琢磨了一番,好像也是这道理,但他还是不死心地问道。
“司马光?那更不用说了,此人认死理,陛下是找帮手的,不是找不自在的。陛下要的是和稀泥的人,但此人一定要能服众,才能德行都是顶尖……”富弼冷静地分析道。
两日后,几乎整个大顺都知道了当今圣上已经准奏,让徐崇光告老还乡。大顺第一任内阁首辅做了十年后卸任,让某些人大松了口气。
但让人惊掉一地眼珠子的是,原本极有可能入阁任首辅的前任宰辅,曾任参知政事的韩琦病倒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最先是从御医的口中传出来的。
其实韩琦也没什么大病,就是忧心多了,心口处有些疼。当今圣上爱惜臣子,让韩琦在家静卧修养,但韩琦是一个外柔内刚的臣子,极有主见,知道自己已经不能为朝廷做多少事了,当即上奏请求告老还乡。
陆承启当然不肯应允了,韩琦是个贤相,在先帝时已经知道了。若不是韩琦在苦苦支撑,哪里能成就后面的范仲淹?只是后来遭遇党争,政敌指使人去弹劾韩琦,说他自元绶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且“不赴文德殿押班”,专权跋扈。先帝知道是在诬告,罢了很多人的官职,但韩琦仍坚决辞职。先帝挽留不住,只能让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同你范仲淹任宰辅,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元绶新政。
后来,韩琦以疾自请改知相州,不到一年被召还为三司使。八月,拜枢密使。第二年六月,韩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闰八月时,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韩琦不论治军还是治政,都做得极为出色,元绶帝一直想让韩琦和范仲淹合作,那他就能脱离繁杂的政务了。奈何朝中一直有人反对,中伤韩琦和范仲淹本来就是一党的,若是两人为相,“大顺危矣”云云,让元绶帝十分苦恼。
后来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韩琦也随之被贬,杨道奇升任宰辅,一直做到了洪祥二年,才自请乞骸骨。
别看这党争从表面上没什么,其实内里的刀光剑影,一点都不比明刀明枪来得凶险。
韩琦和范仲淹都是忠直的臣子,哪里敌得过杨道奇?所以在那几年,韩琦一直都郁郁不得志,直到陆承启掌权亲政后,把他召回了中枢,恢复了元绶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专门为朝廷出谋划策。
本来他很有希望入阁的,但去年入冬后,在边境时患下的旧病复发,不得已退了下来,并自请致仕。陆承启夺情两次,他却继续还是上奏折,改口自请改知相州。
隔了十日,陆承启得知韩琦的病好转一些后,也怕这个肱骨之臣有什么三长两短,终于松口,让韩琦还判相州,为官家乡。韩琦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心满意足地携家眷离开了长安,也把一些有心人的野望带走了。
“失策了啊,千算万算,没算到韩稚圭(韩琦的字)居然借病离开了朝堂!”
“相公,那你入阁一事,岂不是少了大半胜算?”
这个时候,相公一词不是随便能叫的,非是做到了宰辅、副相一职,最低也要做到枢密使,才能被叫做相公。
说话的人,是一个身着正四品官服的中年人,再一看面孔,赫然是中书舍人刘庚。
“刘舍人过虑了,首辅一职,非陛下亲信不能任,这个道理,应当自陛下掌权以来你就知道的了。”
眼前这名老官员,倒也面熟,再一看,这不是资政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的富弼么!
富弼曾任过三年参知政事,但因母丧罢相。因此他被称为相公,一点都逾越。
“相公,说是这般说,可陛下亲信,又能有几人?”刘庚有点不以为然地说道,“年岁在四十之上的朝廷要臣,哪一个不是元绶时的老人?若是让一个毛头小子来任首辅,恐怕都有不服吧?”
富弼敲着桌子,缓缓地说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虑,有道是恩威难测,陛下的心思,岂能让你们摸透?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唆我出面,不过是自己想混点资历罢了!”
“相公,我绝对没有这个心思,只是觉得韩相公去了相州,你在朝中孤立无援,才有此而发……”
刘庚打死都不会承认,他是来结党营私的。
富弼是个人精,越老看事情越准,一双犹自闪着精光的眸子,盯得刘庚浑身发毛了,似笑非笑地说道:“老夫出不出任内阁首辅,也是等闲。难道老夫还会在意一个内阁首辅吗!”
刘庚心道:“你是做过副相的人,自是不在乎了,可我在乎啊!宰相门前七品官,我与你在一党,日后有要职,陛下岂能想不起我?”
心中是这么想,口上却不能这般说,刘庚倒也深谙官场的门门道道:“相公,你是不在意,可你一直被视为韩相公的密友,如今韩相公去了相州,难道你也退缩了,岂不是让文彦博、司马光他们看轻了?”
“他们两人,一个奸猾,一个死脑筋,不提也罢。陛下的心思我虽捉摸不透,但他们断不可能为内阁首辅的。”
富弼的结论,让刘庚大喜过望:“那相公认为谁最有可能?”
“纵观朝野,没有一个!”
富弼是个人精,哪里会被一个刘庚套了话去?
“额,可是我在陛下身旁多年,见陛下和文彦博走得很近啊?每每有什么政事上的疑难,都会下旨传召文彦博进宫,独自询问……”刘庚不死心,继续套话。
“就是走得近,才不可能!更别说文彦博此人,花花肠子太多,陛下肯定忧虑他会不会对新政阳奉阴违。新政是陛下最为自得的政策,岂能容忍文彦博指手划脚?哪怕文彦博此人是有点本事,但他比起陛下来,眼光不知道差了多少!”富弼一针见血地说道。
“那司马光呢?”刘庚仔细琢磨了一番,好像也是这道理,但他还是不死心地问道。
“司马光?那更不用说了,此人认死理,陛下是找帮手的,不是找不自在的。陛下要的是和稀泥的人,但此人一定要能服众,才能德行都是顶尖……”富弼冷静地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