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互联网金融(二)
互联网的发展,更大程度上颠覆了很多行业,并且,创造了一些新的模式。而且,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是胆子大,什么行业都敢于“颠覆”。
所谓,颠覆既是抢食!
改变用户的习惯和体验的方式,让传统行业的竞争对手,莫名其妙的就失去了整个市场。
最典型的颠覆,既是触摸屏手机颠覆功能机。
触摸屏手机颠覆了功能机,这种颠覆性产品,直接从传统的手机巨头手中抢食。并且,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传统手机巨头,居然真的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种颠覆,在现代商业社会也是比较罕见的一幕。
也正是因为触摸屏手机对于传统手机的替代,所以,在风口之中的触摸屏手机产业链,目前都是处于非常景气和暴利的环境中。
颠覆了传统的功能机之后,给与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以至于,互联网产业开始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之后,互联网产业开始野心勃勃的颠覆汽车,颠覆家电,颠覆一切他们认为可以用互联网思维颠覆的行业事物。
之后几年内,即使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完全不需要什么互联网思维的,也被迫跟风,表示自己跟上了时代,开始搞起互联网了。
因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了手机之后,让很多传统行业开始感觉到了危机,只好主动开始融入互联网,避免被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对手,一夜之间颠覆,让市场变天了。
虽然,互联网思维无所不能,这纯属是一种幻觉。
但是互联网思维确实能给一部分的行业,带来一些改变。比如,互联网行业发展用户的效率,传统行业是完全比不上的。
比如很多传统行业巨头。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才积攒了千万用户,这市场已属于老大。但互联网行业很多公司,动不动就是上亿。甚至十多亿用户。虽然,这些用户贡献的效益,以及僵尸用户是避免不了,所以用户质量上可能有点瑕疵。
但论跑马圈地的速度和爆发式增长,传统行业拍马也比不上互联网企业。
比如。传统行业有可能超过几十年竞争,很多市场才会形成寡头格局。所以,市场竞争类似马拉松,不是一开始跑的快的能成最后的赢家,而是体力好耐力足的才会胜利者。
互联网行业格局往往是几年内就奠定,一个细分市场出现了,几年内有可能决出胜负。格局奠定之后,后来者投入十倍百倍的成本,也未必能挑战行业老大的地位。
金融行业也是同样一个逻辑,很多金融机构想要发展千万用户规模。这起码要有几万名员工,经过十多年以上的努力,用户规模才可以满满的积累到这般的地步。
即使是保险公司,搞的就是跟传销似是,数百万名保险推销员,一年也不过给行业带来几千万元新增用户,以及数亿的老用户。靠着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传播模式发展业务,这是非常低效的,个位数的拉客户。
互联网则是几何倍的拉客户,可能一天时间注册用户就可到数百万人。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塑造上亿用户的超级平台。
但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互联网行业赚钱比较难,很多上亿用户的平台,依然赚不到利润。
看着很多传统行业每天都在数钱。很多从成立以来,只见烧钱,看不到赚钱的互联网团队,自然是羡慕妒忌恨。所以,互联网产业为了盈利,往往都是对比传统行业。把传统行业的用户和业务搬到互联网上,用互联网作为利器,跟传统行业抢夺用户,打不对称的商战。
有些一盘散沙的行业,可能很多就在互联网企业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比如,中国的零售行业,没有出现美国沃尔玛那样规模的垄断者,而是真正的一盘散沙,即使一些最顶级的巨头,一年销售额才几百亿元,刚刚才开始冲刺千亿营收规模。而零售位数的公司多不胜数。
正是因为零售业集中度不够,一盘散沙,所以,迅速的被电商打的溃不成军。
这么多传统行业里面,块头最大、油水最多的自然就是金融。不过,金融行业可不是弱者,尤其是银行业,门槛高的可怕,用户和客户,集中度是非常高的。用互联网思维去颠覆什么银行,这纯属是不自量力,或者是噱头。
不过,传统金融行业里面可不仅仅是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租凭等等任何一个领域,蛋糕都是非常巨大。
尤其是,被戏称为“金三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大行业里面管理的资本规模,足以让无数行业跪了。比如,国内的银行业管理的资本超过百亿人民币。证券和保险等等行业虽然不如银行,但是,规模也是十万亿级别。
金融行业的赚钱逻辑,不外乎是大量的资金汇集在自己手中,然后,总是有无数种办法,从客户的资金里面揩油。
比如,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收取利差,低息从储户手中借钱,然后以更高的利息放出贷款,赚取利差。假设,百万亿的存款里面,存贷和贷款的利差3%,那么一年光是利差就足以让整个行业赚取3万亿元。这三万亿元的利润里面,假设有一半用以抵消烂账的损失。那么,一年光是中国的银行业务,就足以赚取1.5万亿的利润。
证券公司主要是赚取大量资金的管理费、手续费或者服务费等等各种性质的费用。国内股票、期货、债券等等市场海量的交易,每年产生大量的摩擦成本(手续费),只要有巨大的成交量,证券公司就坐地收钱,稳赚不赔。只有市场低迷,成交量稀少,每年获得的手续费,甚至不足以支付办公成本和员工工资,那时候,才是证券公司萧条亏本的时候。
保险业务。本质上是把客户的钱提前借用,延期偿还。比如寿险,需要等到投保用户退休以后才开始逐渐的偿付本息。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则是可以把未来才需要偿付给用户的资本当作浮存金。进行债券、物业、股权等等投资,利用时间差,保值增值赚取利润。
总之,金融的本质就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任何一家公司机构,管理的资本里面。只有少量是自己的资本,绝大多数都是客户的钱。
大多数金融机构等于是借了十多倍二十多倍的钱在经营,经济景气的时期,金融行业自然是赚取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利润。而经济不景气,大量的违约和烂账爆发,最容易出现问题是,显然也是金融机构。
事实上上,金融行业只要能活下来,在悠久的存续时间里面,总体上是可以赚取远远超过社会其他行业的平均收入。
历史上很难找到像金融行业这么历史悠久。却经久不衰,从诞生以来,就被视为暴利产业,至今还是暴利产业。
嗯,只要不破产清盘,金融业多半是牛逼的。那些不幸,没有抵御住危机,破产了的金融企业,则是享受不到这个行业的红利。
所以,王启年看来。小伙伴布局金融行业,不需要贪婪,而是需要保守。看似的创新的业务,其实却是非常稳健保守的方式去经营对待。这既是对于自己未来负责。也是对于把钱放在小伙伴钱包账户上的用户负责。
互联网金融在后来被炒的很热,并且,因为没有监管的野蛮生长,让互联网金融领域骗局很多。
比如,一些高息吸引用户投资,最终。却是平台老板卷钱跑路的p2p网站,或者,其他各种不靠谱的平台。
由于p2p被曝负面新闻最多,所以,一度公众以为p2p就是互联网金融。当然了,这是被误解。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不外乎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展开一系列金融服务。比如,网银就是互联网金融。
事实上,中国各大银行推出网银之前,互联网行业是一片萧条。当时的很多公司都是不赚钱,比如,腾讯、新浪等等公司早年亏的很惨,开始依靠移动梦网的增值服务,才获得了一点真金白银的利润,得以度过难关。
像胜大等等网络游戏公司,一开始成为最赚钱的印钞机,在很多网络公司亏本的情况下,网游企业已经开始赚钱。除了因为游戏的魅力之外,更关键的是,网游企业最早的建立了充值和支付渠道。在网银体系还未普及之前,网游公司建立了网吧充值平台,让网吧老板提前在网游公司的对应账户上存钱,之后,网吧老板可以向用户出售虚拟点卡。这等于以代理商形式,建立了点卡批发和零售渠道。这种模式,渠道成本比较贵,用户充值的点卡,很多的现金都消耗在渠道上了。
再到网银出来之后,互联网才是久旱逢甘霖,很多的企业开始逐渐看得见真正的收入和利润了。
网银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没有网银提供的便捷转账,很多互联网企业生存都成问题,就更别说搞什么互联网金融,去颠覆金融行业了。
当然了,后来很多的互联网金融,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不足,或者是职业道德问题。这也是造成后来很多的p2p网站,经常出现违约,甚至整个网站倒闭关门,网站的老板跑路的事情。
后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尤其是是风险控制的比较好的,应该是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广为人知,用户规模最大的支付宝、余额宝,都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产品。
现在,支付宝现在已经出现,但余额宝貌似还没有出炉。
余额宝的模式,则是引进了货币基金,让第三方支付账户,升级为货币基金账户。而后来的余额宝,除了具备货币基金每天结算利息,并且,利息比央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要高的多之外,更关键的是余额宝账户上的资金,可以直接购物和支付。没有使用的零钱,放在余额宝上,每天都产生利息。而需要用钱的时候,随时可以动用余额宝的现金。
这种创新,让后来的余额宝,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最大的货币基金产品。即使的工行、建行之类的大银行,以及专业的基金公司成立的货基,其产品的规模,也远远不能跟余额宝相比。
而余额宝的成功之后,不仅仅增加了支付宝对用户的吸引力,巩固了支付宝在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地位。
另外,蚂蚁金服也开始逐渐尝试其他收益更高,同样风险也超过余额宝的产品。渐渐的开始涉足到保险、证券、基金、银行、信托等等业务。
王启年暂时也不打算搞一些高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仅仅是计划推出类似于后来“余额宝”一般的产品。
当然了,搞货币基金,也需要拥有公募基金的牌照。最快速度拥有牌照的方式,自然就是收购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小伙伴公司就在跟tj市的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谈收购的事情。没错,这家公司在后来名声赫赫,但现在却是没有多少名气——天弘基金!(未完待续。)
所谓,颠覆既是抢食!
改变用户的习惯和体验的方式,让传统行业的竞争对手,莫名其妙的就失去了整个市场。
最典型的颠覆,既是触摸屏手机颠覆功能机。
触摸屏手机颠覆了功能机,这种颠覆性产品,直接从传统的手机巨头手中抢食。并且,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传统手机巨头,居然真的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种颠覆,在现代商业社会也是比较罕见的一幕。
也正是因为触摸屏手机对于传统手机的替代,所以,在风口之中的触摸屏手机产业链,目前都是处于非常景气和暴利的环境中。
颠覆了传统的功能机之后,给与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以至于,互联网产业开始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之后,互联网产业开始野心勃勃的颠覆汽车,颠覆家电,颠覆一切他们认为可以用互联网思维颠覆的行业事物。
之后几年内,即使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完全不需要什么互联网思维的,也被迫跟风,表示自己跟上了时代,开始搞起互联网了。
因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了手机之后,让很多传统行业开始感觉到了危机,只好主动开始融入互联网,避免被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对手,一夜之间颠覆,让市场变天了。
虽然,互联网思维无所不能,这纯属是一种幻觉。
但是互联网思维确实能给一部分的行业,带来一些改变。比如,互联网行业发展用户的效率,传统行业是完全比不上的。
比如很多传统行业巨头。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才积攒了千万用户,这市场已属于老大。但互联网行业很多公司,动不动就是上亿。甚至十多亿用户。虽然,这些用户贡献的效益,以及僵尸用户是避免不了,所以用户质量上可能有点瑕疵。
但论跑马圈地的速度和爆发式增长,传统行业拍马也比不上互联网企业。
比如。传统行业有可能超过几十年竞争,很多市场才会形成寡头格局。所以,市场竞争类似马拉松,不是一开始跑的快的能成最后的赢家,而是体力好耐力足的才会胜利者。
互联网行业格局往往是几年内就奠定,一个细分市场出现了,几年内有可能决出胜负。格局奠定之后,后来者投入十倍百倍的成本,也未必能挑战行业老大的地位。
金融行业也是同样一个逻辑,很多金融机构想要发展千万用户规模。这起码要有几万名员工,经过十多年以上的努力,用户规模才可以满满的积累到这般的地步。
即使是保险公司,搞的就是跟传销似是,数百万名保险推销员,一年也不过给行业带来几千万元新增用户,以及数亿的老用户。靠着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传播模式发展业务,这是非常低效的,个位数的拉客户。
互联网则是几何倍的拉客户,可能一天时间注册用户就可到数百万人。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塑造上亿用户的超级平台。
但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互联网行业赚钱比较难,很多上亿用户的平台,依然赚不到利润。
看着很多传统行业每天都在数钱。很多从成立以来,只见烧钱,看不到赚钱的互联网团队,自然是羡慕妒忌恨。所以,互联网产业为了盈利,往往都是对比传统行业。把传统行业的用户和业务搬到互联网上,用互联网作为利器,跟传统行业抢夺用户,打不对称的商战。
有些一盘散沙的行业,可能很多就在互联网企业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比如,中国的零售行业,没有出现美国沃尔玛那样规模的垄断者,而是真正的一盘散沙,即使一些最顶级的巨头,一年销售额才几百亿元,刚刚才开始冲刺千亿营收规模。而零售位数的公司多不胜数。
正是因为零售业集中度不够,一盘散沙,所以,迅速的被电商打的溃不成军。
这么多传统行业里面,块头最大、油水最多的自然就是金融。不过,金融行业可不是弱者,尤其是银行业,门槛高的可怕,用户和客户,集中度是非常高的。用互联网思维去颠覆什么银行,这纯属是不自量力,或者是噱头。
不过,传统金融行业里面可不仅仅是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租凭等等任何一个领域,蛋糕都是非常巨大。
尤其是,被戏称为“金三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大行业里面管理的资本规模,足以让无数行业跪了。比如,国内的银行业管理的资本超过百亿人民币。证券和保险等等行业虽然不如银行,但是,规模也是十万亿级别。
金融行业的赚钱逻辑,不外乎是大量的资金汇集在自己手中,然后,总是有无数种办法,从客户的资金里面揩油。
比如,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收取利差,低息从储户手中借钱,然后以更高的利息放出贷款,赚取利差。假设,百万亿的存款里面,存贷和贷款的利差3%,那么一年光是利差就足以让整个行业赚取3万亿元。这三万亿元的利润里面,假设有一半用以抵消烂账的损失。那么,一年光是中国的银行业务,就足以赚取1.5万亿的利润。
证券公司主要是赚取大量资金的管理费、手续费或者服务费等等各种性质的费用。国内股票、期货、债券等等市场海量的交易,每年产生大量的摩擦成本(手续费),只要有巨大的成交量,证券公司就坐地收钱,稳赚不赔。只有市场低迷,成交量稀少,每年获得的手续费,甚至不足以支付办公成本和员工工资,那时候,才是证券公司萧条亏本的时候。
保险业务。本质上是把客户的钱提前借用,延期偿还。比如寿险,需要等到投保用户退休以后才开始逐渐的偿付本息。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则是可以把未来才需要偿付给用户的资本当作浮存金。进行债券、物业、股权等等投资,利用时间差,保值增值赚取利润。
总之,金融的本质就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任何一家公司机构,管理的资本里面。只有少量是自己的资本,绝大多数都是客户的钱。
大多数金融机构等于是借了十多倍二十多倍的钱在经营,经济景气的时期,金融行业自然是赚取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利润。而经济不景气,大量的违约和烂账爆发,最容易出现问题是,显然也是金融机构。
事实上上,金融行业只要能活下来,在悠久的存续时间里面,总体上是可以赚取远远超过社会其他行业的平均收入。
历史上很难找到像金融行业这么历史悠久。却经久不衰,从诞生以来,就被视为暴利产业,至今还是暴利产业。
嗯,只要不破产清盘,金融业多半是牛逼的。那些不幸,没有抵御住危机,破产了的金融企业,则是享受不到这个行业的红利。
所以,王启年看来。小伙伴布局金融行业,不需要贪婪,而是需要保守。看似的创新的业务,其实却是非常稳健保守的方式去经营对待。这既是对于自己未来负责。也是对于把钱放在小伙伴钱包账户上的用户负责。
互联网金融在后来被炒的很热,并且,因为没有监管的野蛮生长,让互联网金融领域骗局很多。
比如,一些高息吸引用户投资,最终。却是平台老板卷钱跑路的p2p网站,或者,其他各种不靠谱的平台。
由于p2p被曝负面新闻最多,所以,一度公众以为p2p就是互联网金融。当然了,这是被误解。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不外乎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展开一系列金融服务。比如,网银就是互联网金融。
事实上,中国各大银行推出网银之前,互联网行业是一片萧条。当时的很多公司都是不赚钱,比如,腾讯、新浪等等公司早年亏的很惨,开始依靠移动梦网的增值服务,才获得了一点真金白银的利润,得以度过难关。
像胜大等等网络游戏公司,一开始成为最赚钱的印钞机,在很多网络公司亏本的情况下,网游企业已经开始赚钱。除了因为游戏的魅力之外,更关键的是,网游企业最早的建立了充值和支付渠道。在网银体系还未普及之前,网游公司建立了网吧充值平台,让网吧老板提前在网游公司的对应账户上存钱,之后,网吧老板可以向用户出售虚拟点卡。这等于以代理商形式,建立了点卡批发和零售渠道。这种模式,渠道成本比较贵,用户充值的点卡,很多的现金都消耗在渠道上了。
再到网银出来之后,互联网才是久旱逢甘霖,很多的企业开始逐渐看得见真正的收入和利润了。
网银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没有网银提供的便捷转账,很多互联网企业生存都成问题,就更别说搞什么互联网金融,去颠覆金融行业了。
当然了,后来很多的互联网金融,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不足,或者是职业道德问题。这也是造成后来很多的p2p网站,经常出现违约,甚至整个网站倒闭关门,网站的老板跑路的事情。
后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尤其是是风险控制的比较好的,应该是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广为人知,用户规模最大的支付宝、余额宝,都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产品。
现在,支付宝现在已经出现,但余额宝貌似还没有出炉。
余额宝的模式,则是引进了货币基金,让第三方支付账户,升级为货币基金账户。而后来的余额宝,除了具备货币基金每天结算利息,并且,利息比央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要高的多之外,更关键的是余额宝账户上的资金,可以直接购物和支付。没有使用的零钱,放在余额宝上,每天都产生利息。而需要用钱的时候,随时可以动用余额宝的现金。
这种创新,让后来的余额宝,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最大的货币基金产品。即使的工行、建行之类的大银行,以及专业的基金公司成立的货基,其产品的规模,也远远不能跟余额宝相比。
而余额宝的成功之后,不仅仅增加了支付宝对用户的吸引力,巩固了支付宝在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地位。
另外,蚂蚁金服也开始逐渐尝试其他收益更高,同样风险也超过余额宝的产品。渐渐的开始涉足到保险、证券、基金、银行、信托等等业务。
王启年暂时也不打算搞一些高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仅仅是计划推出类似于后来“余额宝”一般的产品。
当然了,搞货币基金,也需要拥有公募基金的牌照。最快速度拥有牌照的方式,自然就是收购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小伙伴公司就在跟tj市的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谈收购的事情。没错,这家公司在后来名声赫赫,但现在却是没有多少名气——天弘基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