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失之交臂的首辅大人
地方官坐两人抬小轿的,那已经算是非常虚怀若谷,等闲是一县之主四人抬随便坐,但那是在地方,到了京师,要坐轿子绝对要看品级,尤其是八人抬的轿子,那更完全体现出了主人不可一世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汪孚林在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可能会坐着八抬大轿来拜访汪道昆的人,最终生出了一个极其不可思议的念头。
总不至于这么巧,自己刚一来就可能见到当朝首辅张居正?照传言中张居正那跋扈专断的个性,有什么事要和汪道昆说,也应该一个帖子请人到自己家去谈,怎至于如此折节屈尊造访汪家?就算曾经是科场同年,但同年这种概念,重视的人极其重视,不重视的人不屑一顾,更比不上真正患难之交的情谊。脑海中瞬息之间转过乱七八糟一大堆念头,汪孚林竟是忍不住出神了片刻,这才整理好了纷乱的心情以及凌乱的表情。
“学生徽州府歙县松明山汪孚林,乃是寓居此地的兵部汪侍郎的侄儿,赴京赶考明年会试,今日刚到京师,是来此拜见长辈的。”
问话的那护卫听到这样的回答,这才认真端详了一下汪孚林一行人,见两辆骡车外加七八骑人,乍一看去确实是风尘仆仆,再加上参加会试这么一个理由摆在那里,他那紧绷的脸上稍稍松弛了些,随即稍稍抬了抬下巴说:“元翁正与兵部潭尚书在汪府和汪侍郎叙话,你既是来投亲的,投个帖子之后,最好在外耐心等一等,免得误了老大人们的正事。”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仿佛汪孚林听不懂似的补充道,“元翁便是当朝首辅,张阁老。”
用不着那画蛇添足一句解释,汪孚林只凭元翁两字就知道里头确确实实是张居正,再加上兵部尚书谭纶。这样的超级豪华阵容出现在自己抵达京师的第一天,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因此,对于那护卫不由分说的拦阻,他也没往心里去,拱了拱手之后便从袖中取出了帖子。
“既然如此,烦请这位大哥帮忙把帖子送给门房,烦请他们转告汪二老爷一声,我和家里人在外等一等。”
见汪孚林随着帖子还递来了一小块银子,又不是请托什么大事,那护卫接了在手,嘴角也少许有些笑容。等到汪孚林果然策马回去,那一行车马在听到人吩咐后,就沿着墙根靠边停了,显然没有强争的意思,他才调转马头往回走,一看帖子才发现,那并不是刚刚那少年的名帖,而是赫然写着兵部侍郎汪南明,竟是汪道昆本人的名刺!
宰相门房五品官,他身为张居正的护卫,当然也知道这年头官宦子弟分三六九等,至少这种长辈的名刺,京师很多贵胄子弟都未必能够拿出一张来。因此,最初只是随口答应,这会儿他就没有太多犹疑,真的直接代人把名刺送到了汪府门房。不消一会儿,他就看到一个身披裘袍的人影匆匆出来,身后还跟着个小书童。刚刚首辅到了汪家,随同汪道昆出迎的人里,他记得就有此人,听介绍是汪道昆的胞弟,此刻见竟然是此人出来,他不禁有些吃惊。
汪道贯一出来便东西张望了一下,见那边一行车马老老实实靠边停着,头前坐在马上的少年双手拢在袖中,正老神在在地发呆,他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竟是直接扬声叫道:“孚林!”
平心而论,汪孚林当然更愿意回温暖的车里去呆着,而不是在外头挨冷受冻,可看到那个护卫真的帮自己把名刺递进去了,他觉得如果汪道贯还不够格掺和张居正和汪道昆谭纶的谈话,多半不会晾着自己在外头,所以也就干脆骑在马上等一阵子,顺带好好思量思量今天这一幕。所以,当正神游天外的他听到这一声唤,抬头一看,立刻就跳下马来快步上前,到了汪道贯面前便笑嘻嘻一揖行礼道:“叔父,一路风雪赶路,来晚了。”
“我也就比你早两天到。”汪道贯一样是从小养尊处优的人,到了京师之后就睡了整整两天,这会儿眼睛掠过汪孚林往后头那一行车马瞧了瞧,他就笑道,“这是一家子都来了?”
“是啊,我本来想着就只带小北的,结果……”汪孚林苦笑着一摊手,见那边厢的相府随从护卫都往自己这边瞧,他就压低了声音问道,“话说回来,真的这么巧,我刚到京城赶来这里,就遇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位,真的只是纯粹的巧合?”
“当然是巧合,谁敢算计他?”汪道贯说这话的时候,那声音简直和蚊子叫似的。他轻轻舒了一口气,随即看着后头那一行车马,低声说道,“这样,你带着家里人从后门走,我会让人去知会一声。你先去见了你伯母和无竞他们,前头的事情你先不要管,时机还没到。”
汪孚林也并不希望就这样迎面撞上张居正,这种撞上却一句话都说不上,有啥好处?所以,他对于这样的安排自然一点异议都没有。等到汪道贯的那个书童过来带路,一行人从胡同中退出来绕去后门,这一条胡同渐渐又安静了下来。而汪道贯却望着那一行人没有挪动步子,以至于之前帮汪孚林递名刺的那个护卫过来,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察觉。
“二老爷,大冷天的,您竟然亲自出来安排,那是您家里很看重的后辈?”
汪道贯回过神来,见是一个身穿蓝袍的护卫,却又和其他相府随从服色不同,他就客客气气地说道:“是松明山汪氏这一辈中最出色的子弟,十七岁便考中了举人,比我当年强多了。他读书有成,做事也稳妥,如今这滴水成冰的天气,既然知道他到了,我当然得安排他进家里歇歇,否则回头大哥也得埋怨我。倒是各位在外头这样干等,热茶点心可管够?”
“够了够了,府上已经很周到了,多谢二老爷。”那护卫和汪道贯又说了几句客气话,见其微微颔首重新进了大门,他咀嚼着刚刚听到的这些话,暗想回头是否禀告张居正一声倒不妨再斟酌,可今天张居正带着谭纶到汪家的事却一定得禀告顶头大上司冯友宁一声,决不能瞒着那位宫里独一份的公公。
倒不是冯保非得盯着张居正行踪,而是两人如今一内一外辅佐幼主,有些事冯保做在前头,比被人盯在后头要好。而他在张家是干什么的,也早就对张居正挑明了。
张居正出汪府,约摸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情。年不到五十便已经实际上执掌了一个庞大帝国的首辅大人看上去保养得很好,纹丝不乱的鬓发不见白霜,下颌的胡须亦是一丛乌黑,五官俊秀,乍一看去,依旧有几分年轻时的潇洒气度,却更多了几分久经风雨的从容。
他低头上轿坐稳,习惯性地拿出了旁边抄写的某些节略,只看了片刻,他突然打起帘子瞅了一眼,却只见轿子外头,五十出头的谭纶在马上欠身为礼,他也就微微颔首,眼看人从另一个方向悄然离去。
之所以今天会乘兴到汪家来,实在是因为今天兵部议事的时候,汪道昆有些话正中他心头痒处,因此趁着今日出直房还早,他叫上谭纶便来了这里,商讨的正是蓟辽的某些防务,当然说笑之中谈到戚继光,他自认为是慧眼识才,简拔其于草莽之中的明眼人,谭纶是戚继光的老上司,汪道昆则是老战友,自然颇有共同语言,这也是他自从把高拱赶下台,坐上首辅之位以来,少有的悠闲时光。
倒是年纪与他相仿的汪道昆,期间竟然因为下人在门外说了句什么,就出去与人说了好一通话,其中甚至还有什么,火炕稍热一点,被褥全都换新的之类简直和妇人似的嘱咐,让他好不奇怪,等得知是汪道昆看重的家中晚辈到了京城,他也没太多理会,不过置之一笑而已。
他和汪道昆交情并不算极其深厚,只是对其在东南抗倭时的某些表现颇为嘉赏,但与此同时,汪道昆身上也有他最讨厌的某种东西。
那就是文风太过绮丽,华而不实……题本奏本非得写得花团锦簇,让人看着累不累!不过人无完人,文官中真正知兵的人少,好歹汪道昆并不是那种喜欢四处讲学出头的王学弟子,忍了吧!
“元辅。”轿子走了一箭之地,外头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而张居正的回复,却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嗯字。
“游七从江陵府老家又送了信来。”
对于自己特地派回去问候父母,同时也看看几个弟弟情况的管家游七,张居正自然非常看重。他自从进士及第之后,就从来没有当过外官,而像他这种情形,在明朝的内阁首辅以及其他阁老之中,也并不是太罕见的现象。毕竟,明朝只有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没有不当亲民官就不能入阁的规矩。但正因为没有地方官的经历,他自然少不得让心腹借着来回京城和江陵府,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让他知道那些地方官隐瞒下来的消息。
等到轿帘打起,一封信呈了进来,他接过在手,打开封口拿出信笺只一扫,一张脸就挂满了严霜。
何心隐竟然跑到湖广去讲学了!这个泰州学派鼎鼎有名的儒生从来就不肯让人消停,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简直两条全都沾染上了!还有那些生员,成天只知道高谈阔论,评点国事,太祖当年不许秀才评论国家大事的制度,都不知道被人扔到哪里去了!接下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倘若不能有效管制舆论,那还如何强力推行那一整套方案?
张居正紧紧捏着信笺,长长吐出一口气,却是下定了决心。治乱当用猛药,且等这一段稳定下来,就该真正大刀阔斧地杀一杀时下这自由散漫的风气!
ps:快月底啦,求月票啦
总不至于这么巧,自己刚一来就可能见到当朝首辅张居正?照传言中张居正那跋扈专断的个性,有什么事要和汪道昆说,也应该一个帖子请人到自己家去谈,怎至于如此折节屈尊造访汪家?就算曾经是科场同年,但同年这种概念,重视的人极其重视,不重视的人不屑一顾,更比不上真正患难之交的情谊。脑海中瞬息之间转过乱七八糟一大堆念头,汪孚林竟是忍不住出神了片刻,这才整理好了纷乱的心情以及凌乱的表情。
“学生徽州府歙县松明山汪孚林,乃是寓居此地的兵部汪侍郎的侄儿,赴京赶考明年会试,今日刚到京师,是来此拜见长辈的。”
问话的那护卫听到这样的回答,这才认真端详了一下汪孚林一行人,见两辆骡车外加七八骑人,乍一看去确实是风尘仆仆,再加上参加会试这么一个理由摆在那里,他那紧绷的脸上稍稍松弛了些,随即稍稍抬了抬下巴说:“元翁正与兵部潭尚书在汪府和汪侍郎叙话,你既是来投亲的,投个帖子之后,最好在外耐心等一等,免得误了老大人们的正事。”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仿佛汪孚林听不懂似的补充道,“元翁便是当朝首辅,张阁老。”
用不着那画蛇添足一句解释,汪孚林只凭元翁两字就知道里头确确实实是张居正,再加上兵部尚书谭纶。这样的超级豪华阵容出现在自己抵达京师的第一天,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因此,对于那护卫不由分说的拦阻,他也没往心里去,拱了拱手之后便从袖中取出了帖子。
“既然如此,烦请这位大哥帮忙把帖子送给门房,烦请他们转告汪二老爷一声,我和家里人在外等一等。”
见汪孚林随着帖子还递来了一小块银子,又不是请托什么大事,那护卫接了在手,嘴角也少许有些笑容。等到汪孚林果然策马回去,那一行车马在听到人吩咐后,就沿着墙根靠边停了,显然没有强争的意思,他才调转马头往回走,一看帖子才发现,那并不是刚刚那少年的名帖,而是赫然写着兵部侍郎汪南明,竟是汪道昆本人的名刺!
宰相门房五品官,他身为张居正的护卫,当然也知道这年头官宦子弟分三六九等,至少这种长辈的名刺,京师很多贵胄子弟都未必能够拿出一张来。因此,最初只是随口答应,这会儿他就没有太多犹疑,真的直接代人把名刺送到了汪府门房。不消一会儿,他就看到一个身披裘袍的人影匆匆出来,身后还跟着个小书童。刚刚首辅到了汪家,随同汪道昆出迎的人里,他记得就有此人,听介绍是汪道昆的胞弟,此刻见竟然是此人出来,他不禁有些吃惊。
汪道贯一出来便东西张望了一下,见那边一行车马老老实实靠边停着,头前坐在马上的少年双手拢在袖中,正老神在在地发呆,他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竟是直接扬声叫道:“孚林!”
平心而论,汪孚林当然更愿意回温暖的车里去呆着,而不是在外头挨冷受冻,可看到那个护卫真的帮自己把名刺递进去了,他觉得如果汪道贯还不够格掺和张居正和汪道昆谭纶的谈话,多半不会晾着自己在外头,所以也就干脆骑在马上等一阵子,顺带好好思量思量今天这一幕。所以,当正神游天外的他听到这一声唤,抬头一看,立刻就跳下马来快步上前,到了汪道贯面前便笑嘻嘻一揖行礼道:“叔父,一路风雪赶路,来晚了。”
“我也就比你早两天到。”汪道贯一样是从小养尊处优的人,到了京师之后就睡了整整两天,这会儿眼睛掠过汪孚林往后头那一行车马瞧了瞧,他就笑道,“这是一家子都来了?”
“是啊,我本来想着就只带小北的,结果……”汪孚林苦笑着一摊手,见那边厢的相府随从护卫都往自己这边瞧,他就压低了声音问道,“话说回来,真的这么巧,我刚到京城赶来这里,就遇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位,真的只是纯粹的巧合?”
“当然是巧合,谁敢算计他?”汪道贯说这话的时候,那声音简直和蚊子叫似的。他轻轻舒了一口气,随即看着后头那一行车马,低声说道,“这样,你带着家里人从后门走,我会让人去知会一声。你先去见了你伯母和无竞他们,前头的事情你先不要管,时机还没到。”
汪孚林也并不希望就这样迎面撞上张居正,这种撞上却一句话都说不上,有啥好处?所以,他对于这样的安排自然一点异议都没有。等到汪道贯的那个书童过来带路,一行人从胡同中退出来绕去后门,这一条胡同渐渐又安静了下来。而汪道贯却望着那一行人没有挪动步子,以至于之前帮汪孚林递名刺的那个护卫过来,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察觉。
“二老爷,大冷天的,您竟然亲自出来安排,那是您家里很看重的后辈?”
汪道贯回过神来,见是一个身穿蓝袍的护卫,却又和其他相府随从服色不同,他就客客气气地说道:“是松明山汪氏这一辈中最出色的子弟,十七岁便考中了举人,比我当年强多了。他读书有成,做事也稳妥,如今这滴水成冰的天气,既然知道他到了,我当然得安排他进家里歇歇,否则回头大哥也得埋怨我。倒是各位在外头这样干等,热茶点心可管够?”
“够了够了,府上已经很周到了,多谢二老爷。”那护卫和汪道贯又说了几句客气话,见其微微颔首重新进了大门,他咀嚼着刚刚听到的这些话,暗想回头是否禀告张居正一声倒不妨再斟酌,可今天张居正带着谭纶到汪家的事却一定得禀告顶头大上司冯友宁一声,决不能瞒着那位宫里独一份的公公。
倒不是冯保非得盯着张居正行踪,而是两人如今一内一外辅佐幼主,有些事冯保做在前头,比被人盯在后头要好。而他在张家是干什么的,也早就对张居正挑明了。
张居正出汪府,约摸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情。年不到五十便已经实际上执掌了一个庞大帝国的首辅大人看上去保养得很好,纹丝不乱的鬓发不见白霜,下颌的胡须亦是一丛乌黑,五官俊秀,乍一看去,依旧有几分年轻时的潇洒气度,却更多了几分久经风雨的从容。
他低头上轿坐稳,习惯性地拿出了旁边抄写的某些节略,只看了片刻,他突然打起帘子瞅了一眼,却只见轿子外头,五十出头的谭纶在马上欠身为礼,他也就微微颔首,眼看人从另一个方向悄然离去。
之所以今天会乘兴到汪家来,实在是因为今天兵部议事的时候,汪道昆有些话正中他心头痒处,因此趁着今日出直房还早,他叫上谭纶便来了这里,商讨的正是蓟辽的某些防务,当然说笑之中谈到戚继光,他自认为是慧眼识才,简拔其于草莽之中的明眼人,谭纶是戚继光的老上司,汪道昆则是老战友,自然颇有共同语言,这也是他自从把高拱赶下台,坐上首辅之位以来,少有的悠闲时光。
倒是年纪与他相仿的汪道昆,期间竟然因为下人在门外说了句什么,就出去与人说了好一通话,其中甚至还有什么,火炕稍热一点,被褥全都换新的之类简直和妇人似的嘱咐,让他好不奇怪,等得知是汪道昆看重的家中晚辈到了京城,他也没太多理会,不过置之一笑而已。
他和汪道昆交情并不算极其深厚,只是对其在东南抗倭时的某些表现颇为嘉赏,但与此同时,汪道昆身上也有他最讨厌的某种东西。
那就是文风太过绮丽,华而不实……题本奏本非得写得花团锦簇,让人看着累不累!不过人无完人,文官中真正知兵的人少,好歹汪道昆并不是那种喜欢四处讲学出头的王学弟子,忍了吧!
“元辅。”轿子走了一箭之地,外头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而张居正的回复,却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嗯字。
“游七从江陵府老家又送了信来。”
对于自己特地派回去问候父母,同时也看看几个弟弟情况的管家游七,张居正自然非常看重。他自从进士及第之后,就从来没有当过外官,而像他这种情形,在明朝的内阁首辅以及其他阁老之中,也并不是太罕见的现象。毕竟,明朝只有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没有不当亲民官就不能入阁的规矩。但正因为没有地方官的经历,他自然少不得让心腹借着来回京城和江陵府,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让他知道那些地方官隐瞒下来的消息。
等到轿帘打起,一封信呈了进来,他接过在手,打开封口拿出信笺只一扫,一张脸就挂满了严霜。
何心隐竟然跑到湖广去讲学了!这个泰州学派鼎鼎有名的儒生从来就不肯让人消停,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简直两条全都沾染上了!还有那些生员,成天只知道高谈阔论,评点国事,太祖当年不许秀才评论国家大事的制度,都不知道被人扔到哪里去了!接下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倘若不能有效管制舆论,那还如何强力推行那一整套方案?
张居正紧紧捏着信笺,长长吐出一口气,却是下定了决心。治乱当用猛药,且等这一段稳定下来,就该真正大刀阔斧地杀一杀时下这自由散漫的风气!
ps:快月底啦,求月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