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决战金殿
拉帮结派是官场中人的本能,比如王世贞考中进士,授刑部员外郎,就拉上了几个同事,再加上布衣谢榛,组成诗社,赋诗唱和,被称为尊为“后七子”。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传播基本靠吼的年代,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友,到处传颂,很快就能打出名气,有了名气就等于光环加身,别人再想动你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舆论压力。这也是很多菜鸟自保的手段。
这种炒作方式一点不新鲜,往前一千年,三国年间就有祢衡裸衣骂曹,千古偶像诸葛亮没事唱梁甫吟,往后五百年,更有一大帮为了搏出名,无所不用其极的人物,说起来,也算是古今一理。
在大明的朝堂上,诸如“七子社”一般的团伙在朝堂上数量惊人,以王世贞为例,他在李攀龙死后,独掌文坛二十年,前后提携过后五子、续五子、广五子、末五子、南园后五子、琅琊四十子……也不知道这位手里是不是有份琅琊榜。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明朝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二三百人一起公然结党结社的前例,偏偏唐毅就这么干了,而且还干的理直气壮,干的无话可说,谁让人家手里有尚方宝剑呢!
唐毅和嘉靖拍着胸脯保证能不花一分钱,把开海办好。
嘉靖当场表示,只要不要钱,需要什么给什么。
唐毅想了半天,只向嘉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开海牵涉太广,沿海省份要卖出商品,增加棉田,桑田,增加工匠,必然造成排挤,弄得粮食短缺,劳力不足,需要从外省调拨。由于数量太大,不是官府一个命令就能做到的,必须先摸清楚各省的情况,方能万无一失。
了解情况最好的人选就是新科进士,他们来自各省,代表广泛,而且不像宦游多年的老官僚,跟家乡已经脱节了。
在开海的引诱之下,嘉靖欣然点头,准许唐毅去召集新科进士,共商国是。
精明了一辈子的嘉靖,做梦也想不到,这一看似随意的决定,究竟给朱家的子孙造成了何等麻烦!
小小的苏州会馆,不到二百人当中,日后光是阁老部堂总督巡抚就出了五十位之多,执大明朝堂牛耳长达五十年之久。
当然这些还是后话,除了唐毅有个朦胧的念头之外,其他的小菜鸟对自己在做什么是一无所知。大家只是知道朝廷要开海,想了解各省的情况。他们努力搜刮肚肠,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如果侥幸能被陛下采纳,不啻为一条升官扬名的终南捷径。
唐毅介绍了情况之后,就让大家分别讨论,每个省的进士聚集在一起,唐毅,徐渭,王世贞,王世懋,诸大授,陶大临,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小本,不停穿梭,把大家伙的观点都记录下来。
最初的时候。还很拘谨,不怎么敢说话,可是架不住唐毅他们鼓动。大家都是初入官场,满腔热血,盼着建功立业。
尤其是听说陛下要广纳谏言,更是血脉喷张,经过了一个上午之后,到了下午时分整个会馆都沸腾起来。
一个女人顶得上五百只鸭子,而一个文人顶得上五百个女人,大家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吵得不亦乐乎。有支持开海的,有反对开海的,有主张在福建开海,有主张在松江开海,大家互不相让,辩论之激烈,简直难以形容。
可苦了唐毅几个,他们要维持局面,防止打起来,还要记录各方建议,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你写了他的,不写我的,就是看不起我!
为了公平起见,他们甩开膀子,运笔如飞,把每一条都要记下来。一连讨论了三天,好不容易到了人都散去,兄弟几个胳膊都肿得抬不起来,靠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
就听王世懋哼哼唧唧说道:“行之,三天啊,光是毛笔我就写图了三支,胳膊都折了。”
徐渭白了他一眼,“哼,三支算什么,我写秃了五支,这怎么比会试还折磨人,我宁可再从县试考一遍,也不愿意干这个活儿!
诸大授和陶大临两个身体不算好,嗓子都喊哑了,说不出话来,一个比划了“六”,一个比划了“七”,小脸都跟吃了苦瓜一样。
王世贞看了看没吱声的唐毅,好奇道:“行之,你写秃了多少?”
唐毅默默举起来拳头,王世贞艰难地咽了下口水,“行之,这是何苦呢!实不相瞒,我看了一下这些建议,坦白说,可用的不多,有人居然说他们家乡的酱菜好吃,要卖到西洋,人家大老远的跑来,就缺酱菜啊?”
“或许能卖给朝鲜!”
唐毅苦笑道:“表哥,我也给大家伙交个底儿,我压根也没指望他们的建议有用。”说话之间,唐毅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份厚厚的报告,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
“大概从前年开始,交通行就在做开海的评估调查,这是吴天成亲自撰写的报告,半个月之前,就送到了京城。”
大家伙都是一愣,不解地看着唐毅,满脸疑惑,心说你都做好了准备,还挨这个累,图个什么啊?
唐毅轻笑一声,“佛祖讲经尚且要八百罗汉,孔圣人也有三千门生,要想开海,除了要务实,也要务虚,把势头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要个大家伙一个露脸的机会,陛下已经决定要举行廷议,最终决定开海与否。此一战,就是咱们丙辰科第一次,作为一个团体发声!”
唐毅突然变得热情洋溢,攥着拳头说道:“我们这一科先天不足,又面对着朝局动荡,稍微不甚,就会成为别人的炮灰。要想在官场上生存下去,就要有一个够强大的靠山,只要替陛下把开海的事情做好,在陛下的心中丙辰科的地位就会不一样,有了陛下做后盾,我们之间再互相团结,互通有无,守望互助,别看我们的官小,地位低,但是蚂蚁多了,也能吃掉大象。我们谁也不能指望,只能指望自己!”
“说得好!”徐渭站起身,用力拍着唐毅的肩头,“果然是我徐文长的兄弟,就是有魄力,有胆子!”
陶大临毫不客气给了徐渭一拳头,“行之光是你的兄弟,就不是我们?”
“就是,别忘了我也是丙辰科的榜眼,也该为大家伙做点事情。”诸大授也说道。
王世懋和曹子朝也频频点头,激动地攥着拳头。
王世贞看在眼里,不由得心里吃味,要说起来他们丁未科才是公认最强的一科,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人才齐备,欣欣向荣。可是同如今的丙辰科比起来,怎么就差了一股子味道。
说白了,能人太多也不好,缺少了一头足以领袖群伦的雄狮,各自为战,永远形不成战队。
不过吃味归吃味,王世贞也真心盼着丙辰科能兴旺,他的亲弟弟,表弟都在这里,他们好了,自己也好不是。
弄清楚了唐毅的打算,大家伙也不在抱怨,打起万分精神,白天和同学们沟通感情,商讨事务,到了晚上,他们几个还要凑在一起,把开海可能带来的问题都想清楚,一个一个化解。
还要感谢嘉靖,道君皇帝给了唐毅宝贵的观摩机会,让他对三大巨头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虽然不至于把三巨头玩弄鼓掌之中,但是至少他不会高山仰止,不知所措。
而且除了三巨头之外,真正让唐毅感到侥幸的是他把嘉靖给看透了。
论起手中的权柄,嘉靖绝对是朱老四之后,最为强大的皇帝,他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可是嘉靖又是最不负责,最得过且过的皇帝,他能为了大礼议和朝臣展开二十年旷日持久的大战,他也能容忍严家父子祸国殃民二十年。说嘉靖强悍,是真强悍,说嘉靖懦弱,也真懦弱。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既自负狂妄,又敏感脆弱,加之喜怒无常,反复不定,绝对是大明历代皇帝当中,最难把握的一个。
他支持开海不假,可是他的支持并不靠谱,曾经嘉靖也支持过复套提议,可是没三天就变卦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开疆拓土太麻烦了,还不如过小日子修长生舒服,结果曾铣就死了,首辅夏言脑袋也掉了。
唐毅提出开海也是一样,如果嘉靖觉得开海付出太多,麻烦太多,搞不好唐毅也会步曾铣的后尘。
只是唐毅比曾铣幸运的是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唐毅要用蜜糖把他的方案包装到尽善尽美,至少绝对符合嘉靖的脾胃,哪怕是糖衣炮弹,也要让嘉靖欣然服下。
终于,经过紧张的筹备,反复的推敲,唐毅和大家伙一起,总算把方案做好了……
清晨的微风中,嘹亮的三声鞭响,划破宁静,严嵩领头,三十几位身着红袍,腰里系着玉带或是金银腰带的高官迈步走进了万寿宫。嘉靖还穿着道袍,正襟危坐在帷幔的后面,严嵩带领着官员行过大礼,抬头一看,却吃了一惊,只见在嘉靖八卦云床的旁边,五个蓝袍的小鬼头排成一溜儿站好,为首的正是那位六首魁元唐行之!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传播基本靠吼的年代,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友,到处传颂,很快就能打出名气,有了名气就等于光环加身,别人再想动你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舆论压力。这也是很多菜鸟自保的手段。
这种炒作方式一点不新鲜,往前一千年,三国年间就有祢衡裸衣骂曹,千古偶像诸葛亮没事唱梁甫吟,往后五百年,更有一大帮为了搏出名,无所不用其极的人物,说起来,也算是古今一理。
在大明的朝堂上,诸如“七子社”一般的团伙在朝堂上数量惊人,以王世贞为例,他在李攀龙死后,独掌文坛二十年,前后提携过后五子、续五子、广五子、末五子、南园后五子、琅琊四十子……也不知道这位手里是不是有份琅琊榜。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明朝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二三百人一起公然结党结社的前例,偏偏唐毅就这么干了,而且还干的理直气壮,干的无话可说,谁让人家手里有尚方宝剑呢!
唐毅和嘉靖拍着胸脯保证能不花一分钱,把开海办好。
嘉靖当场表示,只要不要钱,需要什么给什么。
唐毅想了半天,只向嘉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开海牵涉太广,沿海省份要卖出商品,增加棉田,桑田,增加工匠,必然造成排挤,弄得粮食短缺,劳力不足,需要从外省调拨。由于数量太大,不是官府一个命令就能做到的,必须先摸清楚各省的情况,方能万无一失。
了解情况最好的人选就是新科进士,他们来自各省,代表广泛,而且不像宦游多年的老官僚,跟家乡已经脱节了。
在开海的引诱之下,嘉靖欣然点头,准许唐毅去召集新科进士,共商国是。
精明了一辈子的嘉靖,做梦也想不到,这一看似随意的决定,究竟给朱家的子孙造成了何等麻烦!
小小的苏州会馆,不到二百人当中,日后光是阁老部堂总督巡抚就出了五十位之多,执大明朝堂牛耳长达五十年之久。
当然这些还是后话,除了唐毅有个朦胧的念头之外,其他的小菜鸟对自己在做什么是一无所知。大家只是知道朝廷要开海,想了解各省的情况。他们努力搜刮肚肠,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如果侥幸能被陛下采纳,不啻为一条升官扬名的终南捷径。
唐毅介绍了情况之后,就让大家分别讨论,每个省的进士聚集在一起,唐毅,徐渭,王世贞,王世懋,诸大授,陶大临,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小本,不停穿梭,把大家伙的观点都记录下来。
最初的时候。还很拘谨,不怎么敢说话,可是架不住唐毅他们鼓动。大家都是初入官场,满腔热血,盼着建功立业。
尤其是听说陛下要广纳谏言,更是血脉喷张,经过了一个上午之后,到了下午时分整个会馆都沸腾起来。
一个女人顶得上五百只鸭子,而一个文人顶得上五百个女人,大家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吵得不亦乐乎。有支持开海的,有反对开海的,有主张在福建开海,有主张在松江开海,大家互不相让,辩论之激烈,简直难以形容。
可苦了唐毅几个,他们要维持局面,防止打起来,还要记录各方建议,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你写了他的,不写我的,就是看不起我!
为了公平起见,他们甩开膀子,运笔如飞,把每一条都要记下来。一连讨论了三天,好不容易到了人都散去,兄弟几个胳膊都肿得抬不起来,靠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
就听王世懋哼哼唧唧说道:“行之,三天啊,光是毛笔我就写图了三支,胳膊都折了。”
徐渭白了他一眼,“哼,三支算什么,我写秃了五支,这怎么比会试还折磨人,我宁可再从县试考一遍,也不愿意干这个活儿!
诸大授和陶大临两个身体不算好,嗓子都喊哑了,说不出话来,一个比划了“六”,一个比划了“七”,小脸都跟吃了苦瓜一样。
王世贞看了看没吱声的唐毅,好奇道:“行之,你写秃了多少?”
唐毅默默举起来拳头,王世贞艰难地咽了下口水,“行之,这是何苦呢!实不相瞒,我看了一下这些建议,坦白说,可用的不多,有人居然说他们家乡的酱菜好吃,要卖到西洋,人家大老远的跑来,就缺酱菜啊?”
“或许能卖给朝鲜!”
唐毅苦笑道:“表哥,我也给大家伙交个底儿,我压根也没指望他们的建议有用。”说话之间,唐毅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份厚厚的报告,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
“大概从前年开始,交通行就在做开海的评估调查,这是吴天成亲自撰写的报告,半个月之前,就送到了京城。”
大家伙都是一愣,不解地看着唐毅,满脸疑惑,心说你都做好了准备,还挨这个累,图个什么啊?
唐毅轻笑一声,“佛祖讲经尚且要八百罗汉,孔圣人也有三千门生,要想开海,除了要务实,也要务虚,把势头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要个大家伙一个露脸的机会,陛下已经决定要举行廷议,最终决定开海与否。此一战,就是咱们丙辰科第一次,作为一个团体发声!”
唐毅突然变得热情洋溢,攥着拳头说道:“我们这一科先天不足,又面对着朝局动荡,稍微不甚,就会成为别人的炮灰。要想在官场上生存下去,就要有一个够强大的靠山,只要替陛下把开海的事情做好,在陛下的心中丙辰科的地位就会不一样,有了陛下做后盾,我们之间再互相团结,互通有无,守望互助,别看我们的官小,地位低,但是蚂蚁多了,也能吃掉大象。我们谁也不能指望,只能指望自己!”
“说得好!”徐渭站起身,用力拍着唐毅的肩头,“果然是我徐文长的兄弟,就是有魄力,有胆子!”
陶大临毫不客气给了徐渭一拳头,“行之光是你的兄弟,就不是我们?”
“就是,别忘了我也是丙辰科的榜眼,也该为大家伙做点事情。”诸大授也说道。
王世懋和曹子朝也频频点头,激动地攥着拳头。
王世贞看在眼里,不由得心里吃味,要说起来他们丁未科才是公认最强的一科,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人才齐备,欣欣向荣。可是同如今的丙辰科比起来,怎么就差了一股子味道。
说白了,能人太多也不好,缺少了一头足以领袖群伦的雄狮,各自为战,永远形不成战队。
不过吃味归吃味,王世贞也真心盼着丙辰科能兴旺,他的亲弟弟,表弟都在这里,他们好了,自己也好不是。
弄清楚了唐毅的打算,大家伙也不在抱怨,打起万分精神,白天和同学们沟通感情,商讨事务,到了晚上,他们几个还要凑在一起,把开海可能带来的问题都想清楚,一个一个化解。
还要感谢嘉靖,道君皇帝给了唐毅宝贵的观摩机会,让他对三大巨头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虽然不至于把三巨头玩弄鼓掌之中,但是至少他不会高山仰止,不知所措。
而且除了三巨头之外,真正让唐毅感到侥幸的是他把嘉靖给看透了。
论起手中的权柄,嘉靖绝对是朱老四之后,最为强大的皇帝,他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可是嘉靖又是最不负责,最得过且过的皇帝,他能为了大礼议和朝臣展开二十年旷日持久的大战,他也能容忍严家父子祸国殃民二十年。说嘉靖强悍,是真强悍,说嘉靖懦弱,也真懦弱。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既自负狂妄,又敏感脆弱,加之喜怒无常,反复不定,绝对是大明历代皇帝当中,最难把握的一个。
他支持开海不假,可是他的支持并不靠谱,曾经嘉靖也支持过复套提议,可是没三天就变卦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开疆拓土太麻烦了,还不如过小日子修长生舒服,结果曾铣就死了,首辅夏言脑袋也掉了。
唐毅提出开海也是一样,如果嘉靖觉得开海付出太多,麻烦太多,搞不好唐毅也会步曾铣的后尘。
只是唐毅比曾铣幸运的是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唐毅要用蜜糖把他的方案包装到尽善尽美,至少绝对符合嘉靖的脾胃,哪怕是糖衣炮弹,也要让嘉靖欣然服下。
终于,经过紧张的筹备,反复的推敲,唐毅和大家伙一起,总算把方案做好了……
清晨的微风中,嘹亮的三声鞭响,划破宁静,严嵩领头,三十几位身着红袍,腰里系着玉带或是金银腰带的高官迈步走进了万寿宫。嘉靖还穿着道袍,正襟危坐在帷幔的后面,严嵩带领着官员行过大礼,抬头一看,却吃了一惊,只见在嘉靖八卦云床的旁边,五个蓝袍的小鬼头排成一溜儿站好,为首的正是那位六首魁元唐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