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隆庆改制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隆庆在苏州的日子,远比在京城要舒服多了,简直可以用惬意形容。
  苏州的繁华和京城不遑多让,但是这座城市和京城的气氛完全不同,京城的繁华是几千名官吏,还有大量的勋贵,宗室,宦官,禁军支持起来的。
  而苏州则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化城市,市民是这个城市的核心,没有那么多官员,也没有那么多规矩,一切都显得自由自在,生机勃勃。
  天下所有的好,都汇聚到了这里,连隆庆都不得不感叹,生而为苏州人,真是天下一大幸运!
  不光苏州的盛景让人迷醉,唐毅的种种安排,更让人熨帖舒心。
  万国宫接见四方藩国,自从永乐朝之后,唯独隆庆有如此荣耀,接受数十个藩国朝拜。除了惯常的进献礼物,回赠赏赐之外,隆庆还代表大明,发表了掷地有声的宣言。
  他告诉所有使者,大明朝励精图治,国势日盛,秉承成祖皇帝仁慈爱民之心,大明将护佑藩国,维护法统。近几十年来,西夷漂洋过海,侵入东方,杀戮百姓,抢夺土地,攫取财富,狡诈狡猾,无恶不作。各国限于国力,难以抗衡西夷,大明愿意倾尽力量,扶住各国,共同驱逐西夷……
  这一条显然击中了南洋诸国的要害,他们的确被西夷袭扰,苦不堪言。而且西夷有大船,有火铳,战力不凡,非是他们能够抗衡。
  而且西夷到处抢掠,杀戮成性,相比一百多年前的郑和船队,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人一个鬼。
  他们巴不得大明能够出兵帮忙,替他们撑腰。
  隆庆得到了各方的盛赞,有人甚至把他比作天可汗,隆庆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真正的使命,驱逐西夷只是个口号,或者说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要把所有藩国都纳入掌控之中。
  隆庆代表大明,提出互通有无,富国强兵,并且大方选拔,将对各国的货物免除关税,同时将大明的四书五经,唐学三书,还有农业、天文、历法等等书籍,优惠出售各国,帮助藩国治理国家,提升文明程度。
  又承诺在万国宫的对面,建造展览中心,推销各国商品,帮着他们从大明赚钱……这一套的东西,和对付倭国的大同小异,不过里面埋藏的地雷更多一些,比如鼓励各国到大明贸易,显然要用银元结算,各国的商人把大明的银元带回去,要不了多久,他们的市面上就都是大明的货币。
  试想一国的货币被人家捏在了手里,下场又该如何?
  那些傻乎乎的藩国使者根本不明所以,还讥笑大明傻帽,也不知道谁是傻子,你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你,隆庆别提多开心了。
  见过了各国的使者,隆庆又去了位于苏州府学对面的阳明公祠。
  王襞、钱德洪、王畿、季本、李贽,包括唐毅的老师,年近九旬的曲圣魏良辅都亲自驾到。
  其余东南的鸿儒才子,来了不下上千人,其余闻讯而来的读书人更是不可计数。
  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大家都是阳明公的弟子,都信奉心学。
  虽然眼下心学的主流已经渐渐脱离了阳明公原本的主张,渐渐倾向唐学,不过唐毅没有和王阳明分道扬镳,而是积极吸取心学的养分,壮大唐学。心学好比是一棵大树,而唐学就是树上最耀眼的花朵。
  几次整合之后,原本的心学七脉抛弃了门户之见,以求同存异为方针,抛弃学术纷争,把精力用在解决实务上面。
  近十年来,大明的科举几乎把心学囊括,就拿隆庆五年的会试,心学占了七成名额,高段位的三鼎甲都是心学门下,二甲进士更是有八成是心学弟子。东南治学之人,首先供奉阳明公,其次奉行知行合一,求真务实,世人把王阳明和唐毅并称“王唐”,大有立地成圣的架势。
  心学如此兴旺,但是压在所有人心头,还有一块大石头,那就是朝廷承认的显学依旧是理学,心学还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
  几乎每个人都在琢磨着,要如何取代理学。
  唐毅拿出了他的方略,在肃穆的音乐声中,隆庆亲自给阳明公的坐象上香,献祭,朗读祭文……
  隆庆随后又对着前来觐见的心学士子语重心长道:“阳明公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今日祭拜先生,得偿夙愿。愿天下士子,尊奉阳明公之教诲,修文习武,增加见识,砥砺品行,报效大明。”
  隆庆见过之后,又追赠王阳明太傅,越国公之位,下令刊行阳明公著作三万册……这些举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告诉天下人,阳明公是陛下认可的圣人,阳明心学同样是官方承认的显学。
  对于心学士人来说,这一条太弥足珍贵了。
  他们丝毫不在乎腐朽的理学,只要公平竞争,理学根本不堪一击。
  阳明公在天之灵看见没有,弟子们给您老争来了名誉!
  所有人还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但是聪明人都深知一件事情,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隆庆抬举王阳明,给阳明公面子,肯定是要拿到东西的,那隆庆想什么呢?
  “启奏陛下,臣已经和东南的几大商帮世家通气了,他们都同意开征商税,只是税种有哪些,税率要多高,还有如何征收,需要进一步征求意见,拿出草案。”
  唐毅信誓旦旦,向隆庆保证道:“依照臣的预测,全面开征商税之后,明年岁入就会超过三千万元,三年之内,达到五千万元,没有任何难度!
  这次不单单是岁入倍增,而是多了这么钱之后,朝廷的实力大增,水师整合,组建大明皇家海军,以吕宋为基地,经略整个南洋,开疆拓土,打开市场。随着海外殖民,商贸发展,我大明还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国内的人口外移,减轻人地矛盾,地价下降,士绅没法压榨佃农,等于是釜底抽薪,原本潜藏的危机纷纷减轻,甚至消失。
  开拓海外,又会带来无穷商机,庞大的海外市场,刺激商业发展,到时候商税数额又会增加。
  原本大明处在下降的循环,兼并加剧,民生凋敝,流民丛生,朝廷开支增加,横征暴敛,刺激出更多的流民,国将不国……如今是流民外移,海外的粮食涌入,压低粮价,百姓负担减轻,国内的市场扩大,商业进一步繁荣。
  要不了几年,商税就会占到朝廷收入的七成,甚至是九成,我大明彻底摆脱财政危机,就在眼前了!”
  唐毅滔滔不断,把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隆庆频频点头。
  “先生真是朕的管仲啊!”
  隆庆十分喜悦异常,从登基以来,一直有一个亡国的阴影压在他的肩头,总算能解决了,哪怕立刻去面对朱家的列祖列宗,他也有胆气了。还有一件喜事,隆庆南下,身边自然不会少了女人,有一位焦美人,陪了他一路,昨天一查,竟然怀了孕,算起时间,正是隆庆的种!
  在皇宫那么多日子,不见多少妃子怀孕,出了京城,这么快就有了孩子,隆庆真有点乐不思蜀。
  “唐师傅,朝廷大事,由你打理,朕也放心了。不知道先生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朕一定鼎力支持。”
  唐毅忙笑道:“陛下,要说起来,臣真有一个事情要和陛下建议。眼下开征商税之后,以户部来说,要管理全国的户口,要负责田赋,还要负责商税,关税,盐税,编制朝廷预算,发放俸禄,事务之繁杂,非是一个尚书和两位侍郎能够承担。”
  自从变法以来,缺官的问题就日益严重,以往碍于财政困窘,没有办法,眼下困局打开了,唐毅自然要重提此事。
  “朝廷肩负万民之望,不能为了所谓轻徭薄赋,精兵简政,就把该做的事情,该承担的责任都放弃了,这并非明主所为。臣斗胆谏言,要增加尚书数量。”
  隆庆吸了口气,“唐师傅,您的意思朕自然明白,可是六部古已有之,骤然增加,要用什么名义?”
  “陛下,臣以为可以裁撤南六部?”
  隆庆更加惊讶了,“师傅,到底是裁官,还要加官啊?”
  “有裁有加。六部之制诚然不能随意打破,但是我朝南北二京,有两套班子,南六部早就没有了实际作用,只是给一些官吏养老之用,与其浪费朝廷俸禄,不如裁撤了。不过名额不宜废除,就把南六部并入京城六部,其中吏部,户部,兵部,各增加一位尚书,两位侍郎,吏部,工部,刑部,增加一位尚书,一位侍郎。”
  改革官职,是唐毅早就酝酿已久的,可是碍着祖制,他只能在内阁,在地方动手脚,如今把隆庆忽悠到了南方,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将南六部并入京城,南京的这帮人咸鱼翻身,哪能不高兴,至于京城的尚书侍郎,他们也没有办法。
  这几年大学士比尚书多,六部为了伺候内阁,已经精疲力尽,穷于应付,有人帮他们分担,也是求之不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