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朱由检的调整(求订阅、推荐、收藏)
魏忠贤不知朱由检思绪已飞至前世的历史。他只看到朱由检的脸色在不断变幻,脸上激动的涨红慢慢退去,神色也慢慢转变为凝重之态,魏忠贤心中暗自高兴不已。
魏忠贤最怕的,就是刚登基的崇祯陛下年少气盛,根本就不听他的解说。
要知道,现在的内阁成员可是魏忠贤费劲心力才挑选出来的,虽有冯铨稍微不太听话;但这整个内阁,魏忠贤用着还算顺手。要是因孙元化这点小事,就被迫再次调整内阁成员,对魏忠贤来说未免有些不值。
更何况,朝堂上,兵部尚书王永光一派,因‘天变之说’已算是与魏忠贤撕破了脸皮,那才是魏忠贤急需对付的大敌。若此时调整内阁成员,那岂不是拱手送机会与人?
感觉到自己的解说有效,呡呡嘴,魏忠贤又赶忙趁热打铁:“陛下,您别看朝臣们订的那20两银子赏格,看似有些拿不出手,可他们这也真的是在按祖宗传统行事。这个数量,按传统可还算是比较高的。”
听到魏忠贤的这一句,朱由检也只能无声的苦笑一声。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贫民的皇帝。
少年时当过和尚、要过饭的朱元璋,对民间疾苦体会颇深。所以,当朱元璋定鼎天下后,为了减轻民间的负担,他把大明官员俸禄定的很低。大明官员的法定俸禄,应该是中国所有朝代中最低的一个。
这才会有只靠俸禄过活的海瑞,穷的连老母过寿都无钱买肉的传说。说实话,要真按大明官员的法定俸禄,大明官员还真没几个能吃的起肉的。
也正因大明官俸异常的低,历史上这才有大明皇帝哪些看似异常抠门的一些赏赐(历史上,大明皇帝赏官员几十两银子的,那是比比皆是)。毕竟,几十两银子,也算是官俸的几十倍。
这点上,魏忠贤说的倒也不错,真按大明的惯例,这20两银子还真不算少了。
说到此处,魏忠贤的立场已展现的非常明显。他明显是倾向于现在的内阁提议,并不想重赏提拔孙元化。
这算什么?
这算是内阁和阉宦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吗?
朱由检勃然欲怒,却随即又把火气压了下去。
其实,对此种情况朱由检早就有了几分心理准备。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到保留魏忠贤,用魏忠贤来对付朝中哪些无耻的官僚。
只是,朱由检没想到的,是这号称最忠心的魏忠贤,却也并不是完全站在他这个皇帝一方,愿意随他的指挥棒无条件而动。
这下可就尴尬了。嗯,看来还是毛爷爷说的对,无论何时,还是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朱由检微微一叹,心中迅速作出了决定。
“魏大伴,无论如何,这孙元化都不可不赏。”
朱由检迅速调动起情绪,一副激动万分的样子叫道:“魏大伴,这个孙元化,不但要赏,还必须要厚厚的、重重的赏才是。要不,以后谁还再肯为我皇事尽心尽力。
魏大伴,不能超拔就不能超拔,但孙元化至少一定要重赏。朕不管你怎么做,反正你去给朕尽快想出个方案。
你去吧,此事一定要尽快处理好!”
朱由检摆出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口气,把事扔给魏忠贤,转身不再理会。
面对朱由检的无赖行径,魏忠贤心中暗笑,表面却无奈摇头退去。
孙元化的事,提醒了朱由检。这短期内还真不宜提拔徐光启入阁。不光徐光启不能动,就是研究院的其他几人,也不宜立即提拔。
研究院的实学学者技术虽然高超,但他们的信仰,却实在与大明传统文臣隔阂太深。
信仰这东西,可远比任何仇恨都来的可怕。
在没有能力护持徐光启他们平安时,过早提拔他们,让这些罕见的技术人才损耗在政争之中,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更何况,朱由检也并不希望他的大明成为所谓主的世界。
历经孙元化一事,让朱由检彻底的惊醒过来。面对大明上百年传统所形成的庞大官僚体系,他这个刚登基的年轻帝王,要声望没有声望,要威吓没有威吓,那些官僚们又怎会把他放在眼里。而要什么没什么的他,又哪来的对官僚们生杀予夺的权力。这一切,都还需来日方长才行。
按捺住急于表现自己的情绪,朱由检把目光首先放到了自身的安全之上。
真不是朱由检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妄想症,而是前世的历史让朱由检对大明皇宫的安保,实在很难放下心来。
就不说土木堡后明英宗和代宗的复辟之变,就说从那之后,正德落水而亡;嘉靖差点让几个宫娥太监勒死在皇宫之中;泰昌又因红丸而亡;而天启也是落水而亡。
大明如此多的帝王出事,这不得不引起朱由检的慎重。
就是具体到这个时空,朱由检亲身所见,大明皇宫也如同筛子一样,什么消息都会轻易的泄漏出来。更何况,还有内操军中不知何人暗伏的死士,竟然就在大内的乾清门前刺杀与他。这要不是方正化舍身相救,只怕朱由检此生也就定格在那一刻了。
经历了如此的凶险,朱由检要再不重视一下皇城的安保,把皇城的各个关键之处都换成自己放心之人,那他又如何能睡得好觉?
至于说,顺便清理一下皇城内的各种势力,消减一下魏忠贤的影响力,这也只是朱由检顺水推舟、顺手捎带而已。
就这样,在朱由检有意无意的操作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廷除了魏忠贤提督的东厂,其他几个有关朱由检切身安全的大太监全被更换完毕。
有刺杀事件做挡箭牌,有如此名正言顺的调整,就算看似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也根本无法作出任何抵挡。
至于调号称最知兵的刘应坤去辽东,一个是朱由检对辽东的局势实在有些不放心,另一个当然也是因为朱由检准备要把内操军紧紧抓到手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成建制装备着大明最先进燧发枪的数千内操军,朱由检怎么能放过,又怎么敢放过。
调整了谭敬,调走了刘应坤;改由方正化接手御马监,又调回一手调教出来的少年队郑平接手内操军,朱由检这才能如此安心的在此组装他的‘飞剪’模型。
看到魏忠贤急匆匆的冲进殿来,朱由检嘴角挑起一丝笑纹。
内廷调整已经就位,魏公公现在可以说已在他的掌控之中。现在,他可以从容的、平静的问上一句:“魏大伴,有何事惊慌?”
魏忠贤最怕的,就是刚登基的崇祯陛下年少气盛,根本就不听他的解说。
要知道,现在的内阁成员可是魏忠贤费劲心力才挑选出来的,虽有冯铨稍微不太听话;但这整个内阁,魏忠贤用着还算顺手。要是因孙元化这点小事,就被迫再次调整内阁成员,对魏忠贤来说未免有些不值。
更何况,朝堂上,兵部尚书王永光一派,因‘天变之说’已算是与魏忠贤撕破了脸皮,那才是魏忠贤急需对付的大敌。若此时调整内阁成员,那岂不是拱手送机会与人?
感觉到自己的解说有效,呡呡嘴,魏忠贤又赶忙趁热打铁:“陛下,您别看朝臣们订的那20两银子赏格,看似有些拿不出手,可他们这也真的是在按祖宗传统行事。这个数量,按传统可还算是比较高的。”
听到魏忠贤的这一句,朱由检也只能无声的苦笑一声。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贫民的皇帝。
少年时当过和尚、要过饭的朱元璋,对民间疾苦体会颇深。所以,当朱元璋定鼎天下后,为了减轻民间的负担,他把大明官员俸禄定的很低。大明官员的法定俸禄,应该是中国所有朝代中最低的一个。
这才会有只靠俸禄过活的海瑞,穷的连老母过寿都无钱买肉的传说。说实话,要真按大明官员的法定俸禄,大明官员还真没几个能吃的起肉的。
也正因大明官俸异常的低,历史上这才有大明皇帝哪些看似异常抠门的一些赏赐(历史上,大明皇帝赏官员几十两银子的,那是比比皆是)。毕竟,几十两银子,也算是官俸的几十倍。
这点上,魏忠贤说的倒也不错,真按大明的惯例,这20两银子还真不算少了。
说到此处,魏忠贤的立场已展现的非常明显。他明显是倾向于现在的内阁提议,并不想重赏提拔孙元化。
这算什么?
这算是内阁和阉宦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吗?
朱由检勃然欲怒,却随即又把火气压了下去。
其实,对此种情况朱由检早就有了几分心理准备。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到保留魏忠贤,用魏忠贤来对付朝中哪些无耻的官僚。
只是,朱由检没想到的,是这号称最忠心的魏忠贤,却也并不是完全站在他这个皇帝一方,愿意随他的指挥棒无条件而动。
这下可就尴尬了。嗯,看来还是毛爷爷说的对,无论何时,还是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朱由检微微一叹,心中迅速作出了决定。
“魏大伴,无论如何,这孙元化都不可不赏。”
朱由检迅速调动起情绪,一副激动万分的样子叫道:“魏大伴,这个孙元化,不但要赏,还必须要厚厚的、重重的赏才是。要不,以后谁还再肯为我皇事尽心尽力。
魏大伴,不能超拔就不能超拔,但孙元化至少一定要重赏。朕不管你怎么做,反正你去给朕尽快想出个方案。
你去吧,此事一定要尽快处理好!”
朱由检摆出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口气,把事扔给魏忠贤,转身不再理会。
面对朱由检的无赖行径,魏忠贤心中暗笑,表面却无奈摇头退去。
孙元化的事,提醒了朱由检。这短期内还真不宜提拔徐光启入阁。不光徐光启不能动,就是研究院的其他几人,也不宜立即提拔。
研究院的实学学者技术虽然高超,但他们的信仰,却实在与大明传统文臣隔阂太深。
信仰这东西,可远比任何仇恨都来的可怕。
在没有能力护持徐光启他们平安时,过早提拔他们,让这些罕见的技术人才损耗在政争之中,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更何况,朱由检也并不希望他的大明成为所谓主的世界。
历经孙元化一事,让朱由检彻底的惊醒过来。面对大明上百年传统所形成的庞大官僚体系,他这个刚登基的年轻帝王,要声望没有声望,要威吓没有威吓,那些官僚们又怎会把他放在眼里。而要什么没什么的他,又哪来的对官僚们生杀予夺的权力。这一切,都还需来日方长才行。
按捺住急于表现自己的情绪,朱由检把目光首先放到了自身的安全之上。
真不是朱由检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妄想症,而是前世的历史让朱由检对大明皇宫的安保,实在很难放下心来。
就不说土木堡后明英宗和代宗的复辟之变,就说从那之后,正德落水而亡;嘉靖差点让几个宫娥太监勒死在皇宫之中;泰昌又因红丸而亡;而天启也是落水而亡。
大明如此多的帝王出事,这不得不引起朱由检的慎重。
就是具体到这个时空,朱由检亲身所见,大明皇宫也如同筛子一样,什么消息都会轻易的泄漏出来。更何况,还有内操军中不知何人暗伏的死士,竟然就在大内的乾清门前刺杀与他。这要不是方正化舍身相救,只怕朱由检此生也就定格在那一刻了。
经历了如此的凶险,朱由检要再不重视一下皇城的安保,把皇城的各个关键之处都换成自己放心之人,那他又如何能睡得好觉?
至于说,顺便清理一下皇城内的各种势力,消减一下魏忠贤的影响力,这也只是朱由检顺水推舟、顺手捎带而已。
就这样,在朱由检有意无意的操作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廷除了魏忠贤提督的东厂,其他几个有关朱由检切身安全的大太监全被更换完毕。
有刺杀事件做挡箭牌,有如此名正言顺的调整,就算看似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也根本无法作出任何抵挡。
至于调号称最知兵的刘应坤去辽东,一个是朱由检对辽东的局势实在有些不放心,另一个当然也是因为朱由检准备要把内操军紧紧抓到手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成建制装备着大明最先进燧发枪的数千内操军,朱由检怎么能放过,又怎么敢放过。
调整了谭敬,调走了刘应坤;改由方正化接手御马监,又调回一手调教出来的少年队郑平接手内操军,朱由检这才能如此安心的在此组装他的‘飞剪’模型。
看到魏忠贤急匆匆的冲进殿来,朱由检嘴角挑起一丝笑纹。
内廷调整已经就位,魏公公现在可以说已在他的掌控之中。现在,他可以从容的、平静的问上一句:“魏大伴,有何事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