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欲燃 第5节
这治国十二疏也就再无人敢提,朝野内外都寻不到只言片语,不料这里竟还藏着不见天日的一份。
萧沁瓷被这奏疏勾起心事,一时想得入了神,竟没注意到周遭的动静,直到光线陡然一暗,周身覆下一层暗影。
来人声音微沉,沉水香被馆中陈旧的气息掩盖,直到近前才泄露分毫:“在看什么?”
天子着一身鸦灰道袍,他似乎真的不畏寒,馆中阴冷,也不见他添件厚衣,宽阔的肩背挡住了书架外照进来的微光,将萧沁瓷沉沉笼在其间。平素总伺候在他身侧的梁总管没有伴驾,不知是不是守在外间。
他们离得太近,天子身上的热气似乎渐渐往萧沁瓷身上萦绕。
这样密闭的暗室,又只二人独处,萧沁瓷初时被骇得面色发白,又因着这暧昧的距离生出许多不自在,她不着痕迹地后退一步,这才福身拜下去:“贫道见过陛下。”
皇帝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方才她受惊之下的表情甚是灵动鲜活,却比现在这个规规矩矩的玉人好了太多,原来她也不是永远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萧沁瓷眼尾漫上来的一点潮红在她瓷白的肤色上甚是显眼,但不过转瞬又被她生生压下去。
“起来吧,”皇帝克制地蜷起手指,目光落在她手持的书卷上,又问了一遍,“你在看什么?”
萧沁瓷下意识的觉得这本书不能被皇帝看见,却在动作的前一瞬僵住——皇帝已然瞧见了,她无处可藏。
“不过是本闲书,没什么意思。”萧沁瓷将书卷合上就要放进绸袋里,她言语自然,好似这真的就是一本再平常不过的书。
皇帝伸手将书卷从她手中抽了出来,还偏偏若无其事地问:“是吗?朕瞧瞧。”
萧沁瓷抿了抿唇。她实在是个美人,这样细微的动作由她做来也比旁人更惹人怜爱。皇帝的目光在她面上停了一瞬,似乎想看到平静之外的慌乱、讶异,但浓密的长睫隔绝了皇帝探询的目光。
皇帝将书打开,看清了上面字眼,又一页页翻过,始终不曾出声。他等了一会儿,见萧沁瓷没有出言为自己辩解,眉眼低垂似是等着他处置。
她是个倔强的姑娘,皇帝很早就知道了。
“萧娘子,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吗?”皇帝阖上书页,问。
萧沁瓷眉眼不动:“陛下想听贫道说什么?”
皇帝顿了一会儿,忽问:“萧娘子,老君五戒,最后一戒是戒什么?”
老君五戒,戒酒、戒杀、戒淫、戒盗,戒妄语1。
这是修道之人都曾受训的道门戒律,便是最愚笨的道童也能脱口而出。
“——戒妄语。”萧沁瓷慢慢说。
书架间隐隐有细小的浮尘跃动,被天光镀上一层浅金,萧沁瓷的面容在浮尘间白得几近透明。
“陛下这是何意?”
“萧娘子,”皇帝的声音微沉,咬字似批语,“你犯戒了。”
不料萧沁瓷道:“贫道不曾犯戒。”
“哦?”皇帝想听听她要如何辩解。
“贫道没有妄语,”萧沁瓷不紧不慢地说,“这本书于贫道而言确实是闲书,也实在没什么意思。”
“若陛下觉得贫道是在妄语,那贫道也无从辩驳。”
她从头到尾只说过这么一句话,也是实话,皇帝如何理解便不是她能左右的事了。但天子一言定人生死,若皇帝非要说她是犯戒,那她便是犯戒。
“萧娘子真是巧言善辩。”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萧沁瓷再次告罪:“陛下恕罪,贫道的话皆出自本心,不敢有妄语。”
“朕也没说要治你的罪。”皇帝顿了顿,神情放缓,道,“罢了,朕同你一个小姑娘计较这些倒显得朕气量狭小。”
皇帝比她长些年岁,他看萧沁瓷或许觉得她貌美天真,但那句小姑娘落在萧沁瓷耳中实在有些刺耳。
她厌恶那样理所当然的话语,更不喜皇帝用一种看似宽容忍让实则高高在上的语气同她说话。
她十九岁生辰已过,虚岁便二十了,或许年纪比起皇帝小上几岁,但心智是半点不输他的成熟坚定。
小姑娘当是苏家阿晴妹妹那样的,十五六岁花一样的年纪,便是有些天真烂漫到近乎蠢笨也不惹人厌烦。
她没有那些天真纯稚的笑容,或许从前有过,但已随着萧氏的覆灭一同葬送了。
萧沁瓷没有展露自己的不喜,淡淡说:“陛下胸怀百姓,泽被苍生,自然不是气量狭小的人。”
皇帝摇摇头:“少拿这些好听话来糊弄朕。”到底还是觉得愉悦,同样是这等媚上言语,萧沁瓷说来神情恳切、言语真诚,明知她是故意拿话堵他,也只能哑然失笑。
他手中还拿着书卷,忽地心里一动,道:“这奏疏……朕记得是英国公上的吧?”
英国公的爵位是开国时随高祖打天下论功行赏赐下来,如今朝中还剩下的开国爵位十不存一,英国公的爵位被收回后这个封号再没赏过旁人。
皇帝话音一落便凝神去注意萧沁瓷的表情,果然见她神情微变,似有僵意。
“英国公是你的伯父?”皇帝问。
雪云阴沉沉地遮了光,书架间更为昏暗,明暗交织渲染,在皇帝鸦灰的衣袍上留下斑驳暗影。
皇帝身量高大,那暗影能将萧沁瓷整个笼罩进去。
第7章 孤女
她紧盯着天子腰间玉带,语气平平:“是。”
英国公萧治是她的大伯父,她父亲为了娶她的母亲几乎和家中闹翻,成亲之后他便讨了个外放的职位,带着妻子一同赴任,只有考评年才会回京。
萧沁瓷幼时对英国公府的记忆就像门口的那两只石狮子一样森严冷酷,朱红的大门是一只吞吃人的巨兽的嘴。她那时还不会察言观色,但也觉得府中人看她们母女的目光并非是令人亲近的和善。
他们都不喜欢英国公府,时间一到便立即收拾行囊回青州,片刻也不想多待。后来母亲染病不幸亡故,父亲郁郁寡欢,没两年也跟着去了,萧沁瓷那时才七岁,已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女。
英国公不是和善人,国公夫人也不是绵软的性子,待幼弟遗孤也算用心,用度皆是比照嫡女,没有亏待分毫,当然也是一般严厉。
萧沁瓷幼时惫懒,不爱读书,有许多女儿家娇气的坏习惯,都被硬生生掰过来了。十岁那年萧家遭逢大变,英国公自知无力回天,凡萧家子女都难逃一劫,只有三房的萧滇因为攀上了宫里的贵人免于流放。英国公或许从此事中得到启发,给苏家送信,又许以财帛,将萧沁瓷送了出去。
那些过往那样动荡不安,可她仍旧记得英国公同自己讲“粮,万民之本也”,记得堂姐做的桂花藕粉糕,还有堂兄送来的琉璃花灯。
都湮没成了灰烬。
“英国公待你好么?”皇帝问。他知晓萧沁瓷的身世和曲折的童年,没有问她的生身父母,转而问了后来代为教养她的英国公。
萧家旧事过去九年,因着当初牵扯进的是谋逆大案,落井下石的人不少,至今朝野内外也没什么人提及,对萧沁瓷这个遗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归是个弱女子,又做了女冠,掀不起风浪来。
皇帝对萧家的事十分熟悉,因为他就是在谋逆案后被起复,接任英国公的位置。平宗不再信任自己的儿子,转而开始扶植宗室子。
“伯父视我如己出。”萧沁瓷淡淡道。
她在一问一答前仍能稳住心神,敏锐察觉到皇帝提及英国公时还是以爵位相称,没有直呼其名,也没有说他是罪臣,这是否代表了皇帝内心的某些偏向?
皇帝不能从萧沁瓷的平静面容上猜出她的内心,他能玩弄人心却从不会需要察言观色,他生来就是这世间最有权势的一小部分人,纵使不如意也不曾跌入尘埃。而萧沁瓷有十余年的光阴都在辗转不安中度过,旁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也会让她翻来覆去的仔细揣摩。
皇帝还记得前几日自己也曾问过面前这姑娘相似的话——“苏氏待你不好吗?”
他已先入为主地判定苏氏待萧沁瓷并不如何,也记得当时萧沁瓷的回答,同此时天差地别。
同是血脉至亲,不过寥寥数语便能从中窥见萧沁瓷与萧氏应是很有些情谊的。这姑娘为自己筑着铜墙铁壁,内里也还是柔软的血肉,能让皇帝循着缝隙窥见她一点真心。但他不知道,那点真心也是萧沁瓷故意露出来让他瞧见的。
“可我记得英国公待自己的儿女都十分严厉。”皇帝将书卷慢慢放进锦袋中系好。
萧沁瓷点点头:“是啊。”
英国公是行伍出身,治家极严,女子罚跪,男子军棍,从不手软,萧沁瓷也吃过不少苦头。
“爱之深责之切,”萧沁瓷笑了一下,她不是爱笑的性子,这一笑便似自眼睫深处漾出层层碎光,明亮至极,“伯父待我,对比阿姐也不差。”英国公不是偏心眼的人,他知道人最忌不患寡而患不均,素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绝不偏颇。
她并未因英国公是罪臣而避而不谈,提起时自然坦荡,实在不像她一贯谨慎的行事。
皇帝没有让萧沁瓷听出自己的试探:“英国公是罪臣,在朕面前,你倒也不怕同他扯上关系。”
似是不察皇帝突地这样说,萧沁瓷一怔,随即道:“血脉至亲,如何能撇清关系?”
“那个叫萧滇的,不是就把自己摘得干净吗?”皇帝漫不经心地说,“朕记得他应该是你三叔?”
“是……”萧沁瓷无话可说,也确实是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世家每一代中总会出那么几个不成器的纨绔子弟,萧家一出出了俩。后来萧沁瓷的父亲遇上她母亲之后倒是踏实起来,他没什么才干,凭着萧家的荫蔽在朝中混个末流小官还是绰绰有余。
可萧沁瓷的三叔萧滇实在没有那个才干,再小的差事也能办砸,好在娶了位家世显赫的妻子——沈淑妃的幼妹,世家大族同气连枝,萧家倒台时沈家也受到了牵连,好在有沈淑妃出面力保,萧滇逃过了牢狱之灾,被贬到岭南做了个不入流的刀笔吏。
天高皇帝远,他还不用在京城整日惴惴不安,萧沁瓷最后一次听到他的消息是自己入宫前,这位三叔托人送来了岭南的特产——荔枝煎,荔枝不易存放,送到时已有些变味了,苏夫人没让人把东西送到萧沁瓷跟前,轻描淡写地便处理了:“荔枝是个新鲜玩意儿,坏了倒是可惜,扔了吧,家中也不缺这一口吃食。”
此后萧沁瓷入了宫,岭南那边便再也没有送过东西来,或许送了,只是萧沁瓷不知道。
萧滇显赫时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落魄后更是大周毫不起眼的末流小吏,皇帝居然主动提起了他的名字,就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萧沁瓷慢慢说:“明哲保身,是人之常情。”
莫说是萧滇,她也不是未曾和萧家人一道获罪吗?说起来她比萧滇过得还好些。
皇帝忽问:“当年萧家获罪,你可有怨恨?”
话到此处萧沁瓷早已有了准备,面上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点惊讶,隐带悲意。她摇摇头,说:“贫道能怨恨谁呢?若我说我有怨陛下会治我的罪吗?”
平宗儿女众多,有的是人等不及想要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当年英国公领长安城内外城防,掌管五城兵马司,秦王和金城公主合谋谋逆,起事的军队就是从兵马司调的人手,英国公百口莫辩。
谋危社稷按律是要诛九族,平宗对自己的儿女下手时毫不留情,竟还念着同英国公的情分,十恶是不入公卿八议的,但最后英国公府只判了阖族流放,不得返回故土。
“你有怨也是人之常情。”皇帝用她的话来回答。
萧沁瓷低声说:“贫道早过了怨恨的年纪了。”若她说有怨,那该怨谁?平宗皇帝?那是先帝。
可她真的不恨吗?
她不明白皇帝今日怎么会来文宜馆,还恰好撞上她,如今并不是提及萧家旧案的好时机,她不想皇帝再纠着此事,暗恼自己怎么就没有管住好奇心,偏偏去将那治国十二疏抽了出来。
但是那卷书就放置在这些道经之中,皇帝真的不知道吗?
这个念头在她脑中一闪而逝。
“是吗。”皇帝意味不明的说,将锦袋放回书架上,“萧娘子今日想看什么书?”
萧沁瓷将先前找出的那本道经呈上去。
皇帝接过翻看,随口道:“这本里头的道义太生僻晦涩了些,不适合你读,”他沿着书架走动,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抽出来递给萧沁瓷,“不如这本《妙华经》。”
萧沁瓷原就是随手拿的,也不准备认真研读,可皇帝都这般说了,只好将皇帝赐的那本接了过来,只怕她回去还得将这本经书好好看一看。
但皇帝对此间熟稔的态度加深了她心中的疑虑,皇帝真的不知道那本治国十二疏就放在那里吗?
思及此她忍不住朝那处看了一眼。
皇帝注意到她的动作,不由问:“怎么了?”
天子不是个细致的人,但萧沁瓷总归是让他上了心,难免不由自主地留意她的一举一动,能及时察觉到她的异样,。
萧沁瓷被这奏疏勾起心事,一时想得入了神,竟没注意到周遭的动静,直到光线陡然一暗,周身覆下一层暗影。
来人声音微沉,沉水香被馆中陈旧的气息掩盖,直到近前才泄露分毫:“在看什么?”
天子着一身鸦灰道袍,他似乎真的不畏寒,馆中阴冷,也不见他添件厚衣,宽阔的肩背挡住了书架外照进来的微光,将萧沁瓷沉沉笼在其间。平素总伺候在他身侧的梁总管没有伴驾,不知是不是守在外间。
他们离得太近,天子身上的热气似乎渐渐往萧沁瓷身上萦绕。
这样密闭的暗室,又只二人独处,萧沁瓷初时被骇得面色发白,又因着这暧昧的距离生出许多不自在,她不着痕迹地后退一步,这才福身拜下去:“贫道见过陛下。”
皇帝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方才她受惊之下的表情甚是灵动鲜活,却比现在这个规规矩矩的玉人好了太多,原来她也不是永远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萧沁瓷眼尾漫上来的一点潮红在她瓷白的肤色上甚是显眼,但不过转瞬又被她生生压下去。
“起来吧,”皇帝克制地蜷起手指,目光落在她手持的书卷上,又问了一遍,“你在看什么?”
萧沁瓷下意识的觉得这本书不能被皇帝看见,却在动作的前一瞬僵住——皇帝已然瞧见了,她无处可藏。
“不过是本闲书,没什么意思。”萧沁瓷将书卷合上就要放进绸袋里,她言语自然,好似这真的就是一本再平常不过的书。
皇帝伸手将书卷从她手中抽了出来,还偏偏若无其事地问:“是吗?朕瞧瞧。”
萧沁瓷抿了抿唇。她实在是个美人,这样细微的动作由她做来也比旁人更惹人怜爱。皇帝的目光在她面上停了一瞬,似乎想看到平静之外的慌乱、讶异,但浓密的长睫隔绝了皇帝探询的目光。
皇帝将书打开,看清了上面字眼,又一页页翻过,始终不曾出声。他等了一会儿,见萧沁瓷没有出言为自己辩解,眉眼低垂似是等着他处置。
她是个倔强的姑娘,皇帝很早就知道了。
“萧娘子,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吗?”皇帝阖上书页,问。
萧沁瓷眉眼不动:“陛下想听贫道说什么?”
皇帝顿了一会儿,忽问:“萧娘子,老君五戒,最后一戒是戒什么?”
老君五戒,戒酒、戒杀、戒淫、戒盗,戒妄语1。
这是修道之人都曾受训的道门戒律,便是最愚笨的道童也能脱口而出。
“——戒妄语。”萧沁瓷慢慢说。
书架间隐隐有细小的浮尘跃动,被天光镀上一层浅金,萧沁瓷的面容在浮尘间白得几近透明。
“陛下这是何意?”
“萧娘子,”皇帝的声音微沉,咬字似批语,“你犯戒了。”
不料萧沁瓷道:“贫道不曾犯戒。”
“哦?”皇帝想听听她要如何辩解。
“贫道没有妄语,”萧沁瓷不紧不慢地说,“这本书于贫道而言确实是闲书,也实在没什么意思。”
“若陛下觉得贫道是在妄语,那贫道也无从辩驳。”
她从头到尾只说过这么一句话,也是实话,皇帝如何理解便不是她能左右的事了。但天子一言定人生死,若皇帝非要说她是犯戒,那她便是犯戒。
“萧娘子真是巧言善辩。”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萧沁瓷再次告罪:“陛下恕罪,贫道的话皆出自本心,不敢有妄语。”
“朕也没说要治你的罪。”皇帝顿了顿,神情放缓,道,“罢了,朕同你一个小姑娘计较这些倒显得朕气量狭小。”
皇帝比她长些年岁,他看萧沁瓷或许觉得她貌美天真,但那句小姑娘落在萧沁瓷耳中实在有些刺耳。
她厌恶那样理所当然的话语,更不喜皇帝用一种看似宽容忍让实则高高在上的语气同她说话。
她十九岁生辰已过,虚岁便二十了,或许年纪比起皇帝小上几岁,但心智是半点不输他的成熟坚定。
小姑娘当是苏家阿晴妹妹那样的,十五六岁花一样的年纪,便是有些天真烂漫到近乎蠢笨也不惹人厌烦。
她没有那些天真纯稚的笑容,或许从前有过,但已随着萧氏的覆灭一同葬送了。
萧沁瓷没有展露自己的不喜,淡淡说:“陛下胸怀百姓,泽被苍生,自然不是气量狭小的人。”
皇帝摇摇头:“少拿这些好听话来糊弄朕。”到底还是觉得愉悦,同样是这等媚上言语,萧沁瓷说来神情恳切、言语真诚,明知她是故意拿话堵他,也只能哑然失笑。
他手中还拿着书卷,忽地心里一动,道:“这奏疏……朕记得是英国公上的吧?”
英国公的爵位是开国时随高祖打天下论功行赏赐下来,如今朝中还剩下的开国爵位十不存一,英国公的爵位被收回后这个封号再没赏过旁人。
皇帝话音一落便凝神去注意萧沁瓷的表情,果然见她神情微变,似有僵意。
“英国公是你的伯父?”皇帝问。
雪云阴沉沉地遮了光,书架间更为昏暗,明暗交织渲染,在皇帝鸦灰的衣袍上留下斑驳暗影。
皇帝身量高大,那暗影能将萧沁瓷整个笼罩进去。
第7章 孤女
她紧盯着天子腰间玉带,语气平平:“是。”
英国公萧治是她的大伯父,她父亲为了娶她的母亲几乎和家中闹翻,成亲之后他便讨了个外放的职位,带着妻子一同赴任,只有考评年才会回京。
萧沁瓷幼时对英国公府的记忆就像门口的那两只石狮子一样森严冷酷,朱红的大门是一只吞吃人的巨兽的嘴。她那时还不会察言观色,但也觉得府中人看她们母女的目光并非是令人亲近的和善。
他们都不喜欢英国公府,时间一到便立即收拾行囊回青州,片刻也不想多待。后来母亲染病不幸亡故,父亲郁郁寡欢,没两年也跟着去了,萧沁瓷那时才七岁,已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女。
英国公不是和善人,国公夫人也不是绵软的性子,待幼弟遗孤也算用心,用度皆是比照嫡女,没有亏待分毫,当然也是一般严厉。
萧沁瓷幼时惫懒,不爱读书,有许多女儿家娇气的坏习惯,都被硬生生掰过来了。十岁那年萧家遭逢大变,英国公自知无力回天,凡萧家子女都难逃一劫,只有三房的萧滇因为攀上了宫里的贵人免于流放。英国公或许从此事中得到启发,给苏家送信,又许以财帛,将萧沁瓷送了出去。
那些过往那样动荡不安,可她仍旧记得英国公同自己讲“粮,万民之本也”,记得堂姐做的桂花藕粉糕,还有堂兄送来的琉璃花灯。
都湮没成了灰烬。
“英国公待你好么?”皇帝问。他知晓萧沁瓷的身世和曲折的童年,没有问她的生身父母,转而问了后来代为教养她的英国公。
萧家旧事过去九年,因着当初牵扯进的是谋逆大案,落井下石的人不少,至今朝野内外也没什么人提及,对萧沁瓷这个遗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归是个弱女子,又做了女冠,掀不起风浪来。
皇帝对萧家的事十分熟悉,因为他就是在谋逆案后被起复,接任英国公的位置。平宗不再信任自己的儿子,转而开始扶植宗室子。
“伯父视我如己出。”萧沁瓷淡淡道。
她在一问一答前仍能稳住心神,敏锐察觉到皇帝提及英国公时还是以爵位相称,没有直呼其名,也没有说他是罪臣,这是否代表了皇帝内心的某些偏向?
皇帝不能从萧沁瓷的平静面容上猜出她的内心,他能玩弄人心却从不会需要察言观色,他生来就是这世间最有权势的一小部分人,纵使不如意也不曾跌入尘埃。而萧沁瓷有十余年的光阴都在辗转不安中度过,旁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也会让她翻来覆去的仔细揣摩。
皇帝还记得前几日自己也曾问过面前这姑娘相似的话——“苏氏待你不好吗?”
他已先入为主地判定苏氏待萧沁瓷并不如何,也记得当时萧沁瓷的回答,同此时天差地别。
同是血脉至亲,不过寥寥数语便能从中窥见萧沁瓷与萧氏应是很有些情谊的。这姑娘为自己筑着铜墙铁壁,内里也还是柔软的血肉,能让皇帝循着缝隙窥见她一点真心。但他不知道,那点真心也是萧沁瓷故意露出来让他瞧见的。
“可我记得英国公待自己的儿女都十分严厉。”皇帝将书卷慢慢放进锦袋中系好。
萧沁瓷点点头:“是啊。”
英国公是行伍出身,治家极严,女子罚跪,男子军棍,从不手软,萧沁瓷也吃过不少苦头。
“爱之深责之切,”萧沁瓷笑了一下,她不是爱笑的性子,这一笑便似自眼睫深处漾出层层碎光,明亮至极,“伯父待我,对比阿姐也不差。”英国公不是偏心眼的人,他知道人最忌不患寡而患不均,素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绝不偏颇。
她并未因英国公是罪臣而避而不谈,提起时自然坦荡,实在不像她一贯谨慎的行事。
皇帝没有让萧沁瓷听出自己的试探:“英国公是罪臣,在朕面前,你倒也不怕同他扯上关系。”
似是不察皇帝突地这样说,萧沁瓷一怔,随即道:“血脉至亲,如何能撇清关系?”
“那个叫萧滇的,不是就把自己摘得干净吗?”皇帝漫不经心地说,“朕记得他应该是你三叔?”
“是……”萧沁瓷无话可说,也确实是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世家每一代中总会出那么几个不成器的纨绔子弟,萧家一出出了俩。后来萧沁瓷的父亲遇上她母亲之后倒是踏实起来,他没什么才干,凭着萧家的荫蔽在朝中混个末流小官还是绰绰有余。
可萧沁瓷的三叔萧滇实在没有那个才干,再小的差事也能办砸,好在娶了位家世显赫的妻子——沈淑妃的幼妹,世家大族同气连枝,萧家倒台时沈家也受到了牵连,好在有沈淑妃出面力保,萧滇逃过了牢狱之灾,被贬到岭南做了个不入流的刀笔吏。
天高皇帝远,他还不用在京城整日惴惴不安,萧沁瓷最后一次听到他的消息是自己入宫前,这位三叔托人送来了岭南的特产——荔枝煎,荔枝不易存放,送到时已有些变味了,苏夫人没让人把东西送到萧沁瓷跟前,轻描淡写地便处理了:“荔枝是个新鲜玩意儿,坏了倒是可惜,扔了吧,家中也不缺这一口吃食。”
此后萧沁瓷入了宫,岭南那边便再也没有送过东西来,或许送了,只是萧沁瓷不知道。
萧滇显赫时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落魄后更是大周毫不起眼的末流小吏,皇帝居然主动提起了他的名字,就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萧沁瓷慢慢说:“明哲保身,是人之常情。”
莫说是萧滇,她也不是未曾和萧家人一道获罪吗?说起来她比萧滇过得还好些。
皇帝忽问:“当年萧家获罪,你可有怨恨?”
话到此处萧沁瓷早已有了准备,面上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点惊讶,隐带悲意。她摇摇头,说:“贫道能怨恨谁呢?若我说我有怨陛下会治我的罪吗?”
平宗儿女众多,有的是人等不及想要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当年英国公领长安城内外城防,掌管五城兵马司,秦王和金城公主合谋谋逆,起事的军队就是从兵马司调的人手,英国公百口莫辩。
谋危社稷按律是要诛九族,平宗对自己的儿女下手时毫不留情,竟还念着同英国公的情分,十恶是不入公卿八议的,但最后英国公府只判了阖族流放,不得返回故土。
“你有怨也是人之常情。”皇帝用她的话来回答。
萧沁瓷低声说:“贫道早过了怨恨的年纪了。”若她说有怨,那该怨谁?平宗皇帝?那是先帝。
可她真的不恨吗?
她不明白皇帝今日怎么会来文宜馆,还恰好撞上她,如今并不是提及萧家旧案的好时机,她不想皇帝再纠着此事,暗恼自己怎么就没有管住好奇心,偏偏去将那治国十二疏抽了出来。
但是那卷书就放置在这些道经之中,皇帝真的不知道吗?
这个念头在她脑中一闪而逝。
“是吗。”皇帝意味不明的说,将锦袋放回书架上,“萧娘子今日想看什么书?”
萧沁瓷将先前找出的那本道经呈上去。
皇帝接过翻看,随口道:“这本里头的道义太生僻晦涩了些,不适合你读,”他沿着书架走动,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抽出来递给萧沁瓷,“不如这本《妙华经》。”
萧沁瓷原就是随手拿的,也不准备认真研读,可皇帝都这般说了,只好将皇帝赐的那本接了过来,只怕她回去还得将这本经书好好看一看。
但皇帝对此间熟稔的态度加深了她心中的疑虑,皇帝真的不知道那本治国十二疏就放在那里吗?
思及此她忍不住朝那处看了一眼。
皇帝注意到她的动作,不由问:“怎么了?”
天子不是个细致的人,但萧沁瓷总归是让他上了心,难免不由自主地留意她的一举一动,能及时察觉到她的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