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殿上君臣一起落泪,最后李倓依然坚决不肯接受。
  第二日,上皇李隆基自兴庆宫出,手持皇帝旨意入太极宫,要赐太子李倓九赐,李倓将祖父迎入太极宫,却依然不肯接受九赐。
  第三日,宗室群臣勋贵上表,请太子李倓接受皇帝赏赐,太子李倓不得已,终于接受九赐,长安百姓自发上街庆祝,天下诸州县纷纷上表为贺。
  第七百二十八章 盛唐的诗人们
  因为在陇右折冲都尉府的任职经历,让杜甫的身体好了不少。
  在都尉府中每日都要定时起床休息,每天的食物供应充足,三餐还有一顿牛奶,杜甫这个折冲都尉还要跟着新兵训练,竟然还练出了一些肌肉来。
  这一次筹建陆军学堂,杜甫这个资深的折冲都尉也被选调入长安,他要负责在兵备作战科编写教材担任教官,负责为全国的折冲都尉制定新兵训练纲要。
  陇右的生活让杜甫非常满意,但是能够回到繁华的长安,还是让杜甫全家都欢欣雀跃的。
  杜甫一家迅速收拾行囊,从武威出发前往长安。
  之前为了出兵陇上,拓宽了陇右入关的道路,杜甫一家坐在前往长安的马车上,这可要比当年杜甫被贬谪到陇右舒服多了。
  唐军占领了弥敢城之后,兰州再次安定下来,而长期的战乱结束后,地方上重新恢复了秩序。
  杜甫看着沿途这些满面含笑的百姓,想要提笔写诗,却突然觉得没有诗句可以写。
  杜甫只是一笑,再次掏出一本兵书来,他到了长安还要编写练兵纲要,看来写诗这事情可以放下了。
  杜甫如今是仕途顺利,新成立的军事学院级别不低,杜甫也升到了六品。
  不过相比杜甫,王维的日子就有些难受了。
  自从被玩家解救了之后,王维已经被皇帝赦免。
  不过被俘了从贼的罪名,让之前和王维来往的老朋友纷纷避之不及。
  而王维的弟弟王缙,也因为给王维担保受到了牵连,被外任到地方上为州官。
  王缙本身仕途大好,却因为自己受到了牵连,王维整日在家中也是哀叹不已。
  被赦免之后,王维保留了太子中允的闲职,如今他趁着越王立为太子的时机,向朝廷上书乞骸骨,请求朝廷将弟弟王缙召回长安。
  王缙用自己的高官厚禄为哥哥担保的事情,李倓自然是也知道的。
  王缙在朝廷官声相当的不错,为人刚正能干,李倓也有用他的想法。
  不过如今有大量玩家在中枢,李倓也认为大臣应该在州县好好锻炼,于是下旨驳回了王维的奏章,以“朝廷官职岂可因为私情私相授予”为理由,驳回了王维的请求。
  不过朝堂还是下旨,将外贬的王缙调任富庶的汴州担任太守,又让王缙负责汴水疏通的重任。
  王维无心朝堂,李倓也爽快的批准他告老还乡,还赐予他回乡的金银。
  这位前半生官运亨通,后半生卷入政治旋涡的诗佛,终于可以返回故里。
  王维也是太原王氏一族,他从长安出发前往河东,他在车上想起了贺知章那首“少小离家老大回”,忍不住泪流满面。
  但是在洛阳囚禁的生涯,让王维再也没有了之前旷达自任的心境,他想要提笔写诗,却也发现心中积郁的东西太多,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也只能扔掉笔摇头叹息。
  扬州望海楼上,淮南节度使高适正在宴饮江淮名士。
  节度使已经是封疆大吏了,如今大唐朝廷的对于各地节度使的态度是逐渐收回其旌节,改派观察使或者干脆不再设立州以上的职位。
  高适是平叛功臣,禁海令解开之后,江淮的市舶司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朝廷多次下令嘉奖。
  收回旌节之后高适肯定是要返回朝堂为官的,以高适的职位也只有宰相的职位能够安置他了。
  江南盐铁使元载,市舶司使王亚东也都在座,这两位是江淮的财神爷,众多士子也围绕在他们身边。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穿朱红色衣服的宫廷使者,急匆匆的在节度使府亲卫的带领下登上了望海楼。
  只看到这位朝廷使者手持白色的麻纸,登上望海楼后立刻对着高适一拜。
  高适立刻起身回拜,使者展开白色麻纸,宣读了太子李倓写下的宣麻拜相诏书。
  拜相!
  高适一阵子恍惚,他想到了自己在长安得不到管制,不得已从边疆入仕的岁月。
  又想到自己剿灭永王叛乱,就任淮南的场景。
  如今人生终于圆满,入政事堂为宰相,从此礼绝百僚,协理君王。
  高适在元载和王亚东的提醒下辞让了拜相的旨意,接着又在众多士子的劝说下三让,最后接受了拜相的诏书。
  望海楼上再次热闹非凡,王亚东站出来说道:
  “今日能亲眼目睹高相国拜相,为我众人幸事,当做诗文为宰相贺!”
  众多士子纷纷附和,大家又看向了高适,元载站出来说道:
  “相国诗才无双,我辈岂能班门弄斧,请相国先做诗文,望海楼必能因为相国的诗文而留载史书!”
  楼下的望海楼主人更是激动不已,今天如果高适能够留下诗文,那望海楼就能和滕王阁、鹳雀楼一样,成为天下名楼。
  高适也兴奋的接过笔墨,可是当他展开宣纸后,大脑中却空空如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