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不好的苗头(一)
与武媚娘的偶遇不过只是个小插曲罢了,过了也就过了,陈子明并未挂在心上,左右此女目下根本无力折腾出甚浪花来,原也无须去太过关注的,为杨淑妃祝寿过后,陈子明便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先是主持了各州武举来京赴考军事学院一事,接着便转入了四大主力军的编制调研工作,从四大主力的兵种构成到官兵的退伍之安排,方方面面都须得做到尽善尽美,这等工作量无疑是相当之巨大,饶是手下有着众多的官吏可供调遣,可陈子明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各种公文堆中,无他,对兵制革新一事,除了陈子明本人之外,其余官吏对此事都不甚了了,忙中出错的事儿也就屡有发生,只能靠着陈子明一人来掌总全局,以确保诸般事务不会走岔了去。
忙忙乎乎,忙乎乎,一转眼,天将五月,朝局始终平稳得很,波澜不惊,也就只有工部那头有些动静,接连数家大型工坊投入了运营,按着陈子明事先设定好的方案,开始对各省进行布局,由各大商号对诸如牙刷、牙膏、香皂、肥皂等商品进行招投标,以行按省分销之体制,尽管有着保证金制度的制约,可参与招投标的商贾依旧多如过江之鲫,投标会尚未开始,工部那头便已是收钱收到手抽筋,负责提调工部事宜的魏王李泰么,自然也就乐得个不行,屡屡在大朝时上本报喜,太宗龙颜自是为之大悦,不吝赞许之夸耀,李泰的声望也因此日趋高涨不已,相形之下,太子原本就低得可怜的声望也就愈发悲催了几分。
工部那头之所以能红红火火,说到底,都是陈子明打下的坚实基础,与魏王李泰这个所谓的掌总者,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无他,换了谁去工部,那都一准能收获满满,哪怕就只摆个木偶在那儿当掌总,这等情形也不会有甚更易,这一条,明眼人自是都看得个通透无比,暗中为陈子明叫屈的也自大有人在,可陈子明自己么,却是浑然不介意,既不去争功,也不轻易插手其中,最多也就是工部那头的技术官员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难题,前来求教之际,陈子明才会出手指点上一番,这等大度之做派,更是令陈子明原本就有的谦逊务实之名遍传朝野。
名声不名声的,到了陈子明如今之地位上,已然无须在意那么许多了的,毕竟他的名声原本就好,再好上几分,又能有甚区别来着,再说了,他如今要想再往上升一级,不说名声没啥作用,便是政绩也不济事了的,完全须得看太宗本人的心意如何,这一点,从其有着平乱齐州这等大功,却只升了半级,就可以看出太宗还没有将他陈子明提拔到相位上的想头,既如此,陈子明也就暂时息了这等心思,慢慢熬资历也就是了。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陈子明本都已是打算潜心熬上一两年的资历再说了的,却不曾想树欲静而风不止,麻烦终于还是找上门来了——贞观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新罗使者赶到了长安,向太宗求援,言称渊盖苏文杀死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另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为“莫离支”摄政,发兵十余万,与百济联手猛攻新罗,新罗力不能支,连战皆北,已失四十余城,新罗女王金德曼紧急遣使走海路,进抵山东,并一路狂赶到了京师,恳求太宗出兵援助。
高句丽,始建于公元前三十七年,为扶桑国王子**所创,历来敌视中原政权,从汉末时起,便屡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至隋时,这等冲突更是发展到顶峰,隋炀帝为平灭此国,曾动员了百万大军以攻之,不胜,反丧其国,自此,高句丽愈发骄横,趁着隋末大乱时,一举霸占了整个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上的百济、新罗三足鼎立,彼此征战不休,然,论及军事实力,远在百济与新罗之上,对大唐素来不甚尊重,虽有朝贡,可基本上也不过就是虚应其事罢了,虽无攻掠大唐边境之恶行,可盘踞辽东这等中原旧地却是不争之事实,早些年,大唐征战的主要目标放在了西线,而今,陈子明、吐谷浑等诸多西面强国已尽被大唐剿灭,窃据辽东的高句丽无疑就已成了大唐下一步将要征服的目标。
严格来说,无论是高句丽还是百济、新罗,都是大唐属国,皆每年向大唐朝贡,然则个中的区别却是极大——三国中,新罗最弱,得大唐援助颇多,乃是真正的属国,而其余两国么,都只是表面上向大唐称臣而已,既不受大唐调遣,也不怎么听招呼,可不管怎么说,身为宗主国,就算要讨伐属国,那也须得找个好借口才成,正因为此,太宗并未同意新罗的出兵之请求,而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节,一路急赶去高句丽国都平壤,行调节事宜,要求高句丽停止对新罗的征伐。
调停有用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纵使绝大部分朝臣对此表示谨慎的乐观,可陈子明却是清楚地知道此事断然没有半点成功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大唐东征已是不可避免之事了的,身为兵部尚书,陈子明自是须得早做准备,不止是从军备上着手,更多的则是须得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战争之走向,目的就一个,那便是极力避免太宗亲征之可能——不愿见太宗一世英名毁一一旦只是一个方面,陈子明更多的则是从夺嫡的角度来思忖此事。
太宗要亲征,显然不会坐视内部有出现问题之可能,如此一来,东宫换马的步伐势必便要加快了的,而此际,陈子明虽已位列兵部尚书,又有着特进光禄大夫之荣衔,离着宰辅之尊,说来也就只有半步之遥了,偏偏就是这半步之遥不能迈过去的话,在废立大事上,就没太多的发言权,而这,显然不是陈子明所乐见之局面,问题是能否说服得了太宗么,陈子明却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如此一来,陈子明就不得不暗中做好两手准备了的。
果然不出陈子明所料,紧急赶去高句丽的使者去得快,消息回来得更快,这才六月中旬而已,人尚在幽州,奉旨前去调停的礼部侍郎王彦便以八百里加急,将渊盖苏文拒绝调停之事报到了御前,朝中为之大哗,而太宗则第一时间便将陈子明招到了两仪殿。
“微臣叩见陛下。”
卜一进大殿,入眼便见殿中搁在副大型沙盘,看那地形地势,明显就是高句丽之疆域,而仅仅只着一身单衣的太宗手持着根细木棍,正自在沙盘上指指点点地,那架势无疑就是在盘算着将如何进攻高句丽,而刑部尚书李勣则垂手立于一旁,一见及此,陈子明的心头当即便是一沉,但却不敢带到脸上来,也就只是紧着抢上了前去,恭谨万分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子明来得正好,帮着朕看看,这高句丽沙盘可相宜否?”
听得响动,太宗立马便从沙盘上转开了视线,神情怡然地看了陈子明一眼,笑容可掬地便招呼了一句道。
“陛下明鉴,微臣办公处也有副沙盘,只是比此副小些,大体情形倒是并无二致。”
自新罗使节到长安后,陈子明可是没少将其请去询问高句丽之地形地势,也曾着令幽州方面仔细打探高句丽诸般城池的位置乃至防御情况,据此,整理出了一副军事地图以及沙盘,至于太宗看的这幅么,其实就是根据陈子明献上的地图勾勒出来的,以陈子明之过人记忆力,自是扫上一眼便已判断得个分明。
“嗯,子明素来善战,朕一向是知道的,今,高句丽猖獗无礼,朕欲起大军破之,也好为中原子弟复仇,依爱卿看来,若是欲攻高句丽,当如何进取为妥。”
太宗挥军攻打高句丽的主意显然已定,心中也明显是已有了相应的攻击计划,此番叫陈子明前来,只不过是想看看陈子明能否有甚妙策罢了。
“陛下圣明,微臣也以为高句丽乃我大唐之边患也,不可不除,只是其国多山,诸多城池皆依山而建,虽小国寡民,却也不可轻视,相应之战力还是有的,若欲破此国,须得从长计议方妥。”
以陈子明之睿智,自是一听便是太宗主意已定,怕是谁都无法改变其亲征之决心,可纵使如此,陈子明还是没打算放弃说服太宗的初衷,这便先是顺着太宗的言语表明了支持出兵的立场,而后么,却是委婉地提出了长久作战的战略思想。
“哦?此话怎讲?”
不出陈子明的意料之外,太宗就是想着一举灭掉高句丽,根本就不曾考虑过会有无功而返之可能,此际一听陈子明这等谨慎的进言,眉头当即便是一皱,问话的语气里也已是明显地透着股不满之意味了的……
忙忙乎乎,忙乎乎,一转眼,天将五月,朝局始终平稳得很,波澜不惊,也就只有工部那头有些动静,接连数家大型工坊投入了运营,按着陈子明事先设定好的方案,开始对各省进行布局,由各大商号对诸如牙刷、牙膏、香皂、肥皂等商品进行招投标,以行按省分销之体制,尽管有着保证金制度的制约,可参与招投标的商贾依旧多如过江之鲫,投标会尚未开始,工部那头便已是收钱收到手抽筋,负责提调工部事宜的魏王李泰么,自然也就乐得个不行,屡屡在大朝时上本报喜,太宗龙颜自是为之大悦,不吝赞许之夸耀,李泰的声望也因此日趋高涨不已,相形之下,太子原本就低得可怜的声望也就愈发悲催了几分。
工部那头之所以能红红火火,说到底,都是陈子明打下的坚实基础,与魏王李泰这个所谓的掌总者,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无他,换了谁去工部,那都一准能收获满满,哪怕就只摆个木偶在那儿当掌总,这等情形也不会有甚更易,这一条,明眼人自是都看得个通透无比,暗中为陈子明叫屈的也自大有人在,可陈子明自己么,却是浑然不介意,既不去争功,也不轻易插手其中,最多也就是工部那头的技术官员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难题,前来求教之际,陈子明才会出手指点上一番,这等大度之做派,更是令陈子明原本就有的谦逊务实之名遍传朝野。
名声不名声的,到了陈子明如今之地位上,已然无须在意那么许多了的,毕竟他的名声原本就好,再好上几分,又能有甚区别来着,再说了,他如今要想再往上升一级,不说名声没啥作用,便是政绩也不济事了的,完全须得看太宗本人的心意如何,这一点,从其有着平乱齐州这等大功,却只升了半级,就可以看出太宗还没有将他陈子明提拔到相位上的想头,既如此,陈子明也就暂时息了这等心思,慢慢熬资历也就是了。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陈子明本都已是打算潜心熬上一两年的资历再说了的,却不曾想树欲静而风不止,麻烦终于还是找上门来了——贞观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新罗使者赶到了长安,向太宗求援,言称渊盖苏文杀死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另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为“莫离支”摄政,发兵十余万,与百济联手猛攻新罗,新罗力不能支,连战皆北,已失四十余城,新罗女王金德曼紧急遣使走海路,进抵山东,并一路狂赶到了京师,恳求太宗出兵援助。
高句丽,始建于公元前三十七年,为扶桑国王子**所创,历来敌视中原政权,从汉末时起,便屡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至隋时,这等冲突更是发展到顶峰,隋炀帝为平灭此国,曾动员了百万大军以攻之,不胜,反丧其国,自此,高句丽愈发骄横,趁着隋末大乱时,一举霸占了整个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上的百济、新罗三足鼎立,彼此征战不休,然,论及军事实力,远在百济与新罗之上,对大唐素来不甚尊重,虽有朝贡,可基本上也不过就是虚应其事罢了,虽无攻掠大唐边境之恶行,可盘踞辽东这等中原旧地却是不争之事实,早些年,大唐征战的主要目标放在了西线,而今,陈子明、吐谷浑等诸多西面强国已尽被大唐剿灭,窃据辽东的高句丽无疑就已成了大唐下一步将要征服的目标。
严格来说,无论是高句丽还是百济、新罗,都是大唐属国,皆每年向大唐朝贡,然则个中的区别却是极大——三国中,新罗最弱,得大唐援助颇多,乃是真正的属国,而其余两国么,都只是表面上向大唐称臣而已,既不受大唐调遣,也不怎么听招呼,可不管怎么说,身为宗主国,就算要讨伐属国,那也须得找个好借口才成,正因为此,太宗并未同意新罗的出兵之请求,而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节,一路急赶去高句丽国都平壤,行调节事宜,要求高句丽停止对新罗的征伐。
调停有用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纵使绝大部分朝臣对此表示谨慎的乐观,可陈子明却是清楚地知道此事断然没有半点成功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大唐东征已是不可避免之事了的,身为兵部尚书,陈子明自是须得早做准备,不止是从军备上着手,更多的则是须得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战争之走向,目的就一个,那便是极力避免太宗亲征之可能——不愿见太宗一世英名毁一一旦只是一个方面,陈子明更多的则是从夺嫡的角度来思忖此事。
太宗要亲征,显然不会坐视内部有出现问题之可能,如此一来,东宫换马的步伐势必便要加快了的,而此际,陈子明虽已位列兵部尚书,又有着特进光禄大夫之荣衔,离着宰辅之尊,说来也就只有半步之遥了,偏偏就是这半步之遥不能迈过去的话,在废立大事上,就没太多的发言权,而这,显然不是陈子明所乐见之局面,问题是能否说服得了太宗么,陈子明却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如此一来,陈子明就不得不暗中做好两手准备了的。
果然不出陈子明所料,紧急赶去高句丽的使者去得快,消息回来得更快,这才六月中旬而已,人尚在幽州,奉旨前去调停的礼部侍郎王彦便以八百里加急,将渊盖苏文拒绝调停之事报到了御前,朝中为之大哗,而太宗则第一时间便将陈子明招到了两仪殿。
“微臣叩见陛下。”
卜一进大殿,入眼便见殿中搁在副大型沙盘,看那地形地势,明显就是高句丽之疆域,而仅仅只着一身单衣的太宗手持着根细木棍,正自在沙盘上指指点点地,那架势无疑就是在盘算着将如何进攻高句丽,而刑部尚书李勣则垂手立于一旁,一见及此,陈子明的心头当即便是一沉,但却不敢带到脸上来,也就只是紧着抢上了前去,恭谨万分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子明来得正好,帮着朕看看,这高句丽沙盘可相宜否?”
听得响动,太宗立马便从沙盘上转开了视线,神情怡然地看了陈子明一眼,笑容可掬地便招呼了一句道。
“陛下明鉴,微臣办公处也有副沙盘,只是比此副小些,大体情形倒是并无二致。”
自新罗使节到长安后,陈子明可是没少将其请去询问高句丽之地形地势,也曾着令幽州方面仔细打探高句丽诸般城池的位置乃至防御情况,据此,整理出了一副军事地图以及沙盘,至于太宗看的这幅么,其实就是根据陈子明献上的地图勾勒出来的,以陈子明之过人记忆力,自是扫上一眼便已判断得个分明。
“嗯,子明素来善战,朕一向是知道的,今,高句丽猖獗无礼,朕欲起大军破之,也好为中原子弟复仇,依爱卿看来,若是欲攻高句丽,当如何进取为妥。”
太宗挥军攻打高句丽的主意显然已定,心中也明显是已有了相应的攻击计划,此番叫陈子明前来,只不过是想看看陈子明能否有甚妙策罢了。
“陛下圣明,微臣也以为高句丽乃我大唐之边患也,不可不除,只是其国多山,诸多城池皆依山而建,虽小国寡民,却也不可轻视,相应之战力还是有的,若欲破此国,须得从长计议方妥。”
以陈子明之睿智,自是一听便是太宗主意已定,怕是谁都无法改变其亲征之决心,可纵使如此,陈子明还是没打算放弃说服太宗的初衷,这便先是顺着太宗的言语表明了支持出兵的立场,而后么,却是委婉地提出了长久作战的战略思想。
“哦?此话怎讲?”
不出陈子明的意料之外,太宗就是想着一举灭掉高句丽,根本就不曾考虑过会有无功而返之可能,此际一听陈子明这等谨慎的进言,眉头当即便是一皱,问话的语气里也已是明显地透着股不满之意味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