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前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却说顾谨把谢兰馨等人送到豫王府,又去拜见了豫王等人,略说了一番他所知道的在夷安公主府发生的诸事,便向豫王辞别。豫王也和知道他记挂靖平王等人,也不挽留,便让他离开了。那时候,豫王府之围还只是呈溃散之势,尚没尽解,顾谨出府,也可说是一路杀出去的。
  回到靖平王府,却见府门前如往日一般,门可罗雀,十分清净,便知道这会儿那些人还顾不上素来清静无为的靖平王府,便放心了许多。
  问了下人祖父的所在,顾谨便去寻祖父顾守业,到了那儿却见吴王、安郡王都在。
  吴王见了他便似笑非笑地问他:“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我还当你陷在夷安那里了呢。”
  顾谨便抱怨了:“舅舅既然当我陷在那儿了,怎么也不叫人救我一救?”
  “嘿,你陷在那儿难道不得怪自己无能么?”吴王笑道,“或者,该说你重情重义?”
  “这么说,夷安长公主府那边的事儿,祖父、舅舅都已经知道了?”顾谨尽管知道吴王消息灵通,但不免也常为他消息之灵通而吃惊。
  “是啊,若是等你英雄救美完了再来报信,真是黄花菜都凉了。”吴王说着,看顾谨尴尬的样子,对顾守业道,“舅舅,看来你的孙媳妇是有着落了。”
  顾守业笑眯眯地捋着胡须笑道:“这也不错,等这事儿过了,我寻谢学士谈谈。”
  安郡王但笑不言。
  顾谨也不知道心中这时候是什么滋味,但嘴上便叫嚷:“祖父,舅舅,你们说什么呢?尽开玩笑,眼下要紧的不是夷安长公主那边的事儿吗?”
  “那边的事儿有什么要紧的,随他们折腾,反正与咱们不相干。”吴王分外淡定。
  “怎么会不相干,城门失火,还殃及池鱼呢。”
  “若是犯上门来,自然有他们的苦头吃,眼下咱们不必管他。”吴王说着,抬眼看了顾谨一眼,道,“你在金吾卫中,也不是主官,只管奉命行事就是了,说不准,还可借此立些功劳。”
  “功劳不功劳的,于我又有何用?”顾谨有世袭的爵位,根本不在乎这个,“舅舅你是怎么盘算的?”
  安郡王在旁劝吴王道:“叔叔对着慎之又何必隐瞒,有什么便说什么吧,也叫慎之心中有数。”
  顾谨狂点头:“对啊,舅舅,你就别再遮遮掩掩的了,叫我明明白白的,也免得不小心误了你的事啊。”
  吴王轻笑道:“你能误我什么事?”
  顾守业爱怜地看看安郡王,又看向顾谨,轻叹了口气道:“你舅舅也不过是想顺水推舟,借机报复罢了。刘家,也算是自取灭亡。”
  吴王的目光一下子变得淡漠无比:“刘家人享福也够久了,今番就叫他们家彻底覆灭。”
  作为世宗和顾皇后的幼子,吴王曾有过非常幸福的日子,父母慈爱,兄弟孝悌,姐妹友爱,可这一切都在延熹三十一年彻底颠覆:他一母同胞的二哥和五哥都死在乱箭下,母后自缢,四姐病逝,而自己,也落得个不良于行,最可怜莫过侄子和外甥,小小年纪都成了没了父母疼爱护持,一个不过五岁,就要目睹那般惨烈的景象,一个不到满月,就为双亲服丧。
  那一年,死了许多人,许多导致这场悲剧的人都死了,可是,唯独刘家人却毫发无伤,不仅毫发无伤,他们还越发飞黄腾达!
  这怎么不叫吴王的恨,一日比一日深。
  顾谨在上次谢家出事的时候,就发现吴王对刘家的恨意了。那时候,吴王便曾设法叫刘丞相卷入到了那场是非中,不过,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证据可证明刘丞相的不法,但那些闹事的举子,弹劾谢安歌的官员的背后,却都隐隐有着刘丞相的影子,却也让皇帝不再那么信任他了。
  顾谨意识吴王对刘家的仇恨后,曾问过靖平王原因,因为在他想来,当初那些诋毁怀愍太子、追拿怀愍太子、齐王等以致最终酿成惨案的那些人,都被痛悔不已的世宗尽数杀了个干净,又怎么会有仇人呢?
  顾守业便回答他:“世上就有这么一等人,最善见风使舵,隐藏自己。”
  刘家和顾家本就不睦。
  这个追溯起来,都可以追溯到前朝了。
  两家祖籍本在一处,是同乡。不过刘家从文,顾家从武,文武殊途,往来不多,恩怨倒不少,虽没成仇,却从来只是面上亲近。等到前朝覆灭,新朝成立,顾家凭着跟随太、祖出生入死,征战沙场的功劳,被封做了异姓王,而刘家,却见机得晚,连拥立之功都没捞上,不过得个寻常的官职,没能得爵,子孙都得从科举上逐步地爬起来,两家门第一下子就高低相距甚远,不再能相提并论。
  本来因着这悬殊的身份差距,两家本该无甚瓜葛了,之前的那些恩恩怨怨也都可过去了,可是,谁能想到,两家反而纠缠得越来越多了呢。
  萧家和顾家本就是世交,太’祖为太宗所聘的元配就是顾家的姑娘,只是不是靖平王这一支,算起来,是顾守业的堂姑。太宗与元配顾皇后之间,也是青梅竹马长大,感情也算不错,但顾皇后却只生了一子,而太宗的兄长俱已亡,无有子嗣,唯一的弟弟也体弱,只生了一子,皇家血脉如此稀少,太宗自然也免不了要开枝散叶。
  刘氏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选修入宫的。
  那时候,尽管后宫群芳争艳,渐渐的也子嗣绵延,但顾皇后还是一枝独秀,而她所生的皇长子也早早地就被立为太子,地位不可动摇。
  可惜,天命难测,谁料想得到,太子都快成人了,还夭折了呢。
  太宗与顾皇后的伤心也可想而知。太宗尚有数子,顾皇后亲生的却只有这么一个,伤心欲绝自不必说。
  那时候,刘氏所生的七皇子才四五岁,十分聪明可爱,太宗就把他抱过来给顾后抚养,以安慰她,可刘氏那会儿也并不得宠,所生的也不过这么一子而已,自然不舍,可又不敢说不,便暗暗记恨上了顾皇后,面上却对顾皇后十分恭敬顺服。
  顾皇后并没因此而好转,还是因为失子之痛,早早过世了,过世时,还觉得甚对刘氏不住,尽管自己没有把孩子要过来的心。她始终没有同意太宗所说的把七皇子记在自己名下、由自己抚养的意见,而是还给刘氏抚养。但这并没有让刘氏谅解她,反而觉得,顾皇后是不肯让七皇子成为嫡子,继而有机会成为太子。
  因此,刘氏这以后就借着顾皇后的愧意,和太宗对七皇子的移情,加上七皇子又十分聪慧,最终爬上了皇后的宝座,并让七皇子成为了太子,扬眉吐气。
  可她没想到,太宗在为自己儿子选择太子妃的时候,又选择了顾氏女,而自己的儿子也是,偏偏不喜欢刘家的表妹,而喜欢顾氏。两人婚后恩爱非常,如胶似漆。这让刘皇后觉得,自己的儿子,又一次被顾氏女夺走了。
  可是太宗也是看重顾氏的,刘皇后也只能做个慈爱的婆婆了。
  终于,太宗驾崩,刘皇后成了刘太后,宫中由她主宰的日子来了。
  “你外祖母和先帝一向恩爱,从成婚以来,从没旁人介足,就是刘太后从中做梗,才让她们误会重重,渐行渐远。”顾守业想起那些往事,便为姐姐伤心。
  先是借口世宗子嗣太少,要求选秀。可当时顾明珠已经为世宗生下二儿一女,今后也不是不能生育。世宗以此为据,刘太后便把顾明珠叫过去说她不贤惠。世宗便借口要为先帝守足三年孝,守孝期间不选秀拒绝了,可这样一来,同样的,顾明珠也无法怀孕。
  三年后,选秀还是在刘太后的强烈要求下进行了,可世宗根本无心选秀,一个个地找借口黜落了,最后是刘太后定下来的人选。
  可是世宗并不去宠幸。
  直到顾明珠又一次有了身孕。
  后宫的事情,顾守业没法知道得很清楚,他只知道的是,就在姐姐怀孕生子期间,这批秀女中,陆续有两个女子有了孕,一个是刘太后娘家哥哥的小女儿,后来生了蜀王的刘妃,一个刘太后妹妹的女儿,后来陆续生了夷安和楚王的李嫔。
  那时候的顾明珠,也太过骄傲了,她根本接受不了,枕边人有了二心,尽管,并不是本意。那时候的顾守业,也还太年轻了,根本没有为姐姐做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帝后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这之后,便出了悼恭太子的事。
  悼恭太子时顾明珠和世宗的长子,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了。可是,却莫名的和他的二弟失足落水。等发现的时候,悼恭太子的已经没了气,而二皇子,后来被继立为太子的怀愍太子,大病一场,被救了回来。
  幕后黑手是谁,没有查到真凭实据。
  但世宗也好,顾明珠也好,都清楚谁有这个动机,谁又有能力抹去一切痕迹。
  顾明珠心寒无比,做祖母呢,怎么能看着孙儿出事不理会呢?就因为不喜爱他的母亲。
  尽管有太后的极力维护,刘妃还是被赐死了,不过死得体面一点,报一个病故。
  但死去的悼恭太子却再也活不转了。
  这以后,世宗极力俯就,顾明珠在旁边的人的劝说下,也渐渐地不再拒绝世宗的亲近,后来又生下了齐王、宜阳和吴王。只是这感情自然就不比昔日那般纯粹了。她都不再介意世宗再去宠幸别人。
  刘太后就一直等着,等着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淡,等着他们变成普通的皇帝皇后。
  天真甜美的邓嫔在世宗晚年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给了他很大的安慰。她生下了公主新安,和七皇子。
  新安早早夭折,七皇子却十分健康,刘太后对幼孙十分宠爱,就如对刘妃留下的蜀王。而世宗也从幼子身上享受到了久违的纯粹的天伦之乐,对与自己一样排行的幼子爱如珠宝。
  皇帝的喜爱,往往会影响臣下的判断。
  渐渐地,对太子的诋毁越来越多。
  刘氏不出面,但无疑,是幕后黑手。
  最后,他们成功了。
  于是,延熹末年的那一场巨变产生。
  这之后,蜀王成为了活下来的皇子中最年长的。而嫡皇子中唯一还活着的吴王却已是个残废。
  谋立蜀王为太子成了下一部棋。
  可是,惨烈的失去了妻子、儿子、孙子的世宗,甚至恨上了自己的生母,对于蜀王,也无好印象,十分刻薄地把蜀王大骂了一通,就把他赶到了蜀地去,断绝了他即位的希望,蜀王在惶惧不安中过世,留下二子,还是在新帝的手上才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一个继立为蜀王,一个受封为彭郡王。
  刘太后看着儿子把自己最爱的孙儿赶走,又把后宫的妃嫔全都赐死为顾明珠陪葬,气恼之下,不久就崩逝了。
  正是因为刘太后临死苦苦所求,刘家才没在世宗的那场怒火中灰飞烟灭。不过因刘太后而受封承恩侯的这一支却没落了下去,倒是他的堂兄弟,刘正明渐渐地得到了世宗的重用,最终还称了顾命大臣。
  可刘正明其实何尝不曾介入刘家的这些事呢,不过是瞒住了世宗罢了。
  现在,到了他们偿还的时候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