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第295章 暗藏玄机(第一更)
“陛下,忠国公是微臣的岳丈,成立军阁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微臣相信忠国公会做出正确的抉择,为陛下尽忠。”
见宣德帝和杨士奇不无诧异地望着自己,李云天不动声色地向两人解释道。
周征作为大明勋贵中的二号人物,一直被视为宣德帝的亲信,倘若周征率先作出表率,放弃手中精锐京军的兵权进入军阁,那么宣德帝推行军阁无疑就会顺畅许多。
其实,李云天已经跟周征谈论过军阁的话题,作为他的岳父,周征很显然是他在京城官场中最为信任的人。
在李云天看来,军阁与内阁不同,内阁的权限虽大,但是由于吏部尚书的强势存在,故而六部始终会对内阁形成制约。
军阁阁员看似失去了兵权,可一旦军阁正式运行,那么不仅握有调兵的大权,而且还拥有人事任命的大权,因此无论京畿都督府还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无法与之相抗衡。
毕竟,军阁不同于内阁,军队中要求的是令行禁止和绝对的服从,故而这套体系的建立实际上是对各都督府都督的权力进行了削弱和限制,使得军阁成为大明军队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假以时日的话,军阁阁员将会从各都督府的都督中晋升,这意味着军阁阁员的地位将高于各都督府都督。
只不过现在由于外界对军阁的不了解,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拥兵自保”的观念,朝中的勋贵谁也不愿意放弃手里的兵权,这就使得宣德帝不好确定军阁阁员的人选。
李云天之所以向宣德帝提出设立军阁的建议,是因为周征已经答应放弃手握重兵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进入即将成立的军阁当阁员,以身作则,给朝中的那些勋贵做一个榜样。
“除了忠国公外,李御史觉得还有哪些人可进军阁?”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就知道李云天不会让他为军阁阁员的事情忧心,肯定已经把事情筹谋稳妥,于是笑着问道。
“陛下,在臣看来,军阁阁员人数定为七人最为合适,兵部尚书陈洽和左侍郎秦牧可进军阁,威国公鲁仲乾、武定候吕大海、勇清候孙毅和忠远候彭玉可进军阁,请陛下定夺。”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提出了军阁阁员的候选名单。
名单看似简单,其中里面有着众多的讲究,暗藏玄机:
由于兵部将并入军阁,兵部尚书陈洽和左侍郎秦牧自然要成为军阁阁员,而右侍郎武通一来支持汉王,二来地位不如秦牧,李云天自然要将其排除在外,实际上是夺了武通手中的权力。
威国公鲁仲乾是汉王在朝中的最大支持者,为了表明宣德帝对其的信任,鲁仲乾肯定也是要进入军阁,同时防止周征离开后鲁仲乾趁机在京畿都督府坐大。
周征和鲁仲乾一同离开京畿都督府,那么原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和左副都督一职就空缺了出来,原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武德候赵山河可以升任左副都督一职。
而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事关重要,非国公担任不可,否则难以服众,故而可以让义国公张昊从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升为此职。
至于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和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的空缺,可以从亲宣德帝的勋贵中提拔。
武定候吕大海是浙江都司都指挥使,勇清候孙毅是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忠远候彭玉是河南都司都指挥使,三人与赵山河一样,都是朝中勋贵的中间派,宣德帝此举无疑是对中间派勋贵的安抚。
如此一来,军阁中就有两名国公和三名侯爷坐镇,足以镇住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勋贵。
杨士奇听了李云天所选的人选后微微颔首,李云天此举不仅使得军阁来牵制各大都督府的勋贵,而且还无形中拉拢了那些中间派勋贵,可谓一招妙棋。
“李御史,兵部倘若并入军阁,六部可就缺了一部?”不过,军阁人选乃国之兵事,杨士奇不好干涉,于是沉吟了一下,趁着宣德帝回味李云天所说的那几个人选时,不动声色地问道。
“阁老,微臣以为,民以食为天,应该专设农部以理农事。”
李云天也意识到了因为兵部的离开六部将变得残缺,想了想后沉声向杨士奇说道,“臣在湖口县时对县衙户房职权之大颇有感触,不仅农事,税收和支出皆由其作主,里面难免会有许多龌龊,故而臣认为户部的职权应该化一为三,分而治之,互相督促。”
“分而治之!”杨士奇眼前亮了一下,饶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如何化一为三?”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税赋、户籍、军需、俸禄、粮饷和财政收支,是京城六部中仅次于吏部的第二大衙门,不过在地方衙门里,户房却是六房之首,其责权之大可见一斑。
地方衙门的户房之所以能冠绝六房,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财政收支大权,无论税收还是支出皆由户房作主,无形中就会滋生很多腐败。
“陛下,微臣以为,税赋乃国之重事,其职权不应下放到地方,而应由朝廷掌握,以免地方官员上下其手,从中牟利。”
宣德帝也被李云天的这个言论吸引,不由得望向了他,李云天见状于是冲着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沉声说道,“故而,微臣觉得税赋也应从户部中划出,成立税局,专司税事,由朝廷自上而下管治,地方衙门只有协助之责,而无过问之权。”
“户部、农部、税局!”杨士奇闻言沉吟了一下,笑着向宣德帝说道,“陛下,臣觉得此法甚好,不仅责权分明,而且可以克制地方上的税赋顽疾。”
“陛下,微臣觉得设立税局的时机尚不成熟,一是税局的筹备需要时日,二是此举必遭地方官员抵制,还是等时机成熟后再逐渐推行实施。”
李云天见得到了杨士奇的支持,于是随即做出了补充,“臣觉得兵部并入军阁后,可从户部中分出农部,户部依旧执掌税赋大权。”
虽然李云天口中表示担忧地方官员的抵制,其实言语中的深意是在暗指汉王,地方官员虽然心有不满,但是没人敢明里反对税局,等朝廷收拾掉一批人后就会老老实实。
只不过如此一来的话,就会使得地方上的政局不稳,容易被汉王利用。
因此,李云天所说的时机,自然就是指宣德帝彻底将汉王击垮,使得汉王再无翻身之力,届时可以在全国逐渐推行税局,使得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分开。
“农部尚书何人可胜任?”宣德帝自然清楚李云天的意思,微微颔首后问道。
一旦军阁成立,那么农部将填补兵部的空缺成为新的六部之一,因此必须首先要确定农部尚书的人选。
“农部尚书不一定要知农事,但一定要专心于此,陛下可从六部堂官中选之。”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冲着宣德帝躬身说道。
虽然宣德帝是在询问李云天的意见,但李云天有自知之明,他已经斗胆提出了军阁阁员的人选让宣德帝选择,此时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提农部尚书的人选,否则就有弄权之嫌。
“陛下,臣觉得不仅六部堂官,可从大理寺、都察院和通政司堂官也可考虑。”杨士奇见李云天委婉地回答了宣德帝,于是微微一笑,扩大了农部尚书的选择范围。
“杨公,农部筹建一事就由你多多操劳。”宣德帝闻言笑了起来,他也意识到让李云天回答这个问题有些强人所难,故而向杨士奇说道。
“臣一定尽心竭力。”杨士奇向宣德帝一拱手,沉声回答。
“杨公,朕觉得内阁事务日益繁忙,因此准备检太常卿杨溥进入内阁,不知杨公意下如何?”宣德帝望了一眼杨士奇,语峰一转,开口说道。
“弘济行事谨慎、老成持重,是入阁的不二人选。”杨士奇微微一怔,没有想到宣德帝会突然做出如此一个决定,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杨溥终于苦尽甘来,进入内阁成为了阁员。
杨溥是洪熙帝的东宫旧臣,与黄淮一起蒙冤入诏狱十年,是洪熙帝嫡系中的嫡系,宣德帝登基后要想增强内阁的实力,杨溥自然就是最为恰当的人选。
李云天在养心殿一待就到了晚上,向宣德帝和杨士奇讲解着军阁和农部、税局的行政体系和职责,听得宣德帝和杨士奇不时地颔首。
不得不说,李云天的这套军阁的体系,从根本上抑制了武将拥兵自重的可能,又能促进大明军事的发展,实在是神来之笔,令宣德帝和杨士奇无比欣赏。
至于农部和税局,不仅可以促进大明农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了大明的税赋制度,铲除了户部内部弊案频发的土壤。
户部的官员肯定是不愿意看见户部权力被分化,不过除此之外的各大部院衙门绝对是乐于见到这一幕的发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对户部的人不满,又或是嫉妒户部的权势,巴不得户部的人倒霉。
晚上,宣德帝留他和杨士奇在宫中用了晚膳,军阁和农部的筹建非朝夕之间就能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筹备,最快也要年后才能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下午的时候,金英带着宣德帝的圣旨前往安义候府,对古西就英年早逝表示了惋惜,并封古西就的嫡长子为正四品的明威将军。
明威将军是大明武职散官的官衔,只有官阶,并无实际职务,是宣德帝对安义候府的一种慰藉,以示皇恩,给安义候府挽回了不少颜面。
毕竟,连宣德帝都说古西就“英年早逝”,那么外人谁还敢乱嚼舌头根子。
不仅如此,第二天宣德帝下了一道圣旨,以李云天懈怠文渊阁事务为由,罚去了他半年的薪俸,以示惩戒。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云天被罚就是因为古西就的案子,这表明宣德帝并不赞同李云天介入此案,无形中也是给了朝中勋贵一个安慰。
见宣德帝和杨士奇不无诧异地望着自己,李云天不动声色地向两人解释道。
周征作为大明勋贵中的二号人物,一直被视为宣德帝的亲信,倘若周征率先作出表率,放弃手中精锐京军的兵权进入军阁,那么宣德帝推行军阁无疑就会顺畅许多。
其实,李云天已经跟周征谈论过军阁的话题,作为他的岳父,周征很显然是他在京城官场中最为信任的人。
在李云天看来,军阁与内阁不同,内阁的权限虽大,但是由于吏部尚书的强势存在,故而六部始终会对内阁形成制约。
军阁阁员看似失去了兵权,可一旦军阁正式运行,那么不仅握有调兵的大权,而且还拥有人事任命的大权,因此无论京畿都督府还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无法与之相抗衡。
毕竟,军阁不同于内阁,军队中要求的是令行禁止和绝对的服从,故而这套体系的建立实际上是对各都督府都督的权力进行了削弱和限制,使得军阁成为大明军队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假以时日的话,军阁阁员将会从各都督府的都督中晋升,这意味着军阁阁员的地位将高于各都督府都督。
只不过现在由于外界对军阁的不了解,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拥兵自保”的观念,朝中的勋贵谁也不愿意放弃手里的兵权,这就使得宣德帝不好确定军阁阁员的人选。
李云天之所以向宣德帝提出设立军阁的建议,是因为周征已经答应放弃手握重兵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进入即将成立的军阁当阁员,以身作则,给朝中的那些勋贵做一个榜样。
“除了忠国公外,李御史觉得还有哪些人可进军阁?”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就知道李云天不会让他为军阁阁员的事情忧心,肯定已经把事情筹谋稳妥,于是笑着问道。
“陛下,在臣看来,军阁阁员人数定为七人最为合适,兵部尚书陈洽和左侍郎秦牧可进军阁,威国公鲁仲乾、武定候吕大海、勇清候孙毅和忠远候彭玉可进军阁,请陛下定夺。”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提出了军阁阁员的候选名单。
名单看似简单,其中里面有着众多的讲究,暗藏玄机:
由于兵部将并入军阁,兵部尚书陈洽和左侍郎秦牧自然要成为军阁阁员,而右侍郎武通一来支持汉王,二来地位不如秦牧,李云天自然要将其排除在外,实际上是夺了武通手中的权力。
威国公鲁仲乾是汉王在朝中的最大支持者,为了表明宣德帝对其的信任,鲁仲乾肯定也是要进入军阁,同时防止周征离开后鲁仲乾趁机在京畿都督府坐大。
周征和鲁仲乾一同离开京畿都督府,那么原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和左副都督一职就空缺了出来,原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武德候赵山河可以升任左副都督一职。
而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事关重要,非国公担任不可,否则难以服众,故而可以让义国公张昊从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升为此职。
至于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和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的空缺,可以从亲宣德帝的勋贵中提拔。
武定候吕大海是浙江都司都指挥使,勇清候孙毅是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忠远候彭玉是河南都司都指挥使,三人与赵山河一样,都是朝中勋贵的中间派,宣德帝此举无疑是对中间派勋贵的安抚。
如此一来,军阁中就有两名国公和三名侯爷坐镇,足以镇住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勋贵。
杨士奇听了李云天所选的人选后微微颔首,李云天此举不仅使得军阁来牵制各大都督府的勋贵,而且还无形中拉拢了那些中间派勋贵,可谓一招妙棋。
“李御史,兵部倘若并入军阁,六部可就缺了一部?”不过,军阁人选乃国之兵事,杨士奇不好干涉,于是沉吟了一下,趁着宣德帝回味李云天所说的那几个人选时,不动声色地问道。
“阁老,微臣以为,民以食为天,应该专设农部以理农事。”
李云天也意识到了因为兵部的离开六部将变得残缺,想了想后沉声向杨士奇说道,“臣在湖口县时对县衙户房职权之大颇有感触,不仅农事,税收和支出皆由其作主,里面难免会有许多龌龊,故而臣认为户部的职权应该化一为三,分而治之,互相督促。”
“分而治之!”杨士奇眼前亮了一下,饶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如何化一为三?”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税赋、户籍、军需、俸禄、粮饷和财政收支,是京城六部中仅次于吏部的第二大衙门,不过在地方衙门里,户房却是六房之首,其责权之大可见一斑。
地方衙门的户房之所以能冠绝六房,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财政收支大权,无论税收还是支出皆由户房作主,无形中就会滋生很多腐败。
“陛下,微臣以为,税赋乃国之重事,其职权不应下放到地方,而应由朝廷掌握,以免地方官员上下其手,从中牟利。”
宣德帝也被李云天的这个言论吸引,不由得望向了他,李云天见状于是冲着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沉声说道,“故而,微臣觉得税赋也应从户部中划出,成立税局,专司税事,由朝廷自上而下管治,地方衙门只有协助之责,而无过问之权。”
“户部、农部、税局!”杨士奇闻言沉吟了一下,笑着向宣德帝说道,“陛下,臣觉得此法甚好,不仅责权分明,而且可以克制地方上的税赋顽疾。”
“陛下,微臣觉得设立税局的时机尚不成熟,一是税局的筹备需要时日,二是此举必遭地方官员抵制,还是等时机成熟后再逐渐推行实施。”
李云天见得到了杨士奇的支持,于是随即做出了补充,“臣觉得兵部并入军阁后,可从户部中分出农部,户部依旧执掌税赋大权。”
虽然李云天口中表示担忧地方官员的抵制,其实言语中的深意是在暗指汉王,地方官员虽然心有不满,但是没人敢明里反对税局,等朝廷收拾掉一批人后就会老老实实。
只不过如此一来的话,就会使得地方上的政局不稳,容易被汉王利用。
因此,李云天所说的时机,自然就是指宣德帝彻底将汉王击垮,使得汉王再无翻身之力,届时可以在全国逐渐推行税局,使得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分开。
“农部尚书何人可胜任?”宣德帝自然清楚李云天的意思,微微颔首后问道。
一旦军阁成立,那么农部将填补兵部的空缺成为新的六部之一,因此必须首先要确定农部尚书的人选。
“农部尚书不一定要知农事,但一定要专心于此,陛下可从六部堂官中选之。”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冲着宣德帝躬身说道。
虽然宣德帝是在询问李云天的意见,但李云天有自知之明,他已经斗胆提出了军阁阁员的人选让宣德帝选择,此时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提农部尚书的人选,否则就有弄权之嫌。
“陛下,臣觉得不仅六部堂官,可从大理寺、都察院和通政司堂官也可考虑。”杨士奇见李云天委婉地回答了宣德帝,于是微微一笑,扩大了农部尚书的选择范围。
“杨公,农部筹建一事就由你多多操劳。”宣德帝闻言笑了起来,他也意识到让李云天回答这个问题有些强人所难,故而向杨士奇说道。
“臣一定尽心竭力。”杨士奇向宣德帝一拱手,沉声回答。
“杨公,朕觉得内阁事务日益繁忙,因此准备检太常卿杨溥进入内阁,不知杨公意下如何?”宣德帝望了一眼杨士奇,语峰一转,开口说道。
“弘济行事谨慎、老成持重,是入阁的不二人选。”杨士奇微微一怔,没有想到宣德帝会突然做出如此一个决定,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杨溥终于苦尽甘来,进入内阁成为了阁员。
杨溥是洪熙帝的东宫旧臣,与黄淮一起蒙冤入诏狱十年,是洪熙帝嫡系中的嫡系,宣德帝登基后要想增强内阁的实力,杨溥自然就是最为恰当的人选。
李云天在养心殿一待就到了晚上,向宣德帝和杨士奇讲解着军阁和农部、税局的行政体系和职责,听得宣德帝和杨士奇不时地颔首。
不得不说,李云天的这套军阁的体系,从根本上抑制了武将拥兵自重的可能,又能促进大明军事的发展,实在是神来之笔,令宣德帝和杨士奇无比欣赏。
至于农部和税局,不仅可以促进大明农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了大明的税赋制度,铲除了户部内部弊案频发的土壤。
户部的官员肯定是不愿意看见户部权力被分化,不过除此之外的各大部院衙门绝对是乐于见到这一幕的发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对户部的人不满,又或是嫉妒户部的权势,巴不得户部的人倒霉。
晚上,宣德帝留他和杨士奇在宫中用了晚膳,军阁和农部的筹建非朝夕之间就能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筹备,最快也要年后才能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下午的时候,金英带着宣德帝的圣旨前往安义候府,对古西就英年早逝表示了惋惜,并封古西就的嫡长子为正四品的明威将军。
明威将军是大明武职散官的官衔,只有官阶,并无实际职务,是宣德帝对安义候府的一种慰藉,以示皇恩,给安义候府挽回了不少颜面。
毕竟,连宣德帝都说古西就“英年早逝”,那么外人谁还敢乱嚼舌头根子。
不仅如此,第二天宣德帝下了一道圣旨,以李云天懈怠文渊阁事务为由,罚去了他半年的薪俸,以示惩戒。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云天被罚就是因为古西就的案子,这表明宣德帝并不赞同李云天介入此案,无形中也是给了朝中勋贵一个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