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第331章 御驾亲征(四更)
“臣,天策卫百户陈刚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大约过了半盏茶的工夫,在太和殿众臣的注视下,一名身六品武官官袍的男子大步走进殿内,给宣德帝下跪行礼。
天策卫本是京城驻军,后来被汉王从永乐帝那里索为了其王府护卫,是汉王手中最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陈刚和侯泰一同进的京,又一起进了大明门,只不过他在承天门受到了严格的检查,故而慢了侯泰一步,落在了后面。
“陈百户,汉王派你来所谓何事?”宣德帝冲着陈刚虚空向上一托,示意其起身,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陛下,汉王让臣带来一封信。”陈刚闻言从怀里取出了一个信封,双手捧着说道。
宣德帝向立在龙椅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微微颔首,金英见状就快步走了下去,从陈刚手中接过了那封信,然后抬步走回龙椅,准备将信交给宣德帝。
“念!”宣德帝见状冲着金英一挥手,示意他不用拿过来,同时高声说道,他知道在场的众位大臣肯定想知道汉王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遵旨!”金英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然后从信封中掏出一张纸,打开后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在信中,汉王不仅称洪熙帝违反了洪武和永乐时期的旧制,颁给了文臣诰敕和封赠,而且还指责宣德帝不该修理南巡宫殿,浪费民脂民膏,并将此事归罪于朝廷上的文武大臣没有辅佐好宣德帝。
与此同时,汉王还斥责朝中几位大臣为奸佞,其中为首的人便是五朝元老、户部尚书夏原吉,要求宣德帝交出这些人杀掉,并扬言已派兵把守通往北直隶外的交通要道,防止那些奸臣逃跑。
否则的话,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汉王将按照洪武大帝定制下的祖制,举兵前往京城“清君侧”。
听着听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汉王的这封信不过是对永乐帝“靖难”起兵的效仿而已,可理由却显得太过牵强,而且他的矛头指向错误,不应该拿夏元吉开刀。
夏元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五朝,担任户部尚书多年,一心为公,深受众臣的爱戴,还曾经因为国库空虚反对永乐帝北征而被永乐帝打入了诏狱,直至洪熙帝登基才放出来。
因此,汉王将矛头指向夏元吉颇为不智,倒不如换成是别人,例如吕震,或许更有说服力。
其实汉王本来是想将吕震视为朝廷奸臣的贼首,不过非常可惜,吕震七月份的时候在主持祭祀太庙时因为醉酒而死,礼部尚书由礼部左侍郎胡滢接任,这使得汉王没有别的选择,唯有选夏元吉来当靶子。
不得不说,汉王与永乐帝当年面对的境况非常相似,都是在侄儿即位之初起兵夺位,但对手却截然不同,永乐帝面对的是优柔寡断的建文帝,而宣德帝则杀伐果决。
“唉,看来汉王果然是反了,众位爱卿有何对策?”等金英念完了信件,宣德帝故作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望向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将汉王造反一事的基调给定了下来,后面就是如何出兵平叛了。
“臣推荐太子太保、阳武侯薛禄前往平叛。”宣德帝的话音刚落,南京兵部尚书张本就出列,高声奏道。
张本原本为刑部右侍郎,与洪熙帝私交甚好,故而洪熙帝继位后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南京都察院,后留在京师兵部协助陈洽处理兵部事务。
当陈洽随成山伯王通平叛交趾后,张本实际上代理了陈洽的职权,进入军阁参与军阁的相关事宜。
原本,在京城中的那些勋贵里,英国公张辅和忠国公周征是最适合率军平叛的人。
不过周征这些天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并没有在军阁,而张辅又与汉王交往甚密,故而张本就推荐了阳武侯薛禄。
薛禄在靖难时战功卓著,作战勇猛,由于多次与汉王并肩作战,故而对汉王的战术知之甚详,是京城勋贵中最适合的平叛人选。
大殿右侧的勋贵队列中,薛禄闻言脸色不由得大变,双目流露出为难的神色,他虽然不赞同汉王举兵造反,但他与汉王有过生死患难的交情,让他去平叛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陛下,汉王凶悍,非陛下御驾亲征不可!”这时,大点左侧队列前端走出一个人,正是内阁次辅杨荣,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说实话,杨荣并不信任薛禄,万一薛禄临阵倒戈,那么大明的江山可就危亦,因此必须要宣德帝亲自前去平叛,才是最为稳妥之举。
“陛下乃一国之君,岂可亲临险境。”随后,大殿右侧队列前方也有一人走出队列,是太师、英国公张辅,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陛下,臣愿意率军十万前去讨伐汉王,必将汉王擒住献给陛下。”
“陛下,太师虽然勇武善战,可此事事关大明江山社稷,陛下还是应当亲征。”杨荣闻言,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张辅与汉王之间的关系人尽皆知,要是用他领军的话,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虽然张辅擒住了枚青送给了宣德帝,但是又能保证这不是汉王和张辅使出的一招苦肉计,一旦张辅领着那十万精锐投奔了汉王,后果可就不敢设想。
“此去平叛路途艰险,而战事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敌军突袭,倘若陛下有个意外,岂是你我所能担待起的?”张辅岂会不知杨荣的心思,于是冷笑了一声,沉声质问。
“倘若不能一战而平定汉王,定有宵小之徒投靠,那么汉王势必起势坐大,届时无人能担此重责。”杨荣自然不甘示弱,冷冷地反驳道。
张辅越是想带兵平叛,杨荣就越是怀疑他的动机,因此也就越加不会让他掌兵,以防不测。
见两人争执了起来,于是大殿上的文臣和勋贵们随即也加入了战局,文臣一边倒地支持杨荣,而勋贵们全部支持张辅,演变成为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较量。
宣德帝见两派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开交,而且都有着几分道理,于是沉吟了一下后不由得望向了夏元吉、蹇义和杨士奇、杨溥、金幼孜、黄淮等人,他们几个一直没有开口发表意见。
在宣德帝看来,派遣朝中勋贵领兵平叛虽然是例行之举,但却无法保证能平定汉王的叛乱,因此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结局。
而御驾亲征固然增加了许多胜算,可是无法保证他的安全,保不准汉王会派人进行突袭,这使得宣德帝左右为难。
“臣不才,激变宗藩亲王,罪该万死!”夏原吉见宣德帝看向了他,连忙摘下了头上的乌纱帽,跪在地上向瞻基请罪。
“爱卿为大明劳心尽力,何罪之有?汉王所言不过是拿你当个借口而已,是福是祸朕愿与你一起分担。”宣德帝闻言摇了摇头,吩咐金英将夏元吉扶了起来
“陛下,难道您忘记了当年李景隆之事吗?要想对付汉王,非得陛下御驾亲征不可!”夏元吉起身后,沉吟了一下,望着宣德帝高声说道。
夏元吉的话不仅使得宣德帝的脸色为之一变,也使得太和殿上一阵骚动。
二十多年前,永乐帝奉天靖难时,建文帝派太子太傅、曹国公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南军前去平叛,结果被燕军杀得惨败,导致与燕军陷入了持久战。
不仅如此,当年永乐帝率军突袭南京城的时候,李景隆开城投降,使得建文帝没有等到各地勤王之师的到来,进而失了皇位。
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一开口就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陛下,往事可鉴,平叛之事不可失策,现在汉王立足未稳,倘若陛下御驾亲征,卷甲韬戈前往,一鼓作气就能将其平定,这就是先声有夺人之心。如若命将领出征,恐怕不济。”
夏元吉见宣德帝似乎还有犹豫,于是有条不紊地说道,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支持杨荣的决定。
“陛下,臣附议!”夏元吉的话音落后,杨士奇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随后,蹇义、金幼孜等人也出班,声援杨荣。
随着杨士奇等人支持杨荣,宣德帝不由得望向了人群中的李云天,李云天见状连忙微微颔首,在他看来夏元吉言之有理,宣德帝要想赢得与汉王的这一战,必须御驾亲征,否则派遣那些勋贵的话后果难以预料。
“既然如此,朕决意御驾亲征!”见李云天点头,宣德帝终于不再犹豫,宏声宣布道。
“陛下,汉王有勇无谋,骄横无忌,麾下所部虽人数众多,但却是临时强征的百姓,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已,陛下乃万金之躯,千万不可以身犯险,臣只要率兵十万就能擒拿汉王。”
张辅闻言不由得面色一变,连忙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我等身为武将,如若不能为陛下分忧,实在是惭愧之至。”
“陛下三思!”大殿右侧的勋贵闻言,不由得向宣德帝一躬身,异口同声地说道。
“太师好意朕心领了,虽然尔等足以平定叛乱,但朕金口玉言,既然已经决意御驾亲征,岂可出尔反尔。”
宣德帝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沉声向张辅说道,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岂敢有丝毫的轻怠。
况且,宣德帝现在心中并不信任张辅,张辅越是想要带兵平叛,他自然也就越不会答应。
天策卫本是京城驻军,后来被汉王从永乐帝那里索为了其王府护卫,是汉王手中最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陈刚和侯泰一同进的京,又一起进了大明门,只不过他在承天门受到了严格的检查,故而慢了侯泰一步,落在了后面。
“陈百户,汉王派你来所谓何事?”宣德帝冲着陈刚虚空向上一托,示意其起身,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陛下,汉王让臣带来一封信。”陈刚闻言从怀里取出了一个信封,双手捧着说道。
宣德帝向立在龙椅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微微颔首,金英见状就快步走了下去,从陈刚手中接过了那封信,然后抬步走回龙椅,准备将信交给宣德帝。
“念!”宣德帝见状冲着金英一挥手,示意他不用拿过来,同时高声说道,他知道在场的众位大臣肯定想知道汉王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遵旨!”金英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然后从信封中掏出一张纸,打开后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在信中,汉王不仅称洪熙帝违反了洪武和永乐时期的旧制,颁给了文臣诰敕和封赠,而且还指责宣德帝不该修理南巡宫殿,浪费民脂民膏,并将此事归罪于朝廷上的文武大臣没有辅佐好宣德帝。
与此同时,汉王还斥责朝中几位大臣为奸佞,其中为首的人便是五朝元老、户部尚书夏原吉,要求宣德帝交出这些人杀掉,并扬言已派兵把守通往北直隶外的交通要道,防止那些奸臣逃跑。
否则的话,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汉王将按照洪武大帝定制下的祖制,举兵前往京城“清君侧”。
听着听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汉王的这封信不过是对永乐帝“靖难”起兵的效仿而已,可理由却显得太过牵强,而且他的矛头指向错误,不应该拿夏元吉开刀。
夏元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五朝,担任户部尚书多年,一心为公,深受众臣的爱戴,还曾经因为国库空虚反对永乐帝北征而被永乐帝打入了诏狱,直至洪熙帝登基才放出来。
因此,汉王将矛头指向夏元吉颇为不智,倒不如换成是别人,例如吕震,或许更有说服力。
其实汉王本来是想将吕震视为朝廷奸臣的贼首,不过非常可惜,吕震七月份的时候在主持祭祀太庙时因为醉酒而死,礼部尚书由礼部左侍郎胡滢接任,这使得汉王没有别的选择,唯有选夏元吉来当靶子。
不得不说,汉王与永乐帝当年面对的境况非常相似,都是在侄儿即位之初起兵夺位,但对手却截然不同,永乐帝面对的是优柔寡断的建文帝,而宣德帝则杀伐果决。
“唉,看来汉王果然是反了,众位爱卿有何对策?”等金英念完了信件,宣德帝故作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望向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将汉王造反一事的基调给定了下来,后面就是如何出兵平叛了。
“臣推荐太子太保、阳武侯薛禄前往平叛。”宣德帝的话音刚落,南京兵部尚书张本就出列,高声奏道。
张本原本为刑部右侍郎,与洪熙帝私交甚好,故而洪熙帝继位后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南京都察院,后留在京师兵部协助陈洽处理兵部事务。
当陈洽随成山伯王通平叛交趾后,张本实际上代理了陈洽的职权,进入军阁参与军阁的相关事宜。
原本,在京城中的那些勋贵里,英国公张辅和忠国公周征是最适合率军平叛的人。
不过周征这些天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并没有在军阁,而张辅又与汉王交往甚密,故而张本就推荐了阳武侯薛禄。
薛禄在靖难时战功卓著,作战勇猛,由于多次与汉王并肩作战,故而对汉王的战术知之甚详,是京城勋贵中最适合的平叛人选。
大殿右侧的勋贵队列中,薛禄闻言脸色不由得大变,双目流露出为难的神色,他虽然不赞同汉王举兵造反,但他与汉王有过生死患难的交情,让他去平叛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陛下,汉王凶悍,非陛下御驾亲征不可!”这时,大点左侧队列前端走出一个人,正是内阁次辅杨荣,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说实话,杨荣并不信任薛禄,万一薛禄临阵倒戈,那么大明的江山可就危亦,因此必须要宣德帝亲自前去平叛,才是最为稳妥之举。
“陛下乃一国之君,岂可亲临险境。”随后,大殿右侧队列前方也有一人走出队列,是太师、英国公张辅,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陛下,臣愿意率军十万前去讨伐汉王,必将汉王擒住献给陛下。”
“陛下,太师虽然勇武善战,可此事事关大明江山社稷,陛下还是应当亲征。”杨荣闻言,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张辅与汉王之间的关系人尽皆知,要是用他领军的话,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虽然张辅擒住了枚青送给了宣德帝,但是又能保证这不是汉王和张辅使出的一招苦肉计,一旦张辅领着那十万精锐投奔了汉王,后果可就不敢设想。
“此去平叛路途艰险,而战事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敌军突袭,倘若陛下有个意外,岂是你我所能担待起的?”张辅岂会不知杨荣的心思,于是冷笑了一声,沉声质问。
“倘若不能一战而平定汉王,定有宵小之徒投靠,那么汉王势必起势坐大,届时无人能担此重责。”杨荣自然不甘示弱,冷冷地反驳道。
张辅越是想带兵平叛,杨荣就越是怀疑他的动机,因此也就越加不会让他掌兵,以防不测。
见两人争执了起来,于是大殿上的文臣和勋贵们随即也加入了战局,文臣一边倒地支持杨荣,而勋贵们全部支持张辅,演变成为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较量。
宣德帝见两派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开交,而且都有着几分道理,于是沉吟了一下后不由得望向了夏元吉、蹇义和杨士奇、杨溥、金幼孜、黄淮等人,他们几个一直没有开口发表意见。
在宣德帝看来,派遣朝中勋贵领兵平叛虽然是例行之举,但却无法保证能平定汉王的叛乱,因此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结局。
而御驾亲征固然增加了许多胜算,可是无法保证他的安全,保不准汉王会派人进行突袭,这使得宣德帝左右为难。
“臣不才,激变宗藩亲王,罪该万死!”夏原吉见宣德帝看向了他,连忙摘下了头上的乌纱帽,跪在地上向瞻基请罪。
“爱卿为大明劳心尽力,何罪之有?汉王所言不过是拿你当个借口而已,是福是祸朕愿与你一起分担。”宣德帝闻言摇了摇头,吩咐金英将夏元吉扶了起来
“陛下,难道您忘记了当年李景隆之事吗?要想对付汉王,非得陛下御驾亲征不可!”夏元吉起身后,沉吟了一下,望着宣德帝高声说道。
夏元吉的话不仅使得宣德帝的脸色为之一变,也使得太和殿上一阵骚动。
二十多年前,永乐帝奉天靖难时,建文帝派太子太傅、曹国公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南军前去平叛,结果被燕军杀得惨败,导致与燕军陷入了持久战。
不仅如此,当年永乐帝率军突袭南京城的时候,李景隆开城投降,使得建文帝没有等到各地勤王之师的到来,进而失了皇位。
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一开口就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陛下,往事可鉴,平叛之事不可失策,现在汉王立足未稳,倘若陛下御驾亲征,卷甲韬戈前往,一鼓作气就能将其平定,这就是先声有夺人之心。如若命将领出征,恐怕不济。”
夏元吉见宣德帝似乎还有犹豫,于是有条不紊地说道,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支持杨荣的决定。
“陛下,臣附议!”夏元吉的话音落后,杨士奇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随后,蹇义、金幼孜等人也出班,声援杨荣。
随着杨士奇等人支持杨荣,宣德帝不由得望向了人群中的李云天,李云天见状连忙微微颔首,在他看来夏元吉言之有理,宣德帝要想赢得与汉王的这一战,必须御驾亲征,否则派遣那些勋贵的话后果难以预料。
“既然如此,朕决意御驾亲征!”见李云天点头,宣德帝终于不再犹豫,宏声宣布道。
“陛下,汉王有勇无谋,骄横无忌,麾下所部虽人数众多,但却是临时强征的百姓,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已,陛下乃万金之躯,千万不可以身犯险,臣只要率兵十万就能擒拿汉王。”
张辅闻言不由得面色一变,连忙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我等身为武将,如若不能为陛下分忧,实在是惭愧之至。”
“陛下三思!”大殿右侧的勋贵闻言,不由得向宣德帝一躬身,异口同声地说道。
“太师好意朕心领了,虽然尔等足以平定叛乱,但朕金口玉言,既然已经决意御驾亲征,岂可出尔反尔。”
宣德帝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沉声向张辅说道,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岂敢有丝毫的轻怠。
况且,宣德帝现在心中并不信任张辅,张辅越是想要带兵平叛,他自然也就越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