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议(下)
“众卿言之凿凿,陈述之见,也吻合世理,朕会认真考虑,再与枢密院相商决议。”罗昭云并没有把话说死,以前他十分信任徐世绩,因为历史早有定论,对徐世绩的军事能力有很好的记载。
但是,目前局势如此,这些朝臣说的也有道理,徐世绩的阅历、经验、出身门第等等,不足以服众,如果作为皇帝,一意孤行,那么很容易给人刚愎的印象,即便徐世绩得胜,这个印象也不容易驱除。
一旦徐世绩在进兵中收到一些挫折,那么朝堂之上,反对声音就会更加喧嚣尘上,会影响朝廷对南方的用兵。
做皇帝,不能觉得自己足够聪明,就可以枉顾所有人的意见和建议,即便自己坚持的是对的,也需要跟朝臣达成一种共识,或者少数重臣形成意见的统一。
否则长期下去,会让所有臣子觉得陛下听不进去忠言,都不积极谏言,也不坦诚交流,很容易形成孤家寡人,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也就破坏了政治的生态。
“陛下圣明!”
不论是御史台的言官,还是翰林院学士,三省六部九卿的侍郎,见到陛下能够及时听进去言论,会与枢密院认真考量,都觉得进言有效,为朝廷做了一件益事。
接下来,罗昭云问起了都水监,这是水利部门,牵扯到运河与各大水系的河工修复工作。
都水监令认真回答,已经在研究黄河旧道修复的工作,如何避免各大水系与黄河汇流造成的水位暴涨,冲出新河道,淹没农庄等等。
“户部的大索貌阅”,进行的如何了,朝廷管辖区内,人口有多少?”罗昭云忽地问起了人口问题。
在农耕社会,土地和人口,是朝廷发展的必要因素,重中之重,关乎了赋税、徭役、征兵等等,是基础所在,不得不重视。
户部尚书,兼政事堂的同平章事高士廉站出来道:“启奏陛下,以关中,江北,晋州,幽州,河北,齐鲁,洛阳,西北,八个区域,普查了户籍与人口,除长江以南外,目前人口有一千两百万人,长江以南,是萧梁、杜伏威、李子通等占据区,加上岭南、闽越之地,估算在一起,有三百万人口,这样推算,全国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了。”
“这么少了。”朝中大臣们文言,全都倒吸一口凉气,觉得与大业年间,人口数字差距太大了。
在隋炀帝的大业年间初期,普查过一次人口,那时候大隋的人口有四千六百多万之多,按照以往人口普查的惯例,真实数字,会统计的只多不少,因为许多偏远之地野夫,豪族家奴等是不在统计之内的。
罗昭云似乎也感受到人口的差距,前些日子他看过大隋时期的人口、户籍、粮食、国库的总量,记过这个数字,今日高士廉汇报的人口数,一千五百多万,比大业年间,足足少了三千万人。
“怎么会少了这么多人口?会不会统计错误?”
“就是啊,虽然天下大乱,但也不会少了如此多的人。”
一些官员开始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对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露出质疑。
“造孽啊,这是隋炀帝的罪行,罄竹难书,三千万人口,就这样没了。”翰林院大学士杜淹一声大哭,带着悲悯之情,带动了不少官员跟着指责前朝的暴政。
这杜淹学识广博,年轻时颇有美誉,只不过心胸不大,有时候容易走捷径取巧。
两年前,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但??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关系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给杜如晦兄弟穿了小鞋儿,致使杜如晦的兄长被杀,杜如晦则狼狈离开洛阳。
虽然两人如今同为大华官员,但是杜如晦显然更受罗昭云的起重,这杜淹只是作为翰林院大学士的身份,并没有什么实权,此时,听到全国人口锐减,趁机嚎啕大哭,悲天悯人,带了个头儿,可以博得了‘爱民’的好名声。
有些儒学出身的官吏也在落泪,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破口大骂前朝隋炀帝的残暴,使得民不聊生,百姓活不下去,才会人口凋敝,骤降如此地步。
罗昭云却并不相信,人口真的会少了三千万之多,他读历史的时候,依稀记得隋唐交替时期,人口锐减的史料,在唐朝武德初年,全国普查人口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一千五百万而已,史学家们却分析了不少原因。
因为隋末天下大乱,死了很多人,但战争中死的人其实很有限,更多人的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战争带来的副伤害——对农业的破坏。
当时,战乱不停,壮丁被抓的抓,自残的自残,还有逃入了山林,耕地都荒废了,百姓因饥饿而死的数目,数十倍于死于战争的军人和义兵。
可即便如此,隋末唐初人口也不会锐减到如此巨大的地步,当时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各地瞒报了户口,统计不全面造成的。因为在战乱期间,农民流离失所,破坏了原来的户籍制度;许多百姓都投入了豪族,当北方天下稳定之后,很多农民已托庇豪门,做了奴仆或佃户,没有了户籍,许多原来村子,十个九空,再想准确统计人口就非常吃力了。
罗昭云想通这些,已经心如明镜,开口道:“朕觉得,人口因为隋末大乱而锐减,但决计不会到这个程度,此次普查人口,由于朝廷初立,地方行政机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索貌阅有可能进行得不彻底,许多村子乡里,人口还没有完全回返,所以统计会少的厉害。”
“等这次行省州县制推行之后,新政运行,再详细普查一次。另外,地方州县要贴出告示,让各地豪族,放开奴隶和佃农自由,留下的家丁仆人必须登记,规定不同家产所雇佣的数量和上限,有胆敢私藏人口,进行贩卖、奴役等,都要严查惩治。所有百姓回归地方,都会分配土地和务农工具等,编户入册,尽早恢复地方生产!”
大臣们听到陛下的言论,顿时觉得醒悟不少,事情似乎并不像表面统计的那么简单,连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实干人才,都对罗昭云临时分析和应对能力,感到钦佩了。短时间内能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指出要害处,这等施政见识和理解能力,他们都觉得自愧弗如。
但是,目前局势如此,这些朝臣说的也有道理,徐世绩的阅历、经验、出身门第等等,不足以服众,如果作为皇帝,一意孤行,那么很容易给人刚愎的印象,即便徐世绩得胜,这个印象也不容易驱除。
一旦徐世绩在进兵中收到一些挫折,那么朝堂之上,反对声音就会更加喧嚣尘上,会影响朝廷对南方的用兵。
做皇帝,不能觉得自己足够聪明,就可以枉顾所有人的意见和建议,即便自己坚持的是对的,也需要跟朝臣达成一种共识,或者少数重臣形成意见的统一。
否则长期下去,会让所有臣子觉得陛下听不进去忠言,都不积极谏言,也不坦诚交流,很容易形成孤家寡人,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也就破坏了政治的生态。
“陛下圣明!”
不论是御史台的言官,还是翰林院学士,三省六部九卿的侍郎,见到陛下能够及时听进去言论,会与枢密院认真考量,都觉得进言有效,为朝廷做了一件益事。
接下来,罗昭云问起了都水监,这是水利部门,牵扯到运河与各大水系的河工修复工作。
都水监令认真回答,已经在研究黄河旧道修复的工作,如何避免各大水系与黄河汇流造成的水位暴涨,冲出新河道,淹没农庄等等。
“户部的大索貌阅”,进行的如何了,朝廷管辖区内,人口有多少?”罗昭云忽地问起了人口问题。
在农耕社会,土地和人口,是朝廷发展的必要因素,重中之重,关乎了赋税、徭役、征兵等等,是基础所在,不得不重视。
户部尚书,兼政事堂的同平章事高士廉站出来道:“启奏陛下,以关中,江北,晋州,幽州,河北,齐鲁,洛阳,西北,八个区域,普查了户籍与人口,除长江以南外,目前人口有一千两百万人,长江以南,是萧梁、杜伏威、李子通等占据区,加上岭南、闽越之地,估算在一起,有三百万人口,这样推算,全国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了。”
“这么少了。”朝中大臣们文言,全都倒吸一口凉气,觉得与大业年间,人口数字差距太大了。
在隋炀帝的大业年间初期,普查过一次人口,那时候大隋的人口有四千六百多万之多,按照以往人口普查的惯例,真实数字,会统计的只多不少,因为许多偏远之地野夫,豪族家奴等是不在统计之内的。
罗昭云似乎也感受到人口的差距,前些日子他看过大隋时期的人口、户籍、粮食、国库的总量,记过这个数字,今日高士廉汇报的人口数,一千五百多万,比大业年间,足足少了三千万人。
“怎么会少了这么多人口?会不会统计错误?”
“就是啊,虽然天下大乱,但也不会少了如此多的人。”
一些官员开始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对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露出质疑。
“造孽啊,这是隋炀帝的罪行,罄竹难书,三千万人口,就这样没了。”翰林院大学士杜淹一声大哭,带着悲悯之情,带动了不少官员跟着指责前朝的暴政。
这杜淹学识广博,年轻时颇有美誉,只不过心胸不大,有时候容易走捷径取巧。
两年前,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但??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关系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给杜如晦兄弟穿了小鞋儿,致使杜如晦的兄长被杀,杜如晦则狼狈离开洛阳。
虽然两人如今同为大华官员,但是杜如晦显然更受罗昭云的起重,这杜淹只是作为翰林院大学士的身份,并没有什么实权,此时,听到全国人口锐减,趁机嚎啕大哭,悲天悯人,带了个头儿,可以博得了‘爱民’的好名声。
有些儒学出身的官吏也在落泪,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破口大骂前朝隋炀帝的残暴,使得民不聊生,百姓活不下去,才会人口凋敝,骤降如此地步。
罗昭云却并不相信,人口真的会少了三千万之多,他读历史的时候,依稀记得隋唐交替时期,人口锐减的史料,在唐朝武德初年,全国普查人口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一千五百万而已,史学家们却分析了不少原因。
因为隋末天下大乱,死了很多人,但战争中死的人其实很有限,更多人的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战争带来的副伤害——对农业的破坏。
当时,战乱不停,壮丁被抓的抓,自残的自残,还有逃入了山林,耕地都荒废了,百姓因饥饿而死的数目,数十倍于死于战争的军人和义兵。
可即便如此,隋末唐初人口也不会锐减到如此巨大的地步,当时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各地瞒报了户口,统计不全面造成的。因为在战乱期间,农民流离失所,破坏了原来的户籍制度;许多百姓都投入了豪族,当北方天下稳定之后,很多农民已托庇豪门,做了奴仆或佃户,没有了户籍,许多原来村子,十个九空,再想准确统计人口就非常吃力了。
罗昭云想通这些,已经心如明镜,开口道:“朕觉得,人口因为隋末大乱而锐减,但决计不会到这个程度,此次普查人口,由于朝廷初立,地方行政机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索貌阅有可能进行得不彻底,许多村子乡里,人口还没有完全回返,所以统计会少的厉害。”
“等这次行省州县制推行之后,新政运行,再详细普查一次。另外,地方州县要贴出告示,让各地豪族,放开奴隶和佃农自由,留下的家丁仆人必须登记,规定不同家产所雇佣的数量和上限,有胆敢私藏人口,进行贩卖、奴役等,都要严查惩治。所有百姓回归地方,都会分配土地和务农工具等,编户入册,尽早恢复地方生产!”
大臣们听到陛下的言论,顿时觉得醒悟不少,事情似乎并不像表面统计的那么简单,连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实干人才,都对罗昭云临时分析和应对能力,感到钦佩了。短时间内能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指出要害处,这等施政见识和理解能力,他们都觉得自愧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