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暗杀
在这份报纸上,除了刘宗周、黄道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之外,还会有冯梦龙和凌濛初的小说,这两位写就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小说家将根据李悠的安排,书写一些类似于儒林外史这样对现实大家批判的小说,以及讲述海外形势的yy小说。
如果光是黄道周、刘宗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那么这份报纸的格调就太高了,恐怕只有那些饱学宿儒才会阅读,而这些人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拥护者,绝不会支持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观点,但是再加上冯梦龙、凌濛初的小说就不一样了。
大明如今的市井文化极其达,已经涌现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艺术水准极高且深受百姓喜爱的小说,一旦有质量上乘的小说面世,很快就受到市民阶层的追捧,以冯梦龙、凌濛初等人的文笔和李悠给出的大纲,这些新奇的小说必将赢得这些人的追捧,从而潜移默化收到文中思想的影响,顺便还能扩大报纸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读者,为李悠接下来要实施的政策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这些身份、立场各不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自然是每日争吵不休,尤其是刘宗周与黄道周,简直将此事视为大逆不道,每次见到李悠都强烈要求他亲君子远小人修德养身,将汤若望这个夷人、徐光启这个儒门叛徒、冯梦龙等诲淫诲盗之辈驱逐出去是,甚至还动辄拿辞官还乡做威胁,李悠却是无比坚定,爱干干不干滚蛋,少特么的瞎BB,有啥不爽的都报纸上说去,说的赢算你厉害,说不赢你们就忍着吧。
刘宗周和黄道周都是死硬之人,对儒家学说的信服远胜对皇权的敬畏,刚一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差点气得七窍生烟,直接想把李悠骂做桀纣之君,可是转念一想要是自己离开了,那么这份报纸不就成了徐光启、冯梦龙等人的?还有何人能够阻挡他们传播异端邪说?于是硬是咬着牙忍了下来,每日写就文章和他们争执不休。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阅读报纸的读者出于对刘宗周、黄道周等大儒的敬畏,对他们的文章也是颇有认同,对徐光启等人极为不屑,可是越到后来就越觉得不对劲了,每一期的辩论的题目都是眼下大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可刘宗周和黄道周却一直说些大而无用的废话,以圣人言论压人,而从未拿出实际的解决办法,一次两次还好,可看得多了读者们也渐渐烦了,反观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文章,却是先分析了一番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逐条逐条给出解决办法,让人一看就觉得明了,就觉得有道理。
这些读者大多都是经常因为这些实际问题深受其害的人,他们不仅开始幻想如果能够按照徐光启等人给出的办法解决问题,那么自己收到的刁难盘剥会不会少一些?渐渐地,留到周和黄道周在舆论战上开始落於下风。
这同样是一件需要长期执行的工作,想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终有一日是能够见到成果的。
“陛下,该用膳了。”王承恩轻声说道,在曹化淳高升之后,这名日后跟随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的小太监就成了李悠的亲随,负责伺候他的日常起居。
正在批阅奏折的李悠闻言放下笔,起来活动活动,随即让王承恩命人将饭菜送进来,李悠并不是一个美食家,对饭菜的要求不高、也不喜欢奢华,所以送上来的饭菜并没有几个花样,不一会儿小太监们就布好了饭菜,等着伺候李悠进食。
嗯?可是在下筷子之前李悠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不断提高的武力值除了让他可以纵横沙场之外,连带着个人五感也变得极其敏锐起来,他觉在刚才上菜的小太监里,明显有一名有些格外紧张,心跳加的厉害。
“你叫什么名字?”李悠放下了筷子,天启皇帝和正德皇帝当年都有些死得不明不白,而如今他有事大大的得罪了文官集团,行事不得不愈加谨慎。
沙场征战多年积累下来的气势再加上皇权的加成,冷眼逼视过来,小太监顿时慌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身抖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承恩,把他们都看管起来,不得走漏一人,去找曹化淳,让他将御膳房封起来,传太医仔细检查这些饭菜。”如果到这个时候李悠还没有意识到不对的话,他就白经历这么多的风波了。
“奴婢遵旨!”王承恩瞬间就满头大汗,看样子这分明是有人想要对陛下下毒啊!他立刻叫来御前侍卫将这些人严加看管,然后连忙去寻找曹化淳,不多时曹化淳带着一群如狼似虎的东厂番子将御膳房团团围住。
匆匆赶来的太医仔细检查这些饭菜,拿着银针的手不停地颤抖,最后还是一名年轻的太医傅青主查探出了端倪,“启禀陛下,这盘青菜中的确是被人下了毒,下毒之人手段高妙,所用之毒十分罕见,用银针根本试不出来。”皇家对下毒一事早有防备,皇帝所用的筷子一般是银制的,而且还有专人负责试毒,所以能瞒过这些程序的绝非一般人。
“此毒乃是慢性毒药,初时没有丝毫异样,要到三天之后才会见效,而到了那时候就毒入骨髓无药可救了。”傅青主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见识过这种毒药,所以才将其分辨了出来。
“有劳傅太医了。”傅青主也是李悠在山西时招纳到的人才,暂且安置在太医院之中,给他了一些项目让他研究,现在看来却是起了大作用。
那么究竟谁才是下毒的幕后主使呢?李悠陷入猜测之中。
如果光是黄道周、刘宗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那么这份报纸的格调就太高了,恐怕只有那些饱学宿儒才会阅读,而这些人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拥护者,绝不会支持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观点,但是再加上冯梦龙、凌濛初的小说就不一样了。
大明如今的市井文化极其达,已经涌现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艺术水准极高且深受百姓喜爱的小说,一旦有质量上乘的小说面世,很快就受到市民阶层的追捧,以冯梦龙、凌濛初等人的文笔和李悠给出的大纲,这些新奇的小说必将赢得这些人的追捧,从而潜移默化收到文中思想的影响,顺便还能扩大报纸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读者,为李悠接下来要实施的政策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这些身份、立场各不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自然是每日争吵不休,尤其是刘宗周与黄道周,简直将此事视为大逆不道,每次见到李悠都强烈要求他亲君子远小人修德养身,将汤若望这个夷人、徐光启这个儒门叛徒、冯梦龙等诲淫诲盗之辈驱逐出去是,甚至还动辄拿辞官还乡做威胁,李悠却是无比坚定,爱干干不干滚蛋,少特么的瞎BB,有啥不爽的都报纸上说去,说的赢算你厉害,说不赢你们就忍着吧。
刘宗周和黄道周都是死硬之人,对儒家学说的信服远胜对皇权的敬畏,刚一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差点气得七窍生烟,直接想把李悠骂做桀纣之君,可是转念一想要是自己离开了,那么这份报纸不就成了徐光启、冯梦龙等人的?还有何人能够阻挡他们传播异端邪说?于是硬是咬着牙忍了下来,每日写就文章和他们争执不休。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阅读报纸的读者出于对刘宗周、黄道周等大儒的敬畏,对他们的文章也是颇有认同,对徐光启等人极为不屑,可是越到后来就越觉得不对劲了,每一期的辩论的题目都是眼下大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可刘宗周和黄道周却一直说些大而无用的废话,以圣人言论压人,而从未拿出实际的解决办法,一次两次还好,可看得多了读者们也渐渐烦了,反观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文章,却是先分析了一番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逐条逐条给出解决办法,让人一看就觉得明了,就觉得有道理。
这些读者大多都是经常因为这些实际问题深受其害的人,他们不仅开始幻想如果能够按照徐光启等人给出的办法解决问题,那么自己收到的刁难盘剥会不会少一些?渐渐地,留到周和黄道周在舆论战上开始落於下风。
这同样是一件需要长期执行的工作,想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终有一日是能够见到成果的。
“陛下,该用膳了。”王承恩轻声说道,在曹化淳高升之后,这名日后跟随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的小太监就成了李悠的亲随,负责伺候他的日常起居。
正在批阅奏折的李悠闻言放下笔,起来活动活动,随即让王承恩命人将饭菜送进来,李悠并不是一个美食家,对饭菜的要求不高、也不喜欢奢华,所以送上来的饭菜并没有几个花样,不一会儿小太监们就布好了饭菜,等着伺候李悠进食。
嗯?可是在下筷子之前李悠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不断提高的武力值除了让他可以纵横沙场之外,连带着个人五感也变得极其敏锐起来,他觉在刚才上菜的小太监里,明显有一名有些格外紧张,心跳加的厉害。
“你叫什么名字?”李悠放下了筷子,天启皇帝和正德皇帝当年都有些死得不明不白,而如今他有事大大的得罪了文官集团,行事不得不愈加谨慎。
沙场征战多年积累下来的气势再加上皇权的加成,冷眼逼视过来,小太监顿时慌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身抖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承恩,把他们都看管起来,不得走漏一人,去找曹化淳,让他将御膳房封起来,传太医仔细检查这些饭菜。”如果到这个时候李悠还没有意识到不对的话,他就白经历这么多的风波了。
“奴婢遵旨!”王承恩瞬间就满头大汗,看样子这分明是有人想要对陛下下毒啊!他立刻叫来御前侍卫将这些人严加看管,然后连忙去寻找曹化淳,不多时曹化淳带着一群如狼似虎的东厂番子将御膳房团团围住。
匆匆赶来的太医仔细检查这些饭菜,拿着银针的手不停地颤抖,最后还是一名年轻的太医傅青主查探出了端倪,“启禀陛下,这盘青菜中的确是被人下了毒,下毒之人手段高妙,所用之毒十分罕见,用银针根本试不出来。”皇家对下毒一事早有防备,皇帝所用的筷子一般是银制的,而且还有专人负责试毒,所以能瞒过这些程序的绝非一般人。
“此毒乃是慢性毒药,初时没有丝毫异样,要到三天之后才会见效,而到了那时候就毒入骨髓无药可救了。”傅青主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见识过这种毒药,所以才将其分辨了出来。
“有劳傅太医了。”傅青主也是李悠在山西时招纳到的人才,暂且安置在太医院之中,给他了一些项目让他研究,现在看来却是起了大作用。
那么究竟谁才是下毒的幕后主使呢?李悠陷入猜测之中。